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年鲍德里亚:从后马克思到反马克思主义 被引量:8
1
作者 张一兵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4,共4页
通过对鲍德里亚早期理论立场的分析,该文强调鲍德里亚从来就不是马克思主义者,其早期属于后马克思思潮立场,而《生产之镜》则是他告别后马克思思潮走向某种草根浪漫主义的过渡性文本。在这一文本中他公开地拒斥了马克思主义,而其从马克... 通过对鲍德里亚早期理论立场的分析,该文强调鲍德里亚从来就不是马克思主义者,其早期属于后马克思思潮立场,而《生产之镜》则是他告别后马克思思潮走向某种草根浪漫主义的过渡性文本。在这一文本中他公开地拒斥了马克思主义,而其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内部进行的批判则是今天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德里亚 后马克思 《生产之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再生产理论的构型与资本主义批判理论的初步建构--经济哲学语境中的《伦敦笔记》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孙乐强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8-13,共6页
《伦敦笔记》是马克思第三次经济学研究的原始记录。在这一笔记中,马克思在货币理论、社会再生产理论和资本主义危机理论方面,都取得了重要进展。首先,在货币理论上,马克思已经克服了"通货学派"和"银行学派"的缺陷... 《伦敦笔记》是马克思第三次经济学研究的原始记录。在这一笔记中,马克思在货币理论、社会再生产理论和资本主义危机理论方面,都取得了重要进展。首先,在货币理论上,马克思已经克服了"通货学派"和"银行学派"的缺陷,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货币理论。其次,在社会再生产理论上,马克思已经形成了狭义再生产、广义再生产和日常意识再生产三个理论层次的建构,实现了对资本主义社会再生产理论的基本构型。再次,在危机理论上,马克思已经看到了资本主义社会再生产的界限,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内在根源,初步建构了资本主义批判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伦敦笔记》 货币理论 社会再生产 危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三大社会形式”理论的原像——析望月清司对《大纲》解读的两个“贯穿”和一个拒斥 被引量:2
3
作者 姚顺良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4,共14页
日本马克思学者望月清司在其代表作《马克思历史理论的研究》中,以"纯粹培养"(Reinkultur)马克思的方式,通过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穆勒评注》到1857-1858年《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的文本解读,对马克思的历史理论作... 日本马克思学者望月清司在其代表作《马克思历史理论的研究》中,以"纯粹培养"(Reinkultur)马克思的方式,通过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穆勒评注》到1857-1858年《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的文本解读,对马克思的历史理论作出了自己的独特解释。我们认为,望月对上述诸文本的解读都是偏颇的,有必要逐一加以辨正。由于《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是望月立论的核心依据,本文首先就其对这一文本的解读进行澄清,主要有三个问题:一是所谓"依赖关系"史论,二是所谓"劳动和所有的同一性"逻辑,三是望月对所谓"异化统治论"的拒斥。我们认为,只有清除望月对这三个问题的曲解,才能真正弄清马克思在该书中提出的"三大社会形式"理论的原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大社会形式理论 依赖关系史论 劳动与所有的同一性 剩余劳动和自由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实证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兴起、问题域及其历史定位 被引量:1
4
作者 孙乐强 《理论视野》 CSSCI 2010年第12期24-26,共3页
新实证主义马克思主义学派是意大利知识分子将新实证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嫁接的产物。它的主要问题域是反对黑格尔化的马克思主义和抽象的人道主义,力图用自然科学实验的方法来证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这一学派的出现弥补了意大利共产党... 新实证主义马克思主义学派是意大利知识分子将新实证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嫁接的产物。它的主要问题域是反对黑格尔化的马克思主义和抽象的人道主义,力图用自然科学实验的方法来证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这一学派的出现弥补了意大利共产党党内许多知识分子心灵的空缺,但由于其自身的方法论缺陷,注定它不可能成为意大利政治改革的最终指导思想,并最终为历史的洪流所扬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实证主义马克思主义 反黑格尔主义 抽象人道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功能与价值 被引量:3
5
作者 侯惠勤 《常熟高专学报》 2003年第3期1-4,共4页
12 0年前世界伟人马克思去世了。然而 ,他的精神则作为人类文化的瑰宝留在了人世。一个多世纪以来 ,它鼓舞和指导着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革命实践。在我国 ,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领导... 12 0年前世界伟人马克思去世了。然而 ,他的精神则作为人类文化的瑰宝留在了人世。一个多世纪以来 ,它鼓舞和指导着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革命实践。在我国 ,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领导人民取得了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胜利。现在体现马克思主义精神实质的中国共产党人正以与时俱进的姿态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为全面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人类进步作出新的贡献。马克思依然在场 ,他将继续在无产阶级争取解放的斗争中、在社会进步和人类解放中焕发出自己的辉煌。这组笔谈 ,旨在通过缅怀马克思 ,继续深入理解和发现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以表达我们坚定不移高扬马克思主义旗帜 ,在新的历史时期为社会的发展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不懈探索的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意识形态 功能 价值 世界观 方法论 革命批判功能 制度化辩护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汤普森“致列泽克·科拉克夫斯基的公开信”解读
6
作者 张亮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8-24,共7页
在1973年的"致列泽克.科拉克夫斯基的公开信"中,汤普森通过给科拉克夫斯基这个受到第二代英国新左派热捧、然而在他看来已经出现背叛迹象的东欧马克思主义者写公开信,向第二代英国新左派阐发了他对在英国如何才能成为一个真... 在1973年的"致列泽克.科拉克夫斯基的公开信"中,汤普森通过给科拉克夫斯基这个受到第二代英国新左派热捧、然而在他看来已经出现背叛迹象的东欧马克思主义者写公开信,向第二代英国新左派阐发了他对在英国如何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这个重大问题的基本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汤普森 科拉克夫斯基 英国新左派 马克思主义 社会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建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之路--MEGA^2第二部分对德国马克思研究的理论促进 被引量:1
7
作者 张义修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5-20,共6页
MEGA^2第二部分不仅出版了一大批新的马克思经济学手稿,而且分别出版了马克思的原始手稿和恩格斯的编辑稿,为《资本论》的比较研究提供了文献基础。德国学者利用这些新的文献资料,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思想历程进行重新界定和分期,... MEGA^2第二部分不仅出版了一大批新的马克思经济学手稿,而且分别出版了马克思的原始手稿和恩格斯的编辑稿,为《资本论》的比较研究提供了文献基础。德国学者利用这些新的文献资料,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思想历程进行重新界定和分期,如提出马克思有过《政治经济学批判》和《资本论》两个写作计划,而相关手稿的归属也被重新界划。在对比马克思和恩格斯手稿基础上,德国学者强调,马克思的经济学批判方法论是关系性而非实体性的,他的经济学首要的是逻辑性、抽象性,而非历史性、实证性。这对于我们利用MEGA^2做好马克思主义思想史研究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MEGA^2 资本论 政治经济学批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逻辑 被引量:6
8
作者 张明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2-19,共8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开辟已历40年,在此过程中,关于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不断得到深化与拓展。基于上述实践经验的积累,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生了巨大的历史性变革,步入了新时代。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科学研判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开辟已历40年,在此过程中,关于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不断得到深化与拓展。基于上述实践经验的积累,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生了巨大的历史性变革,步入了新时代。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科学研判世情、国情和党情深刻变化的基础之上,作出的精准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习近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理论逻辑 历史性变革 实践经验 党中央 同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本论》与马克思的空间理论 被引量:9
9
作者 孙乐强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11,共6页
《资本论》蕴涵着丰富的空间思想。在这一文本中,马克思详细分析了空间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和转型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揭示了时间—空间辩证法到空间—时间辩证法的转变历程,更为核心的是,他从政治经济学批判出发,为我们新时... 《资本论》蕴涵着丰富的空间思想。在这一文本中,马克思详细分析了空间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和转型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揭示了时间—空间辩证法到空间—时间辩证法的转变历程,更为核心的是,他从政治经济学批判出发,为我们新时期积极推进历史唯物主义的空间化研究开辟了独特的理论视角。基于此,本文认为,《资本论》在马克思主义的空间问题上具有极其独特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是我们新时期进一步深化空间问题研究的理论生长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论》 空间 历史唯物主义 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公正观的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基础 被引量:6
10
作者 唐正东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8-62,共5页
马克思思想资源中的公正观具有三个特点:一是强调公正问题的生产关系基础,二是强调不公正问题的社会历史过程性,三是强调资本主义条件下不公正问题具有的独特本性,譬如资本主义的不公正必然会越来越大,要认识到这种不公正也是件不容易... 马克思思想资源中的公正观具有三个特点:一是强调公正问题的生产关系基础,二是强调不公正问题的社会历史过程性,三是强调资本主义条件下不公正问题具有的独特本性,譬如资本主义的不公正必然会越来越大,要认识到这种不公正也是件不容易的事情等。凸显马克思公正观的历史唯物主义本性,有利于我们从整体上推进对公正观的思考力度,并且有利于在实践上为解决相关现实问题提供方法论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公正观 历史唯物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尔-马克思的自然科学札记——1990-2016德国MEGA^2研究综述 被引量:1
11
作者 康加恩 韩许高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14,共10页
许多学者认为马克思提出的是纯粹的社会批判理论,他们忽略了马克思对自然哲学的深厚兴趣。因此,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学术合作中,恩格斯一直被视为是主导自然科学研究的一方,他的自然辩证法被指责为歪曲了马克思原初的辩证法思想。但近二... 许多学者认为马克思提出的是纯粹的社会批判理论,他们忽略了马克思对自然哲学的深厚兴趣。因此,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学术合作中,恩格斯一直被视为是主导自然科学研究的一方,他的自然辩证法被指责为歪曲了马克思原初的辩证法思想。但近二十年来,随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简称MEGA^2)新文献的出版,马克思在生态学、矿物学、植物学、化学、地质学、物理学等自然科学方面的摘录和笔记得到披露。学界研究的重点开始从对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争论,逐渐转移到马克思与自然科学之间的关系。本文旨在介绍当代德国依据MEGA^2在马克思关注自然科学问题上开展的最新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判理论 马克思主义 生态学 自然科学 马克思恩格斯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外学者关于毛泽东《矛盾论》的复调式解读——从《辩证法的内部对话》与《保卫马克思》的分歧谈起 被引量:9
12
作者 尚庆飞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3-39,共7页
该文以《辩证法的内部对话》和《保卫马克思》为文本依托,尝试从西方马克思主义人本主义与科学主义两条线索的辩证互动出发,探讨毛泽东《矛盾论》这一作品在黑格尔主义与反黑格尔主义之间的复调式理论立场,从而对《矛盾论》中的哲学逻... 该文以《辩证法的内部对话》和《保卫马克思》为文本依托,尝试从西方马克思主义人本主义与科学主义两条线索的辩证互动出发,探讨毛泽东《矛盾论》这一作品在黑格尔主义与反黑格尔主义之间的复调式理论立场,从而对《矛盾论》中的哲学逻辑从辩证法与本体论的意义上加以澄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矛盾论》 黑格尔主义 反黑格尔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鲍德里亚对马克思劳动概念的误读及其方法论根源 被引量:12
13
作者 姚顺良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5-10,共6页
鲍德里亚与历史唯物论彻底决裂,由西方马克思主义转向后马克思主义思潮,是从对“劳动”范畴的全面批判和解构入手的。但他对马克思劳动范畴的批判和解构,是建立在其对这一范畴的误读和曲解基础上的。鲍德里亚对劳动范畴的误读和曲解,不... 鲍德里亚与历史唯物论彻底决裂,由西方马克思主义转向后马克思主义思潮,是从对“劳动”范畴的全面批判和解构入手的。但他对马克思劳动范畴的批判和解构,是建立在其对这一范畴的误读和曲解基础上的。鲍德里亚对劳动范畴的误读和曲解,不仅有着直接的理论和现实原因,而且有其深层的方法论根源。正是这种错误的方法论,导致了他在理论上对唯物史观解构的非法性,并在实际上从对资本主义的绝望反抗走向对资本主义反抗的绝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 马克思 鲍德里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青年马克思为参照系透视《精神现象学》——卢卡奇《青年黑格尔》解读 被引量:6
14
作者 张亮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2-37,共6页
卢卡奇创作《青年黑格尔》是其思想发展的一个内在要求。由于他未能恰当处理自己关于青年黑格尔与青年马克思在哲学思想发展方式上具有类似性这个重要的理论直觉,不自觉地把青年马克思的思想发展过程以及《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 卢卡奇创作《青年黑格尔》是其思想发展的一个内在要求。由于他未能恰当处理自己关于青年黑格尔与青年马克思在哲学思想发展方式上具有类似性这个重要的理论直觉,不自觉地把青年马克思的思想发展过程以及《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某些评论,当作观察、评判《精神现象学》的形成与本质的参照系,从而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混淆与偏差。但是,不管是对黑格尔研究、卢卡奇研究还是一般思想史研究来说,《青年黑格尔》都具有自身独特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卢卡奇 《青年黑格尔》 黑格尔 《精神现象学》 青年马克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鲍德里亚对马克思生产概念的误读 被引量:4
15
作者 唐正东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1-15,共5页
鲍德里亚对马克思生产概念的批评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马克思没能看到使用价值也是由交换价值生产出来的,因而他满足于用以生产为基础的政治经济学模式来完成对资本的批判;二、由于他使用的是“人体解剖对于猴体解剖是一把钥匙”的... 鲍德里亚对马克思生产概念的批评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马克思没能看到使用价值也是由交换价值生产出来的,因而他满足于用以生产为基础的政治经济学模式来完成对资本的批判;二、由于他使用的是“人体解剖对于猴体解剖是一把钥匙”的方法论,因而,他对前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史的分析也是错误的;三、由上述两点决定了他对未来革命的路径的判断也是错误的。文章认为,鲍德里亚在理解马克思的使用价值、交换价值等概念时,根本没有进入这些概念在马克思那里的历史发生学视域,因而不仅导致了他对马克思生产概念之本质的误判,而且还导致了他对马克思的社会历史观的误读。至于鲍德里亚在资本对生活世界的统治模式以及未来革命路径等问题上的观点,则明显地具有方法论上的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德里亚 马克思 生产 误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象征之镜的生产和生产之镜的象征,或马克思和鲍德里亚 被引量:3
16
作者 胡大平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6-23,共8页
鲍德里亚批评马克思的逻辑有一个递进过程,从最初借助于马克思的拜物教理论发展出一种以符号(或形式)分析为核心的消费社会观,到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批评,最后以“象征交换”理论替代马克思的“生产”理论。在这一过程中,他把西... 鲍德里亚批评马克思的逻辑有一个递进过程,从最初借助于马克思的拜物教理论发展出一种以符号(或形式)分析为核心的消费社会观,到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批评,最后以“象征交换”理论替代马克思的“生产”理论。在这一过程中,他把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逻辑的失败原因追溯到马克思主义起点上,并借助于结构主义、精神分析和相关人类学成果构建了一种从象征关系入手对当代资本主义文化和意识形态的批判话语,但是在根本上“象征之镜”却是资本主义“生产之镜”话语之外的另一种非历史话语,批判本身成为与历史生成具体情境无关的一种话语反对另一种话语的斗争。在直接的意义上,鲍德里亚式的批评是当代左派激进文化批判的困境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鲍德里亚 象征之镜 生产之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自我意识和国家——重访马克思早期思想中的“黑格尔转向” 被引量:2
17
作者 周嘉昕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9-16,共8页
马克思早期思想发展中存在一个从康德-费希特形而上学转向黑格尔辩证法,并运用青年黑格尔派自我意识哲学论证自由原则的阶段。但仍存在分歧的是:自我意识究竟接近康德-费希特还是接近黑格尔,理性主义国家观如何与自由的自我意识相并存... 马克思早期思想发展中存在一个从康德-费希特形而上学转向黑格尔辩证法,并运用青年黑格尔派自我意识哲学论证自由原则的阶段。但仍存在分歧的是:自我意识究竟接近康德-费希特还是接近黑格尔,理性主义国家观如何与自由的自我意识相并存。回到1840年前后德国的思想语境以及青年马克思的探索历程中去,从历史法学派争论、基督教人格主义批判、青年黑格尔派演进出发,可以发现:以自由的实现为原则,建构将现实和理性结合起来的法和国家哲学,构成了马克思思想发展初期聚焦的问题意识。相应的,较之借助于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实现的"唯物主义转向",由"物质利益难题"所引发的"市民社会解剖",以及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唯物史观"的制订,构成了马克思思想发展中更为关键的理论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黑格尔派 形而上学 辩证法 人本主义 唯物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特主义的形成与危机——法国调节学派阿格里塔的调节理论 被引量:2
18
作者 唐正东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CSSCI 2010年第1期142-151,共10页
阿格里塔从劳资之间的阶级斗争的角度,探讨了资本主义积累模式或调节模式的演变过程。在他看来,不管是泰勒制、福特制还是后福特制积累模式,都是为了以资本主义的方式来解决前一个积累模式中的阶级斗争而产生的。在对福特主义积累模式... 阿格里塔从劳资之间的阶级斗争的角度,探讨了资本主义积累模式或调节模式的演变过程。在他看来,不管是泰勒制、福特制还是后福特制积累模式,都是为了以资本主义的方式来解决前一个积累模式中的阶级斗争而产生的。在对福特主义积累模式的形成与危机的解读中,阿格里塔不仅很好地贯彻了上述思路,而且还仔细地探讨了这一积累模式把劳动过程与消费模式有机地结合起来的特点。应该说,阿格里塔的调节理论体现了与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化批判理论不同的新的左派理论思路,但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上,我们不难发现,他的这种阶级斗争线索,不是以历史观尤其是唯物史观为基础的阶级斗争,而只是经验政治层面上的阶级斗争。他的调节理论所具有的理论局限从根本上说是与此相关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格里塔 福特主义 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列斐伏尔经济异化理论的形成及其具体化——基于异化理论史的谱系学分析
19
作者 付可桢 张一兵 《理论视野》 CSSCI 2024年第4期96-102,共7页
列斐伏尔的经济异化理论是对马克思早期著作解读的产物,而日常生活批判理论则是创造性挪用《资本论》中拜物教批判理论的成果。后者有着更为坚实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基础,是对前者的深化和提升,并使其进一步具体化,其中蕴含着非常深刻的哲... 列斐伏尔的经济异化理论是对马克思早期著作解读的产物,而日常生活批判理论则是创造性挪用《资本论》中拜物教批判理论的成果。后者有着更为坚实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基础,是对前者的深化和提升,并使其进一步具体化,其中蕴含着非常深刻的哲学方法论转变。把握列斐伏尔前后段思想的差异及其发展演进的历程,一方面有助于重塑他的经典理论形象,重新勘定他在西方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位置,另一方面有助于深化对马克思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历史逻辑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斐伏尔 经济异化 辩证唯物主义 日常生活批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历史认识论的内涵与逻辑
20
作者 孔伟宇 《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 2022年第1期26-38,共13页
在历史唯物主义创立后,马克思构建了科学的历史认识论。通过对马克思文本的研究,可以将其划分为三个阶段:1845年的“历史认识论I”是以一定的社会关系为棱镜的一般历史性透视;1846—1848年的“历史认识论II”是以一定的资本关系为棱镜... 在历史唯物主义创立后,马克思构建了科学的历史认识论。通过对马克思文本的研究,可以将其划分为三个阶段:1845年的“历史认识论I”是以一定的社会关系为棱镜的一般历史性透视;1846—1848年的“历史认识论II”是以一定的资本关系为棱镜的资产阶级社会历史辩证性透视;1857—1858年的“历史认识论III”是以超越逻辑学和现象学方法为棱镜的资本主义社会事物化颠倒的批判性透视。三者的方法与逻辑演进是马克思对历史材料和经济现实进行哲学反思的结果,也伴随着历史唯物主义方法的深化而层层递进,从而展现了一个科学世界观所建构的现实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历史认识论 历史唯物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