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陇南市武都区不同树龄大红袍花椒叶功能性状对产量的影响
1
作者 刘锐 曹永红 +6 位作者 张春回 张晓玮 杜维波 王旭虎 张亚强 王润龙 周晓雷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6-174,共9页
【目的】探究大红袍花椒叶功能性状对产量的影响,提高大红袍花椒产量。【方法】以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郭河乡范围内1、5、10、15、20、25年生大红袍花椒为研究对象,测定6个叶功能性状指标和6个产量性状指标。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探究... 【目的】探究大红袍花椒叶功能性状对产量的影响,提高大红袍花椒产量。【方法】以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郭河乡范围内1、5、10、15、20、25年生大红袍花椒为研究对象,测定6个叶功能性状指标和6个产量性状指标。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探究花椒叶功能性状和产量性状随树龄的变化规律。通过相关性分析、通径分析以及建立多元回归方程的方法探明花椒叶功能性状与产量性状的耦合关系。【结果】1)随着树龄增加,花椒单叶面积、比叶面积、叶含水率均先增加后减少,叶干物质质量分数、叶组织密度先减少后增加,叶厚度逐渐增加。2)单株产量随树龄增加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少,20年生最高。3)单株产量主要由比叶面积和叶组织密度决定,其次由每果穗小果数和干果百粒质量决定;其中,比叶面积和每果穗小果数为正效应,叶组织密度和干果百粒质量为负效应。4)回归方程:Y=-10.558+0.69X_(1)-0.28X_(2)+0.007X_(3)+1.945X_(4)(方程拟合度为0.930);式中,Y、X_(1)、X_(2)、X_(3)、X_(4)分别代表单株产量、比叶面积、叶组织密度、每果穗小果数和干果百粒质量。【结论】大红袍花椒产量性状显著受叶功能性状的影响,因此在实践生产中可以通过一定的管理措施改善叶功能性状,从而提高花椒产量、增加经济收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红袍花椒 树龄 叶功能性状 通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陇南市不同产地大红袍花椒麻味物质含量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夏莲 曹永红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16期124-126,131,共4页
以陇南市花椒品种大红袍为研究对象,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陇南市44个花椒产地的大红袍花椒麻味物质的含量。结果表明,陇南市大红袍花椒的麻味物质含量较高,平均值为43.09 mg/g,其中:郭河乡闹院子村种植的大红袍麻味物质含量最高... 以陇南市花椒品种大红袍为研究对象,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陇南市44个花椒产地的大红袍花椒麻味物质的含量。结果表明,陇南市大红袍花椒的麻味物质含量较高,平均值为43.09 mg/g,其中:郭河乡闹院子村种植的大红袍麻味物质含量最高,为55.49 mg/g;石峡镇土桥村种植的大红袍麻味物质含量最低,为39.64 mg/g。相同品种(大红袍)花椒麻味物质含量存在差异,可能是生长过程中水分、光照、土壤肥力、海拔等栽培管理条件不同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椒 大红袍 麻味物质 高效液相色谱法 甘肃陇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个陇南花椒无刺无性系对比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武文 王立 +2 位作者 杨建雷 任苗 曹永红 《甘肃林业科技》 2017年第1期6-8,44,共4页
对武选1号、武选2号、武选3号3个无刺大红袍花椒优树的嫁接无性系生长量、产量、果实经济性状、皮刺表型性状等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3个无刺花椒优树无性系生长量、果实经济性状基本一致,只有武选3号鲜果千粒质量略小;皮刺表型性状也... 对武选1号、武选2号、武选3号3个无刺大红袍花椒优树的嫁接无性系生长量、产量、果实经济性状、皮刺表型性状等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3个无刺花椒优树无性系生长量、果实经济性状基本一致,只有武选3号鲜果千粒质量略小;皮刺表型性状也基本一致,但武选1号无刺枝段比例较低。通过对比分析,3个无刺优树无性系均具备明显的无刺特性,选育前景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椒 无性系 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个陇南大红袍花椒无刺优树无性系对比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杨建雷 任苗 +2 位作者 吕瑞娥 张晓军 曹永红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0-34,共5页
为给花椒新品种选育提供试验依据,选取‘武选2号’‘武选3号’2个无刺优树嫁接繁育的无性系作为试验对象,与原品种‘大红袍’在物候期、植物学性状、叶片表型性状、果实表型性状及经济性状、皮刺表型性状等方面进行对照试验,结果表明:2... 为给花椒新品种选育提供试验依据,选取‘武选2号’‘武选3号’2个无刺优树嫁接繁育的无性系作为试验对象,与原品种‘大红袍’在物候期、植物学性状、叶片表型性状、果实表型性状及经济性状、皮刺表型性状等方面进行对照试验,结果表明:2个优树无性系其物候期、叶片表型性状、果实表型性状与对照基本一致,且皮刺明显减少,能够提早丰产,选育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椒 大红袍 无性系 性状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陇南无刺大红袍花椒二次嫁接后皮刺性状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任苗 张春回 +2 位作者 王勃 曹永红 宫盱彤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13期109-110,114,共3页
为研究陇南无刺大红袍花椒二次嫁接繁育后的皮刺情况,使用嫁接繁育的陇南无刺大红袍花椒接穗进行二次嫁接,并以实生大红袍花椒树接穗作为对照,量取接穗和秋稍的长度、皮刺数量、皮刺宽度、厚度、高度等并对数据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 为研究陇南无刺大红袍花椒二次嫁接繁育后的皮刺情况,使用嫁接繁育的陇南无刺大红袍花椒接穗进行二次嫁接,并以实生大红袍花椒树接穗作为对照,量取接穗和秋稍的长度、皮刺数量、皮刺宽度、厚度、高度等并对数据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陇南无刺大红袍秋稍皮刺性状各项指标变异系数均小于实生大红袍,说明陇南无刺大红袍二次嫁接后皮刺稳定性相对较好。无刺和实生大红袍无刺枝段的秋稍皮刺密度高于有(稀)刺枝段的秋稍皮刺密度。综合皮刺宽度、厚度、高度数据,无刺大红袍秋梢皮刺均小于实生大红袍秋梢皮刺。与接穗皮刺相比,4个组别的秋稍皮刺厚均有下降,说明皮刺在二次嫁接过程中变薄;2组有(稀)枝段的秋梢皮刺宽度和高度下降,但2组无刺枝段的秋梢皮刺宽和高有所增大,且无刺和实生大红袍无刺枝段秋梢皮刺的宽度、厚度、高度均大于有(稀)刺枝段秋梢皮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刺花椒 嫁接 皮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陇南梅花椒优系无刺性状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王学文 杨建雷 +1 位作者 张晓军 任苗 《现代农业科技》 2015年第8期170-171,共2页
通过嫁接试验和对比调查观测,结果表明:用八月椒作砧木,采用单芽切接和嵌芽接2种嫁接方法,陇南梅花椒无刺优系武选一号嫁接亲和力和原品种梅花椒保持一致。嫁接苗新生枝无刺枝段比例增加了18.19个百分点,皮刺大小缩小了0.32 cm×0.1... 通过嫁接试验和对比调查观测,结果表明:用八月椒作砧木,采用单芽切接和嵌芽接2种嫁接方法,陇南梅花椒无刺优系武选一号嫁接亲和力和原品种梅花椒保持一致。嫁接苗新生枝无刺枝段比例增加了18.19个百分点,皮刺大小缩小了0.32 cm×0.13 cm×0.02 cm,单位有刺枝段皮刺数减少了0.14枚/cm,证明无刺性状属自然变异。进入结果期以后,与同龄级实生梅花椒比较,皮刺缩小了接近50%,差值达到了0.72 cm×0.57 cm×0.11 cm,无刺枝段比例增加了88.27个百分点,单位有刺枝段皮刺数减少了0.58枚/cm,基本达到了无刺,选育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陇南梅花椒 无刺优系 无刺性状 嫁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陇南花椒栽培品种资源与分类探讨 被引量:2
7
作者 梁芳 杨建雷 +2 位作者 张春回 宫盱彤 郭立新 《农业与技术》 2024年第7期128-133,共6页
为厘清花椒品种的来源,通过实地调查、查阅资料、对比分析陇南花椒品种的资源现状,利用其品种特征和分类特征,采用二元分类法,对陇南境内花椒栽培品种进行了分类整理。结果表明:基本明晰了陇南花椒栽培品种数量,做了归类整理;确定陇南... 为厘清花椒品种的来源,通过实地调查、查阅资料、对比分析陇南花椒品种的资源现状,利用其品种特征和分类特征,采用二元分类法,对陇南境内花椒栽培品种进行了分类整理。结果表明:基本明晰了陇南花椒栽培品种数量,做了归类整理;确定陇南花椒品种群2个,即早熟品种群和晚熟品种群,栽培品种9个;编制了花椒品种检索表。在调查中发现,花椒果实表型指标较为丰富,果实形态特征和果实品质存在高度相关性,其形态特征可以作为植物分类依据。确立第1级分类标准为果实和内果皮特征,第2级分类标准为皮刺,第3级分类标准为皮孔。该分类法符合《国际栽培植物命名法规》(ICNCP)第8版的规定,且遵循品种演化的进化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椒 栽培品种资源 品种特征 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椒嫁接技术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杨建雷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38-143,共6页
为了给花椒生产中快速、高效嫁接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花椒生产对嫁接育苗的要求,针对花椒嫁接研究现状,选择嵌芽接、单芽切接、T字型芽接、插皮接、嫩枝腹接和单芽腹切接6种嫁接方法,从接穗的采集与贮存、接穗品种、砧木类别、嫁接... 为了给花椒生产中快速、高效嫁接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花椒生产对嫁接育苗的要求,针对花椒嫁接研究现状,选择嵌芽接、单芽切接、T字型芽接、插皮接、嫩枝腹接和单芽腹切接6种嫁接方法,从接穗的采集与贮存、接穗品种、砧木类别、嫁接时间、嫁接人员、嫁接速率及土壤水分等方面进行了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陇南白龙江沿岸花椒产区,采用嵌芽接方法嫁接的效率最高,嫁接成活率最高。春季于12月底到3月初采集接穗,并贮存于0~5℃的低温中,3月下旬到4月下旬嫁接;夏季随采随接,7月中旬到8月上旬嫁接,成活率可达到90%以上,有效嫁接时间均可以达到30 d以上。采用单芽切接的方法在春季嫁接,成活率可达到95%以上,嫁接时间可延长到30 d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椒 嫁接 成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个不同种源大红袍花椒表型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杨建雷 任苗 +2 位作者 曹永红 王勃 张晓军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2-37,共6页
花椒在由野生向栽培驯化的过程中,由于历史、地理及人为因素综合作用,同名异质现象较为常见。为了给全国花椒品种(品系)区分、规范和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在同一立地条件下对6个不同种源地大红袍花椒的叶片、果实、皮刺等性状进行观察,... 花椒在由野生向栽培驯化的过程中,由于历史、地理及人为因素综合作用,同名异质现象较为常见。为了给全国花椒品种(品系)区分、规范和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在同一立地条件下对6个不同种源地大红袍花椒的叶片、果实、皮刺等性状进行观察,并采用方差分析和聚类分析进行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6个不同种源大红袍花椒除小叶数之外,其余供试表型性状具有丰富的多样性。通过供试性状聚类分析,以欧式距离10为阀值时,6个不同种源地大红袍花椒可分为3组,说明不同种源地的大红袍花椒,在叶片、果实、皮刺等生物学性状上差异较大,具有明显的由西到东逐渐变化的地域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椒 大红袍 种源 表型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椒低产园放任树修剪技术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杨建雷 杨双奎 +2 位作者 张晓军 任苗 武衡 《现代农业科技》 2014年第17期96-97,共2页
针对陇南市花椒低产园实际,总结提出了放任树的修剪技术要点,并对大红袍花椒修剪后的生长量、结果情况和采摘功效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进行科学合理的整形修剪管理后,可以有效增加低产园花椒的产量、质量。
关键词 花椒 低产园 修剪技术 Zanthoxy Lum bungeanum Maxi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陇南大红袍花椒组培苗大田移栽对比试验
11
作者 王勃 曹永红 +4 位作者 武衡 任苗 郭立新 张春回 宫盱彤 《现代园艺》 2024年第13期68-70,共3页
为了进一步探究陇南大红袍花椒组培苗推广应用价值,以同时期栽植的陇南大红袍实生苗为对照,对比了组培苗和实生苗株高、地径、根冠比、根深、主根数量、主根平均直径、须根总质量、单位长度皮刺数量、皮刺高、皮刺宽、皮刺厚等表型性状... 为了进一步探究陇南大红袍花椒组培苗推广应用价值,以同时期栽植的陇南大红袍实生苗为对照,对比了组培苗和实生苗株高、地径、根冠比、根深、主根数量、主根平均直径、须根总质量、单位长度皮刺数量、皮刺高、皮刺宽、皮刺厚等表型性状的差异,并使用主成分综合评价法对组培苗和实生苗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0.05水平下,陇南大红袍组培苗和实生苗株高、根深、主根数量、皮刺高、皮刺宽差异显著,其余性状无明显差异;经主成分综合评价,实生苗综合得分均高于组培苗,排名位于第1~3名,组培苗排名位于第4~8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陇南大红袍 组培苗 大田移栽 对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种专用肥对花椒产量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建雷 吕瑞娥 +2 位作者 郭立新 曹永红 朱德琴 《现代园艺》 2014年第20期5-5,共1页
针对陇南花椒生产实际,以常规使用的磷肥和不施肥作为对比,对本地市场现有2种花椒专用肥对当地大红袍花椒果实性状、产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为推广简单易行、效果明显的施肥方法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花椒 专用肥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P-HPLC法测定陇南9个品种花椒麻味物质的含量 被引量:11
13
作者 朱建朝 周娅琼 +3 位作者 马君义 尚贤毅 王惠明 曹永红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60-264,共5页
目的:RP-HPLC法测定陇南9个品种花椒麻味物质的含量。方法:色谱条件为色谱柱:Diamonsil Plus C18(4.6 mm×250 mm,5μm),柱温:35℃,流动相:V(甲醇)∶V(水)=60∶40,流速:1 mL·min^-1,检测波长254 nm,进样量20μL。结果:花椒麻... 目的:RP-HPLC法测定陇南9个品种花椒麻味物质的含量。方法:色谱条件为色谱柱:Diamonsil Plus C18(4.6 mm×250 mm,5μm),柱温:35℃,流动相:V(甲醇)∶V(水)=60∶40,流速:1 mL·min^-1,检测波长254 nm,进样量20μL。结果:花椒麻味物质回归方程为Y=1.0596X-0.3939,r=0.9998,其麻味物质质量浓度在3.125~75μg·mL^-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且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加标回收率的RSD均小于1.7%,检出限为6.00 ng,定量限为10.00 ng。陇南9个栽培品种花椒麻味物质的含量依次为:林州大红袍(LZDHP)(121.68±3.33) mg·g^-1、汉源青椒(HYQJ)(110.03±2.67) mg·g^-1、大红袍(DHP)(96.14±1.58) mg·g^-1、茂汶大红袍(MWDHP)(87.53±0.53) mg·g^-1、七月椒(QYJ)(51.70±1.78) mg·g^-1、梅花椒(MHJ)(49.63±1.19) mg·g^-1、狮子头(SZT)(44.92±1.24) mg·g^-1、韩城无刺(HCWC)(43.49±1.86) mg·g^-1、郭嘉大红袍(GJDHP)(26.38±0.91) mg·g^-1。结论:陇南花椒麻味物质的含量较高,尤其是林州大红袍、汉源青椒、大红袍和茂汶大红袍;陇南9个品种花椒麻味物质的含量存在品种间差异,其含量差异百分比在3.34%±1.67%~78.32%±0.15%之间,这种差异与花椒品种遗传背景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陇南花椒 麻味物质 RP-HPLC 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子鼻技术的陇南花椒品种区分 被引量:11
14
作者 张正武 王勃 +4 位作者 林云 郭立新 朱建朝 任苗 曹永红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88-193,共6页
为给花椒等级鉴定提供参考,利用电子鼻PEN3.5系统对陇南34个花椒品种进行区分,将测得的响应值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以及响应值分析。结果表明,陇南34个花椒品种中,除河北无刺二号与清椒品种区分不显著外,其余花椒品种均区分显著... 为给花椒等级鉴定提供参考,利用电子鼻PEN3.5系统对陇南34个花椒品种进行区分,将测得的响应值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以及响应值分析。结果表明,陇南34个花椒品种中,除河北无刺二号与清椒品种区分不显著外,其余花椒品种均区分显著,并且仅5种类型传感器(W5S、W1S、W1W、W2S、W2W)对陇南花椒果实香味响应值较大,其余类型传感器响应值较小,而且不同花椒品种传感器响应值不同。将陇南34个花椒品种分为3类,第1类为无刺大红袍母株、汉源青椒、韩城无刺、嫁接无刺大红袍,第2类为嫁接梅花椒、云华七叶青、茂汶大红袍,其余品种为第3类。其中嫁接梅花椒果实香味含量最高,果实香味含量较高的是八月椒、川陕花椒、莱芜小红椒、韩城无刺、汉源青椒、嫁接无刺大红袍、茂汶大红袍、无刺大红袍母株和云华七叶青。电子鼻适用于陇南花椒品种的区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陇南花椒 电子鼻 品种区分 特征性香味 香味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陇南3个花椒品种挥发性成分的SPME-GC/MS分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尚贤毅 罗天军 +1 位作者 杨建雷 曹永红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1-116,共6页
为了探明陇南花椒挥发性成分,利用SPME-GC/MS方法从陇南3个花椒品种(武都大红袍、武选无刺大红袍和武都小红袍)中共鉴定出80种挥发性物质。武都大红袍的挥发性物质共41种,其中,相对含量最高的前5种挥发物分别为:罗勒烯(23.13%)、右旋萜... 为了探明陇南花椒挥发性成分,利用SPME-GC/MS方法从陇南3个花椒品种(武都大红袍、武选无刺大红袍和武都小红袍)中共鉴定出80种挥发性物质。武都大红袍的挥发性物质共41种,其中,相对含量最高的前5种挥发物分别为:罗勒烯(23.13%)、右旋萜二烯(15.4%)、G-萜品烯(14.4%)、芳樟醇(8.79%)、G-榄香(6.47%)。从武选无刺大红袍中共检测出28种挥发性物质,相对含量最高的前5种化合物分别为:罗勒烯(22.85%)、右旋萜二烯(17.17%)、4-蒈烯(12.40%)、芳樟醇(8.82%)、G-萜品烯(7.74%)。从武都小红袍中共检测出41种挥发性物质,相对含量最高的前5种化合物为:3-蒈烯(23.69%)、β-蒎烯(7.44%)、1,2,4,5,6,8 a-六氢-4,7-二甲基-1-(1-甲基乙基)萘(5.74%)、β-水芹烯(5.71%)。武都大红袍和武选无刺大红袍共有的挥发性物质14种;武都大红袍和武都小红袍共有的挥发性物质13种;武选无刺大红袍和武都小红袍共有的挥发性物质10种;3个品种共有的挥发性物质8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 陇南花椒 挥发性成分 武都大红袍 武都小红袍 武选无刺大红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椒精油成分分析及其对四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抗菌作用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承钊 刘玉杰 +5 位作者 王伟峰 孟宪华 曹永红 苏群 王君 杨军丽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12期62-66,共5页
采用索氏提取法制备花椒(Zanthoxylum bungeanum Maxim.)精油,利用菌丝生长速率法评价花椒精油对尖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Schltdl)、禾谷镰孢菌(Fusarium graminearum Schwabe)、盘长孢状刺盘孢(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 采用索氏提取法制备花椒(Zanthoxylum bungeanum Maxim.)精油,利用菌丝生长速率法评价花椒精油对尖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Schltdl)、禾谷镰孢菌(Fusarium graminearum Schwabe)、盘长孢状刺盘孢(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Sacc.)和茄链格孢菌(Alternaria solani)菌丝生长的抑制活性,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探究花椒精油的物质组成。结果表明,花椒精油对禾谷镰孢菌、尖镰刀菌、盘长孢状刺盘孢和茄链格孢菌均表现出一定的抗菌活性,半数效应浓度(EC_(50))分别为1.552、2.243、6.064、7.078 mg/mL。GC-MS分析显示,花椒精油中的主要成分为萜类化合物,包括乙酸芳樟酯、芳樟醇、D-柠檬烯和桉叶油醇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椒(Zanthoxylum bungeanum Maxim.)精油 成分分析 植物病原真菌 抗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砧木对梅花椒果皮中挥发性物质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春回 武衡 +3 位作者 曹永红 任苗 王勃 杨建雷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7-193,205,共8页
【目的】探究不同砧木对梅花椒果皮中挥发性物质的影响,以期为梅花椒优良砧木的选择提供一定参考。【方法】以梅花椒3种砧穗组合:梅花椒/川陕花椒、梅花椒/七月椒、梅花椒/八月椒为材料,分别记为YJ、QJ、BJ。同时将实生繁育梅花椒作为对... 【目的】探究不同砧木对梅花椒果皮中挥发性物质的影响,以期为梅花椒优良砧木的选择提供一定参考。【方法】以梅花椒3种砧穗组合:梅花椒/川陕花椒、梅花椒/七月椒、梅花椒/八月椒为材料,分别记为YJ、QJ、BJ。同时将实生繁育梅花椒作为对照(MJ)。采用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的方法,分别比较了3种砧穗组合与对照果皮中挥发性物质。【结果】4个品种的花椒果皮中共检测出10类210种挥发性物质,主要包括萜类、酯类、酮类、杂环化合物、烃类等。与对照相比,3种砧穗组(YJ、QJ、BJ)分别有4种、9种、9种差异挥发性物质。从特有差异挥发性物质方面来看:YJ更加接近对照材料;QJ中酯类物质积累更多;BJ中萜类物质含量提升。【结论】七月椒和八月椒作为砧木在提升梅花椒香气中有促进作用,可作为梅花椒嫁接时的优良砧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花椒 砧木 挥发性物质 气相色谱-质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寡糖有机水溶肥降低花椒落花落果率试验 被引量:1
18
作者 梁芳 曹永红 《农业工程技术》 2024年第13期47-48,共2页
为解决陇南花椒落花落果率高的问题,该试验选用不同浓度寡糖级海藻糖醛酸有机水溶肥进行了田间试验。试验结果显示,不同浓度寡糖级海藻糖醛酸有机水溶肥对陇南花椒落花落果率均有降低作用,试验条件下,应用500倍液后落花率最低且出皮率最... 为解决陇南花椒落花落果率高的问题,该试验选用不同浓度寡糖级海藻糖醛酸有机水溶肥进行了田间试验。试验结果显示,不同浓度寡糖级海藻糖醛酸有机水溶肥对陇南花椒落花落果率均有降低作用,试验条件下,应用500倍液后落花率最低且出皮率最高,应用800倍液后落果率最低。建议在花椒萌芽期、放花期和落花后喷洒3次有机水溶肥料寡糖级海藻糖醛酸,这一处理对陇南花椒具有较好的增产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椒 寡糖 落花率 落果率 出皮率 质量 田间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产地大红袍花椒香麻味差异分析
19
作者 张正军 姜抢平 +1 位作者 朱德琴 石亚鹏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0-53,共14页
【目的】探究不同产地大红袍花椒香麻味差异,为大红袍花椒综合品质评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四川汉源、四川茂汶、四川金阳、陕西韩城、陕西凤县、云南昭通、甘肃武都、甘肃庆阳大红袍花椒作为研究对象,以挥发性物质与麻味物质作... 【目的】探究不同产地大红袍花椒香麻味差异,为大红袍花椒综合品质评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四川汉源、四川茂汶、四川金阳、陕西韩城、陕西凤县、云南昭通、甘肃武都、甘肃庆阳大红袍花椒作为研究对象,以挥发性物质与麻味物质作为香麻味指标,采用挥发油提取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检测。【结果】8个不同产地大红袍花椒挥发油含量为(17.80±1.30)~(26.20±0.80)mL·kg^(-1),挥发性成分种类为醛类、苯类、烯烃类、酮类、醇类、酸类、烷烃类、酯类,挥发性成分累计检出124种,共有挥发性成分29种,且不同产地大红袍花椒挥发性成分及相对含量存在差异;麻味物质含量为(105.97±0.34)~(156.81±0.44)mg·g^(-1),其中四川汉源的含量最高、甘肃庆阳的含量最低,4种山椒素中羟基-α-山椒素含量最高、羟基-γ-山椒素含量最低,且不同产地麻味物质成分存在差异;(5R)-1-甲基-5-丙-1-烯-2-基环己烯与四川汉源、四川茂汶相关性极显著,羟基-ε-山椒素与陕西韩城、陕西凤县相关性显著;反-2-辛烯醛与甘肃庆阳相关性极显著;经主成分分析,大红袍花椒优劣依次为四川汉源、甘肃武都、四川茂汶、陕西韩城、陕西凤县、四川金阳、云南昭通、甘肃庆阳,且四川金阳、云南昭通、甘肃庆阳产地大红袍花椒香麻味综合品质差异较小。【结论】8个不同产地大红袍花椒香麻味存在一定差异,其优劣依次为四川汉源、甘肃武都、四川茂汶、陕西韩城、陕西凤县、四川金阳、云南昭通、甘肃庆阳,且四川金阳、云南昭通、甘肃庆阳产地大红袍花椒香麻味综合品质差异较小。本研究结果可为食品、医疗卫生等行业原料选择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椒 香麻味 挥发性物质 麻味物质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桃夏季芽接试验研究初报
20
作者 牛宝华 郭立新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4年第9期47-48,共2页
作者对核桃夏季芽接不同嫁接时间、接穗不同保鲜时间、接前苗圃地不同灌水时间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陇南白龙江河谷地区5月中旬至6月中下旬嫁接,接穗随接随采,在嫁接前灌水嫁接成活率高。
关键词 核桃 夏季芽接 成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