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传播体系”思想论析
被引量: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历史建构中,“传播体系”的思想脉络一直未被彰显。本文从对马克思“报刊体系”思想的建构逻辑的分析出发,落脚于习近平的“现代传播体系与新型主流媒体”的话语创新,阐释二者之间的继承与发展关系。
作者
齐爱军
机构地区
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上海大学新闻宣传研究中心
出处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1期80-83,共4页
Youth Journalist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传播体系
报刊体系
现代传播体系
新型主流媒体
分类号
G210 [文化科学—新闻学]
作者简介
齐爱军,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伟长学者,博士生导师,上海大学新闻宣传研究中心主任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5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105
同被引文献
42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7
1
任平.
马克思主义交往实践观与主体性问题——兼评“主体—客体”两极哲学模式的缺陷[J]
.哲学研究,1991(10):11-19.
被引量:63
2
范宝舟.
论马克思交往理论的基本特征[J]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3,56(5):529-534.
被引量:10
3
王灿发,邢祥.
马克思、恩格斯舆论思想内涵研究[J]
.新闻与传播研究,2017,24(8):5-14.
被引量:6
4
陈旭钦.
试论马克思的报刊与社会互动思想及其启示[J]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2,15(3):68-71.
被引量:2
5
马援.
马克思主义世界交往理论及实践与当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构[J]
.世界社会主义研究,2019,4(4):31-43.
被引量:21
6
洪宇.
以数字中国为方法:新全球化语境下整体传播命题及学理路径重塑[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1,43(1):39-47.
被引量:8
7
张志丹.
马克思“虚假意识”思想新解[J]
.社会科学,2018,0(3):122-130.
被引量:3
二级参考文献
35
1
[1][德]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2
[2][德]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
[3][德]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4
[4][德]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
5
邵培仁.
媒介生态学研究的新视野——媒介作为绿色生态的研究[J]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4(1):135-144.
被引量:104
6
邵培仁.
论媒介生态系统的构成、规划与管理[J]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3(2):1-9.
被引量:68
7
叶自成,蒋立群.
新中国国际秩序观的变迁[J]
.党的文献,2011(6):72-78.
被引量:7
8
童兵.
舆论和舆论载体——报刊[J]
.新闻与写作,1991(7):13-14.
被引量:3
9
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J]
.党的生活(河南),2012(12):4-18.
被引量:7
10
丁未.
论中国新闻事业的三种角色定位[J]
.新闻与传播研究,2000,7(1):44-50.
被引量:11
共引文献
105
1
吴越.
习近平文明交流互鉴观的理论基础[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4(15):18-22.
2
陈曙光.
人类命运共同体何以改变世界[J]
.马克思主义研究,2023(2):49-60.
被引量:35
3
李亚楠,谭亚莉.
数字交往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隐忧及其应对策略——基于马克思主义交往理论[J]
.民族论坛,2023(2):23-32.
被引量:11
4
单春艳,沈洞天,杨友露.
东北亚高等教育开放合作的价值、特征与进路——基于马克思世界交往理论的分析[J]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4(1):9-15.
5
苏婧.
构建超越课堂的师生共同体——马克思交往理论对大学通识写作课教学的启发[J]
.高等教育研究,2022,43(10):84-91.
被引量:2
6
郑召利.
90年代交往理论研究述评[J]
.教学与研究,1999(10):64-70.
被引量:7
7
郑召利.
90年代以来我国交往理论研究概述[J]
.哲学动态,1999(4):10-13.
被引量:13
8
马智.
不宜用“主体间性”[J]
.人文杂志,1993(4):21-24.
被引量:7
9
闫艳.
马克思交往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
.求实,2006(4):71-73.
被引量:17
10
闫艳.
对思想政治教育现实困境的哲学反思[J]
.内蒙古社会科学,2006,27(4):113-116.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42
1
李海霞.
对习近平意识形态重要论述“人民性”的哲学辨思[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2(36):15-17.
被引量:1
2
陈玉斌.
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工作重要论述的历史思维[J]
.理论研究,2022(5):16-23.
被引量:2
3
金春平.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媒体融合发展的重要论述[J]
.新闻采编,2022(3):4-7.
被引量:4
4
王勇,李娟.
新时代新闻人才的标准与使命及对新闻教育的启示[J]
.北方传媒研究,2022(2):37-41.
被引量:1
5
陶瑞钢.
列宁主编的第一张党报《火星报》[J]
.新闻前哨,2011(9):78-79.
被引量:1
6
陈力丹.
列宁论《火星报》[J]
.新闻前哨,2013(11):94-95.
被引量:2
7
叶俊.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概念起源及其话语变迁[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8,0(4):56-60.
被引量:18
8
房广顺,徐文文,韩愚.
列宁对19世纪俄国文化思潮的四个批判维度[J]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9(4):49-56.
被引量:2
9
邓绍根.
正本清源:“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概念的生成与发展[J]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1,50(2):1-17.
被引量:22
10
陈力丹.
发现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源头——读马克思主编的《新莱茵报》第15号[J]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0(6):34-41.
被引量:5
引证文献
2
1
牟惠嫄.
列宁早期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继承和发展——基于旧《火星报》时期的办报实践[J]
.传媒论坛,2023,6(11):22-25.
2
宋佳.
现状与拓新:2022年习近平新闻舆论观研究综述[J]
.新闻论坛,2023,37(3):14-18.
1
陈建华.
社会治理视角下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现实路径[J]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23(4):99-101.
2
柴世伟.
县级融媒体中心客户端建设研究[J]
.中国报业,2023(3):172-174.
3
韦路.
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的创新路径——以“浙江宣传”为例[J]
.新闻记者,2023(1):15-18.
被引量:17
4
米占民.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多维探析[J]
.世界社会主义研究,2023,8(3):44-53.
5
曾祥敏,董华茜.
媒介认知、深度融合辨识与数字具身共存——2022年媒体融合研究综述[J]
.现代出版,2023(1):28-42.
被引量:14
6
无.
创新驱动深融效能 多维拓展运营边界——2022中国报业回眸与2023展望[J]
.中国报业,2023(1):16-17.
7
彭国华.
用思想理论之帆聚合团结奋进的磅礴力量[J]
.新闻战线,2023(8):4-7.
8
陈界亭.
新媒体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机制的建构逻辑[J]
.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2022,7(6):12-19.
被引量:1
9
邱昊.
乡村振兴背景下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与媒体生态系统的优化[J]
.传媒论坛,2022,5(23):16-18.
被引量:5
10
刘敏.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执政话语创新的四维取向[J]
.理论学刊,2023(2):68-77.
被引量:3
青年记者
2022年 第2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