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歌和俳句的汉译也要有独特的音律美——兼与李芒先生和罗兴典先生商榷(其他)
被引量:5
出处
《日语学习与研究》
1981年第4期10-14,共5页
Journal of Japanese Language Study and Research
同被引文献42
-
1李芒,松尾芭蕉.芭蕉名句选译[J].日语学习与研究,1987(6):48-50. 被引量:3
-
2松浦友久.和歌·俳句の汉(訁尺)につぃて——リズム論の観点から[J].日语学习与研究,1984(6):1-6. 被引量:5
-
3王树藩.译俳研究[J].日语学习与研究,1984(2):12-17. 被引量:5
-
4贺明真.俳句汉译九首[J].日语学习与研究,1983,0(2):40-41. 被引量:1
-
5李芒.日本古典诗歌汉译问题[J].日语学习与研究,1982,0(6):12-22. 被引量:7
-
6刘德润.四季俳句试译[J].日语学习与研究,1982,0(2):39-39. 被引量:2
-
7王树藩.《古池》翻译研究[J].日语学习与研究,1981,0(4):45-49. 被引量:5
-
8実藤惠秀.横ぁぃかう——羅与典氏の和歌汉訳论につぃて[J].日语学习与研究,1981,0(4):2-5. 被引量:2
-
9李芒.壮游佳句多——日本俳句家访华佳作译介[J].日语学习与研究,1981,0(3):24-27. 被引量:3
-
10罗兴典.和歌汉译要有独特的形式美——兼与李芒同志商榷[J].日语学习与研究,1981,0(1):40-41. 被引量:3
引证文献5
-
1金中.古池,蛙纵水声传——一词加一句形式的俳句翻译[J].外语研究,2010,27(1):88-92. 被引量:6
-
2刘晓颖.关于松尾芭蕉俳句汉译的研究[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5(2):123-126.
-
3李胜利,李金云.三句体诗歌的流变——中国古代诗体研究之二[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41(3):98-105.
-
4何志勇,孟海霞.诗歌翻译的形式对等选择——以日本和歌汉译为例[J].外语与外语教学,2021(4):53-59. 被引量:4
-
5何志勇.中国日诗汉译研究的历史与现状[J].外语教育研究,2023,11(2):55-61.
二级引证文献10
-
1孙宇雷.和歌物语汉译章法考察——以《伊势物语》第84段为例[J].汉字文化,2023(6):178-180.
-
2孙宇雷.《伊势物语》现代汉语平行译本研究——以第81段为例[J].汉字文化,2023(3):172-174.
-
3马骏.2010年度日本文学研究综述[J].日语学习与研究,2011(1):94-103. 被引量:7
-
4金中.论和歌与俳句的翻译形式——结合不同诗型的表现特色[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1,34(3):78-80. 被引量:5
-
5王重远.关于《古池》的译文分析[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11(6):48-49.
-
6崔德军.日本俳句的翻译形式和意蕴——以许渊冲“三美”思想作指导[J].宜宾学院学报,2013,13(10):83-88. 被引量:2
-
7赵雁风,宋晓凯.从意境美浅析《古池》的汉译[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15,36(1):107-109. 被引量:1
-
8李胜利,李金云.三句体诗歌的流变——中国古代诗体研究之二[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41(3):98-105.
-
9何志勇.中国日诗汉译研究的历史与现状[J].外语教育研究,2023,11(2):55-61.
-
10黄若昕,楚永娟.纽马克关联翻译理论视角下的《蜻蛉日记》和歌修辞汉译研究[J].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24(3):55-58.
-
1大冈信,兰明,郑民钦,孔宪科,吴川,罗兴典.诗选[J].世界文学,1990,0(1):7-90.
-
2李芒.和歌汉译问题三议[J].日语学习与研究,1981,0(4):6-9. 被引量:4
-
3《日本诗歌与翻译艺术》出版[J].日语知识,2004(2):21-21.
-
4沈策.也谈谈和歌汉译问题[J].日语学习与研究,1981,0(3):28-32.
-
5王树藩.《古池》翻译研究[J].日语学习与研究,1981,0(4):45-49. 被引量: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