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传统化与民族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诠释维度 被引量:1
1
作者 杨玢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2-16,共5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现实旨趣指向实现马克思主义的本土化、传统化与民族化,就其本质而言涵盖双重意蕴,即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化"中国,前者指谓从意识形态层面实现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与中华文化所表征价...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现实旨趣指向实现马克思主义的本土化、传统化与民族化,就其本质而言涵盖双重意蕴,即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化"中国,前者指谓从意识形态层面实现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与中华文化所表征价值观之融通与契合,后者则投射从实践路径层面实现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与中国现实境遇的密切对接并积极发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及整合功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仅表征实践意义而且彰显文化蕴涵,对其的理论诠释必须立于当代中国社会实践与中华文化传统两个维度之上,这也正凸显其传统化与民族化之意义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化与民族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诠释维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深度融合 被引量:4
2
作者 王玖红 艾欣 《福建茶叶》 2023年第2期4-6,共3页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社会,人类、世界的一般规律学说,是指引人们创造美好生活,改造客观世界的理论指导。而茶文化作为我国文化体系中特殊的存在,也是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积累文化要素,形成完善的文化内涵,对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建设起着指导性的...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社会,人类、世界的一般规律学说,是指引人们创造美好生活,改造客观世界的理论指导。而茶文化作为我国文化体系中特殊的存在,也是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积累文化要素,形成完善的文化内涵,对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建设起着指导性的意义。二者存在的内在契合,为二者的深度融合奠定良好基础。如何实现不同思想和文化之间的共通和共融,实现二者协同发展,本文作出具体的研究,并提出相关的建议和对策,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文化 马克思主义 融合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视阈下中国茶文化的价值探析 被引量:1
3
作者 侯林林 《福建茶叶》 2020年第6期281-282,共2页
茶叶在中国的生产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在茶叶的发展和使用过程中,反映出不同时代背景下人们的思想、行为、价值以及为人处事的观念,进而形成独具特色的茶文化。在马克思主义视阈下,中国茶文化在"天人合一"的人本价值观... 茶叶在中国的生产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在茶叶的发展和使用过程中,反映出不同时代背景下人们的思想、行为、价值以及为人处事的观念,进而形成独具特色的茶文化。在马克思主义视阈下,中国茶文化在"天人合一"的人本价值观、"以茶养廉"的道德价值观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价值观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视阈 茶文化 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治理视角下数字经济促进共同富裕的逻辑理路与实践进路 被引量:2
4
作者 任福兵 郭倩蓉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22,共11页
治理视角下构建数字经济促进共同富裕的实践进路蕴含着有力政党、有为政府、有效市场、有机社会四位一体的系统化治理图景。有力政党强调坚定数字经济的人民立场,明确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确保实现高质量发展。有为政府强调推动数字经济... 治理视角下构建数字经济促进共同富裕的实践进路蕴含着有力政党、有为政府、有效市场、有机社会四位一体的系统化治理图景。有力政党强调坚定数字经济的人民立场,明确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确保实现高质量发展。有为政府强调推动数字经济健康发展,全面建设一流营商环境,提高治理现代化水平。有效市场强调积累数字财富和提升福利,助推数字经济均衡增长,实现普惠共享。有机社会强调营造健康数字伦理生态环境,构筑数字社会治理现代化体系,提升数字福祉。有力政党领导是根本,有为政府引导是前提,有效市场主导是关键,有机社会参与是基础,共同构成数字经济促进共同富裕的治理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共同富裕 治理共同体 治理现代化 实践进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省农村女性能人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证调查
5
作者 杨小倩 《中南农业科技》 2024年第9期137-141,186,共6页
通过对青海省农村地区实地调研,选取了较为典型的8名农村女性能人进行访谈。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致富型女性能人、治理型女性能人、文化型女性能人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发现农村女性能人仍面临着文化和技能水平有限、传统性别文化... 通过对青海省农村地区实地调研,选取了较为典型的8名农村女性能人进行访谈。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致富型女性能人、治理型女性能人、文化型女性能人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发现农村女性能人仍面临着文化和技能水平有限、传统性别文化桎梏和多元角色冲突等挑战。对此,从个体、社会和政府3个层面提出了为农村女性能人赋能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村女性能人 实证调查 青海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赋能新型农村社区治理的多维语境、关键挑战与优化路径 被引量:1
6
作者 王驰 雷震 《社会科学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9-174,共6页
作为新型城镇化的产物,新型农村社区在统筹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大背景下形成。其具有聚集化、集成化、社区化等特点,这也使得新型农村社区在治理结构上趋于复杂,治理难度不断增大。如何有效解决新型农村社区治理中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 作为新型城镇化的产物,新型农村社区在统筹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大背景下形成。其具有聚集化、集成化、社区化等特点,这也使得新型农村社区在治理结构上趋于复杂,治理难度不断增大。如何有效解决新型农村社区治理中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数字技术提供了丰富的工具库,以数字化赋能能够有效提升治理效能。然而就现实情况来看,在数字化赋能新型农村社区治理的过程中面临着多维语境,存在着因多层级影响到治理架构扁平化、数字化赋能流于形式简单粗放、数字化治理的内源动力供给不足等问题。为此,需要通过简化数字化治理架构、创新数字化治理方式、优化数字化治理平台、丰富数字化治理内容以优化数字技术与新型农村社区治理的双向驱动路径,实现新型农村社区有效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融合 新型城镇化 新型农村社区 数字赋能 社区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赋能数字乡村高质量发展的逻辑理路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马有森 《现代农机》 2025年第1期32-35,共4页
新质生产力是指以知识、技术、数据为要素,以创新为驱动,以高效、绿色、可持续为特征的生产力形态。数字乡村建设则是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农业农村现代化为目标,以农民增收致富为导向,以乡村治理现代化为保障的乡村发展新模式。新质生... 新质生产力是指以知识、技术、数据为要素,以创新为驱动,以高效、绿色、可持续为特征的生产力形态。数字乡村建设则是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农业农村现代化为目标,以农民增收致富为导向,以乡村治理现代化为保障的乡村发展新模式。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有助于数字乡村高质量发展,而“数字乡村”与“高质量”也能够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明确方向指引,发展新质生产力与推进数字乡村高质量发展在价值基础、本质要求、最终目标方面具有逻辑共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数字乡村 高质量发展 科技创新 中国式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的逻辑理路 被引量:2
8
作者 马明海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7期183-186,共4页
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现实境遇中,需要科学的生产力理论做指导,新质生产力在实践中形成,并蕴含着对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的价值导向,推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是新质生产力聚焦主线的核心意旨。新质生产力在赋能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这一过程... 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现实境遇中,需要科学的生产力理论做指导,新质生产力在实践中形成,并蕴含着对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的价值导向,推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是新质生产力聚焦主线的核心意旨。新质生产力在赋能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这一过程中,面临诸多现实困境和挑战,如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对农业人才的向心力不足、传统观念与思维定式制约等现实困境。面对这些现实困境,需从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及全新思维模式、加强农业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和专业化队伍建设等方面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地加以分析和解决,促进新质生产力与农业农村发展深度融合。以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是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目标指向和提升农民民生福祉的应然之义,亦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价值归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新质生产力 赋能 高质量发展 农业农村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装朋友圈”与“毛坯人生”:数智时代青年悖论性生存状态审思
9
作者 武传鹏 郑紫凝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47-51,共5页
“精装朋友圈”与“毛坯人生”折射出数智时代青年群体的悖论性生存状态。青年在社会加速、技术发展、消费主义和群体展演的外部冲击,以及时代思考、自我延伸、情感追求和认同诉求的内在驱动双重作用下,于朋友圈精心呈现“精装”形象,... “精装朋友圈”与“毛坯人生”折射出数智时代青年群体的悖论性生存状态。青年在社会加速、技术发展、消费主义和群体展演的外部冲击,以及时代思考、自我延伸、情感追求和认同诉求的内在驱动双重作用下,于朋友圈精心呈现“精装”形象,却在现实“毛坯”生活中负重前行。此现象导致青年在主体状态、亲密关系、存在价值层面面临脱实入虚、以疏代亲、去真存伪等风险隐忧,阻碍其自由全面发展。为化解这一困境,需回应青年现实诉求,完善资源供给纾解其生存压力;引导技术向善,构建社会主义数字文明;强化价值引领,破解虚拟精装幻象;激活主体自觉,促使青年植根现实。通过多维路径协同发力,推动青年实现线上线下平衡发展,回归良性生存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智时代 青年 生存状态 社会认同 自我实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赋能: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新引擎
10
作者 孙晓露 《村委主任》 2025年第3期40-42,共3页
文化建设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可以成为乡村振兴的内在支撑,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强大的精神文化动力,助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文章基于文化建设发展理念,探讨新时代乡村文化振兴赋能乡村全面振兴的实践遵循、现实境遇与推进路径。新... 文化建设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可以成为乡村振兴的内在支撑,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强大的精神文化动力,助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文章基于文化建设发展理念,探讨新时代乡村文化振兴赋能乡村全面振兴的实践遵循、现实境遇与推进路径。新时代乡村文化振兴始终坚持党对乡村宣传文化工作的领导,始终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始终将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文化振兴的价值导向。但是也面临着乡村文化振兴主体流失及资源开发不足、文化认同式微等现实困境。基于此,可通过培养乡村文化人才、创新发展乡村文化产业、全面发展乡村文化事业、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乡村文化等路径推动新时代乡村文化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文化建设 党的领导 乡村振兴 文化振兴 以人民为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韵铸魂乡村振兴路
11
作者 高东成 《村委主任》 2025年第8期204-206,共3页
红色文化作为宝贵的精神财富,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文化赋能、精神动力与治理资源。文章从文化资本化、精神共同体构建与乡村内生发展视角出发,系统分析了红色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作用机制,结合案例讨论其在产业升级、生态治理、乡风文明等... 红色文化作为宝贵的精神财富,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文化赋能、精神动力与治理资源。文章从文化资本化、精神共同体构建与乡村内生发展视角出发,系统分析了红色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作用机制,结合案例讨论其在产业升级、生态治理、乡风文明等领域的实践路径,并针对当前存在的文化资源转化效率低、主体协同不足等问题,提出差异化开发、数字化传播与多元协同共治的策略。研究发现,红色文化通过激活乡村文化基因、重塑集体记忆与构建价值认同,能够有效促进乡村经济、社会与生态的协同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文化 生态治理 乡村振兴 产业升级 乡风文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统一战线助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优势和路径
12
作者 荀玲倩 《南方农机》 2025年第4期98-100,共3页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是一个系统而庞大的工程,也是党和国家的一项长期的历史性任务。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具有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需要社会多方主体统一战线、共同参与和长期奋斗。统一战线助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既是历史的必然,也是时...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是一个系统而庞大的工程,也是党和国家的一项长期的历史性任务。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具有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需要社会多方主体统一战线、共同参与和长期奋斗。统一战线助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既是历史的必然,也是时代的需求,必须充分发挥统一战线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资源优势和基层优势,持续推动乡村振兴走深走实。通过坚持党的领导,加强思想引领;创新工作思路,拓宽参与途径;强化队伍建设,增强工作实效;完善工作机制,提升服务水平,充分发挥统一战线的积极作用,助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一战线 乡村振兴 优势 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推进乡村振兴的现实困境和路径探析——以西北地区为例
13
作者 桂凯琪 《农村实用技术》 2025年第1期19-21,共3页
乡村振兴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实现乡村振兴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现实要求,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总目标的基础条件。本文在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对西北地区乡村振兴所面临的实际挑战和发... 乡村振兴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实现乡村振兴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现实要求,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总目标的基础条件。本文在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对西北地区乡村振兴所面临的实际挑战和发展途径进行深入研究。当前,在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推动西北地区乡村振兴发展还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需要不断提升农民的经济状况、整体素质,增强乡村地区的人才供给,深化农村集体经济的改革与发展,增强公共产品供给。使他们分享国家富裕成果,以加快乡村振兴的发展,促进整个国家实现现代化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乡村振兴 西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实现乡村生态振兴的三重逻辑
14
作者 范巧巧 《农村实用技术》 2025年第6期31-33,共3页
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背景下,实现共同富裕的必要前提条件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而乡村生态振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打造宜居的乡村环境为乡村的可持续发展... 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背景下,实现共同富裕的必要前提条件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而乡村生态振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打造宜居的乡村环境为乡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生态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本文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实现乡村生态振兴的三重逻辑包括历史脉络、理论基础和实践策略。这三个维度相互关联、相互支撑,共同推动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和乡村生态振兴的目标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乡村生态振兴 共同富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民族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探索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杰 李莱 《企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28-132,共5页
我国各地区资源禀赋差异较大,地方政府要提高竞争优势,就必须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走差异化和特色化道路。青海经济发展落后,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必须有别于东部发达地区。青海缺乏技术、人才以及现代化设施,不能按照发达地区发展经验来设... 我国各地区资源禀赋差异较大,地方政府要提高竞争优势,就必须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走差异化和特色化道路。青海经济发展落后,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必须有别于东部发达地区。青海缺乏技术、人才以及现代化设施,不能按照发达地区发展经验来设计发展方向,类似于民族文化主题公园、民族生态文化博物馆、民族文化歌舞剧、高原特色旅游、文化民俗村等模式更适合青海的发展。因此,发掘自身的比较优势文化资源,注重"原创性",创新发展模式对欠发达地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更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 民族文化 文化创意产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以国家公园为载体的生态文明建设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张利涛 卢艳香 +1 位作者 朱颜 苏雪芹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12-216,共5页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关键环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和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生态基础。有“三江源”“中华水塔”之称的青海作为我国重要的生态功能区,是维护全国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在...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关键环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和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生态基础。有“三江源”“中华水塔”之称的青海作为我国重要的生态功能区,是维护全国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在保护生态环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青海探索出一条以国家公园建设为栽体的生态文明建设之路。青海生态文明建设的有益经验可以概括为:加强顶层设计,加强党委对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领导;注重地方实践,因地制宜制定生态文明建设具体措施;多元主体参与,构建生态文明建设的长效协同机制;共享建设成果,进一步夯实生态文明建设的群众基础等四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 生态文明建设 三江源 国家公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加大学教师德性结构的比较分析
17
作者 张磊 王晓阳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70-74,共5页
德性结构包括德性认知、德性情感和德性意志,它们共同构成了教师德性养成的复杂心理过程。为分析在不同文化语境之下,中国和加拿大大学教师德性养成心理过程的异同,以两国共32名"获奖"大学教师为研究对象,使用质性方法进行长... 德性结构包括德性认知、德性情感和德性意志,它们共同构成了教师德性养成的复杂心理过程。为分析在不同文化语境之下,中国和加拿大大学教师德性养成心理过程的异同,以两国共32名"获奖"大学教师为研究对象,使用质性方法进行长达一年的研究后,揭示了两国教师的德性结构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存在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对教师角色道德性、教育过程道德性、教育爱、意志精神力量等问题的理解上。两国教师的德性结构由于职业特点的共性,在一定程度存在跨越文化和时空的交融,主要体现在教师幸福感、伦理困境中的抉择基本一致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教师 教师德性 加拿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加大学教师美德清单的质性比较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磊 何金霞 Ron Sheese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41-46,共6页
美德清单是美好道德品质的集合,是学术界通俗易懂的说法,与伦理学专有词汇“德性目录”含义相同,既能反映一个人的德性观,传递一个国家或民族的道德经验,又是个体养成良好德性品质的“抓手”。美德清单对人类道德经验的高度概括能够反... 美德清单是美好道德品质的集合,是学术界通俗易懂的说法,与伦理学专有词汇“德性目录”含义相同,既能反映一个人的德性观,传递一个国家或民族的道德经验,又是个体养成良好德性品质的“抓手”。美德清单对人类道德经验的高度概括能够反映一定的社会文化和个体价值取向。为揭示在不同文化语境之下,中国和加拿大大学教师对教师美德理解的异同,以两国共32名“获奖”大学教师为研究对象,使用卡片选择法和追踪访谈法,根据词频高低,分析得出两国受访教师的美德清单。两国大学教师的美德清单既体现了大学教师职业特性所决定的美德普世性,也揭示了显著的文化差异下大学教师道德经验的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德清单 德性目录 大学教师 中加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文化在全媒体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有效路径浅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刘云童 《福建茶叶》 2020年第5期127-128,共2页
坚定的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独特政治优势,而理想信念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信息传播的主渠道,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方式、成效、格局等发生了极大地变化,是机遇也... 坚定的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独特政治优势,而理想信念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信息传播的主渠道,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方式、成效、格局等发生了极大地变化,是机遇也是挑战。本文通过分析全媒体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影响,探究全媒体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媒体 大学生 理想信念教育 有效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思考 被引量:1
20
作者 马媛 《福建茶叶》 2019年第5期147-147,共1页
社会经济在迅速发展,时代也在快速的更新迭代,而新媒体技术也随着时代发展的趋势,在高速的发展,普及程度也日益增加,对于国内的各个项目、领域都有所涉及,可以说影响范围极为广泛,同时,在大学里,新媒体技术使得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载... 社会经济在迅速发展,时代也在快速的更新迭代,而新媒体技术也随着时代发展的趋势,在高速的发展,普及程度也日益增加,对于国内的各个项目、领域都有所涉及,可以说影响范围极为广泛,同时,在大学里,新媒体技术使得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有了新的不同因素,通过这种载体为大学生做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的提高和实践能力都有着极大的帮助。在新媒体的环境背景下,大学生的学习方法方式、教师的教学方法方式有着一定程度上的变化,在大学教学中,新媒体技术已经成为了一个难以割舍的教学手段。而对教师来说,新媒体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其所带来的不仅只是机遇,同时还有不小的挑战。所以,通过新媒体来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我国目前的教学阶段是一个非常需要关注的环节和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环境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教育载体 思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