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何以为“巧”——民俗文物里的立体七夕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七夕节作为重要的传统节日,最主要的习俗是乞巧。乞巧源于女子对女红的追求。荷包配饰作为集女红技艺之大成者,是“巧”的典型代表之一。本文选取北京民俗博物馆馆藏百余件精品荷包文物,通过荷包蕴含的技之巧、色之巧、形之巧、意之巧,阐释七夕节乞巧习俗里“巧”的内涵,同时,结合北京民俗博物馆馆藏七夕节民俗文物,用文物展现立体生动的七夕节,总结出用文物阐释传统节日习俗有以物言俗、知其来处;以物言节、立体形象;以物言情、互通共融三个优势。
作者
和佳乐
机构地区
北京民俗博物馆
出处
《北京民俗论丛》
2022年第1期225-238,共14页
关键词
七夕
乞巧
荷包
民俗
分类号
K892.11 [历史地理—民俗学]
K87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作者简介
和佳乐,北京民俗博物馆助理馆员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53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42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6
1
杜汉华,汪碧涛,余海鹏.
“牛郎织女”“七夕节”源考[J]
.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3(5):107-112.
被引量:15
2
赵逵夫.
七夕节的历史与七夕文化的乞巧内容[J]
.民俗研究,2011(3):33-49.
被引量:15
3
孙玉荣.
唐代岁时节日中的女性休闲活动[J]
.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30(2):15-18.
被引量:5
4
程民生.
七夕节在宋代汴京的裂变与鼎盛[J]
.中州学刊,2016(1):114-119.
被引量:2
5
靳伟,王群山.
为盛烟叶淡巴菰,做得荷包各式殊——清代荷包的形制与文化内涵[J]
.设计,2017,30(11):80-81.
被引量:8
6
吕埴.
《汉宫乞巧图》考鉴[J]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9,0(7):98-110.
被引量:4
二级参考文献
53
1
马自力.
唐人笔记小说中的唐代女性——从资料与问题出发的初步考察[J]
.文艺研究,2001(6):102-106.
被引量:4
2
丁宏武.
考古发现对《西京杂记》史料价值的印证[J]
.文献,2006(2):73-86.
被引量:5
3
李慈铭:《越缦堂读书记·西京杂记》.
4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第五篇《今所见汉人小说》.
5
洪业:《再说<西京杂记>》.
6
卢文昭:《新雕<西京杂记>缘起》,抱经堂本《西京杂记》卷首.
7
张心澈:《伪书通考》.
8
赵子贤搜集整理:《西和乞巧歌》,香港银河出版社,2010年.
9
《西和乞巧歌》附录三,香港银河出版社,2010年.
10
北京图书馆善本组辑佚:《析津志辑佚》,北京古籍出版社,1983年,第220页.
共引文献
42
1
焦杰,谢宇荣.
唐代妇女与长安节日气氛的营造[J]
.唐史论丛,2023(2):346-363.
2
刘生琰,刘浪.
社会工作视角下民俗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以甘肃西和"乞巧"民俗活动为考察[J]
.中国民族学,2019(2):173-180.
3
华汉文.
“牛郎织女”流变考[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5(S1):231-233.
被引量:3
4
杜汉华.
“牛郎织女”流变考[J]
.中州学刊,2005(4):203-205.
被引量:9
5
陈江风.
关于“七夕”文化的几个问题[J]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2006,26(2):26-31.
被引量:2
6
郑先兴.
汉画牛郎织女神话的原型分析[J]
.古代文明,2007,1(4):93-104.
被引量:1
7
施爱东.
牛郎织女研究批评[J]
.文史哲,2008(4):77-86.
被引量:10
8
杜汉华,杜睿杰.
科学“规划”,促进湖北旅游快速发展[J]
.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9(2):8-10.
9
杜汉华,杜睿杰.
推动湖北旅游快速发展的战略研究[J]
.荆楚理工学院学报,2010,25(3):32-37.
被引量:3
10
杜汉华,杜睿杰.
汉水七夕文化考[J]
.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0(1):85-88.
被引量:8
1
索付.
年少趣事[J]
.半月选读,2022(16):52-53.
2
佘美萱,赵建华,胡子灵,蔡金颖.
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圈建设视野下广州乞巧民俗文化活态传承模式初探[J]
.文化产业,2023(10):166-168.
3
杜康.
“百衲元素”在民间的传承与发展[J]
.纺织报告,2020,39(7):47-48.
被引量:2
4
王博(文/图),李硕(文/图).
预算有限怎么破 5000元左右摄影装备推荐[J]
.大众摄影(上半月),2022(5):128-137.
5
吴红波.
民俗文物研究:美美与共的民族婴儿摇篮[J]
.东方收藏,2023(2):80-82.
6
陈鲁民.
靠什么走遍天下?[J]
.中国老年,2023(5):37-38.
7
刘丽丽(编译).
善心[J]
.品读,2022(8):52-54.
8
许文彩.
南通刺绣及女红技艺传习研究展举办[J]
.美术教育研究,2022(23):6-6.
9
冯阳.
禳疫与祈福——从民俗文物探索端午节内涵[J]
.北京民俗论丛,2022(1):257-269.
10
雍正十二月令图·七月乞巧[J]
.人生与伴侣(国学),2021(7).
北京民俗论丛
2022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