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社会工作视角下民俗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以甘肃西和"乞巧"民俗活动为考察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社会工作是一个在科学价值观指导下,运用专业的方法帮助处于弱势地位的个人、群体、社区解决困难、预防问题发生、满足其需求、恢复其社会功能的服务活动.社会工作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西方国家,20世纪中期传入我国,在此以前,我国民间的组织或某些民间活动发挥着准社会工作的作用,作为一个外来的文化,虽然在我国的社会建设方面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由于国情不同,社会工作在我国的发展中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社会工作本土化显得尤为重要,如何使社会工作与本土文化相结合,用老百姓能接受、愿意接受的方式解决其当前困境成为社会工作发展的新方向.而社会工作视角下的民俗文化传承与创新能激发当地老百姓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积极性,同时也提升了当地老百姓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在这点上是与目前国家的社会治理、乡村文化振兴背景相契合.
作者 刘生琰 刘浪
机构地区 甘肃政法大学
出处 《中国民族学》 2019年第2期173-180,共8页 China Ethnology
基金 甘肃政法大学校级重大项目《西北民族地区农民群体利益表达的文化机制研究》(2016XZD11)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热贡区地方性市场发展的文化机制研究》(14CMZ021) 甘肃政法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社会工作助力脱贫攻坚实践路径研究》(2018031)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刘生琰(1984—),甘肃政法大学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文化人类学;刘浪(1991—),甘肃政法大学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研究生。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5

二级参考文献42

共引文献49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