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7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海省城市大气污染物变化特征及与气象因子的灰色关联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祁栋林 李晓东 +5 位作者 肖宏斌 肖莲桂 魏鸿业 马明亮 孔维强 金惠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16期5162-5165,共4页
对2001 ~ 2012年青海省西宁和格尔木2个城市环境空气中主要污染物SO2、NO2(或NOX)和PM10(或TSP)年际变化趋势和负荷系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1~ 2012年期间西宁市PM10均超过国家二级标准,SO2和NO2均符合国家二级标准,PM10和NO... 对2001 ~ 2012年青海省西宁和格尔木2个城市环境空气中主要污染物SO2、NO2(或NOX)和PM10(或TSP)年际变化趋势和负荷系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1~ 2012年期间西宁市PM10均超过国家二级标准,SO2和NO2均符合国家二级标准,PM10和NO2浓度变化呈现极显著的下降趋势,SO2浓度变化呈现极显著的上升趋势;格尔木市TSP均超过国家二级标准,SO2(2003~2012年)和NOx均符合国家二级标准,TSP和SO2浓度变化的下降趋势显著,NOX浓度变化下降趋势不明显.西宁和格尔木市大气质量指数总体均呈现显著的下降趋势;西宁市12年间大气质量均达到中污染级别,处于警戒水平;格尔木市2008 ~2010年期间达到轻污染级别,符合空气质量标准,2003~2007和2011 ~ 2012年为中污染程度,处于警戒水平,2001和2002年分别达极重和重污染级别,处于紧急和警报水平.西宁市主要污染物分指数的排列顺序是PM10>NO2> SO2,而格尔木主要污染物分指数的排列顺序是TSP> SO2>NOx,2个城市主要污染物均是气溶胶颗粒物,且进入2010年以后SO2和NO2(或NOX)污染负荷系数非常接近.西宁和格尔木2个城市大气污染物与主要气象因子均处于较高的关联水平(0.55 ~0.78),同时也显示出不同区域的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污染物 变化特征 气象因子 灰色关联分析 青海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省草畜平衡动态变化过程及预警
2
作者 魏迁 赵新全 +5 位作者 王军邦 周秉荣 校瑞香 段迎珠 贾科 王文颖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80-487,共8页
运用CASA模型模拟研究青海省县域尺度1982-2018年草地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时空格局,分析草地生态系统生产力和畜牧承载力,选取理论载畜量作为畜牧承载力评价指标,结合现实载畜量,确定畜牧超载程度及其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青海省县域尺... 运用CASA模型模拟研究青海省县域尺度1982-2018年草地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时空格局,分析草地生态系统生产力和畜牧承载力,选取理论载畜量作为畜牧承载力评价指标,结合现实载畜量,确定畜牧超载程度及其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青海省县域尺度草地生态系统承载力整体呈现东高西低格局.1990、2000、2010和2018年草地生态系统承载力总体上呈增长趋势,单位面积年平均理论载畜量由1982年的0.420 SHU/hm^(2)(SHU:羊单位)分别上升到0.456、0.497、0.570和0.555 SHU/hm^(2).1982-2018年整体上处于超载状态,截至2018年,整体超载34.5%.红色预警区严重超载县域24个,亟需及时调整现实载畜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生态系统 理论载畜量 现实载畜量 CASA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省东部一次雷暴大风过程诊断分析
3
作者 赵璐 张少晨 +1 位作者 李金海 张宁瑾 《农业灾害研究》 2024年第7期209-211,215,共4页
利用地面观测资料、高空观测资料、雷达资料及ERA5再分析数据对青海省东北部一次典型雷暴大风为主的强对流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该雷暴大风过程发生在前期天气晴好、不稳定能量累积、高空短波系统东移引导冷平流叠置在低层暖... 利用地面观测资料、高空观测资料、雷达资料及ERA5再分析数据对青海省东北部一次典型雷暴大风为主的强对流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该雷暴大风过程发生在前期天气晴好、不稳定能量累积、高空短波系统东移引导冷平流叠置在低层暖区上,且受低层低涡、地面中尺度辐合线触发而产生。(2)探空特征:西宁站温湿廓线呈“喇叭口”结构,且温度廓线与干绝热线接近平行,DCAPE显著增大等特征均对雷暴大风有明显指示意义。(3)物理量特征:水汽通量散度及垂直速度的大值区与卫星云图的新生对流相匹配,雷暴大风出现在水汽通量大值区的扩展方向。(4)干冷平流特征:此次过程干冷空气层结深厚,干冷空气受槽后偏北气流引导,向东南方向移动,15:00西宁市、海东市最高气温>26℃,地面比湿>10 g/kg,干冷空气进入前侧暖湿区域配合地面辐合线触发对流天气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暴大风 干湿平流 阵风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兴海县牧事活动气象服务指标研究
4
作者 李悦 赫小红 《农业灾害研究》 2025年第2期188-190,160,共4页
以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兴海县为研究区域,根据2014—2023年兴海县气象资料及牧草生长发育期资料,详细分析了关键牧事活动期间的气象条件,确定出各牧事活动相关气象服务指标。结果表明:兴海牧区在开展转场放牧活动时需考虑牧草返青和黄... 以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兴海县为研究区域,根据2014—2023年兴海县气象资料及牧草生长发育期资料,详细分析了关键牧事活动期间的气象条件,确定出各牧事活动相关气象服务指标。结果表明:兴海牧区在开展转场放牧活动时需考虑牧草返青和黄枯时间,依据气象条件确定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9℃初日、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终日之后7 d作为夏季和秋季转场的气象服务指标;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8℃初日作为剪毛药浴气象服务指标;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0℃的终日作为家畜屠宰期的气象服务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服务 牧事活动 兴海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53年青海省气候变化与粮食产量及气候生产潜力特征 被引量:23
5
作者 李晓东 胡爱军 +3 位作者 祁栋林 李凤霞 王力 刘吉宏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061-1068,共8页
利用青海省1961-2013年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等资料,分析了青海省气候变化的特征,应用Thornthwaite Memorial模型估算了青海省气候生产潜力,探讨了气候生产潜力与粮食产量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1961-2013年青海省年平均气温显著升高,年... 利用青海省1961-2013年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等资料,分析了青海省气候变化的特征,应用Thornthwaite Memorial模型估算了青海省气候生产潜力,探讨了气候生产潜力与粮食产量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1961-2013年青海省年平均气温显著升高,年平均气温升温率达0.40℃·10a^-1;降水量也呈现增加趋势,增幅为6.0mm·10a^-1;日照时数和相对湿度呈现减少趋势。自2002年以来的近10年期间,粮食总产量和气候生产潜力变化趋势有一定相关性且气候生产潜力从2002年开始有突变(r=0.29,P〈0.05)。近53年青海省气候生产潜力在323.39-478.48g·m^-2·a^-1之间,年际间变化波动较大,呈现较弱的增加趋势,增加率为0.914g·m^-2·a^-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Thornthwaite Memorial模型 气候生产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省干旱预警服务系统设计与建立 被引量:15
6
作者 李凤霞 伏洋 +1 位作者 张国胜 冯蜀青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5,共5页
在阐述青海省干旱概念、类型、成因与评估指标的基础上,确定了旱情监测区域。以地面常规监测、气候监测和空间遥感监测相结合为基础,设计和建立了"监测—评估—预测、预警"信息业务系统,可为研究干旱发生规律,及时监测和预测... 在阐述青海省干旱概念、类型、成因与评估指标的基础上,确定了旱情监测区域。以地面常规监测、气候监测和空间遥感监测相结合为基础,设计和建立了"监测—评估—预测、预警"信息业务系统,可为研究干旱发生规律,及时监测和预测干旱的发生,评估干旱程度以及制定防灾、减灾、救灾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 干旱预警服务系统 设计 评估指标 监测评估 预警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省草地生态环境变化态势及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13
7
作者 伏洋 张国胜 +1 位作者 李凤霞 颜亮东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07年第5期1-8,共8页
利用青海省2个重要生态区域“三江源地区”和“环青海湖地区”1987-2004年具有代表性的草地生态观测数据和1961-2004年气象资料,并结合卫星遥感及社会调查数据,分析了2个区域草地生态环境的变化态势。主要表现为草地“黑土滩”面积不断... 利用青海省2个重要生态区域“三江源地区”和“环青海湖地区”1987-2004年具有代表性的草地生态观测数据和1961-2004年气象资料,并结合卫星遥感及社会调查数据,分析了2个区域草地生态环境的变化态势。主要表现为草地“黑土滩”面积不断扩大,牧草地上生物量、高度与覆盖度下降及毒杂草大量滋生,还体现在草地优势种群演化、草群结构变化、草地生产力下降等生态功能的变化上,使得草地可利用面积减少。通过研究表明,在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驱动力的作用下天然草地生态环境出现了不良态势,最终导致天然草地退化和载畜能力下降。并揭示了草地生态不良变化的原因、机理及生态过程,气候暖干化,加之20世纪90年代以来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增多,是促使草地生境恶化的重要自然因素;在人为因素中,由于草畜季节不平衡、草地不均匀的放牧压力、人口增长以及生物因素等,进一步加剧天然草地生态功能的退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草地 生态环境 变化态势 驱动力 三江源地区 环青海湖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NOAA/AVHRR监测青海省草地生产力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22
8
作者 王江山 殷青军 杨英莲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17-122,共6页
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 生态环境脆弱。近20年来, 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共同影响, 生态环境, 特别是草地资源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利用美国地球资源观测系统数据中心探路者数据库(Pathfinder Data Sets)1981—1999年间的 NOAA/AVHRR N... 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 生态环境脆弱。近20年来, 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共同影响, 生态环境, 特别是草地资源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利用美国地球资源观测系统数据中心探路者数据库(Pathfinder Data Sets)1981—1999年间的 NOAA/AVHRR NDVI资料序列, 分析了青海省近 20 年来草地生产力变化的时间特征及地区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省 NOAA/AVHRR NDVI植被指数 草地生产力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45年青海省夏季降水异常特征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王黎俊 刘彩红 +2 位作者 孙安平 伏洋 朱西德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25-230,共6页
利用青海省41个测站,1961-2005年6-8月降水量资料,采用REOF、小波分析及突变分析等方法,对青海省夏季降水量的空间异常特征和时间变化规律进行了诊断研究。结果表明:旋转后的前3个载荷向量可较好地代表青海夏季降水的3个主要异常敏感... 利用青海省41个测站,1961-2005年6-8月降水量资料,采用REOF、小波分析及突变分析等方法,对青海省夏季降水量的空间异常特征和时间变化规律进行了诊断研究。结果表明:旋转后的前3个载荷向量可较好地代表青海夏季降水的3个主要异常敏感区:青海东部区、西部区和南部区。近45 a来,各区夏季降水趋势分别表现为无显著变化(东部区)、增加(西部区)和减少(南部区)。除具有4 a和10-12 a左右的振荡周期外,各异常区还具有各自不同的振荡周期。青海省夏季降水突变的时间约发生在1970和1999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季降水 异常特征 REOF 小波分析 青海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气候生态因素对青海省粮食产量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汪青春 张国胜 +1 位作者 李林 时兴合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80-85,共6页
利用青海省粮食主产区海东地区及其5 个代表县的粮食产量和逐月降水资料,分析了青海省干旱气候生态因素对粮食产量的影响。研究表明,青海春季降水量的多寡决定了粮食气象产量的高低和农业年景的好坏。春末夏初的5 月、6 月降水量对粮食... 利用青海省粮食主产区海东地区及其5 个代表县的粮食产量和逐月降水资料,分析了青海省干旱气候生态因素对粮食产量的影响。研究表明,青海春季降水量的多寡决定了粮食气象产量的高低和农业年景的好坏。春末夏初的5 月、6 月降水量对粮食产量的影响最明显。粮食产量波动主要受4 月~6 月降水量6 年左右的周期波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 粮食产量 影响 气候生态因素 青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59—2003年青海省干湿变化分析 被引量:19
11
作者 史津梅 唐红玉 +1 位作者 许维俊 王志伟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2007年第6期356-361,共6页
利用青海省1959—2003年气象资料,计算了修正的Palmer干旱指数,并对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青海省旱涝监测中,PDSI指数反映旱涝程度更为客观;青海省的干旱主要以轻旱为主;夏秋季年际干湿交替较冬春季频繁,变化振幅也较大;秋季青海省... 利用青海省1959—2003年气象资料,计算了修正的Palmer干旱指数,并对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青海省旱涝监测中,PDSI指数反映旱涝程度更为客观;青海省的干旱主要以轻旱为主;夏秋季年际干湿交替较冬春季频繁,变化振幅也较大;秋季青海省干旱化倾向最为严重,冬春季出现轻旱几率最大。另外,春季干旱总面积在减小;夏季轻旱面积增加,而中旱、重旱面积在减小;秋冬季重旱面积在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省 PDSI指数 干旱 湿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技术的青海省最低气温空间插值方法探讨 被引量:11
12
作者 张海静 周秉荣 +1 位作者 金元锋 何永清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5-10,共6页
采用青海省50个气象站点30年气候整编资料,分别应用克里格(Kriging)插值法和统计分析软件建立最低气温与地形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多维二次趋势面模型,对青海省无测站地区500 m×500 m栅格单元的1、4、7、10月最低气温值进行了推算... 采用青海省50个气象站点30年气候整编资料,分别应用克里格(Kriging)插值法和统计分析软件建立最低气温与地形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多维二次趋势面模型,对青海省无测站地区500 m×500 m栅格单元的1、4、7、10月最低气温值进行了推算,制作了青海省最低气温的栅格图,分析了不同插值方法对青海省最低气温的插值效果。结果表明:1、4、10月份,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法和多维二次趋势面模型法要优于克里格插值法;而7月份应用克里格法插值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低气温 多元线性回归 多维二次趋势面 克里格插值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省农业结构调整与发展循环经济的途径 被引量:8
13
作者 伏洋 张国胜 +1 位作者 颜亮东 李甫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7期13267-13270,共4页
分析了青海省近几十年农业经济结构的动态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目前农、林、牧、渔各业结构还存在着较大的调整空间;论述了气候变化对青海省农业生产的影响,阐述了其粮食安全水平。依据循环经济的基本理论和实际省情,提出在农业结构区域... 分析了青海省近几十年农业经济结构的动态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目前农、林、牧、渔各业结构还存在着较大的调整空间;论述了气候变化对青海省农业生产的影响,阐述了其粮食安全水平。依据循环经济的基本理论和实际省情,提出在农业结构区域的合理布局、加强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在确保粮食生产安全的基础上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向生态农业发展;并借鉴循环经济在工业发展中取得的经验,运用生态学规律及遵循循环经济"4R"原则的角度,组织制订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着重以新的循环经济模式逐步建立农业废物循环利用体系,并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等一系列措施,以促进青海省农业经济向循环经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经济 结构调整 循环经济 途径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省高寒草地土壤水分变化特征 被引量:11
14
作者 祁如英 李应业 +1 位作者 王启兰 张成昭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06-210,224,共6页
利用青海省天然草地的水分资料,初步统计得出天然草地土壤(0—50 cm)水分变化规律为:从西到东递增,从南到北两头略低,中略高。年内逐旬呈波动的"W"型,1989—2007年以0.8%/a的速率呈较明显下降趋势,其中0—20 cm土层以0.25%/a... 利用青海省天然草地的水分资料,初步统计得出天然草地土壤(0—50 cm)水分变化规律为:从西到东递增,从南到北两头略低,中略高。年内逐旬呈波动的"W"型,1989—2007年以0.8%/a的速率呈较明显下降趋势,其中0—20 cm土层以0.25%/a的速率呈显著下降,20—50 cm土层以0.04%/a的速率呈弱的下降。0—50 cm可分为活跃层(0—20 cm),次活跃层(20—40 cm),较稳定层(40—50 cm);草地年降水量≥520 mm以上的区域随深度而递减,在350 mm≤年降水量≤410 mm的区域土壤水分含量最多,并不一定在表层或深层,随深度而各异。从各区的变化趋势来看,兴海县不明显,曲麻莱县呈微弱下降,河南、甘德、海北县呈弱的下降,并且不同区域草地各层土壤的水分变化趋势及程度各异;气候变暖是土壤水分减少的直接原因,也是草地退化的主要直接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草地 土壤水分 变化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青海湖地区植物群体结构演替及其气象条件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国胜 李希来 +2 位作者 徐维新 李林 颜亮东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1期95-97,共3页
通过对环青海湖地区天然牧草观测资料分析表明,环湖地区天然草场中冷地早熟禾(Poa crymophila Keng)群体结构变异系数较小,为50%~100%;天山赖草(Leymus tianschanicus Drob.Tzvel.)变异系数最小,紫花针茅(Stipa purpurea Griseb.)变... 通过对环青海湖地区天然牧草观测资料分析表明,环湖地区天然草场中冷地早熟禾(Poa crymophila Keng)群体结构变异系数较小,为50%~100%;天山赖草(Leymus tianschanicus Drob.Tzvel.)变异系数最小,紫花针茅(Stipa purpurea Griseb.)变异系数最大,一般为75%~200%,是当地建群种牧草变异系数最大的天然牧草;紫花针茅、猪毛蒿(Artemisia scoparia Waldst.et Kit)和冷地早熟禾具有抗旱能力弱和对干旱反应敏感的特性,种群结构年际变化不稳定;干生苔草(Carex aridula V.Krecz.)、天山赖草具有较强的气候适应性和抗旱性,种群结构年际变化稳定;干生苔草虽有较强的气候适应性和抗旱性,但水分条件仍是限制其生长的主要气候因子,月际密度变化保持逐月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群体结构 演替 气象条件 环青海湖地区 天然牧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暖对青海农业生产格局的影响 被引量:12
16
作者 李英年 王启基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2期102-107,共6页
分析了现实状况下不同地区农牧业生产格局,并建立各界限温度及持续天数与现实条件的关系方程。在设定未来气候变暖一定幅度的情况下,利用该方程组对青海各地未来热量资源予以分析,探讨未来气候变暖后青海各地农、林、牧生产方式所改... 分析了现实状况下不同地区农牧业生产格局,并建立各界限温度及持续天数与现实条件的关系方程。在设定未来气候变暖一定幅度的情况下,利用该方程组对青海各地未来热量资源予以分析,探讨未来气候变暖后青海各地农、林、牧生产方式所改变的可能性。结果表明:青海各地在气温升高2℃,降水增加10%后,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各界限温度期间的积温将增加380℃左右,所对应的持续天数约增加20d。其结果会导致青海种植业(特别是经济作物)面积扩大,并向高海拔地带延伸,林线上升。但气候变暖的同时,地表蒸发的加大远比降水的增加来得快,导致青海各地干旱加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暖 生产格局 影响 界限温度 积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省生态环境监测业务系统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海红 许正旭 张海珍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65-68,共4页
青海省已开展的生态环境监测项目有沙漠化、沙尘天气、土壤水分、土壤特性、大气特种、牧草特性等监测内容。青海生态环境监测业务系统为保证综合、连续、长期积累监测资料,准确、及时为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和广大人民群众提供生态环境... 青海省已开展的生态环境监测项目有沙漠化、沙尘天气、土壤水分、土壤特性、大气特种、牧草特性等监测内容。青海生态环境监测业务系统为保证综合、连续、长期积累监测资料,准确、及时为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和广大人民群众提供生态环境监测信息,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 监测 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省人工影响天气综合指挥系统 被引量:9
18
作者 德力格尔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32-35,共4页
应用气象常规资料和卫星云图、雷达等多种现代观测技术建立人工增雨、防雹作业微机决策系统。在作业的有利天气系统、云系条件、作业时机、作业高度选择等方面对各种要素进行优化处理,实现了作业指挥定量化、客观化。该文主要介绍了该... 应用气象常规资料和卫星云图、雷达等多种现代观测技术建立人工增雨、防雹作业微机决策系统。在作业的有利天气系统、云系条件、作业时机、作业高度选择等方面对各种要素进行优化处理,实现了作业指挥定量化、客观化。该文主要介绍了该系统建立的思路、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影响天气 软件 指挥系统 人工降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性规划对以草定畜·季节性休牧育草的预测——青海省同德县以草定畜、季节性休牧育草的优化数学模型 被引量:1
19
作者 郭连云 公保才让 +2 位作者 张旭萍 丁生祥 金元锋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737-737,787,共2页
为保护“三江源”生态平衡,采用人工种草、国家补助饲料及鼠、虫、毒草灭治3项措施,利用线性规划建立数学模型,确定对3种饲草的合理生产和储备,为保护“三江源”生态平衡和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关键词 线性规划 数学模型 “三江源”生态平衡 以草定畜 休牧育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8年8月2—4日青海东部罕见暴雨天气过程决策气象服务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静 马元仓 刘蓉娜 《农业灾害研究》 2019年第3期114-115,共2页
对2018年8月2—4日青海东部罕见暴雨天气过程中决策气象服务工作进行分析,总结决策服务经验,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决策气象服务产品的质量和效益,为各级政府、防汛部门指挥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青海东部 罕见暴雨天气 决策气象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