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老年帕金森病伴骨质疏松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帕金森病患者996例,根据骨密度检查结果分为骨质疏松组282例,非骨质疏松组714例,分析帕金森病伴骨质疏松的发生与人文因素、血管危险因素和血清骨代谢特点的相关性。结果骨...目的探讨老年帕金森病伴骨质疏松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帕金森病患者996例,根据骨密度检查结果分为骨质疏松组282例,非骨质疏松组714例,分析帕金森病伴骨质疏松的发生与人文因素、血管危险因素和血清骨代谢特点的相关性。结果骨质疏松组年龄、女性、体质量指数明显高于非骨质疏松组,骨密度明显低于非骨质疏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Y1~5级骨质疏松组维生素D水平明显低于非骨质疏松组[(21.2±4.4)μg/L vs (53.8±3.7)μg/L,(17.2±4.2)μg/L vs (49.1±5.6)μg/L,(14.1±5.1)μg/L vs (45.6±5.3)μg/L,(13.6±4.8)μg/L vs (40.9±5.2)μg/L,(12.4±4.2)μg/L vs (39.8±5.1)μg/L,P<0.01]。H-Y3级、H-Y4级和H-Y5级骨质疏松组降钙素水平明显高于非骨质疏松组,骨钙素水平明显低于非骨质疏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77,95%CI:1.19~2.23,P=0.000)、女性(OR=2.24,95%CI:1.20~2.53,P=0.000)、体质量指数(OR=2.19,95%CI:1.24~2.53,P=0.000)、维生素D(OR=2.25,95%CI:1.29~2.63,P=0.000)是帕金森病伴骨质疏松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帕金森病患者应及时治疗、适量运动、加强营养、补充维生素D,以减少骨质疏松发生。展开更多
目的设计和构建野战条件下的医疗救护智能辅助系统,提升战场医疗救治效率。方法采用基于Windows通讯基础(Windows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WCF)技术的面向服务松耦合系统框架,设计野战救护智能辅助系统,探索普适感知环境技术在战场医...目的设计和构建野战条件下的医疗救护智能辅助系统,提升战场医疗救治效率。方法采用基于Windows通讯基础(Windows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WCF)技术的面向服务松耦合系统框架,设计野战救护智能辅助系统,探索普适感知环境技术在战场医疗救治中的应用。结果该系统构建了包含监视援助层、信息管理层和团队组织层等三个层面的系统框架,系统模块包括传感器模块、个人信息处理模块、医护人员模块、监测中心模块、后方指挥模块等,能够在硬件平台上实现对伤员的伤势和位置感知、伤员救护的智能管理和指导。结论该系统具备单兵身体状况检测、求救信号智能处理、救护小组智能组建等功能,能够有效解决战场伤员实时感知、精确定位、高效救护等问题。展开更多
目的以脊髓组织工程中的种子细胞和生物支架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综述近期实验研究进展。方法检索建库至2021年3月中国知网、万方、PubMed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并对种子细胞、生物支架和种子细胞-生物支架复合的问题及进...目的以脊髓组织工程中的种子细胞和生物支架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综述近期实验研究进展。方法检索建库至2021年3月中国知网、万方、PubMed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并对种子细胞、生物支架和种子细胞-生物支架复合的问题及进展进行综述。结果种子细胞的问题在于致癌性、免疫排斥、伦理道德和移植后低存活率与分化率,现研究多集中于探索新细胞种类、基因转染、多细胞共移植和移植前预处理。生物支架的问题在于单一材料选择无法同时满足不同需求,且传统工艺也无法更好地模拟脊髓内部结构,因此,新型复合材料与新工艺成为研究热点。种子细胞-生物支架复合的核心问题在于不同种子细胞与生物支架复合的效果不一,现研究多致力于持续探索适宜的新复合模式,并尝试引入生物制剂等因素。结论脊髓组织工程有潜力彻底改变脊髓损伤治疗路径,现阶段实验研究主要以解决脊髓组织工程中的种子细胞与生物支架各自问题作为基础,进而深入探索二者适宜的复合模式,以此为临床应用提供更多基础证据。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老年帕金森病伴骨质疏松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帕金森病患者996例,根据骨密度检查结果分为骨质疏松组282例,非骨质疏松组714例,分析帕金森病伴骨质疏松的发生与人文因素、血管危险因素和血清骨代谢特点的相关性。结果骨质疏松组年龄、女性、体质量指数明显高于非骨质疏松组,骨密度明显低于非骨质疏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Y1~5级骨质疏松组维生素D水平明显低于非骨质疏松组[(21.2±4.4)μg/L vs (53.8±3.7)μg/L,(17.2±4.2)μg/L vs (49.1±5.6)μg/L,(14.1±5.1)μg/L vs (45.6±5.3)μg/L,(13.6±4.8)μg/L vs (40.9±5.2)μg/L,(12.4±4.2)μg/L vs (39.8±5.1)μg/L,P<0.01]。H-Y3级、H-Y4级和H-Y5级骨质疏松组降钙素水平明显高于非骨质疏松组,骨钙素水平明显低于非骨质疏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77,95%CI:1.19~2.23,P=0.000)、女性(OR=2.24,95%CI:1.20~2.53,P=0.000)、体质量指数(OR=2.19,95%CI:1.24~2.53,P=0.000)、维生素D(OR=2.25,95%CI:1.29~2.63,P=0.000)是帕金森病伴骨质疏松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帕金森病患者应及时治疗、适量运动、加强营养、补充维生素D,以减少骨质疏松发生。
文摘目的:探讨老年男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血清睾酮水平的变化情况及其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1至12月入院的117例稳定期COPD老年男性患者,并选择同期入院的非COPD患者40例为对照组。根据骨密度病情严重程度进行分组,比较不同组别间血清睾酮水平,并分析其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相关指标的相关性。结果:COPD组患者的血清睾酮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骨质疏松组患者的睾酮水平明显低于骨量正常组和骨量减少组,骨量减少组的睾酮水平明显低于骨量正常组(P<0.05);随着COPD病情的加重,血清睾酮水平下降越明显(P<0.05);血清睾酮水平与患者的FEV1/FVC和FEV1%Pre呈正相关(r=0.267,r=0.291;P=0.011,P=0.009),与吸烟指数(r=-0.405,P=0.005)、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r=-0.304,P=0.006)、CAT评分(r=-0.583,P=0.000)、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腰椎(r=-0.611,P=0.000)、BMD股骨颈(r=-0.382,P=0.002)呈负相关关系。结论:COPD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血清睾酮水平下降显著,且随病情严重程度呈递减状态。检测睾酮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COPD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判断。
文摘目的设计和构建野战条件下的医疗救护智能辅助系统,提升战场医疗救治效率。方法采用基于Windows通讯基础(Windows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WCF)技术的面向服务松耦合系统框架,设计野战救护智能辅助系统,探索普适感知环境技术在战场医疗救治中的应用。结果该系统构建了包含监视援助层、信息管理层和团队组织层等三个层面的系统框架,系统模块包括传感器模块、个人信息处理模块、医护人员模块、监测中心模块、后方指挥模块等,能够在硬件平台上实现对伤员的伤势和位置感知、伤员救护的智能管理和指导。结论该系统具备单兵身体状况检测、求救信号智能处理、救护小组智能组建等功能,能够有效解决战场伤员实时感知、精确定位、高效救护等问题。
文摘目的以脊髓组织工程中的种子细胞和生物支架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综述近期实验研究进展。方法检索建库至2021年3月中国知网、万方、PubMed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并对种子细胞、生物支架和种子细胞-生物支架复合的问题及进展进行综述。结果种子细胞的问题在于致癌性、免疫排斥、伦理道德和移植后低存活率与分化率,现研究多集中于探索新细胞种类、基因转染、多细胞共移植和移植前预处理。生物支架的问题在于单一材料选择无法同时满足不同需求,且传统工艺也无法更好地模拟脊髓内部结构,因此,新型复合材料与新工艺成为研究热点。种子细胞-生物支架复合的核心问题在于不同种子细胞与生物支架复合的效果不一,现研究多致力于持续探索适宜的新复合模式,并尝试引入生物制剂等因素。结论脊髓组织工程有潜力彻底改变脊髓损伤治疗路径,现阶段实验研究主要以解决脊髓组织工程中的种子细胞与生物支架各自问题作为基础,进而深入探索二者适宜的复合模式,以此为临床应用提供更多基础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