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软斑病17例临床病理学分析
1
作者 史银花 韦娜 +2 位作者 付敬杰 秦梦珂 许晶晶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91-595,共5页
目的探讨软斑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发病机制、鉴别诊断。方法对17例软斑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细胞病理学特征、组织病理学特征、免疫组化、特殊染色及分子病理表现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7例软斑病患者多为女性,其中1... 目的探讨软斑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发病机制、鉴别诊断。方法对17例软斑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细胞病理学特征、组织病理学特征、免疫组化、特殊染色及分子病理表现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7例软斑病患者多为女性,其中13例病变位于膀胱,1例位于前列腺,1例位于结肠,1例位于右外耳道,1例位于腹膜后。细胞学形态因部位不同表现不同,肾脏穿刺细胞学中可见吞噬细胞及MG小体(Michaelis-Gutmann bodies)类似物,尿液细胞学标本中可见少量鳞状上皮细胞、尿路上皮细胞[高级别尿路上皮癌(-)即NHGUC]。组织学形态均在以淋巴细胞、浆细胞为主的慢性炎症背景中,可见大量泡沫状组织细胞及少量的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组织细胞胞质嗜酸性、颗粒状,其内散在分布蓝色钙化小体,部分呈现靶环状或者同心圆样结构,这就是MG小体。特殊染色示PAS和铁染色(+);免疫组化示组织细胞CD68弥漫(+),CD163(+),CK(AE1/AE3)(-);分子病理示TB-DNA(-)。结论软斑病是一种可以治愈的慢性肉芽肿性疾病,影像学常表现为占位,临床易误诊为肿瘤,确诊主要依靠病理诊断,鉴别诊断包括黄色肉芽肿性膀胱炎、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结肠腺癌、颗粒细胞瘤和Langerhans组织细胞增生症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斑病 细胞病理学 组织病理学 MG小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JMJD3、MMP-2和VEGF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被引量:14
2
作者 徐小艳 王建君 +5 位作者 闫琛 门颖丽 姜黄 方会娟 徐宪伟 杨金花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593-1600,共8页
目的观察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JMJD3、MMP-2和VEGF蛋白水平的表达,研究过表达JMJD3对乳腺癌细胞增殖以及MMP-2和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用免疫组织化法和RT-PCR检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及相对应的癌旁组织中JMJD3、MMP-2和VEGF蛋白和mRNA的表... 目的观察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JMJD3、MMP-2和VEGF蛋白水平的表达,研究过表达JMJD3对乳腺癌细胞增殖以及MMP-2和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用免疫组织化法和RT-PCR检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及相对应的癌旁组织中JMJD3、MMP-2和VEGF蛋白和mRNA的表达情况,分析蛋白表达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上述蛋白的相关性,采用Kaplan-Meier法来评估JMJD3、MMP-2和VEGF蛋白的异常表达与乳腺癌患者生存期之间的关系。通过重组质粒在乳腺癌MDA-MB-231细胞中过表达JMJD3,用CCK-8和免疫组化检测Ki67表达分析其对增殖的影响,用RT-PCR方法检测MMP-2和VEGFmRNA水平表达的变化。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乳腺癌组织中JMJD3阳性强度低于相应癌旁组织(P<0.05),乳腺癌组织中MMP-2和VEGF阳性强度高于相应癌旁组织(P<0.05);RT-PCR结果显示,乳腺癌JMJD3 mRNA水平低于癌旁组织,MMP-2和VEGF mRNA水平高于癌旁组织(P<0.05)。JMJD3的表达在乳腺癌直径较小、高分化、TNMⅠ+Ⅱ期、淋巴结无转移及分子分型Luminal A型和Luminal B型表达率较高(P<0.05),MMP-2和VEGF的表达在乳腺癌肿瘤直径较大、低分化、TNMⅢ+Ⅳ期、淋巴结有转移、Luminal B型和Her-2过表达型表达率较高(P<0.05)。Kaplan-Meier分析结果显示,JMJD3蛋白表达水平较高者的无病生存期高于低表达者(P<0.05),MMP-2和VEGF蛋白表达水平较高者的无病生存期低于低表达表达者(P<0.05)。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JMJD3、MMP-2和VEGF、分化程度是乳腺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JMJD3与MMP2和VEGF均呈负相关(r=-0.569,-0.533,P<0.05),MMP2和VEGF呈正相关(r=0.923,P<0.05)。过表达JMJD3能够抑制乳腺癌MDA-MB-231细胞的增殖、MMP-2和VEGF的表达。结论JMJD3、MMP-2和VEGF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异常表达与肿瘤的增殖、浸润、转移及预后密切相关,三者可作为判断乳腺癌预后不良的重要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 JMJD3 MMP-2 VEGF 临床病理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阴性乳腺癌JMJD3和PTEN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被引量:6
3
作者 徐小艳 王建君 +2 位作者 闫琛 李川 杨金花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9期2678-2683,共6页
目的三阴性乳腺癌侵袭性强、预后差,对其分子标记物的研究有助于诊断和预后判断,三阴性乳腺癌中JMJD3和PTEN的相关性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观察三阴性乳腺癌组织中JMJD3和PTEN蛋白水平的表达,分析二者的相关性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目的三阴性乳腺癌侵袭性强、预后差,对其分子标记物的研究有助于诊断和预后判断,三阴性乳腺癌中JMJD3和PTEN的相关性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观察三阴性乳腺癌组织中JMJD3和PTEN蛋白水平的表达,分析二者的相关性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拓展对三阴性乳腺癌发生的理解与认识,为乳腺癌治疗和预防提供新策略。方法选取80例非三阴性乳腺癌组织,87例三阴性乳腺癌和相对应的癌旁组织,用免疫组织化法检测JMJD3和PTEN蛋白的表达情况,采用半定量方法进行判读,用χ2检验分析JMJD3和PTEN与三阴性乳腺癌年龄、肿瘤部位、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的关系。用Spearman法分析JMJD3和PTEN的相关性。采用Kaplan-Meier法来评估JMJD3和PTEN蛋白的异常表达与三阴性乳腺癌生存期之间的关系。结果三阴性乳腺癌中JMJD3和PTEN蛋白的表达率34.48%(30/87)、40.23%(35/87)分别显著低于癌旁组织74.71%(65/87)、68.97%(60/87)和非三阴性乳腺癌组织75.00%(60/80)、72.50%(58/80)(P<0.05)。在87例三阴性乳腺癌中,JMJD3和PTEN分别与组织学分化、淋巴结转移状况及TNM分期有关(均P<0.05)。JMJD3在高分化中的表达率76.00%(19/25)高于中-低分化17.74%(11/62),在有淋巴结转移中13.33%(6/45)低于无淋巴结转移57.14%(24/42),其在TNMⅠ+Ⅱ期组别66.67%(20/30)高于Ⅲ+Ⅳ期组别17.54%(10/5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TEN在高分化中的表达率76.00%(19/25)高于中-低分化25.81%(16/62),其在淋巴结有转移组别中22.22%(10/45)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别59.52%(25/42),其在TNMⅠ+Ⅱ期组别70.00%(21/30)高于Ⅲ+Ⅳ期组别24.56%(14/5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JMJD3和PTEN呈显著正相关(Rs=0.539,P<0.001)。Kaplan-Meier分析结果显示JMJD3蛋白高表达者的无病生存率86.7%(26/30)高于低表达者43.4%(23/53),PTEN蛋白高表达者无病生存率82.9%(29/35)高于低表达者41.7%(20/48),JMJD3和PTEN共同高表达、单一指标高表达、二者均低表达无病生存率依次下降分别为87.5%(21/24)、75%(12/16)、37.2%(15/4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三阴性乳腺癌中JMJD3和PTEN蛋白与侵袭、转移和预后相关,二者呈正相关,可能存在协同作用促进了三阴性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对三阴性乳腺癌中的JMJD3和PTEN表达规律及相关性的研究,将有可能在分子水平上进一步揭示乳腺癌发生的机制,为基因的靶向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阴性乳腺癌 JMJD3 PTEN 临床病理特征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JMJD3和Ki-67定量检测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分子分型及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 被引量:10
4
作者 徐小艳 王建君 +3 位作者 王慧 王娜 刘薇 杨金花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7-63,共7页
背景与目的:对乳腺癌分子标志物的研究有助于乳腺癌患者的诊断及预后判断,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JMJD3表达和Ki-67增殖指数与分子分型及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河南中医药大学人民医院的57例正常乳腺组织... 背景与目的:对乳腺癌分子标志物的研究有助于乳腺癌患者的诊断及预后判断,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JMJD3表达和Ki-67增殖指数与分子分型及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河南中医药大学人民医院的57例正常乳腺组织、38例乳腺低级别导管内癌、52例乳腺高级别导管内癌及15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原发灶中JMJD3表达和Ki-67增殖指数,用图像分析软件对JMJD3表达和Ki-67增殖指数进行定量测试,分析JMJD3表达和Ki-67增殖指数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分子分型及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结果:JMJD3在正常乳腺组织、乳腺低级别导管内癌、乳腺高级别导管内癌和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表达依次降低,Ki-67增殖指数在上述组织中表达依次升高。JMJD3表达和Ki-67增殖指数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状况、pTNM分期及分子亚型均有关(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显示,JMJD3诊断阈值≤10.87,Ki-67诊断阈值≥8.08时,诊断乳腺癌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较高。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JMJD3表达与Ki-67增殖指数呈显著负相关(rP=0.984,P=0.000)。结论:JMJD3和Ki-67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JMJD3表达与Ki-67增殖指数呈负相关,提示JMJD3的高表达能够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增殖,其具体分子生物学机制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 JMJD3 KI-67 相关性 分子亚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侵犯骨髓7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徐小艳 冯智坤 +2 位作者 王璇 郭树霞 杨金花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119-1121,共3页
目的探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侵犯骨髓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收集7例DLBCL侵犯骨髓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骨髓活检HE切片、免疫组化、治疗和预后,总结其临床病理特征... 目的探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侵犯骨髓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收集7例DLBCL侵犯骨髓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骨髓活检HE切片、免疫组化、治疗和预后,总结其临床病理特征。结果DLBCL侵犯骨髓临床表现以发热和脾大最常见,骨髓涂片诊断阳性率为71.43%(5/7),流式细胞学诊断阳性率为42.86%(3/7),骨髓活检诊断阳性率为100%(7/7),染色体核型异常42.86%(3/7)。骨髓活检中异常细胞分布方式为弥漫型、间质型、混合型、结节型。免疫组化提示生发中心来源2例,1例表达CD5。纤维化2级6例(6/7,85.71%)。7例患者均呈侵袭性进展,2例未经治疗死亡。结论骨髓病理学及免疫组化检查对DLBCL侵犯骨髓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侵犯骨髓 病理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检测细胞蜡块中的napsin A和甲状腺转录因子-1有助于肺腺癌胸水的诊断 被引量:22
6
作者 徐小艳 刘红伟 +3 位作者 姜黄 李川 袁淑慧 杨金花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610-1613,共4页
目的探讨细胞蜡块免疫组织化学napsin A和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的检测对肺腺癌胸水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48例有肺腺癌病史胸水的细胞涂片、细胞蜡块切片及对应的免疫组织化学切片,比较细胞涂片和细胞蜡块免疫组化两种方法诊断肺腺癌... 目的探讨细胞蜡块免疫组织化学napsin A和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的检测对肺腺癌胸水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48例有肺腺癌病史胸水的细胞涂片、细胞蜡块切片及对应的免疫组织化学切片,比较细胞涂片和细胞蜡块免疫组化两种方法诊断肺腺癌阳性率;对免疫指标napsin A和TTF-1诊断肺腺癌价值进行评估。结果细胞蜡块免疫组化诊断肺腺癌阳性率高于细胞涂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84.44%vs 55.56%P<0.05)。TTF-1和napsin A在肺腺癌细胞蜡块中表达率分别为94.74%(36/38)和78.95%(30/38),二者在间皮反应增生中均不表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napsin A和TTF-1检测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其诊断肺腺癌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为97.37%和100%。结论细胞蜡块免疫组织化学napsin A和TTF-1检测较传统细胞涂片有助于提高肺腺癌胸水诊断阳性率,二者联合检测对肺腺癌胸水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腺癌 细胞蜡块 甲状腺转录因子-1 NAPSIN 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KBH5促进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和血管生成并增强其侵袭和转移 被引量:8
7
作者 徐小艳 王建君 +3 位作者 闫琛 李川 刘微 杨金花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55-361,共7页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烷基化修复蛋白B同源物5(ALKBH5)与上皮间质转化(EMT)和血管生成相关蛋白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原发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及对应癌旁组织中ALKBH5、上皮钙黏蛋...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烷基化修复蛋白B同源物5(ALKBH5)与上皮间质转化(EMT)和血管生成相关蛋白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原发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及对应癌旁组织中ALKBH5、上皮钙黏蛋白(E-cadherin)、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mRNA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ALKBH5、E-cadherin、MMP9、VEGF蛋白表达,用χ^(2)检验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蛋白表达的相关性。采用Kaplan-Meier法评估ALKBH5、E-cadherin、MMP9、VEGF蛋白的异常表达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无病生存期之间的关系,Cox回归模型分析ALKBH5、E-cadherin、MMP9、VEGF蛋白的表达和临床病理参数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ALKBH5、MMP9和VEGF的mRNA和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高表达,E-cadherin表达降低。ALKBH5、MMP9和VEGF蛋白在低分化乳腺癌组织、淋巴结有转移、TNM分期Ⅲ+Ⅳ期的表达率较高;肿瘤直径越大,ALKBH5和VEGF表达率越高。E-cadherin在高分化乳腺癌组织、淋巴结无转移、TNM分期Ⅰ+Ⅱ期表达率较高。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ALKBH5与E-cadherin表达呈负相关,ALKBH5与MMP9和VEGF表达均呈正相关。ALKBH5、MMP9和VEGF蛋白高表达者的无病生存率均分别低于低表达者,E-cadherin蛋白高表达者无病生存率高于低表达者。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ALKBH5和淋巴结转移是乳腺浸润性导管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ALKBH5促进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侵袭和转移可能与增强乳腺导管癌细胞的EMT和血管生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 烷基化修复蛋白B同源物5(ALKBH5) 上皮间质转化(EMT) 临床病理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落细胞人乳头瘤病毒L1壳蛋白的半定量检测有助于宫颈病变的鉴别诊断 被引量:8
8
作者 徐小艳 杨金花 +1 位作者 林妮 杨广英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194-1197,共4页
目的研究人乳头瘤病毒L1(HPV L1)壳蛋白的表达量与宫颈上皮内瘤变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153例宫颈脱落细胞中HPV L1壳蛋白的表达,用ImagePro Plus图像分析软件对HPV L1壳蛋白阳性单位(PU)进行半定量检测,并... 目的研究人乳头瘤病毒L1(HPV L1)壳蛋白的表达量与宫颈上皮内瘤变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153例宫颈脱落细胞中HPV L1壳蛋白的表达,用ImagePro Plus图像分析软件对HPV L1壳蛋白阳性单位(PU)进行半定量检测,并以宫颈活检的组织病理学结果为确诊标准。结果 HPV L1壳蛋白PU在宫颈细胞学分类为正常/炎症、未知意义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组别中定量结果依次为46.87±24.46、27.23±24.30、24.10±22.45、9.36±19.8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PU在组织学正常/炎症、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分组中分别为41.30±26.66、24.84±22.18、8.69±19.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HPV L1壳蛋白PU与宫颈疾病的严重程度在细胞学分组和组织学分组中均呈负相关(r=-0.458,r=-0.441,P<0.01)。在高危型HPV感染的细胞中,HPV L1壳蛋白PU在HPV16、HPV18中的含量低于其他分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HPV L1壳蛋白PU与年龄无关(P>0.05)。结论半定量分析HPV L1壳蛋白在诊断宫颈癌前病变中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HPV L1壳蛋白 宫颈上皮内瘤变 HPV分型 半定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腺癌中CD147、MMP-9和VEGF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4
9
作者 徐小艳 徐宪伟 +1 位作者 王慧 杨金花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84-387,共4页
目的观察肺腺癌中CD147、MMP-9和VEGF蛋白表达,并分析三者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90例肺腺癌、10例肺良性病变和10例相对正常肺组织中CD147、MMP-9和VEGF蛋白表达,用Imagepro Plus图像分析软件测试3种蛋白在肺腺癌中的... 目的观察肺腺癌中CD147、MMP-9和VEGF蛋白表达,并分析三者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90例肺腺癌、10例肺良性病变和10例相对正常肺组织中CD147、MMP-9和VEGF蛋白表达,用Imagepro Plus图像分析软件测试3种蛋白在肺腺癌中的阳性强度。结果 CD147、MMP-9和VEGF蛋白表达的阳性单位(positive unit,PU)值在肺腺癌组织中均显著高于相对正常肺组织和肺良性病变组织(P均<0.001)。在90例肺腺癌中,CD147、MMP-9和VEGF的阳性率分别为88.89%(80/90)、84.44%(76/90)、80%(72/90)。CD147、MMP-9和VEGF均分别与肺腺癌组织学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有关(P均<0.001),三者与肺腺癌患者年龄、吸烟史、大体类型均无关(P均>0.05)。CD147表达和MMP-9、VEGF表达均呈显著正相关(r_p=0.992,r_p=0.984,P均<0.001)。结论 CD147、MMP-9和VEGF可能在肺腺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推测CD147刺激肿瘤细胞产生MMP-9和VEGF,进而促进肺腺癌的浸润和转移,可以作为肺腺癌免疫治疗的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腺癌 CD147 MMP-9 VEGF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ATB2和P53蛋白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0
10
作者 嵇晓辉 李军 杨金花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3期3945-3948,共4页
目的探讨结肠癌组织中SATB2和P53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与结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Max Vision法检测30例正常结肠组织和120例结肠癌组织中SATB2和P53蛋白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结果 SATB2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低于正... 目的探讨结肠癌组织中SATB2和P53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与结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Max Vision法检测30例正常结肠组织和120例结肠癌组织中SATB2和P53蛋白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结果 SATB2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低于正常结肠组织(P<0.05),并且与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有关(P<0.05),与患者年龄、性别无关;P53蛋白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结肠组织(P<0.01),并且与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及TNM分期有关(P<0.05),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及淋巴结转移无关;结肠癌中SATB2蛋白与P53蛋白表达呈负相关(P<0.01)。结论与正常结肠组织相比,结肠癌组织中SATB2蛋白表达降低,P53蛋白表达升高,二者表达呈负相关。SATB2和P53蛋白表达水平对评价结肠癌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SATB2 P5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因子κB和CD147在肺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11
作者 徐小艳 徐宪伟 +3 位作者 张果 杨金花 申洪 刘红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83-585,共3页
目的:观察NF-κB和CD147在肺腺癌中的表达,并分析其相关性。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80例肺腺癌组织、10例肺良性病变和10例正常肺组织中NF-κB和CD147蛋白的表达,用图像分析软件对上述蛋白表达的阳性单位(PU)进行定量测试。结果:NF... 目的:观察NF-κB和CD147在肺腺癌中的表达,并分析其相关性。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80例肺腺癌组织、10例肺良性病变和10例正常肺组织中NF-κB和CD147蛋白的表达,用图像分析软件对上述蛋白表达的阳性单位(PU)进行定量测试。结果:NF-κB和CD147蛋白表达的PU值在肺腺癌组织中均高于非肺腺癌肺组织(均P=0.000)。80例肺腺癌中,NF-κB和CD147的表达率分别为68.75%(55/80)和81.25%(65/80)。NF-κB和CD147分别与肺腺癌组织学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状况及TNM分期有关(均P=0.000),二者与肺腺癌的年龄、性别、吸烟史和大体类型均无关(均P>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NF-κB与CD147呈正相关(r_s=0.498,P=0.000)。结论:肺腺癌中NF-κB的高表达可能促进CD147的高表达,进而促进肿瘤的浸润、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腺癌 CD147 NF—κB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治疗扁平疣60例 被引量:4
12
作者 丁治云 袁淑慧 +1 位作者 杨莉 陈志勇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98-800,共3页
扁平疣好发于青少年面部、手背部等,影响美观和心理健康。以往药物内服外用治疗效果一般,疗程长,特别是对疣体数目较多的患者效果较差,并且容易复发[1]。物理治疗多采用二氧化碳激光、冷冻及电离子烧灼,对疣体数目较少的病例可在短期内... 扁平疣好发于青少年面部、手背部等,影响美观和心理健康。以往药物内服外用治疗效果一般,疗程长,特别是对疣体数目较多的患者效果较差,并且容易复发[1]。物理治疗多采用二氧化碳激光、冷冻及电离子烧灼,对疣体数目较少的病例可在短期内获得治疗效果,但容易产生色素沉着或瘢痕,因此有一定局限性,尤其不适于疣体多发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灰质炎 疫苗 扁平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可溶性CD163在慢性移植肾肾损伤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杨迷玲 徐宪伟 +2 位作者 张果 曲青山 杨金花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2期3731-3735,共5页
目的探讨尿可溶性CD163(sCD163)在慢性移植肾肾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选取诊断为慢性移植肾肾损伤的肾活检标本30例和正常肾组织10例做对照,同时收集尿液标本;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即ELISA法定量检测尿液可溶性CDl63水平;用Masson染色法... 目的探讨尿可溶性CD163(sCD163)在慢性移植肾肾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选取诊断为慢性移植肾肾损伤的肾活检标本30例和正常肾组织10例做对照,同时收集尿液标本;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即ELISA法定量检测尿液可溶性CDl63水平;用Masson染色法评估肾活检组织的间质纤维化程度;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肾活检组织中CD163(标记M2型巨噬细胞)和SMA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患者尿可溶性CD163水平与患者血肌酐(Cr)、活检组织中CD163和移植肾间质纤维化程度的关系。结果慢性移植肾肾损伤患者尿可溶性CD163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P <0.05);移植肾组织中的CD163和SMA显著高于正常肾组织(P <0.05);随着移植肾间质纤维化程度的加重,尿可溶性CD163水平和肾组织中CD163的表达逐渐增多,患者血肌酐和尿素氮水平也逐渐升高(P <0.05);患者尿可溶性CD163水平与移植肾组织中CD163的表达和血肌酐水平呈正相关(P <0.001)。结论 CD163+的M2型巨噬细胞可以促进慢性移植肾肾损伤的发生、发展,导致肾间质纤维化,引起患者肾功能不全,尿可溶性CD163可以作为慢性移植肾肾损伤的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尿可溶性CD163 M2型巨噬细胞 间质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浸润性导管癌中CerbB-2和CD34的表达及相关关系的定量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徐小艳 申洪 杨广英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3期3865-3867,共3页
目的:定量分析CerbB-2和CD34在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特点,并探讨其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检测102例浸润性导管癌原发灶组织中CerbB-2和CD34蛋白的表达,用图像分析软件对CerbB-2阳性单位(PU)进行定量测试,计数200倍镜下CD34标记阳... 目的:定量分析CerbB-2和CD34在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特点,并探讨其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检测102例浸润性导管癌原发灶组织中CerbB-2和CD34蛋白的表达,用图像分析软件对CerbB-2阳性单位(PU)进行定量测试,计数200倍镜下CD34标记阳性的微脉管数即MVD。结果:CerbB-2蛋白定量表达和MVD均与浸润性乳腺癌肿瘤的直径、淋巴结转移、组织的分级和TNM分期有关(P<0.05),二者之间呈正相关(r=0.546,P=0.000)。结论:CerbB-2和CD34二者可能相互作用对浸润性导管癌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 乳腺 浸润性导管癌 CERBB-2 CD34 定量分析 相关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肝脏发育成熟及癌变时miR-100的表达
15
作者 嵇晓辉 张晖 +1 位作者 杨金花 朱武凌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06-308,共3页
目的探讨microRNA-100(miR-100)在大鼠肝脏发育成熟和癌变时的表达。方法取新生SD乳鼠、成年SD大鼠肝组织以及经连续喂饲2-乙酰氨基芴加部分肝切除术(2-AAF/PH)诱导的SD大鼠肝癌组织,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及FISH技术检测miR-100的表... 目的探讨microRNA-100(miR-100)在大鼠肝脏发育成熟和癌变时的表达。方法取新生SD乳鼠、成年SD大鼠肝组织以及经连续喂饲2-乙酰氨基芴加部分肝切除术(2-AAF/PH)诱导的SD大鼠肝癌组织,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及FISH技术检测miR-100的表达。结果同新生SD乳鼠相比,miR-100在成年SD大鼠肝组织中表达明显升高(P<0.05)。大鼠肝脏癌变组织的miR-100表达较成年大鼠肝组织明显下降(P<0.05),接近于新生SD乳鼠miR-100的表达水平。结论 miR-100可作为SD大鼠肝脏发育成熟的标志,其表达降低可能与肿瘤形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miR-100 RT-PCR FIS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链非编码RNA PRAL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6
作者 温一阳 白冰 胡晓舒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85-190,共6页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PRAL(LncRNA PRAL)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本院收治的60例MM患者临床数据资料,并选取同年龄段健康人群60例作为对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分别测定2组患者血清LncRNA P...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PRAL(LncRNA PRAL)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本院收治的60例MM患者临床数据资料,并选取同年龄段健康人群60例作为对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分别测定2组患者血清LncRNA PRAL的表达量,分析其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LncRNA PRAL在MM患者中的表达较健康者显著下降(F=13.294,P<0.001)。LncRNA PRAL的表达与MM患者D-S分期及ISS分期相关;高表达LncRNA PRAL的MM患者PAD疗效显著提高,中位生存时间显著延长(P<0.05)。结论:LncRNA PRAL在MM患者中的表达降低,高表达LncRNA PRAL的MM患者可获得更好疗效及更长生存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LncRNA PRAL 临床病理特征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直肠腺癌差分化细胞群中EZH2、β-catenin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果 杨迷玲 +2 位作者 徐宪伟 徐小艳 杨金花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980-982,985,共4页
目的探讨EZH2、β-catenin蛋白在结直肠腺癌中差分化细胞群(pooly differentied cluster,PDC)中的表达,并分析两者在结直肠腺癌PDC中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HE染色观察结直肠腺癌中PDC的形态学特点,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EZH2... 目的探讨EZH2、β-catenin蛋白在结直肠腺癌中差分化细胞群(pooly differentied cluster,PDC)中的表达,并分析两者在结直肠腺癌PDC中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HE染色观察结直肠腺癌中PDC的形态学特点,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EZH2和β-catenin蛋白在PDC中的表达,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结直肠腺癌PDC中EZH2蛋白高表达率(76%)高于癌旁正常组织及非PDC的结直肠腺癌(P<0.05);EZH2蛋白表达与淋巴结转移、pTNM分期有关(P<0.05),与结直肠腺癌PDC患者年龄、性别、肿瘤直径、组织分级、病变部位无关(P>0.05);β-catenin蛋白的核高表达率(38%)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β-catenin蛋白核表达与淋巴结转移、血管侵犯及pTNM分期有关(P<0.05),与结直肠癌PDC患者年龄、组织学分级、肿瘤直径及病变部位均无关(P>0.05);EZH2蛋白高表达、β-catenin蛋白核表达在结直肠腺癌PDC中呈正相关(r s=0.254,P<0.05)。结论EZH2、β-catenin蛋白在结直肠腺癌PDC中表达的异常,可能通过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共同参与上皮-间质转化,促进结直肠腺癌的侵袭、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差分化细胞群 EZH2 Β-CATENIN EMT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PTEN、EZH2和VEGF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18
作者 徐小艳 王建君 +3 位作者 徐宪伟 冯智坤 门颖丽 杨金花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093-1096,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PTEN、EZH2和VEGF蛋白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及乳腺癌分子亚型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96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及对应癌旁组织中PTEN、EZH2和VEGF蛋白的表达。结果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PTEN蛋白表达显...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PTEN、EZH2和VEGF蛋白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及乳腺癌分子亚型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96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及对应癌旁组织中PTEN、EZH2和VEGF蛋白的表达。结果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PTEN蛋白表达显著低于癌旁组织,EZH2和VEGF蛋白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96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PTEN、EZH2和VEGF的阳性率依次为60.42%(58/96)、83.33%(80/96)和78.13%(75/96)。PTEN、EZH2和VEGF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及分期有关(P均<0.05),VEGF与患者年龄有关(P<0.05)。PTEN在Luminal A、Luminal B型乳腺癌中的表达比HER-2过表达型及基底样亚型乳腺癌高(P<0.05),EZH2和VEGF在HER-2过表达型、基底样亚型乳腺癌中的表达比Luminal A、Luminal B型乳腺癌高(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PTEN和EZH2表达呈显著负相关(rs=-0.323,P<0.001),PTEN和VEGF呈显著负相关(rs=-0.360,P<0.001)。结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PTEN、EZH2和VEGF有异常表达,三种蛋白可能存在某些机制共同作用促进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为乳腺癌发病机制研究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PTEN EZH2 VEGF 临床病理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