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剧诗与民族意识——论黑格尔剧诗观念及中西剧诗异同
被引量: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剧诗,作为一个美学概念,最早出现于黑格尔《美学》中。剧诗即戏剧体的诗。这一概念目前在国内美学界尚未引起充分注意。但张庚先生和张松如先生早有慧见,他们先后分别在《戏曲艺术论》和《中国诗歌史论》中对剧诗问题作了详尽论述。他们主张把中国古代戏曲看作剧诗,强调戏曲是以戏剧形式出现的诗,其本质应与诗一致。
作者
张德厚
出处
《文艺研究》
1987年第6期52-60,共9页
Literature & Art Studies
关键词
民族意识
黑格尔
英雄意识
剧诗
抒情诗
生存意识
世界观
思维方式
中西悲剧
人格理想
分类号
I0 [文学—文学理论]
J0 [艺术—艺术理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57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9
同被引文献
57
1
田亚梅.
浅析电影《夜宴》音乐的凄凉无痕[J]
.电影评介,2008(21):27-28.
被引量:8
2
葛飞,王华.
别样的爱情盛宴——解读电影《夜宴》[J]
.电影评介,2007(1):34-34.
被引量:1
3
朝戈金,尹虎彬,巴莫曲布嫫.
中国史诗传统:文化多样性与民族精神的“博物馆”(代序)[J]
.国际博物馆,2010(1):5-27.
被引量:58
4
朝戈金.
朝向21世纪的中国史诗学[J]
.国际博物馆,2010(1):135-146.
被引量:21
5
林沄.
关于中国早期国家形式的几个问题[J]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6,26(6):1-12.
被引量:40
6
降边嘉措.
格萨尔名字探析[J]
.民族文学研究,1986,4(3):3-8.
被引量:2
7
南芳思.
中国民族文学研究概况[J]
.民族文学研究,1986,4(6):14-22.
被引量:3
8
王敦书.
古希腊“英雄时代”辨析——古希腊史研究之一[J]
.世界历史,1985(12):12-20.
被引量:6
9
胡渐逵.
《诗经》《礼记》句读二则[J]
.古汉语研究,1999(1):53-54.
被引量:1
10
张春柏.
影视翻译初探[J]
.中国翻译,1998(2):49-52.
被引量:268
引证文献
4
1
王艳.
历史之维与精神之维——《格萨尔》史诗与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J]
.中国民族学,2019(1):149-155.
2
徐新建,王艳.
格萨尔:文学生活的世代相承[J]
.民族艺术,2017(6):34-42.
被引量:9
3
褚天霞.
剧诗翻译的基本原则——《越人歌》英译评析[J]
.外语教育,2009(1):194-199.
4
邵杰.
论《诗》的戏剧形态及其意义[J]
.戏剧艺术,2023(1):103-120.
二级引证文献
9
1
徐新建,郑玮.
跨界表述“甘青川”:多康文化的区域展现[J]
.中外文化与文论,2021(3):40-68.
被引量:1
2
徐新建.
文学人类学:“反身转向”的新趋势[J]
.中外文化与文论,2020(2):41-50.
被引量:3
3
巴胜超,李海雪.
灵韵的诞生:人工智能诗歌阅读、评论与写作的实验民族志[J]
.文学人类学研究,2023(1):122-140.
4
王艳.
历史之维与精神之维——《格萨尔》史诗与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J]
.中国民族学,2019(1):149-155.
5
巴胜超.
作为日常生活的民间文学:叙事长诗《阿诗玛》的文学民族志[J]
.百色学院学报,2020,33(4):7-14.
被引量:2
6
徐新建.
中国与世界:整体文学中的《格萨尔》[J]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38(4):2-6.
被引量:3
7
徐新建,陆晓芹,郭明军.
本土范畴:多元审美的话语意义[J]
.民族艺术,2019(1):27-33.
被引量:9
8
王刚.
浅议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电脑辅助设计课程建设[J]
.艺术品鉴,2018(1Z):136-136.
被引量:2
9
赖正武.
藏族民歌中的颂唱——以《心中的雪莲》为例[J]
.艺术品鉴,2018(1X):123-124.
1
李永建.
英雄的沉浮——论当代文坛中英雄意识的流变和走向[J]
.文艺评论,1990(4):30-36.
被引量:1
2
威灵仙.
令人怀念的小馆子[J]
.读者(原创版),2011(1):32-33.
3
孙中文.
中西悲剧美学特征的比较[J]
.上海戏剧,2003(5):21-25.
被引量:13
4
毛艳丽.
《老人与海》中的英雄主义解读[J]
.芒种(下半月),2014,0(12):169-170.
5
胡遂生,余少华.
崇高与悲壮 理想与抗争——试论楚地古典神话的悲剧性[J]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23(5):107-109.
被引量:1
6
贺文汇.
黑格尔《美学》思想初探[J]
.戏剧之家,2015(11):256-257.
7
邵戈.
对城市水墨题材画的思考[J]
.荣宝斋,2010,0(9):238-245.
8
杨先艺,薛保华.
顾恺之传神论与魏晋玄学[J]
.美术观察,2003(4):96-96.
被引量:1
9
彭志斌.
东晋画家顾恺之的传神论探析[J]
.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8(1):79-80.
10
马经义.
《红楼梦》中“二玉”与“二宝”的文化内涵[J]
.北方文学(下),2010(11):15-16.
文艺研究
1987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