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肱骨远端的解剖观测与肱骨假体的设计 被引量:10
1
作者 罗滨 李启华 +1 位作者 陈学洪 吴东保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74-376,共3页
目的:为临床肱骨远端假体的设计与安放提供相关数据。方法:测量120块(男35对、女25对)成人干燥肱骨远端相关结构,对所测得结果用SPSS软件处理。结果:(1)肱骨远端前倾角和肱骨滑车外旋角,男女分别为(35.78±5.12)°、(36.33±... 目的:为临床肱骨远端假体的设计与安放提供相关数据。方法:测量120块(男35对、女25对)成人干燥肱骨远端相关结构,对所测得结果用SPSS软件处理。结果:(1)肱骨远端前倾角和肱骨滑车外旋角,男女分别为(35.78±5.12)°、(36.33±5.06)°和(5.35±1.13)°、(5.55±1.22)°。(2)内上髁至外上髁最大宽度、滑车最内侧缘至小头最外侧缘宽度、肱骨滑车和肱骨小头宽度男女分别为(58.92±4.03)、(55.75±3.85);(45.34±3.15)、(42.18±3.01);(24.82±1.74)、(21.78±1.51)和(17.69±1.23)、(16.39±1.21)mm。(3)肱骨滑车和肱骨小头最大矢径男女分别为(23.35±2.06)、(23.13±2.15)和(19.47±1.38)、(19.13±2.19)mm。男女之间和左右之间各测量数据无显著性差异(P>0.05)。个体间有较大差异。结论:肱骨远端各项目的测量值,可供设计与安放肱骨假体提供解剖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肘关节 肱骨远端 肱骨假体 人工肘关节 功能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腓骨短肌腓浅血管为蒂腓骨短肌皮瓣逆行转位术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7
2
作者 罗滨 丁自海 +2 位作者 徐达传 王兴海 李泽龙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8-40,共3页
目的:为远端蒂腓骨短肌皮瓣的临床应用提形态学学基础。方法:20例(40侧)尸体下肢标本,对腓浅神经、腓浅血管及腓动脉腓骨短肌的营养肌支进行解剖观测,并在3例下肢动脉灌注标本上观察腓动脉及其分支与周围血管吻合情况。结果:(1)腓浅血... 目的:为远端蒂腓骨短肌皮瓣的临床应用提形态学学基础。方法:20例(40侧)尸体下肢标本,对腓浅神经、腓浅血管及腓动脉腓骨短肌的营养肌支进行解剖观测,并在3例下肢动脉灌注标本上观察腓动脉及其分支与周围血管吻合情况。结果:(1)腓浅血管、腓浅神经至小腿中下部走行于腓骨短肌与趾长伸肌间隙中,而后下行于腓骨短肌筋膜表面,在外踝上(10 2+1.9)cm浅出皮下。(2)腓动脉在腓骨中部发出数支弓状动脉,沿途发出2-4支腓骨短肌肌支,这些动脉分别向深部与胫前、胫后动脉,向后与跗外侧动脉、外踝前动脉有交通吻合。结论:以腓骨短肌及腓浅血管远端为蒂的肌皮瓣转位修复小腿下1/3及踝部软组织缺损,操作简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骨短肌 腓浅血管 腓动脉 肌皮瓣 转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脉弓的解剖及胚胎学发展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11
3
作者 郭丹 林卡莉 李启华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75-476,共2页
心脑血管疾病介入治疗近年来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已经逐渐延伸至特殊部位的血管。其中以主动脉弓部血管相关介入治疗的关注最为常见,不仅是主动脉弓毗邻心脏,而且主动脉弓上有头臂干、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三大重要的分支血管,是... 心脑血管疾病介入治疗近年来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已经逐渐延伸至特殊部位的血管。其中以主动脉弓部血管相关介入治疗的关注最为常见,不仅是主动脉弓毗邻心脏,而且主动脉弓上有头臂干、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三大重要的分支血管,是脑血管介入治疗的必经之路。为此本文综述主动弓的解剖及胚胎学发展的研究现状,旨在为心脑血管疾病介入医生提供临床参考,对认识疾病本身、探索新的手术解剖入路有一定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弓 解剖 胚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学习动机的调查分析及培养 被引量:32
4
作者 盛瑶环 曾祥福 李启华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0期101-103,共3页
为了了解目前在校大学生的学习状况及存在的问题,笔者对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态度等问题进行了问卷调查,分析了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和当前影响大学生学习动机形成的内部和外部因素,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培养和激发大学生学... 为了了解目前在校大学生的学习状况及存在的问题,笔者对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态度等问题进行了问卷调查,分析了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和当前影响大学生学习动机形成的内部和外部因素,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培养和激发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几项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动机 大学生 培养 调查分析 高校 教育心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菜总黄酮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7
5
作者 刘仰斌 李启华 刘欣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07-110,共4页
目的:观察苦菜总黄酮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成5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苦菜总黄酮高(100mg/kg)、中(50mg/kg)、低(25mg/kg)剂量组,每组6只。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制备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 目的:观察苦菜总黄酮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成5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苦菜总黄酮高(100mg/kg)、中(50mg/kg)、低(25mg/kg)剂量组,每组6只。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制备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苦菜总酮各组实验前灌胃相应剂量的药物,模型组和假手术组灌胃质量分数0.5%羧甲基纤维素钠。显微镜镜下观察心肌坏死程度;比色法检测大鼠血清中乳酸脱氢酶(LD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结果:光镜下假手术组心肌纤维排列整齐;模型组可见片状心肌细胞变性坏死,肌纤维肿胀断裂,间质内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和出血;苦菜总黄酮组心肌病变较模型组减轻。5组间血清LDH、SOD、MDA和MPO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5.633、38.623、4.840和22.658,P均<0.05);模型组血清LDH、MDA和MPO水平高于假手术组,SOD水平低于假手术组。苦菜总黄酮组血清LDH、MDA和MPO水平均低于模型组,血清SOD水平高于模型组。苦菜总黄酮高、中、低剂量组血清LDH、SOD、MOA和MPO含量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苦菜总黄酮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菜总黄酮 心肌 缺血再灌注损伤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程度近视患者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黄斑外环区视网膜厚度观察 被引量:7
6
作者 谢静 唐爱东 刘瑞珍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051-1053,1070,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程度近视患者视盘旁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RNFL)厚度、黄斑外环区视网膜厚度变化,并分析其特点。方法参与检测的受检者共209例399眼分4组,分别为中低度近视组52例(98眼)、高度近视组47例(91眼)、高... 目的观察不同程度近视患者视盘旁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RNFL)厚度、黄斑外环区视网膜厚度变化,并分析其特点。方法参与检测的受检者共209例399眼分4组,分别为中低度近视组52例(98眼)、高度近视组47例(91眼)、高度近视青光眼组57例(104眼)及53人(106眼)健康志愿者为正常对照组。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测量视盘旁上方、颞侧、下方、鼻侧四个象限的RNFL厚度,视盘周围全周RNFL厚度,黄斑外环区四个象限的视网膜厚度。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近视患者屈光度数与RNFL厚度及黄斑外环区视网膜厚度的相关性。结果各组视盘旁RNFL厚度以上象限和下象限较厚,其次为颞侧象限,而鼻侧象限最薄。正常对照组与中低度近视组各象限RNFL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732,P>0.05),其余各近视眼组患眼各象限RNFL厚度均有差异(F=361.71、478.92、395.16,均为P<0.05)。近视患者屈光度数与上、下、鼻侧RNFL厚度呈负相关(r=-0.279、-0.319、-0.213,均为P<0.05),与颞侧象限RNFL厚度呈正相关(r=0.326,P<0.05)。高度近视青光眼组与高度近视眼组之间比较黄斑外环区颞侧、上方视网膜厚度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75.12,P<0.05)。结论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能够检测高度近视青光眼的RNFL厚度及黄斑外环区厚度的变化,为青光眼的早期诊断提供了一定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青光眼 视网膜厚度 视网膜神经纤维层 黄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髌骨测量参数分析及其在髌骨假体设计中的意义 被引量:8
7
作者 罗滨 徐能全 +2 位作者 吴东保 刘 畅 简晓红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08-610,共3页
目的:为髌骨假体的设计提供解剖参数.方法:在73块成人干燥髌骨标本上,对髌骨最大宽度、高度和厚度、髌骨骨床厚度、髌骨关节面高度等进行测量,对各侧测量数据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处理和相关分析.结果:(1)80.8%髌骨最大厚度在17~21mm内,7... 目的:为髌骨假体的设计提供解剖参数.方法:在73块成人干燥髌骨标本上,对髌骨最大宽度、高度和厚度、髌骨骨床厚度、髌骨关节面高度等进行测量,对各侧测量数据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处理和相关分析.结果:(1)80.8%髌骨最大厚度在17~21mm内,74.0%髌骨骨床厚度在12~15 mm内,87.7%髌骨关节面高度在24~32 mm内,86.3%髌骨关节面厚度在4~8 mm内.髌骨最大厚度和髌骨骨床厚度、髌骨关节面高度和厚度的测量值分别为:(19.17±1.58)、(13.53±1.27)、(27.91±2.38)、(5.64±1.32)mm.(2)髌骨骨床厚度与髌骨厚度呈显著相关(r=0.580,P<0.01);髌骨关节面高度与髌骨高度呈显著相关(r=0.554,P<0.01);髌骨关节面厚度与髌骨骨床厚度呈负相关(r=-0.27.1,P<0 05).结论:本文测量结果可供髌骨骨床保留厚度与设计髌骨假体提供解剖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骨 解剖参数 假体 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尿道下裂患者术后抑郁症状及相关因素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习明 刘欣 +3 位作者 胡卫列 张利朝 沈文 陈照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6期527-528,共2页
目的探讨先天性尿道下裂患者术后5~15年抑郁症状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相关因素调查表对50例先天性尿道下裂术后患者及50例健康男性抑郁症状发生率进行调查,并对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两组调... 目的探讨先天性尿道下裂患者术后5~15年抑郁症状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相关因素调查表对50例先天性尿道下裂术后患者及50例健康男性抑郁症状发生率进行调查,并对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两组调查对象抑郁症状发生率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生活满意度、生殖器外观满意度及已婚是影响患者抑郁症状的重要因素。未婚者和已婚者抑郁症状的发生率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先天性尿道下裂患者术后常伴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状,主要影响因素为性生活满意度、生殖器外观满意度和已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道下裂 抑郁 问卷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线形成性评价应用于网络资源共享课《病理生理学》的探索 被引量:1
9
作者 黎晓 肖海 +1 位作者 黄志华 李启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905-1906,共2页
目的:研究在线形成性评价应用于网络资源共享课《病理生理学》的教学互动过程,从而探索形成性评价体系的构建。方法:对我校数字化校园系统建设的网络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病理生理学》进行在线形成性评价,结合文献研究法,应用SPSS社会分... 目的:研究在线形成性评价应用于网络资源共享课《病理生理学》的教学互动过程,从而探索形成性评价体系的构建。方法:对我校数字化校园系统建设的网络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病理生理学》进行在线形成性评价,结合文献研究法,应用SPSS社会分析软件对教师的评阅数量与时间以及采用内容分析法对评语内容进行统计分析,并结合问卷调查法与访谈法对基于数字化校园系统的形成性评价的有效性进行研究,对所有参与教学的师生教学情感、教师提供反馈的质量、运用形成性评价对病理生理学教学过程进行评价的有效性进行研究。结果:通过将在线形成性评价应用于网络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病理生理学》的教学过程,我们发现相比较传统评价方式而言,具有以下优点:(1)可搜集源于网络形成性评价的教师与学生登录平台完成任务后的第一手原始数据,为教学管理和教学改进直接提供反馈信息,明显提高教学管理的效率;(2)明显促进师生对教学管理和教学的支持,实现师生互动效果良好;(3)提供基于网络的形成性评价体系构建的参考模块;(4)大大优化精品课程的资源共享。结论:在线形成性评价应用于网络资源共享课《病理生理学》的教学,可优化此课程的建设,提高相应教学管理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生理学 临床医学 基础医学 疾病发生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茎癌误诊8例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习明 刘欣 +3 位作者 胡卫列 张利朝 王元利 姚华强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0期828-828,共1页
关键词 阴茎 误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双腔心并永存动脉干畸形死亡1例
11
作者 颜峰平 杨庆春 +1 位作者 何珏 邱启祥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2期149-150,共2页
1案例 1.1案情 男婴,孕足月,剖宫产,产后评分好、无异常。于出生后第15天16:00左右,患儿突然出现面色发绀。急送医院抢救,到医院时心跳、呼吸停止,宣布临床死亡。
关键词 法医病理学 新生儿 猝死 双腔心 永存动脉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远端形态异常1例
12
作者 罗滨 王华京 +1 位作者 李启华 陈学洪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47-147,共1页
关键词 股骨远端 形态异常 股骨体 髌关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酸转运蛋白-4在乳腺癌细胞转移中的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9
13
作者 毛英 黄湖南 +2 位作者 王建荣 桂雄建 吴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816-1820,共5页
目的探讨脂肪酸转运蛋白4(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 4,FABP4)在乳腺癌侵袭转移中的作用和机制。方法收集乳腺癌患者一般资料和手术组织标本石蜡切片,免疫组化检测FABP4的表达。用Western blot和ELISA检测不同转移能力的乳腺癌细胞FA... 目的探讨脂肪酸转运蛋白4(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 4,FABP4)在乳腺癌侵袭转移中的作用和机制。方法收集乳腺癌患者一般资料和手术组织标本石蜡切片,免疫组化检测FABP4的表达。用Western blot和ELISA检测不同转移能力的乳腺癌细胞FABP4表达和分泌的情况。用shRNA敲低FABP4或用慢病毒过表达FABP4,观察其对乳腺癌侵袭转移的情况。ELISA检测敲低或过表达FABP4对乳腺癌细胞分泌IL-33的影响,并在体内外实验中观察IL-33中和抗体(IL-33 nAb)对FABP4诱导的乳腺癌转移的影响。结果发生转移的乳腺癌患者乳腺癌组织中FABP4表达较原位癌的高,高转移乳腺癌细胞中FABP4表达和分泌较低转移的显著增多;敲低MDA-MB-231细胞FABP4表达后,其侵袭转移能力减弱,而过表达FABP4后,MCF-7细胞侵袭转移能力增强。敲低或过表达FABP4后,可分别抑制或促进乳腺癌细胞分泌IL-33;用IL-33 nAb可抑制MDA-MB-231细胞或过表达FABP4的MCF-7细胞的体外和体内侵袭转移能力。结论 FABP4可以促进乳腺癌细胞的侵袭转移,机制可能是促进乳腺癌细胞IL-33的分泌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细胞转移 脂肪酸转运蛋白4 白介素3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