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近代报人群体在建构公共领域中的角色探析
被引量: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清末民初,报纸媒介开始在中国大量兴起。报纸媒介在中国的兴起和发展为近代公共领域的构建奠定了公共交往和公共舆论的基本空间。以报纸媒介为主体的公共领域的兴起推动了传统士人的转型,形成了新式报人知识分子群体。报人群体以报纸媒介为依托,推动了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为构建近代中国的公共领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促进了自身群体力量的凝聚和壮大,催生出新的文化群落。
作者
孙兆扬
机构地区
山东理工大学党委办公室
出处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80-82,共3页
Journal of Tianshui Normal University
关键词
报人群体
公共领域
建构
角色探析
分类号
G219.29 [文化科学—新闻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53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97
同被引文献
5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3
1
刘增合.
媒介形态与晚清公共领域研究的拓展[J]
.近代史研究,2000(2):237-265.
被引量:52
2
熊月之.
略论晚清上海新型文化人的产生与汇聚[J]
.近代史研究,1997(4):254-269.
被引量:29
3
姜义华.
我国近代型知识分子群体简论[J]
.近代史研究,1987(1):107-121.
被引量:19
二级参考文献
53
1
刘家峰.
朱英著《转型时期的社会与国家——以近代中国商会为主体的历史透视》[J]
.历史研究,1998(5):190-192.
被引量:2
2
关于晚清市民社会研究的思考[J]
.历史研究,1996(4):122-136.
被引量:39
3
张志东.
中国学者关于近代中国市民社会问题的研究:现状与思考[J]
.近代史研究,1998(2):298-307.
被引量:25
4
何增科.
市民社会概念的历史演变[J]
.中国社会科学,1994(5):67-81.
被引量:271
5
《参议院纪事》.1912年5月12日《大公报》.
6
1862年8月20日《上海新报》.
7
.《上海闲话》[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128-131页.
8
.《外人干涉言论权之警告》[N].《警钟日报》,1905年3月9日.
9
丹尼斯·麦奎尔 斯文·温德尔.《大众传播模式论》[M].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第5页.
10
吉尔伯特·罗兹曼.《中国的现代化》[M].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72页.
共引文献
97
1
韩启云.
白话文运动研究的回顾与前瞻[J]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22,43(4):68-73.
被引量:1
2
叶俊,王苑奇.
重构公与私的界线:近代上海小报对另类公共领域的建构及其特征——以“驱逐棚户”报道为例[J]
.国际新闻界,2023,45(9):163-176.
被引量:2
3
卢欣.
清末北京的阅报活动(1904-1911)[J]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2010,31(1):38-50.
被引量:1
4
黎仁凯.
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历程与特点[J]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16(4):88-94.
被引量:2
5
闵杰.
最近五年辛亥革命史研究的进展[J]
.贵州社会科学,1991(10):13-20.
被引量:1
6
袁立春.
论废科举与社会现代化[J]
.广东社会科学,1990(1):81-88.
被引量:16
7
黄耀柏.
我国近代型知识分子群体形成论纲[J]
.江西社会科学,1989,9(S5):53-57.
8
杨银权.
清代三次废除八股文的科举制改革及其对知识分子的影响[J]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1(1):7-9.
被引量:2
9
左玉河,李文平.
近年来中国近代社会文化史研究述评[J]
.教学与研究,2005(3):59-67.
被引量:8
10
吴果中.
《时务报》与中国近代公共舆论空间的建构[J]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34(6):105-109.
被引量:8
同被引文献
5
1
叶再春.
论《新青年》的公共领域图景[J]
.江西社会科学,2006,26(1):87-91.
被引量:2
2
[德]哈贝马斯著,曹卫东等译.《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M].北京:学林出版社,1999年,P2.
3
http://baike.baidu.com/view/73918.html.
4
展江.
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与传媒[J]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2,21(2):123-128.
被引量:123
5
许纪霖.
近代中国的公共领域:形态、功能与自我理解——以上海为例[J]
.史林,2003(2):77-89.
被引量:189
引证文献
1
1
熊裕娟,陶许娟.
浅谈《新青年》与其所建构的公共领域[J]
.新闻世界,2011(8):182-183.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
1
闫艳红,段治文.
《新青年》对马克思主义传播及其启示[J]
.中国出版,2012(24):58-59.
被引量:4
1
孙兆扬.
近代报人群体的兴起及困境探析[J]
.滨州职业学院学报,2006(4):10-13.
被引量:1
2
齐辉.
“纪念我们自己的节日”——“九一”记者节与民国报人群体职业形象的建构[J]
.国际新闻界,2015,37(6):150-164.
被引量:10
3
李红玲.
后宫剧播出与收视透视[J]
.广告主,2012,0(2):87-87.
被引量:3
4
张国文.
电视节目的文化定位[J]
.中国电视,1999(7):27-28.
被引量:1
5
梁进.
用数学的观点看博弈与合作[J]
.科学家,2014(8):86-89.
6
浦石.
浅析著名报人林白水的公共交往[J]
.新闻世界,2012(12):146-147.
7
吴希娟.
民国时期报人群像略影[J]
.今传媒,2014,22(5):167-168.
8
王建辉.
知识分子群体与近代报刊[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38(3):80-87.
被引量:18
9
梁德学.
大陆浪人:日人在华办报活动中的一个特殊群体[J]
.新闻界,2015(9):2-6.
被引量:1
10
申海英.
山东省广场舞现状调研及分析[J]
.文化月刊,2015,0(4):122-123.
被引量:1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