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莎剧《哈姆雷特》在中国的译介和研究
被引量: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以历史的视角,概述了<哈姆雷特>在中国的译介过程.简略回顾了我国学者的历年研究成绩,指出了研究<哈姆雷特>的不足,提出了应重视研究<哈姆雷特>体现出的用诗歌艺术为舞台艺术增色这个特征的观点.
作者
陈启明
机构地区
重庆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重庆
出处
《文教资料》
2008年第13期22-24,共3页
关键词
哈姆雷特
译介
研究
分类号
I561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I106 [文学—世界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4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44
同被引文献
4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2
参考文献
5
1
赵志刚.
寻找新的自我──我扮演越剧舞台上的“哈姆雷特”[J]
.中国戏剧,1994(11):34-36.
被引量:3
2
卞之琳.
关于我译的莎士比亚悲剧《哈姆雷特》:无书有序[J]
.外国文学研究,1980,2(1):38-50.
被引量:10
3
范东生.
莎剧《哈姆莱特》评论的几个视角[J]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1994,22(2X):52-55.
被引量:1
4
北塔.
《哈姆雷特》剧本的汉译[J]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3(8):36-41.
被引量:15
5
杨慧林.
诠释与想象的空间:批评史中的莎士比亚与《哈姆雷特》[J]
.外国文学研究,2006,28(6):53-61.
被引量:21
二级参考文献
24
1
吴洁敏,朱宏达.
朱生豪和莎士比亚[J]
.外国文学研究,1986,8(2):18-23.
被引量:8
2
华泉坤.
当代莎士比亚评论的流派[J]
.外国语,1993,16(5):64-69.
被引量:3
3
德里达 赵兴国.《文学行动》[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85-96页.
4
爱克曼辑录.《歌德谈话录》[M].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第114页.
5
泰伦斯·霍克斯.《隐喻》,北岳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第18页.
6
Stephen Bretzius, Shakespeare in Theory : The Postmodern Academy and the Early Modem Theater ( Michigan: The U of Michigan P, 1997):第1章.
7
Stephen Bretzius, Shakespeare in Theory : The Postmodern Academy and the Early Modem Theater ( Michigan: The U of Michigan P, 1997):第8章.
8
Stephen Bretzius, Shakespeare in Theory : The Postmodern Academy and the Early Modem Theater ( Michigan: The U of Michigan P, 1997):第9章.
9
Ania Loomba, Shakespeare, Race and Colonialism( Oxford : Oxford UP, 2002 ) 第 2章.
10
Ania Loomba, Shakespeare, Race and Colonialism( Oxford : Oxford UP, 2002 ) 第 6章.
共引文献
44
1
张薇.
卞之琳莎评:马克思主义与现代西方莎学的融合[J]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61(6):65-72.
被引量:2
2
张薇.
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中女性的古希腊原型[J]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9(2):83-89.
被引量:5
3
孙艳.
莎剧《哈姆雷特》的语体风格剖析[J]
.芒种,2012(18):86-87.
4
幸香兰.
探析《哈姆莱特》剧本中的剧情瑕疵——克劳蒂阿斯和哈姆莱特的角色定位与剧情之间的矛盾[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10):251-252.
5
刘芹.
从《达芬奇密码》解析新时代的女性主义[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1):267-268.
被引量:5
6
任虎军.
浓厚的氛围 丰硕的成果——2006年国内英语文学研究概览[J]
.英语研究,2007,5(4):1-10.
被引量:1
7
曾喆,陈昕.
从《天仇记》中的女性形象谈翻译的话语性[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31(6):70-75.
被引量:1
8
彭术根.
卞之琳译《哈姆雷特》片断赏析[J]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8(4):357-358.
被引量:1
9
黄培清.
原文与译文的互补“共生”——以莎士比亚《哈姆雷特》的汉译为例[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107-109.
10
许宏,王英姿.
亦步亦趋:卞之琳的诗歌翻译思想——从卞译《哈姆雷特》谈起[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33(2):83-88.
被引量:10
同被引文献
4
1
李长林,杨俊明.
莎士比亚作品在中国的传播——《中国莎学简史》再补遗[J]
.中国文学研究,1999(2):88-92.
被引量:3
2
孙大雨.
莎士比亚的戏剧是话剧还是诗剧?[J]
.外国语,1987,10(2):3-13.
被引量:21
3
刘平.
田汉与日本戏剧[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0(2):209-221.
被引量:2
4
王治江.
莎士比亚戏剧在中国的本土化译介概略[J]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4(4):45-50.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1
1
刘瑞.
日本译莎活动影响下的《哈孟雷特》翻译——从田汉译莎的日文转译之争谈起[J]
.东方翻译,2016(2):38-43.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2
1
林弋岚.
坪内逍遥与莎翁翻译[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8(12):126-128.
2
曹新宇,惠晨程.
“前经典化”时期莎士比亚在中国译介的早期形态[J]
.剧影月报,2021(2):22-24.
1
谭慧慧.
布鲁纳编码系统理论在语文学习中的运用[J]
.中学语文(教学大参考)(上旬),2010(6):9-10.
2
辉发城中学《构建教育教学案例信息库的研究》课题研究成绩简介[J]
.教学创新,2007(3).
3
马之先.
关于公开课的思考[J]
.安徽教育,2006,0(12):38-38.
4
曾生翠.
让英语课堂教学走向艺术化[J]
.新课程导学(上旬刊),2009(10):54-54.
5
华则欣.
舞台艺术与课堂教学[J]
.山东教育,1998,0(Z4):7-7.
6
上海戏剧学院建校60周年[J]
.高考金刊,2006(2):4-4.
7
福建省福安市溪潭中学《构建教育教学案例信息库的研究》课题研究成绩简介[J]
.新课程教学案例,2007(1).
8
赵洁.
是诗,或不是诗——浅谈《哈姆雷特》两种译本的翻译[J]
.中国科技博览,2009(8):234-234.
9
董红玲.
精心设计、打造英语教学艺术化[J]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2(9):228-228.
10
Ъ.Т.利哈切夫,孟育群.
教育的艺术 技巧[J]
.外国教育研究,1982(2):47-52.
被引量:1
文教资料
2008年 第1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