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三重开放本体:对主体民族志本体论意涵的解读 被引量:1

Three Open Ontologies:Interpretation of the Ontological Meaning of the Ethnography of Subjects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民族志作为一种认知和表征“他者”的知识中介活动,能否彻底认识和解释“他者”的原初样态,一直是学界争论的问题。主体民族志将该问题置于民族志的认知发生过程,指出民族志的认知作为一种实践认知,无法客观认知和完全含括“他者”的客观实在,进而主张建立一种将原初的客观实在从民族志中开放出来的民族志形态。在具体的开放路径上,主体民族志认为可以从认识论上的彻底反思、方法上的“后撤”与“裸呈”以及民族志者的“自戕”三个维度将本体性事实开放出来。主体民族志通过多重开放本体,解决了西方后现代实验民族志中反思不够彻底以及本体丢失的问题。而其对“民族志作为一种人志”,需要“将对象从文化背景中抽离出来,放到人的背景中去”的阐释范式,倒转了传统人类学对人与文化、社会之间关系的认知,具有新的实验性与开创性。
作者 杨海燕
出处 《西北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1-83,共13页 Journal of Northwestern Ethnic Studies
作者简介 杨海燕,中国澳门大学社会学系博士生,武汉大学人类学研究所客座研究员。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6

二级参考文献35

共引文献133

引证文献1

二级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