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以人工智能灵思诗集《阳光失了玻璃窗》所引发的媒介景观为个案,从文学人类学的角度,对人工智能时代的诗歌书写进行探讨。“读小冰的诗”,呈现了一个普通读者阅读机器人诗作的疑问、想象和体验。“学小冰的诗”是一次“以诗为媒”的语言实验实录。人工智能诗歌已悄然进入传统文学社会,美感的文艺学、古老富有魅力的诗歌将迎来一种新的体验感。小冰成为诗歌创作主体,冲击了诗人这一诗歌创作主体的传统角色,从而引申到文艺学层面“诗人将死”的讨论。它既动摇了文艺学产生的基础,又促进了人工智能诗学的诞生,作为新的具身性存在也预示着后人类时代的即将来临,从而产生的艺术3.0时代的灵韵将成为人机合作的新可能。
出处
《文学人类学研究》
2023年第1期122-140,共19页
Literry Anthropology Studies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专项课题“中华民族视觉形象与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研究”(立项号21VMZ019)阶段成果。
作者简介
巴胜超,昆明理工大学教授,博导,研究方向为文学人类学、文化遗产学;李海雪,昆明理工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艺术学理论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