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博弈论的智能网联汽车换道决策模型研究
1
作者 杜思雨 赵清海 何田 《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8-145,共8页
针对智能网联汽车换道行为冲突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博弈论的车辆换道决策模型。首先对车辆主要的冲突场景进行分类,提出换道博弈模型;引入碰撞时间差,建立速度收益、安全收益和效率收益作为博弈收益函数;建立决策机制,提高车辆换道决策... 针对智能网联汽车换道行为冲突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博弈论的车辆换道决策模型。首先对车辆主要的冲突场景进行分类,提出换道博弈模型;引入碰撞时间差,建立速度收益、安全收益和效率收益作为博弈收益函数;建立决策机制,提高车辆换道决策效率。利用MATLAB软件将所提出的换道博弈决策模型与混合策略博弈决策模型进行不同冲突场景的仿真实验,并对比分析两种决策模型的可行性和安全性。结果表明,提出的换道博弈决策模型具有更高的决策效率与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网联汽车 博弈论 换道行为冲突 纳什均衡 决策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电液动力耦合电动汽车动力传动原理 被引量:3
2
作者 刘朔 张洪信 +2 位作者 赵清海 杨健 孟泽文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3期166-172,共7页
针对传统电动汽车动力形式单一带来的缺陷,提出机电液动力耦合电动汽车的工作原理,利用机电液耦合器实现电能、机械能和液压能的任意相互转化,克服了传统电动汽车的诸多弊端。阐述机电液动力耦合电动汽车动力传动的5种基本模式。建立了... 针对传统电动汽车动力形式单一带来的缺陷,提出机电液动力耦合电动汽车的工作原理,利用机电液耦合器实现电能、机械能和液压能的任意相互转化,克服了传统电动汽车的诸多弊端。阐述机电液动力耦合电动汽车动力传动的5种基本模式。建立了机电液动力耦合电动汽车的机械、电、液压动力匹配的数学模型。基于CLTC工况,利用AMESim与Simulink联合仿真了机电液动力耦合电动汽车跟随性、电动力、储能器压力、耗电量等特性参数,验证了机电液动力耦合电动汽车动力传动原理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机电液耦合器 性能改善 联合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磁活塞机械电力发动机电动力结构集成设计优化 被引量:3
3
作者 孙芸 张洪信 +1 位作者 赵清海 梁震 《内燃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45-51,共7页
为优化永磁活塞机械电力发动机的电动力结构,在分析结构原理的基础上,建立其工作过程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并进行了试验验证。以输出电流最大和损耗最小为目标,建立了电动力结构的设计优化模型。基于ISIGHT优化设计框架集成ANSOFT Maxwell... 为优化永磁活塞机械电力发动机的电动力结构,在分析结构原理的基础上,建立其工作过程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并进行了试验验证。以输出电流最大和损耗最小为目标,建立了电动力结构的设计优化模型。基于ISIGHT优化设计框架集成ANSOFT Maxwell下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利用NSGA-Ⅱ遗传算法对电动力结构进行多目标设计优化。结果表明:电动力结构的输出电流和损耗值受多个尺寸影响,其中动子永磁体的尺寸影响最大,且存在最优值。优化后空载电势有效值为11.28 V,提高了27.75%;电流有效值为0.80 A,提高了26.98%;电磁力有效值为10.98 N,提高了19.14%;损耗有效值为4.17 W,降低了41.10%,发动机性能得到明显改善,验证了优化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动机 直线电机 多目标设计优化 集成设计 三维有限元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粒子群算法的自动充电机械臂时间最优轨迹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朱浩 赵清海 +1 位作者 郑群锋 宁长久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23-429,共7页
针对桁架充电机械臂关节空间轨迹规划的时间优化问题,提出了一种非线性动态学习因子的粒子群算法。通过运动学分析获取工作空间,引入3-5-3多项式插值进行轨迹规划。结合运动过程中的速度与加速度约束,寻求运动过程中的最短时间。对比改... 针对桁架充电机械臂关节空间轨迹规划的时间优化问题,提出了一种非线性动态学习因子的粒子群算法。通过运动学分析获取工作空间,引入3-5-3多项式插值进行轨迹规划。结合运动过程中的速度与加速度约束,寻求运动过程中的最短时间。对比改进粒子群算法和基本粒子群算法的收敛速度,分析各关节优化前后运动时间的变化情况,并进行仿真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改进粒子群算法的收敛性能较基本粒子群算法更快,整体运动时间缩短约33%,证实改进粒子群算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桁架充电机械臂 时间优化 非线性动态学习因子 粒子群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Gauss移动热源瞬态效应的传热结构拓扑优化 被引量:1
5
作者 周崇伟 赵清海 +1 位作者 陈建良 时高松 《应用数学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2-84,共13页
针对热源位置随时间发生变化的结构热传导问题,考虑Gauss移动热源进行瞬态热传导拓扑优化设计.分别以整个时间历程内传热结构散热弱度最小化与区域温度最大值最小化为设计目标,体积分数为约束条件,采用伴随变量法推导目标函数与约束条... 针对热源位置随时间发生变化的结构热传导问题,考虑Gauss移动热源进行瞬态热传导拓扑优化设计.分别以整个时间历程内传热结构散热弱度最小化与区域温度最大值最小化为设计目标,体积分数为约束条件,采用伴随变量法推导目标函数与约束条件的敏度信息,借助移动渐进线法更新设计变量,研究了不同Gauss热源移动路径与移动速度对拓扑优化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瞬态拓扑结构相较于稳态结果具有明显时变性,同时最佳传热构型受到热源加热时间和移动速度及路径的多重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态效应 Gauss移动热源 拓扑优化 散热弱度 传热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拓扑相关热载荷的散热结构多相材料拓扑优化设计 被引量:6
6
作者 赵清海 张洪信 +2 位作者 蒋荣超 华青松 袁林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0期2403-2411,共9页
针对热传导拓扑优化设计过程中拓扑相关热载荷问题,以结构散热弱度为目标函数,体积分数为约束条件,构建了多相材料散热结构拓扑优化数学模型。采用一种基于变密度理论的有序固体各向同性微结构材料惩罚模型法构建多相材料插值模型,分别... 针对热传导拓扑优化设计过程中拓扑相关热载荷问题,以结构散热弱度为目标函数,体积分数为约束条件,构建了多相材料散热结构拓扑优化数学模型。采用一种基于变密度理论的有序固体各向同性微结构材料惩罚模型法构建多相材料插值模型,分别进行拓扑相关热载荷与拓扑独立热载荷作用下的灵敏度分析,借助优化准则法推导设计变量的迭代格式,引入偏微分方程过滤方法抑制优化过程中出现的数值不稳定现象。通过2D与3D数值模型计算,获得考虑拓扑相关热载荷、拓扑独立热载荷以及耦合拓扑独立/相关热载荷在不同边界条件下对拓扑优化结果的影响规律。结果证明了所提方法在解决拓扑相关热载荷作用下散热结构多相材料拓扑优化设计问题方面的有效性与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相材料 热传导 拓扑优化 拓扑相关 散热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载荷不确定性的多材料结构稳健拓扑优化 被引量:6
7
作者 赵清海 张洪信 +2 位作者 蒋荣超 华青松 袁林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9期182-190,共9页
传统的拓扑优化设计通常基于单材料与确定性条件,往往难以兼顾结构性能的稳健性。针对实际工程中载荷不确定性问题,研究多材料结构稳健拓扑优化设计方法。基于有序各向同性微结构材料惩罚模型法(Ordered-Solid Isotropic Microstructure... 传统的拓扑优化设计通常基于单材料与确定性条件,往往难以兼顾结构性能的稳健性。针对实际工程中载荷不确定性问题,研究多材料结构稳健拓扑优化设计方法。基于有序各向同性微结构材料惩罚模型法(Ordered-Solid Isotropic Microstructures with Penalization,Ordered-SIMP),进行多材料插值模型表征。构建载荷概率分布条件下结构柔度均值与标准差的加权目标函数,辅以体积约束。针对载荷满足随机场分布时,采用Karhunen-Loève展开将载荷随机场变换为有限个不相关的载荷随机变量加权和,并借助稀疏网格数值积分方法,将多材料结构稳健拓扑优化转化为求解一组多工况加权多目标确定性拓扑优化设计问题。通过数值算例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与优化结果的稳健性。结果表明:针对不同材料组合方案,均能有效获得良好的多材料拓扑构型;与确定性设计相比较,稳健设计具有不同的材料布局方案,且结构性能更加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材料 拓扑优化 稳健设计 稀疏网格 载荷不确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Ordered-RAMP模型的热固耦合结构多材料拓扑优化方法 被引量:3
8
作者 赵清海 张洪信 +2 位作者 华青松 蒋荣超 袁林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40-348,共9页
针对传统单材料热固耦合拓扑优化设计难以实现结构材料与性能综合最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变密度理论有序材料属性有理近似模型的多材料拓扑优化方法.该方法通过搭建比例系数与平移系数,将多种材料属性采用[0,1]连续分布的单设计变量进... 针对传统单材料热固耦合拓扑优化设计难以实现结构材料与性能综合最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变密度理论有序材料属性有理近似模型的多材料拓扑优化方法.该方法通过搭建比例系数与平移系数,将多种材料属性采用[0,1]连续分布的单设计变量进行描述,并研究和比较与有序固体各向同行惩罚微结构模型的优缺点;其次借助归一化加权方法定义以结构柔度最小化和散热弱度最小化为目标函数的数学模型.结合设计变量敏度分析,详细推导多材料、多目标条件下热固耦合结构拓扑优化的迭代公式.通过数值算例分析对比了不同权系数以及不同材料属性组合对优化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提出的优化方法在热固耦合结构多材料多目标拓扑优化设计中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拓扑优化 热固耦合 多材料设计 多目标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碰撞载荷工况下某城市客车车架拓扑优化设计 被引量:7
9
作者 韩明轩 张洪信 +2 位作者 赵清海 袁林 焦致远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91-95,141,共6页
在满足车辆行驶安全的前提下,实现结构的轻量化设计是必不可少的。以某城市混合动力电动客车车架结构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多载荷工况下有限元分析,并考虑正面碰撞载荷工况条件。建立车架的多目标拓扑优化数学模型,采用权重比法确定各子... 在满足车辆行驶安全的前提下,实现结构的轻量化设计是必不可少的。以某城市混合动力电动客车车架结构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多载荷工况下有限元分析,并考虑正面碰撞载荷工况条件。建立车架的多目标拓扑优化数学模型,采用权重比法确定各子目标函数的权重,最后按照各工况的最佳权重比对车架进行拓扑优化设计,并对新车架结构进行有限元校核。结果表明:优化后的车架减重5.02%,满足轻量化要求,同时新结构达到碰撞安全标准,所提设计方法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客车车架 轻量化 拓扑优化 碰撞安全 权重比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燃机活塞点阵结构可靠性拓扑优化设计 被引量:4
10
作者 陈建良 赵清海 +1 位作者 李信卿 张洪信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1-97,共7页
针对内燃机活塞轻量化设计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可靠性拓扑优化的活塞点阵结构设计方法,分解为可靠性分析和确定性拓扑优化两部分分别进行求解。考虑以最小化质量为目标函数、最大应力为约束条件,建立活塞点阵结构可靠性拓扑优化数学模型... 针对内燃机活塞轻量化设计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可靠性拓扑优化的活塞点阵结构设计方法,分解为可靠性分析和确定性拓扑优化两部分分别进行求解。考虑以最小化质量为目标函数、最大应力为约束条件,建立活塞点阵结构可靠性拓扑优化数学模型。根据一次二阶矩方法将失效概率约束转变为可靠性指标约束,进而将随机变量转化为标准正态变量,根据随机变量相对于性能指标的敏度信息,进行随机变量修正并进行确定性拓扑优化设计。最后,以某型发动机活塞为例,进行确定性点阵设计与可靠性点阵设计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确定性设计,可靠性活塞点阵模型在考虑随机变量的影响下,性能更加可靠;且其质量相较于原活塞模型降低11.8%,满足活塞轻量化的设计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活塞 点阵结构 拓扑优化 可靠性分析 轻量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例-积分-微分控制算法求解结构拓扑优化问题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文玥 赵清海 +4 位作者 张洪信 张铁柱 袁林 李信卿 王新亮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23-229,共7页
拓扑优化具有设计变量多、目标性能与约束条件为设计变量的非线性、非单调隐式函数的特征,计算效率值得商榷。因此探索高效稳定的求解方法是结构拓扑优化的核心问题。提出一种基于PID控制算法的拓扑优化求解方法,采用固体各向同性微结... 拓扑优化具有设计变量多、目标性能与约束条件为设计变量的非线性、非单调隐式函数的特征,计算效率值得商榷。因此探索高效稳定的求解方法是结构拓扑优化的核心问题。提出一种基于PID控制算法的拓扑优化求解方法,采用固体各向同性微结构材料惩罚模型(SIMP)方法建立单工况条件下质量约束条件下结构柔度最小化拓扑优化模型,推导出基于PID法的设计变量迭代格式,引入基于Helmholtz偏微分方程的过滤方式抑制出现的数值不稳定问题,并将所提方法扩展到两类多工况结构拓扑优化问题,通过与优化准则法(Optimality criteria,OC)和移动渐近线法(Method of moving asymptotes,MMA)进行数值结果比较可知,PID控制方法具有设置简便、高效求解、收敛稳定且无需梯度信息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拓扑优化 PID控制 SIMP模型 非梯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纳复合结构中间相球形软碳的性能 被引量:1
12
作者 臧政 霍炜 +1 位作者 黄福闯 王国晖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77-480,共4页
为研究微纳复合结构中间相球形软碳材料的电化学性能以及用于储能锂离子电池的优势,对软碳材料的结构、扣式半电池和成品全电池的性能进行测试。制备的球形软碳外形圆整、分布均匀,球径较小,经炭化后的微球结晶度增大,炭材料的整体结构... 为研究微纳复合结构中间相球形软碳材料的电化学性能以及用于储能锂离子电池的优势,对软碳材料的结构、扣式半电池和成品全电池的性能进行测试。制备的球形软碳外形圆整、分布均匀,球径较小,经炭化后的微球结晶度增大,炭材料的整体结构变好。制作的扣式半电池在0.005~2.000 V充放电,0.1 C首次库仑效率约为87.1%,2.0 C充电容量为1.0 C时的84.8%,0.5 C循环50次的充电容量保持率为99.9%。装配的50 Ah全电池在2.3~4.2 V充放电,2.00 C、3.00 C放电容量保持在80%以上,在-20℃时,放电容量仍可达到80%以上,以0.50 C循环600次的容量保持率为97.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纳复合结构中间相球形软碳 锂离子电池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