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个体偏好还是机会结构?——中国西部地区族际交往影响机制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5

Individual Preference or Opportunity Structure——An Empirical Study on the Influence Mechanism of Interethnic Contact in Western Chi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在多族群共处的社会环境中,族际交往是社会互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往研究侧重探讨了族际交往的各种影响因素,并且认为性别、年龄以及各类社会经济指标是影响族际交往的主要因素。但问题是,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族际交往的,是通过个体偏好机制还是机会结构机制?利用2010年"中国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变迁调查"(CSSC)数据,运用多层次线性回归模型(HLRM)对上述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试图对这一问题提出新的解释。研究结果表明:个体偏好机制(比如族际交往意愿、族际通婚态度)和机会结构机制(比如外族群规模、族群多样性)双重作用于族际交往,相对而言,机会结构机制的作用大于个体偏好;对于教育水平而言,背后起主要作用的是个体偏好机制;对于性别、年龄而言,背后起主要作用的是机会结构机制;在所有因素当中,教育水平的影响力最强。研究结果的政策含义在于,促进不同族群间的交往,不仅应在个体层面上增强族际交往偏好,尤其要充分发挥教育的主观能动性,更需要在社会层面上建构合理、有效促进族际交往的机会结构。
出处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2019年第6期90-100,共11页 NingXia Social Sciences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扩大利益交汇点与凝聚社会共识研究——新时期的社会信任构建”(项目编号:14ASH001).
作者简介 贾洛雅,女,西安交通大学实证社会科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经济社会学;赵文龙,男,西安交通大学实证社会科学研究所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经济社会学;陈皆明,男,美国得克萨斯农工大学心理学与社会学系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家庭社会学。
  • 相关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394

共引文献1241

同被引文献76

二级引证文献6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