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发动机曲轴箱喷机油问题分析及解决方案
1
作者 郭才冬 李清松 +3 位作者 李玲 莫方阳 张杰 郑智群 《小型内燃机与车辆技术》 CAS 2024年第5期28-31,共4页
介绍了某摩托车发动机曲轴箱喷机油的分析及解决方案,首先对曲轴箱喷机油的原因进行了相关检查,通过调整活塞顶环的结构和弹力进行模拟分析,确定活塞顶环优化方案,台架以及整车试验验证曲轴箱窜气量大幅度降低,解决了该机曲轴箱喷机油... 介绍了某摩托车发动机曲轴箱喷机油的分析及解决方案,首先对曲轴箱喷机油的原因进行了相关检查,通过调整活塞顶环的结构和弹力进行模拟分析,确定活塞顶环优化方案,台架以及整车试验验证曲轴箱窜气量大幅度降低,解决了该机曲轴箱喷机油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机油 活塞环 窜气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排量摩托车发动机离合器噪声问题分析及优化
2
作者 郭才冬 周照强 《内燃机》 2023年第1期19-23,共5页
针对某大排量摩托车发动机在运行过程中的噪声问题,绘制了发动机传动系统噪声来源鱼骨图,排查了制造装配模式、精度公差设计、零部件共振模态等因素,分析了齿轮缓冲结构的作用机制。最终通过分析弹簧缓冲与离合器以及发动机怠速扭矩之... 针对某大排量摩托车发动机在运行过程中的噪声问题,绘制了发动机传动系统噪声来源鱼骨图,排查了制造装配模式、精度公差设计、零部件共振模态等因素,分析了齿轮缓冲结构的作用机制。最终通过分析弹簧缓冲与离合器以及发动机怠速扭矩之间的作用关系,确定了离合器缓冲的设计缺陷。对齿轮缓冲进行设计优化,在增设二次补气装置的同时改进了电喷标定,有效提升了发动机噪声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 离合器 缓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动机减压阀异常噪声的分析及解决方案
3
作者 郭才冬 邓真 康喜华 《内燃机》 2023年第2期24-27,共4页
针对某发动机在怠速状态下出现的减压阀回弹引起的异常噪声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首先检查分析了噪声产生的原因,然后通过建立发动机单循环减压阀运动学模型,模拟分析了减压阀回弹过程中的力学特性和噪声特性,并与实物样件的装机实验... 针对某发动机在怠速状态下出现的减压阀回弹引起的异常噪声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首先检查分析了噪声产生的原因,然后通过建立发动机单循环减压阀运动学模型,模拟分析了减压阀回弹过程中的力学特性和噪声特性,并与实物样件的装机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和可靠性。本次研究进一步提出了优化方案,通过改变甩块的装配方向,消除了减压阀回弹现象,有效降低了噪声水平。本文工作可为发动机减压阀噪声控制提供借鉴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压阀 噪声 回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油机双火花塞燃烧室点火控制策略的测试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尚会超 张力 +2 位作者 陈海 李飞 黄永生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06-112,共7页
为分析158FMI汽油机双火花塞燃烧室对发动机缸内燃烧放热速率、循环变动和爆震燃烧等的影响,设计了五种不同的单/双火花塞点火控制策略。燃烧测试诊断证明:双火花塞可有效促进缸内燃烧过程,其最高燃烧压力和压力升高率均大幅升高,最高... 为分析158FMI汽油机双火花塞燃烧室对发动机缸内燃烧放热速率、循环变动和爆震燃烧等的影响,设计了五种不同的单/双火花塞点火控制策略。燃烧测试诊断证明:双火花塞可有效促进缸内燃烧过程,其最高燃烧压力和压力升高率均大幅升高,最高燃烧压力对应曲轴转角提前,燃烧持续期缩短,循环变动率降低;在低负荷工况,双火花塞加速缸内燃烧、缩短燃烧持续期、提高燃烧稳定性和降低循环变动率的效果更加显著。测试数据的分析揭示如下现象:全负荷工况双火花塞加速缸内燃烧的总体效应主要体现在已燃质量分数10%~50%的前期燃烧阶段,双火花塞比单火花塞更易出现爆震燃烧,双火花塞提升发动机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的潜力很大程度取决于点火提前角的匹配优化;而双火花塞同相点火和非同相点火对缸内燃烧特性的影响并不明显。基于点火控制策略的优化,158FMI双火花塞汽油机通过热力学循环效率的提高获得5%~6%的动力性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汽油机 双火花塞 燃烧放热率 循环变动 爆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铂铑合金中铑 被引量:11
5
作者 李芬 周西林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25-527,共3页
提出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铂铑合金中铑含量的方法。含铑(wRh≤40%)的铂铑合金称样0.1000 g,用盐酸-硝酸(3+1)溶液10 mL和氢氟酸(ρ=1.18 g·mL-1)0.5 mL于微波消解仪中消解完全。选择波长为343.489 nm的谱... 提出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铂铑合金中铑含量的方法。含铑(wRh≤40%)的铂铑合金称样0.1000 g,用盐酸-硝酸(3+1)溶液10 mL和氢氟酸(ρ=1.18 g·mL-1)0.5 mL于微波消解仪中消解完全。选择波长为343.489 nm的谱线作为测定铑的分析线。方法的检出限为0.029 mg·L-1。方法用于分析5个铂铑合金样品,测定值与国家标准方法测定值的相对误差在0.10%~0.40%之间,回收率在99.6%~101.0%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微波消解样品 铂铑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FS/DYC协调控制的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稳定性控制 被引量:11
6
作者 赵树恩 胡洪银 景东印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1年第5期571-579,共9页
为进一步提高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行驶过程中的稳定性,提出主动前轮转向(AFS)和直接横摆力矩控制(DYC)协调控制策略.为提高车辆稳态行驶时转向能力,设计基于滑模控制(SMC)的前轮主动转向控制器实时修正前轮转角;以维持车辆工作在稳态工... 为进一步提高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行驶过程中的稳定性,提出主动前轮转向(AFS)和直接横摆力矩控制(DYC)协调控制策略.为提高车辆稳态行驶时转向能力,设计基于滑模控制(SMC)的前轮主动转向控制器实时修正前轮转角;以维持车辆工作在稳态工作区为控制目标,设计基于模型预测控制(MPC)的车辆稳定性控制器,通过设定的分配规则按轴荷比等比例分配各轮驱/制动力矩.利用相平面法作为判定依据自适应分配各控制器权重,实现控制器之间的切换.在连续转向工况下,对控制算法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在相同转角输入下,相较于无控车辆,受控状态下车辆的横摆稳定性能提高了16%,行驶状态得到了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前轮转向 直接横摆力矩控制 滑模控制 模型预测控制 相平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防锈铝合金中痕量钠 被引量:5
7
作者 李芬 李启华 +2 位作者 周西林 马英 樊朝英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65-466,470,共3页
提出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防锈铝合金中痕量钠的方法。以盐酸(1+1)溶液和过氧化氢溶解样品,选择波长588.995 nm为钠的分析线。方法的检出限(3S/N)为0.028 mg.L-1。方法用于测定防锈铝合金中痕量钠(wNa=0.000 14%~0.000... 提出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防锈铝合金中痕量钠的方法。以盐酸(1+1)溶液和过氧化氢溶解样品,选择波长588.995 nm为钠的分析线。方法的检出限(3S/N)为0.028 mg.L-1。方法用于测定防锈铝合金中痕量钠(wNa=0.000 14%~0.000 73%),加标回收率在91.4%~113.3%之间,相对标准偏差(n=6)在2.6%~5.5%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防锈铝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消解样品-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分析铁基粉末合金 被引量:1
8
作者 李芬 周西林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92-694,共3页
采用微波消解样品-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测定铁基粉末合金中的钙、钴、铬、铜、钼、钒及钨7种元素。试样用硝酸3mL和硫酸-磷酸-水(1+2+7)混合酸6mL溶解,于微波消解仪的密闭容器中,在功率800W及压力0.6MPa的条件下消... 采用微波消解样品-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测定铁基粉末合金中的钙、钴、铬、铜、钼、钒及钨7种元素。试样用硝酸3mL和硫酸-磷酸-水(1+2+7)混合酸6mL溶解,于微波消解仪的密闭容器中,在功率800W及压力0.6MPa的条件下消解铁基粉末合金。试验选择各元素的分析线为317.993nm(钙),228.616nm(钴),205.552nm(铬),324.754nm(铜),204.598nm(钼),311.071nm(钒)及207.911nm(钨),配制工作曲线时采用基体匹配的方法消除基体干扰。为验证此方法的准确性,由3家分析实验室对3个样品用不同分析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此方法的测定值与其他实验室的分析结果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微波消解样品 铁基粉末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自由度球形感应电机的驱动控制策略 被引量:1
9
作者 丁镇涛 邓涛 +2 位作者 吴昌军 尹燕莉 周丹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CAS CSCD 2020年第4期538-545,共8页
为实现城市微型电动汽车全方位转向功能,对新型多自由度(multi-DOF)球形感应电机(SIM)驱动控制策略进行仿真。从SIM设计原理和结构特性出发,提出了一种多自由度驱动控制策略。分析SIM转矩输出情况;以球形转子偏转角度为依据,设定4个工... 为实现城市微型电动汽车全方位转向功能,对新型多自由度(multi-DOF)球形感应电机(SIM)驱动控制策略进行仿真。从SIM设计原理和结构特性出发,提出了一种多自由度驱动控制策略。分析SIM转矩输出情况;以球形转子偏转角度为依据,设定4个工作扇区;通过判断球形转子偏转角度所在扇区位置,来调整各定子工作状态;采用直接转矩控制策略,使各定子在球形转子上产生的转矩输出沿目标方向。结果表明:该SIM控制策略可实现2个自由度的旋转驱动控制,且转子无偏转角度限制,同时具有良好的动态特性和跟随性能。从而,验证了驱动控制策略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多自由度(multi-DOF) 球形感应电机(SIM) 驱动控制 直接转矩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阵列传感器在分析检测中的应用与发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唐琼仙 周西林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0年第6期147-152,共6页
在分析检测中研究较多的阵列传感器主要有电荷耦合器件、电荷注入器件、光电倍增管和光电二极管阵列检测器。电荷耦合器件应用最广,适用于大多光谱仪器。电荷注入器件运行成本较高,应用范围受限。光电倍增管最适用于光电直读光谱仪。光... 在分析检测中研究较多的阵列传感器主要有电荷耦合器件、电荷注入器件、光电倍增管和光电二极管阵列检测器。电荷耦合器件应用最广,适用于大多光谱仪器。电荷注入器件运行成本较高,应用范围受限。光电倍增管最适用于光电直读光谱仪。光极管阵列检测器则更多地用于液相色谱分析。随着传感器研究不断深入,有更多新技术应用于分子识别、物质结构分析等化学检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感器 阵列传感器 分析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刍议柴油机故障诊断方法 被引量:3
11
作者 肖候均 王怀翊 《内燃机与配件》 2019年第7期127-128,共2页
柴油机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不仅在电力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机械领域中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任何设备在使用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故障,柴油机当然也不例外,在使用的过程中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故障,人们对柴油机的故障方法进行了深... 柴油机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不仅在电力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机械领域中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任何设备在使用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故障,柴油机当然也不例外,在使用的过程中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故障,人们对柴油机的故障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柴油机故障诊断方法有很多种,本文分析了柴油机故障的各种诊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故障 诊断 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战略及相关路径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怀翊 肖候均 《时代汽车》 2019年第6期89-90,共2页
传统燃油车与新能源汽车相比,不仅不够节能环保,在动力方面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无论是从驾驶员角度体验还是从乘车人角度体验,新能源汽车各方面的体验效果都比传统燃油车要好许多。由于新能源汽车的生产工艺比传统燃油车要高,并且新能源... 传统燃油车与新能源汽车相比,不仅不够节能环保,在动力方面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无论是从驾驶员角度体验还是从乘车人角度体验,新能源汽车各方面的体验效果都比传统燃油车要好许多。由于新能源汽车的生产工艺比传统燃油车要高,并且新能源汽车的生产效率也比传统燃油车要高,因此新能源汽车可以说是多方面碾压传统燃油车,未来,新能源汽车必定会取代燃油车。当前世界各国在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我国也不例外,也加大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力度,然而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众多问题,这些问题制约着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本文对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战略做出了分析,并探究了其发展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汽车 产业发展 战略 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气迟闭角和气门角面值对压缩比的影响分析
13
作者 郭才冬 邓真 《河南科技》 2023年第6期45-48,共4页
【目的】通过对发动机配气机构的进气迟闭角在低转速时与发动机压缩比的关系进行研究,建立进气迟闭角与发动机压缩比的关系式,为发动机启动缸压设计开发提供理论支持。【方法】本研究对发动机有效压缩比与曲轴转角及气门角面值的关系式... 【目的】通过对发动机配气机构的进气迟闭角在低转速时与发动机压缩比的关系进行研究,建立进气迟闭角与发动机压缩比的关系式,为发动机启动缸压设计开发提供理论支持。【方法】本研究对发动机有效压缩比与曲轴转角及气门角面值的关系式进行推导,采用平均角面值占比结合曲轴转角来计算发动机低转速有效压缩比的方法,并通过试验来验证该公式的正确性。【结果】本研究建立的迟闭角与发动机压缩比关系式,为发动机研究人员提供启动缸压设计的基本计算方法。【结论】通过计算并结合试验得出,发动机在低转速时,用进气平均流通面积和进气迟闭角联立来求解发动机的有效压缩比,所得的结果与实际压缩比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气迟闭角 气门角面值 压缩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