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新批评的人文主义文学传统 被引量:1
1
作者 李梅英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44-249,共6页
"新批评"常因重视文本分析而遭受指责,其对传统诗论和人文主义的继承却罕有人提及。本文认为,近代人文主义对现代英美文学批评产生了深远影响,"新批评"则是这一影响的典型代表。"新批评"的理论渊源及观... "新批评"常因重视文本分析而遭受指责,其对传统诗论和人文主义的继承却罕有人提及。本文认为,近代人文主义对现代英美文学批评产生了深远影响,"新批评"则是这一影响的典型代表。"新批评"的理论渊源及观念建构中具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如反对浪漫主义,主张重理而抑情;反对科学主义对文学研究的侵蚀,在提出作品分析理论的同时,强调批评家的职责在于价值判断,认为文学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提倡继承经典作品和"伟大的传统"。因此,"新批评"并非机械的形式主义,是与俄国形式主义和法国结构主义存在诸多差异的文学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批评 人文主义 文学传统 价值判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过去之事、现在之事、将来之事之间穿越--鲁迅《狂人日记》的叙述学解读 被引量:2
2
作者 孙木函 徐妍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8-43,共6页
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不仅从现代思想史的意义上奠定了新文学的基点,而且在叙述学的层面开创了现代小说的表现形式:现代小说应该在过去之事、现在之事、将来之事中穿越。这种表现形式既意味着《狂人日记》的多重意义的空间... 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不仅从现代思想史的意义上奠定了新文学的基点,而且在叙述学的层面开创了现代小说的表现形式:现代小说应该在过去之事、现在之事、将来之事中穿越。这种表现形式既意味着《狂人日记》的多重意义的空间,也隐含了鲁迅复杂的思想文化性格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狂人日记》 现代白话小说 叙述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作为主体而存在——《朗读者》的身体叙事与主体建构 被引量:2
3
作者 高红梅 周海燕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70-172,共3页
女主人公汉娜的身体是贯穿小说《朗读者》的一条主轴,也成为其叙述中的关键符号。它既凝聚了米夏和汉娜的个体隐秘情感,又承担了历史反思与当代主体建构的宏观叙事。作品充分发挥文学虚构的自由空间,以欲望身体的延展,指涉德国战后历史... 女主人公汉娜的身体是贯穿小说《朗读者》的一条主轴,也成为其叙述中的关键符号。它既凝聚了米夏和汉娜的个体隐秘情感,又承担了历史反思与当代主体建构的宏观叙事。作品充分发挥文学虚构的自由空间,以欲望身体的延展,指涉德国战后历史反思中的痛苦与挣扎,宣告了对传统价值观的贬黜,是对一种长久统领战后的所谓反思理性的颠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叙事 主体建构 历史反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言情小说的大众文化机制解析 被引量:2
4
作者 杜若松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28-130,共3页
言情小说作为当下大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兴盛与成熟的大众文化机制相关联。言情小说以利润为驱动力,成为大众文化机制最具商业代表性的文学门类。这种高度组织化的生产消费体制给言情小说带来文学致命伤的同时,也使得它的文化价值... 言情小说作为当下大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兴盛与成熟的大众文化机制相关联。言情小说以利润为驱动力,成为大众文化机制最具商业代表性的文学门类。这种高度组织化的生产消费体制给言情小说带来文学致命伤的同时,也使得它的文化价值凌驾于文本价值之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众文化 言情小说 文化工业 传媒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命之树》:爱的萌芽 被引量:1
5
作者 张英 邓峰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1期77-78,共2页
《生命之树》由如何化解苦难这一宗教命题切入,却并没有深入展现和剖析苦难,回归宗教主旨,反而加入科学理性视角,天才般地将宇宙自然进化的宏观世界与奥布莱恩一家生活史的微观世界相结合,在更宏大复杂的哲学视角下,揭示爱的主旨。然而... 《生命之树》由如何化解苦难这一宗教命题切入,却并没有深入展现和剖析苦难,回归宗教主旨,反而加入科学理性视角,天才般地将宇宙自然进化的宏观世界与奥布莱恩一家生活史的微观世界相结合,在更宏大复杂的哲学视角下,揭示爱的主旨。然而,主题的过于晦涩影响了影片的接受度,真正具有生命力的是影片中那些碎片化细节的诗意呈现。它直指人心,让人感受到爱的温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难 宗教 哲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压之下的优雅——电影《窃听风暴》的存在主义解读 被引量:1
6
作者 高红梅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3期83-84,共2页
存在主义是20世纪西方著名的哲学和文学流派,本文试图从存在主义的角度来解读电影《窃听风暴》,以剖析影片中蕴涵的深层哲学意味和人性深度。
关键词 存在主义 荒谬 痛苦 自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秋瑾的生年——为新版《鲁迅全集》补注一则
7
作者 郭长海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8-59,共2页
朱正先生在《鲁迅研究月刊))2007年第七期上《谈〈鲁迅全集)第六卷》一文中涉及到秋瑾生年的注释时,他说:“我看到某期《文汇读书周报》上的一篇考证文章,考定她的生年是一八七七年。我认为这考证结果是可信的,就采用了。”
关键词 《鲁迅全集》 生年 秋瑾 《文汇读书周报》 补注 鲁迅研究 第七期 考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洁,却不简单——兼谈鲁迅的小说创作
8
作者 孙木函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00-202,共3页
现实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千姿百态的。智慧的艺术家会以简洁的艺术加以概括与涵盖,不完全的叙述则是构成简洁艺术风格的叙述方法之一,鲁迅的小说中就多有着这种艺术凝练的结晶。但是,简洁并非简单,生活的不简单决定了伟大作家笔下艺术创... 现实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千姿百态的。智慧的艺术家会以简洁的艺术加以概括与涵盖,不完全的叙述则是构成简洁艺术风格的叙述方法之一,鲁迅的小说中就多有着这种艺术凝练的结晶。但是,简洁并非简单,生活的不简单决定了伟大作家笔下艺术创作的不简单。简洁而不简单化,才是对生活本色的深邃把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简洁 不完全的叙述 不简单 鲁迅小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文论研究生课程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研究
9
作者 王晓恒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5期152-153,共2页
中国古代文论研究生课程是中国古代文学和文艺学专业研究生的重要课程之一,在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研究能力,应做到区分教学对象,明确培养目标;转变教学观念,完善培养目标;创新教学方法,拓展研究空间。
关键词 古代文论研究生 创新能力 培养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大学人文教育的反思与重建
10
作者 孙博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0-72,共3页
人文教育的要旨在于回归大学的育人理念,重建大学的教育思想,最终实现培育完善人格的教育目标。中国大学的人文教育在实现这一目标上存在很大偏差,需要重新加以审视、改革与重建。
关键词 人文教育 反思 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