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整体性 被引量:3

On the Integrit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根植于经典文本和现实逻辑的互动之中,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内在统一的整体,不是支离破碎的组合,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整体性形成于以人的历史视角看待超现实的观念,历史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结底是现实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依据是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立足于持续的社会实践中以整体性和统一性把握真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知识、概念、范畴、命题等要素构成了有内在联系的系统,立足整体性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反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属性与理论个性,又适应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也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质量与效果的必然路向。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要义和根本遵循。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提升应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整体性功能,通过教学实践来教育引导大学生深化认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必然性、科学真理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The theory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new era and the application of the theory of Marxism in the work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re shown as holistic logical interaction.Promotion of the holistic construction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 has not only reflected the subject property and the theoretical character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but also adapted to the new task and new situation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It is an inevitable way to improve the quality and effect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Xi Jinping’s new era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as the most recent achievement of localization of Marism in China,is the guiding theory and the root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
作者 成媛 张鲲 CHENG Yuan;ZHANG Kun(Higher Education Center,Southwest Minzu University,Chengdu 610041;School of Marxism,North Minzu University,Yinchuan 750021)
出处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7-42,共6页 Journal of Minzu University of China(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中国传统祭祀仪式的道德整合机制研究”(项目编号:15BZX092) 北方民族大学重点科研项目“整体性视野下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化研究”(项目编号:2017MYA04)的阶段性成果.
关键词 整体性 思想政治教育 基本特征 现实选择 integrat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basic features realitic choice the inevitable course
作者简介 成媛(1963—),女,陕西西安人,西南民族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中心教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张鲲(1973—),男,陕西岐山人,北方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

二级参考文献21

  • 1哈丽特.朱可曼,李传实,马亭亭.科学社会学五十年(续1)[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3):1-14. 被引量:6
  • 2哈丽特·朱可曼 ,刘新刚 ,王硕鹏 ,马亭亭.科学社会学五十年(续完)[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4):1-16. 被引量:3
  • 3成素梅.拉图尔的科学哲学观——在巴黎对拉图尔的专访[J].哲学动态,2006(9):3-8. 被引量:43
  • 4马尔凯.《科学与知识社会学》,林聚任译,北京:东方出版社,2001年,第77-78页.
  • 5布鲁尔.2001.《知识和社会意向》.艾彦译.北京:东方出版社.
  • 6布鲁诺·拉图尔,史蒂夫·伍尔加.2004/1979.《实验室生活:科学事实的建构过程》.张伯霖,刁小英译.北京:东方出版社.
  • 7布鲁诺·拉图尔.2005/1987.《科学在行动:怎样在社会中跟随科学家和工程师》.刘文旋,郑开译.北京:东方出版社.
  • 8菲利普·柯尔库夫.2000.《新社会学》.钱翰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9伊莎白 麦港.《分歧与协议:分析社会规范变迁的一种研究路径》[J].清华社会学评论(厦门:鹭江出版社),2000,.
  • 10Bloor, David 1991, Knowledge and Social Imagery.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共引文献296

引证文献3

二级引证文献7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