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师范院校语言文字规范化管理模式的构建 |
李晓琳
唐名刚
|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
2011 |
0 |
|
|
2
|
汉语颜色词“黑”的使用及其文化内涵 |
杨丽娜
赵东月
|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
2012 |
7
|
|
|
3
|
抗战时期东北文学的特性 |
范庆超
|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2
|
|
|
4
|
论新批评的人文主义文学传统 |
李梅英
|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1
|
|
|
5
|
王力《古代汉语》通假字注释疏误例析 |
于智荣
佟冰
|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6 |
0 |
|
|
6
|
全纳教育视野下古代汉语课堂教学探究 |
于为
许采娟
|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
2012 |
0 |
|
|
7
|
浅谈报刊综合课的成绩测试--以CIEE四年级(下)汉语课程为例 |
王东
刘兰
|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0 |
|
|
8
|
古汉语“叠韵”韵母、韵同说驳议及韵部相同说申诉 |
李立
|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0 |
|
|
9
|
港台言情小说“穿越时空”的创新叙事--以席绢的《交错时光的爱恋》为例 |
张文东
王东
|
《当代文坛》
CSSCI
|
2008 |
4
|
|
|
10
|
全纳教育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
沙欧
许采娟
|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
2011 |
8
|
|
|
11
|
大众文化诉求与文本改造“套路”生成——以张爱玲小说的影视剧改编为例 |
王东
王寒松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3
|
|
|
12
|
“大概”、“也许”和“恐怕”的语义、语用分析 |
盛丽春
|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21
|
|
|
13
|
日本明治时期北京官话语音课本和工具书 |
李无未
邸宏香
|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3
|
|
|
14
|
电影《白鹿原》叙事性之殇 |
陶娥
邹安祺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12 |
3
|
|
|
15
|
清代女性词中女性意识的觉醒 |
杨萍
|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7
|
|
|
16
|
在过去之事、现在之事、将来之事之间穿越--鲁迅《狂人日记》的叙述学解读 |
孙木函
徐妍
|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2
|
|
|
17
|
多元智能理论下高师全纳课堂教学研究 |
许采娟
沙欧
|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
2012 |
2
|
|
|
18
|
人作为主体而存在——《朗读者》的身体叙事与主体建构 |
高红梅
周海燕
|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2
|
|
|
19
|
《边城》的传奇叙事——兼论沈从文小说叙事的“中国经验” |
刘颖慧
张文东
|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1
|
|
|
20
|
海上茉莉花开——简析影片《茉莉花开》的女性主题 |
王东
张文东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06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