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作为现代性的产物,隐私权深受空间变迁的影响,形成以公私边界为基础的权利观念。随着传播技术的发展,公与私的边界在持续消融,公民隐私逐渐超越了空间隐喻而沿着时间维度展开,呈现为“隐私档案”和“隐私意向”般被数字技术记录和预测的形态。循着隐私与时间的视角,公民隐私正面临着“在加速中被持续收集”“在流动中意外涌现”“在风险中被预先缓存”的多重困境。对此,隐私保护需要从公私边界到时空界限的认知转变,并从实践层面打造一种“淡化机制”,借助社会控制对隐私价值属性和多方关系进行调节,最终实现对隐私界限的管理。
出处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71-78,共8页
Modern Communication(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智媒时代公民隐私保护问题研究”(项目编号:21&ZD324)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俞立根,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研究生;顾理平,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