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印象派绘画的表现特点看黄宾虹的山水画艺术 被引量:1
1
作者 冯民生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44-47,共4页
在中国山水画的发展过程中 ,黄宾虹是一个继往开来的重要人物。他在山水画创作中注重视觉感受 ,把客观的视觉印象与心象相结合 ,拓展了中国画的创作思路 ;以笔墨替代色彩 ,营造出了大自然中光与空气之感 ,进一步开掘出笔墨的表现力 ;在... 在中国山水画的发展过程中 ,黄宾虹是一个继往开来的重要人物。他在山水画创作中注重视觉感受 ,把客观的视觉印象与心象相结合 ,拓展了中国画的创作思路 ;以笔墨替代色彩 ,营造出了大自然中光与空气之感 ,进一步开掘出笔墨的表现力 ;在画面中减弱客观物象的物理结构 ,加强视觉整体感 ,使画面呈现出丰富多彩的面貌和浑厚华滋的风格特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象派绘画 黄宾虹 山水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校音乐教育与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 被引量:74
2
作者 范立芝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40-143,共4页
民族音乐是我国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它是中华民族延续发展的精神动力之一。学校教育作为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重要领域,必须在当今多元文化的世界音乐教育中寻求新的定位。为了与世界音乐教育发展趋势相协调,我们应树立以民族音乐教育... 民族音乐是我国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它是中华民族延续发展的精神动力之一。学校教育作为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重要领域,必须在当今多元文化的世界音乐教育中寻求新的定位。为了与世界音乐教育发展趋势相协调,我们应树立以民族音乐教育为本的观念,深化学校音乐教学改革,在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及教育生态环境等方面进行一系列的改革,真正求得中国民族音乐文化与人类音乐文化某种程度的“回归”与“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音乐文化 学校音乐教育 教育生态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北民歌形成的历史渊源及其调式特点——陕北民歌探究之一 被引量:21
3
作者 张智斌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7-20,共4页
贫瘠的黄土高原,恶劣的自然环境,动荡不安的生活现实,人种血缘的融合重组,造就了神奇的陕北民歌。优美的抒情与凄苦的咏叹构成了永远的“交响”。纯四度与一个大二度或两个纯四度的叠置,歌词上二句体的句式,构成了陕北民歌特有的音乐与... 贫瘠的黄土高原,恶劣的自然环境,动荡不安的生活现实,人种血缘的融合重组,造就了神奇的陕北民歌。优美的抒情与凄苦的咏叹构成了永远的“交响”。纯四度与一个大二度或两个纯四度的叠置,歌词上二句体的句式,构成了陕北民歌特有的音乐与文学的个性。特别是表达哀伤、凄苦情感时,清角和闰两音的运用与西北地区丧葬礼俗的“哭腔”有着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北民歌 自然环境 人种血缘 优美的抒情 凄苦的咏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轼与民间音乐 被引量:9
4
作者 陈四海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14-119,共6页
苏轼自幼热爱音乐,一生与文学艺术结下不解之缘,尤其是把诗歌创作与民间音乐活动紧密地联系起来,给自己的作品注入新鲜血液,使其获得更强的生命力。
关键词 苏轼 民间音乐 民歌 诗歌创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重证据法”演绎下的音乐研究——评王子初先生《中国音乐考古学》 被引量:4
5
作者 陈四海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36-139,共4页
《中国音乐考古学》是王子初先生一部力作。该著作填补了音乐考古领域中系统理论的不足。它对音乐考古内容分期、分类进行论述,论证采取了宏观与微观并存的手法,既跳出音乐本体,将其融入到社会历史背景中,不仅是对中国音乐考古现状的归... 《中国音乐考古学》是王子初先生一部力作。该著作填补了音乐考古领域中系统理论的不足。它对音乐考古内容分期、分类进行论述,论证采取了宏观与微观并存的手法,既跳出音乐本体,将其融入到社会历史背景中,不仅是对中国音乐考古现状的归纳与分析,更是对整个中国古代音乐史的总结与概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音乐考古学》 王子初 音乐考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高师钢琴课教学的演奏心理 被引量:3
6
作者 马丽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S1期244-245,共2页
钢琴演奏中因心理素质常造成演奏失误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状况调灵活运用教学手段及方法。学生也应进行自我心理调节。
关键词 高师钢琴教学 钢琴演奏 心理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审美教育问题再探 被引量:2
7
作者 王文娟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57-160,共4页
以“回到事实本身”为逻辑起点 ,当前审美教育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日益凸显。现代审美教育的内涵是 :一、人文理想主义教育。其引导性、超越性、前瞻性是培养有竞争力人才的精神保障。二、功利再启蒙的意义。突破传统“审美非功利”说 ,在... 以“回到事实本身”为逻辑起点 ,当前审美教育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日益凸显。现代审美教育的内涵是 :一、人文理想主义教育。其引导性、超越性、前瞻性是培养有竞争力人才的精神保障。二、功利再启蒙的意义。突破传统“审美非功利”说 ,在劳动二重性背景下指出功利的合法性域限及其与形上维度的不可分割的对应关系 ,是保障美育落实到现实人生层面的基础。三、美育作为个性主义教育 ,应培养敢于说“不”的突破性精神。正面阐释否定性力量的意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素质教育 审美教育 人文理想主义教育 否定性 前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之特质差异 被引量:2
8
作者 冯民生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99-102,共4页
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特质差异。这些差异不仅表现在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体现了中西方各自的传统美学思想,而且也表现在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有不同的审美理想和不同的观照自然的方式。
关键词 中国山水画 西方风景画 写生 透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资源——面对网格发展的挑战 被引量:2
9
作者 吴海 《图书与情报》 CSSCI 2006年第3期64-67,共4页
网格是把整个因特网整合成一台巨大的超级计算机,实现计算、存储、数据、信息、知识、专家资源的全面共享。它对于信息资源的虚拟化是以服务的形式体现出来的,并按需求服务的方式来支撑各类应用系统。面对即将到来的第三代互联网的应用... 网格是把整个因特网整合成一台巨大的超级计算机,实现计算、存储、数据、信息、知识、专家资源的全面共享。它对于信息资源的虚拟化是以服务的形式体现出来的,并按需求服务的方式来支撑各类应用系统。面对即将到来的第三代互联网的应用,发达国家都投入巨资,希望能抓住机遇,掌握未来命运。文章从此视角出发,论述了网格和它对于信息资源未来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格 因特网 信息资源 信息孤岛 资源共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象学读解:《亚威农少女》及其现代、后现代思潮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文娟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00-104,共5页
《亚威农少女》是立体派绘画的开山之作。沿着塞尚的足迹 ,非自觉地本着“回到事实本身”的现象学精神 ,毕加索深刻面对了人类真实的生存荒谬。以立体派特有的手法《亚威农少女》呈现了叛逆拆解的多重意味。在具有否定了传统空间构成而... 《亚威农少女》是立体派绘画的开山之作。沿着塞尚的足迹 ,非自觉地本着“回到事实本身”的现象学精神 ,毕加索深刻面对了人类真实的生存荒谬。以立体派特有的手法《亚威农少女》呈现了叛逆拆解的多重意味。在具有否定了传统空间构成而成为形体塑造技法的里程碑这一种意义外 ,更高的肯定则在于它不仅促动着现代派画家的叛逆浪潮 ,且透露了半个世纪后的后现代大师对欧洲逻各斯中心论的全面批判清理的信息 ,开一代风气之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绘画评论 毕加索 《亚威农少女》 立体派绘画 塞尚 原型意象 现象学 现代思潮 后现代思潮 逻各斯中心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韵”审美范畴辨——兼评张锡坤的“气韵”范畴观 被引量:1
11
作者 曹桂生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4-39,共6页
“气韵”是我国古老而又重要的美学范畴之一。长期以来 ,诸多学者就“气韵”的概念、特征及内涵等做了诸多方面的研究和探讨 ,但仍然未能正确阐释它产生与发展的根本动因 ,更缺乏对其内涵和外延以及与其他审美范畴之间关系的合理把握。... “气韵”是我国古老而又重要的美学范畴之一。长期以来 ,诸多学者就“气韵”的概念、特征及内涵等做了诸多方面的研究和探讨 ,但仍然未能正确阐释它产生与发展的根本动因 ,更缺乏对其内涵和外延以及与其他审美范畴之间关系的合理把握。“气韵”与“传神”虽然有一定的继承关系 ,但毕竟是两个不同的命题。气韵属于艺术作品中艺术效果之总汇 ,它既是统帅形式的重要因素 ,又是作品内在生命的本原。气韵是艺术创作的原动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韵 审美范畴 谢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析声乐演唱者主体的构成关系 被引量:1
12
作者 姚青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37-140,共4页
本文通过对声乐演唱这一艺术再创作特殊过程的透析,分析演唱者这一主体与词作者、曲作者、前人演唱、个人自我、审美者、评论者之间的关系,并加以细致的阐述。从而使演唱者在艺术创作中,更加富有层次感,更加清晰,使声乐演唱成为一种科... 本文通过对声乐演唱这一艺术再创作特殊过程的透析,分析演唱者这一主体与词作者、曲作者、前人演唱、个人自我、审美者、评论者之间的关系,并加以细致的阐述。从而使演唱者在艺术创作中,更加富有层次感,更加清晰,使声乐演唱成为一种科学的、有理论的、有共性的、有规律的、有创新的创作活动。带给人们精神享受和最大的愉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演唱者 主体 艺术再创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叙事与瞬间:再现的再研究 从钱钟书与贡布里希对图画再现观点的比较说起 被引量:1
13
作者 宋群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I0005-I0008,共4页
过贡布里希(E.H.GOMBRICH)和钱钟书对瞬间和叙事所做的阐述,进一步了解图像与眼中现实世界之间的关系,就图像或绘画再现现实的可能性进行研究。
关键词 贡布里希(E.H.GOMBRICH) 钱钟书 叙事 瞬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国现实主义画派再认识——在反抗工业化中诞生的现实主义画派
14
作者 冯民生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7-10,共4页
法国现实主义画派诞生之时,正逢欧洲处在工业化造成社会矛盾的尖锐时期和法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风起云涌阶段,社会动荡,民不聊生。与当时的工人、农民一样,许多知识分子也把造成社会动荡和人们生活水平下降的原因归结于工业化本身。因此... 法国现实主义画派诞生之时,正逢欧洲处在工业化造成社会矛盾的尖锐时期和法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风起云涌阶段,社会动荡,民不聊生。与当时的工人、农民一样,许多知识分子也把造成社会动荡和人们生活水平下降的原因归结于工业化本身。因此,反对工业化在当时形成了一股不弱的风潮。现实主义画派就是在反对工业化中诞生的, 这也是促成他们对社会矛盾无情的揭露和对下层人民无限同情的现实主义一面的直接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化 法国革命 贫穷 现实主义画派 浪漫主义画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术新课程与人文精神的培养 被引量:3
15
作者 柏玉强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S1期449-450,共2页
美术新课程的理念、目标、内容等打破了以学科为中心的模式,使教学活动从学科基础转向更广泛的生活和人的身心发展方面来。美术新课程具有浓郁的人文性质,体现着人文精神的内涵与价值。它对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完善个性发展,促... 美术新课程的理念、目标、内容等打破了以学科为中心的模式,使教学活动从学科基础转向更广泛的生活和人的身心发展方面来。美术新课程具有浓郁的人文性质,体现着人文精神的内涵与价值。它对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完善个性发展,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术新课程 人文精神 审美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钟类乐器论略———以镈、于、镯、钲、铙为中心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健婷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122-126,共5页
中国的音乐文化源远流长,在其日趋完善的过程中,产生了种类繁多的各式乐器。其中,钟因其历史的久远和社会功能的复杂而尤具典型。多种钟类乐器之间互相影响,在构成盘根错节的钟类家族的同时,又在古代政治、经济、军事、宗教、娱乐等诸... 中国的音乐文化源远流长,在其日趋完善的过程中,产生了种类繁多的各式乐器。其中,钟因其历史的久远和社会功能的复杂而尤具典型。多种钟类乐器之间互相影响,在构成盘根错节的钟类家族的同时,又在古代政治、经济、军事、宗教、娱乐等诸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从而巩固了"钟"的社会地位,成为音乐发展史中不可忽视的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钟类乐器 錞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创新体系”与情报信息 被引量:1
17
作者 叶镜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43-44,共2页
从“知识经济”是高技术与高文化联姻的经济、创新体系是一项以信息为基础的制度创新工作、情报信息社会化的几个方面论述发展面向知识经济时代的情报信息的重要性。
关键词 创新体系 情报信息 知识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像绘画及其特质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卫海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43-144,共2页
具像表现绘画观察事物视角独特,强调人与自然、心与物的沟通。
关键词 现代艺术 具像绘画 美术创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20世纪“中国画论争”的两个焦点问题
19
作者 徐步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04-107,共4页
20世纪是中西绘画“碰撞”最为激烈的时代。面对西洋绘画的挑战,“中国画向何处去”成了首当其冲的问题,是融合中西,另辟蹊径?还是全盘西化,脱胎换骨?或是固守传统,借古开今?人们不仅在实践中作了不同的抉择,在理论上也争论... 20世纪是中西绘画“碰撞”最为激烈的时代。面对西洋绘画的挑战,“中国画向何处去”成了首当其冲的问题,是融合中西,另辟蹊径?还是全盘西化,脱胎换骨?或是固守传统,借古开今?人们不仅在实践中作了不同的抉择,在理论上也争论不休,几乎贯穿整个20世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画 文人画 中国画论争 20世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潮美术浮沉评析
20
作者 徐义生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95-98,共4页
新潮美术曾经绘画坛带来积极影响。但是新潮美术对于人性的解释是肤浅、偏执的,对物质和精神的关系,在认识上是含混不清的,对于东方文化的基本法则和东方群体的审美选择缺乏深层的认识,背离了以形象为语言主体、以真善美昭彰人生的... 新潮美术曾经绘画坛带来积极影响。但是新潮美术对于人性的解释是肤浅、偏执的,对物质和精神的关系,在认识上是含混不清的,对于东方文化的基本法则和东方群体的审美选择缺乏深层的认识,背离了以形象为语言主体、以真善美昭彰人生的宗旨。传统在受到冲击和改造之后,正以新的阵容和品格受到前所未有的青睐和拥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潮美术 审美关系 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