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再创作”翻译思想下壮族蚂拐节民俗文化英译研究
被引量:
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为给广西传统节日民俗文化的英译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本文以“再创作”翻译思想为指导,研究广西壮族蚂拐节民俗文化英译。笔者发现,在英译相关民俗意象、民俗俚语和民俗谚语文化时,缺省现象难以避免,并据此提出在英译广西壮族蚂拐节民俗文化时要进行恰当的“再创作”。
作者
莫连花
陈娟
机构地区
广西外国语学院欧美语言文化学院
出处
《汉字文化》
2022年第22期127-130,共4页
Sinogram Culture
关键词
壮族蚂拐节民俗文化
“再创作”
意象
俚语
谚语
分类号
H315.9 [语言文字—英语]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7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31
同被引文献
4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7
1
韦柳,包诗璞,韦东柳.
生命仪式:壮族节庆活动中蚂拐节的起源、保护与传承——以广西东兰县巴畴乡巴英村为例[J]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20(2):12-17.
被引量:4
2
卢炳秋.
广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节日的传承与保护——以蚂拐节为例[J]
.广西教育,2019,0(43):44-45.
被引量:2
3
苏水莲,孙亮.
民俗仪式性舞蹈的教育人类学分析——以壮族“蚂拐节”蚂拐舞为例[J]
.贵州民族研究,2018,39(11):111-114.
被引量:6
4
覃静洁,朱青松.
东兰县壮族蚂拐节的价值特征与社会功能分析[J]
.当代体育科技,2016,6(14):149-150.
被引量:4
5
贺剑武,高艳玲.
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式保护研究——以壮族蚂虫另节旅游开发为例[J]
.广西地方志,2010(1):42-46.
被引量:7
6
谢琼,程道品.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民族节庆的保护性旅游开发——以壮族蚂拐节为例[J]
.市场论坛,2009(11):80-81.
被引量:4
7
曾杰丽,罗敏.
从文化产业开发的角度探析民族节庆旅游运作——以广西蚂拐节为例[J]
.社会科学家,2008,23(6):108-110.
被引量:12
二级参考文献
27
1
杨雅玲.
利用民族特色节庆活动 推进民族旅游业发展[J]
.湖南商学院学报,2003,10(6):66-68.
被引量:15
2
袁瑛.
论传承和保护西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代价值——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生态保护观念为例[J]
.中国市场,2006(26):45-46.
被引量:5
3
覃义生.
广西东兰壮族蚂■节的调查与研究[J]
.广西民族研究,1999(2):69-78.
被引量:17
4
秦美玉.
旅游节庆及其文化性因素论析[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1(5):111-115.
被引量:39
5
罗仁德,顾乐真.
广西天峨县壮族埋蚂(虫另)节礼仪[J]
.河池学院学报,2005,25(1):102-107.
被引量:12
6
吴忠军,陆军.
民族旅游节庆策划研究——以桂林龙胜各族自治县为例[J]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9(3):117-121.
被引量:11
7
邵志忠,袁丽红,吴伟镔.
壮族传统节日文化传承与乡村社会发展——以广西南丹县那地村壮族蛙婆节为例[J]
.广西民族研究,2006(2):126-132.
被引量:11
8
温佐惠,陈振勇.
西部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地域体育文化理论探微[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34(2):14-18.
被引量:33
9
韦丽春,彭丹梅,罗英梅.
红水河流域壮族蚂拐舞的体育文化社会功能及资源开发[J]
.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8,22(1):89-91.
被引量:9
10
李咏梅.
用民族文化提升传统旅游风景名胜地的吸引力——以《印象·刘三姐》为例[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0(2):106-109.
被引量:18
共引文献
31
1
陈炜,杨欣玲.
云南沧源佤族司岗里“摸你黑”狂欢节保护性旅游开发研究[J]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1,28(1):11-16.
2
左伟.
国内民族节庆旅游研究综述[J]
.贵阳市委党校学报,2009(5):47-49.
被引量:2
3
吕群超,谢新丽,谢新暎,郑立文.
福建省环三都澳区域节庆旅游资源深度开发研究——基于区域同城化背景[J]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4(6):65-69.
被引量:3
4
淦凌霞,万勇.
节庆文化旅游开发的产品选择与实施路径[J]
.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13(1):98-102.
被引量:3
5
陆栋梁.
西部地区民间音乐文化与旅游文化产业结合之契机探究[J]
.当代旅游(中旬刊),2013(10):86-88.
6
王宇翔,程道品.
近10年来(2001~2011)民族地区社区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研究综述[J]
.旅游研究,2014,6(1):34-39.
被引量:5
7
方旭红,张清清.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旅游发展中的“生活化”利用[J]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38-44.
被引量:16
8
苏水莲,孙亮.
民俗仪式性舞蹈的教育人类学分析——以壮族“蚂拐节”蚂拐舞为例[J]
.贵州民族研究,2018,39(11):111-114.
被引量:6
9
潘善环,谌世龙.
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品开发研究述评[J]
.柳州师专学报,2014,29(4):48-53.
被引量:2
10
邱云美.
旅游经济影响下传统民族节庆变迁研究——以浙江景宁畲族“三月三”为例[J]
.黑龙江民族丛刊,2014(5):90-94.
被引量:9
同被引文献
4
1
黄月霞.
广西刘三姐民俗文化旅游资料英译研究--以山歌与三月三踏青歌节为例[J]
.今传媒,2022,30(10):146-149.
被引量:2
2
黄莉,黄思纯.
目的论视角下广西壮族民俗文化外宣翻译策略研究[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4,8(3):52-56.
被引量:1
3
郑丹.
少数民族史诗英译的深度翻译策略研究[J]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24,32(1):95-98.
被引量:6
4
李翔.
深度翻译的分类再思考[J]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24,46(3):148-160.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1
1
刘燕玲.
深度翻译下的广西壮族民俗文化英译研究[J]
.海外英语,2025(9):19-21.
1
张帮俊.
蓝衣壮的蚂拐节[J]
.乡镇论坛,2023(6):17-17.
2
梁福兴,邱石杏,汪凤丹.
基于社会剧场理论的节庆类非遗传承与旅游展演研究——以广西纳洞壮族蚂拐节为例[J]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2023,44(2):11-17.
被引量:1
3
王紫源,周晶,孙莹.
中俄现代谚语对比研究[J]
.河北画报,2021(24):203-205.
4
江金波,祝东江.
跨文化交际视阈下的翻译研究[J]
.汉江师范学院学报,2022,42(6):122-126.
被引量:1
5
李若琪.
论包天笑的译介实践与其通俗文学创作之间的关系[J]
.今古文创,2023(14):44-46.
6
霍姣羽.
文化艺术视域下英语谚语翻译策略探究[J]
.成长,2023(2):91-93.
7
张晨颖.
壮族谚语中旅游话语的隐喻特点及其英译研究[J]
.今古文创,2022(46):115-118.
8
王洪杰,原永海.
论东北方言谚语的地域文化特征及其精神价值[J]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22,43(9):13-18.
9
牛振,张艺伟.
清末音译西药名用字考察[J]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49(2):50-63.
10
洪韦韦.
中英养生谚语文化同异对比研究[J]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24(3):96-102.
汉字文化
2022年 第2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