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开放心灵视域下儒家“戒慎恐惧”功夫审思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儒家所讲的“戒慎恐惧”包含前反思的自然情感反应、主体自觉的身心修养方法、道德本体之作用三重内涵。随着此三重内涵的渐次提升,人们面对各类风险情境时的主体性也得到了强化。但在此过程中,“戒慎恐惧”之情感的意向对象逐步被窄化、内化、固化到道德意识层面,使心灵产生了横向(与道德领域相对的知识、技术、社会、政治等多元领域的充分发展)、纵向(心灵内在观念体系的因时损益)两方面的封闭性。为了推进心灵的双向开放,当代儒学绝对不能遮蔽作为自然情感反应的“戒慎恐惧”,因为此种“戒慎恐惧”之意向对象的广泛性、因时变化性,是开放心灵的重要情感表征,也是人之主体性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
作者 李海超
出处 《宏德学刊》 2023年第2期3-15,共13页 Journal of Hongde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先秦儒家伦理的情感逻辑研究”(项目批准号:19BZX11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李海超,哲学博士,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儒家哲学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5

二级参考文献70

  • 1《朱子语类》卷94,《朱子全书》第17册,第3167,3167-3168页.
  • 2《中庸或问》,《朱子全书》第六册,上海古籍出版社与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574页
  • 3《王阳明全集》卷24,第924-925页.
  • 4.《四书或问》..《孟子或问》卷一四.,..
  • 5(宋)程颢,(宋)程颐著,王孝鱼点校.二程集[M]. 中华书局, 2004
  • 6傅伟勋著.从西方哲学到禅佛教[M]. 三联书店, 1989
  • 7(清)王先谦,著.荀子集解[M]. 中华书局, 1988
  • 8(清)戴震 撰,汤志钧 校点.戴震集[M].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0
  • 9(宋) 张载,著.张载集[M]. 中华书局, 1978
  • 10明·王畿,撰,昊震,编校.《留都会纪》,《王畿集》第4卷,第89页.

共引文献39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