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某医院粪便样品中隐孢子虫种类的鉴定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冰 张元洲 +1 位作者 左晓静 王潇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53-56,共4页
为了解新疆某医院粪便样本中人源性隐孢子虫种系基因型,将收集来的腹泻病人粪便样本采用乙酸乙酯-改良抗酸染色法进行卵囊鉴定,同时提取隐孢子虫感染阳性样本的核酸,设计特异性引物扩增隐孢子虫的18 S rRNA基因和HSP70基因,依据所获得... 为了解新疆某医院粪便样本中人源性隐孢子虫种系基因型,将收集来的腹泻病人粪便样本采用乙酸乙酯-改良抗酸染色法进行卵囊鉴定,同时提取隐孢子虫感染阳性样本的核酸,设计特异性引物扩增隐孢子虫的18 S rRNA基因和HSP70基因,依据所获得的目的基因序列构建系统发生分析。结果表明,新疆地区人粪便中隐孢子虫的阳性率为16.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系统进化分析显示,其分子生物学特征主要为微小隐孢子虫(C.parvum)和人隐孢子虫(C.hominis)。说明新疆地区人源性隐孢子虫种系主要为C.parvum及C.hominis,具备人兽共患传播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源性隐孢子虫 18 S RRNA基因 HSP70基因 种系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dua评分联合D-二聚体在2型糖尿病内科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诊断中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20
2
作者 顿晓熠 刘志英 吴勤奋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9期3617-3621,共5页
目的探讨Padua评分联合D-二聚体对2型糖尿病内科住院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七四医院内分泌科2013年1月—2016年3月临床疑似VTE的2型糖尿病内科住院患者305例,其中确诊VTE组176例,未发生VTE... 目的探讨Padua评分联合D-二聚体对2型糖尿病内科住院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七四医院内分泌科2013年1月—2016年3月临床疑似VTE的2型糖尿病内科住院患者305例,其中确诊VTE组176例,未发生VTE组129例,回顾性分析两组一般资料,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法比较Padua评分、D-二聚体水平及两者联合时对2型糖尿病内科住院患者发生VTE的诊断价值。结果确诊VTE组的年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Padua评分、血浆D-二聚体水平均高于未发生VTE组,而三酰甘油水平低于未发生VTE组,确诊VTE组的心脑血管疾病、急性感染、慢性肺部疾病、恶性肿瘤及既往VTE病史的发生率均高于未发生VTE组(P<0.05)。Padua评分诊断2型糖尿病内科住院患者VTE的最佳切点为4分,≥4分时灵敏度为53.41%,特异度为89.15%,约登指数为0.426,ROC曲线下面积为0.713[95%CI(0.655,0.771)];D-二聚体最佳切点为0.5 mg/L,≥0.5 mg/L时灵敏度为84.12%,特异度为51.94%,约登指数为0.361,ROC曲线下面积为0.683[95%CI(0.618,0.743)];Padua评分≥4分联合D-二聚体≥0.5 mg/L时灵敏度为93.75%,特异度为51.94%,约登指数为0.457,ROC曲线下面积为0.801[95%CI(0.748,0.852)]。Padua评分联合D-二聚体诊断2型糖尿病内科住院患者发生VTE的ROC曲线下面积与单独使用Padua评分或D-二聚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5.768,P<0.001;Z=5.624,P<0.001);而Padua评分与D-二聚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932,P>0.05)。结论 Padua评分联合D-二聚体诊断2型糖尿病内科住院患者发生VTE是一种简单有效的风险诊断方法,有助于临床医师早期发现2型糖尿病VTE高危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静脉血栓栓塞 Padua评分 D-二聚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虫囊液外溢致过敏性休克抢救体会 被引量:7
3
作者 齐飞波 艾则孜 +4 位作者 何铁汉 武阳 吴拥军 窦怀抱 王彦海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6期501-502,共2页
目的探讨各种原因导致包虫囊肿破裂后囊液外溢致过敏性休克的诊断及抢救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各脏器包虫囊肿破裂后发生过敏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诊疗方法及效果。结果本组患者主要临床症状有:胸痛或腹痛、喉头水肿、呼吸困难、... 目的探讨各种原因导致包虫囊肿破裂后囊液外溢致过敏性休克的诊断及抢救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各脏器包虫囊肿破裂后发生过敏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诊疗方法及效果。结果本组患者主要临床症状有:胸痛或腹痛、喉头水肿、呼吸困难、全身瘙痒、过敏性休克等;在立即通畅呼吸道、迅速建立静脉通道,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升压、扩容,使用抗变态反应药物,手术清除过敏原后存活30例,死亡3例。结论选择快速实用的诊断方法确诊:如嗜酸粒细胞计数、包虫囊液皮内试验、补体结合试验和间接血凝试验及CT、B超,通畅呼吸道、抗过敏、扩容、升压,积极抢救及手术可提高抢救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球幼病 变态反应 休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司他丁对心肺转流患者血浆S-100β蛋白、炎性因子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0
4
作者 马素美 徐志新 +1 位作者 张际春 周新红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878-880,共3页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心肺转流(CPB)下瓣膜置换术患者血浆S-100β蛋白、炎性细胞因子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行瓣膜置换术患者40例,随机均分为乌司他丁组(U组)和对照组(C组)。U组于切皮前静脉注射乌司他丁10000U/kg,并在预...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心肺转流(CPB)下瓣膜置换术患者血浆S-100β蛋白、炎性细胞因子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行瓣膜置换术患者40例,随机均分为乌司他丁组(U组)和对照组(C组)。U组于切皮前静脉注射乌司他丁10000U/kg,并在预充液中加入10000U/kg;C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于给药前(T1)、CPB结束后即刻(R)、2h(L)、6h(L)及24h(L)抽取颈内静脉血测定血浆IL-6、TNF-α浓度及S-100β蛋白;于麻醉前1d和术后1、3、7d对患者进行评分并判断是否发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结果与T1时比较,T2~T5时两组血浆S-100β蛋白及IL-6、TNF-α浓度均升高(P〈0.05);与C组比较,U组中的S-100β蛋白及IL-6、TNDα浓度显著降低(P〈0.01);U组2例、C组7例发生POCD(P〈0.05)。结论乌司他丁可减轻瓣膜置换术患者CPB时炎性介质的释放,降低患者术后POCD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司他丁 心肺转流 S-100Β蛋白 炎性反应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观察在体灌注SCL基因重组慢病毒对豚鼠糖尿病膀胱中ICC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徐浩 钱彪 +4 位作者 杨立 张思源 沈志远 邵润芃 王勤章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86-491,共6页
目的探究豚鼠糖尿病膀胱病(DCP)在经尿道灌注干细胞白血病(SCL)基因重组慢病毒后所引发的Cajal样间质细胞(ICC)电位活动的改变。方法购买健康雄性豚鼠90只,按照200 mg/kg单次腹腔注射1%的链脲佐菌素(STZ),正常喂养12周后,筛选出符合DCP... 目的探究豚鼠糖尿病膀胱病(DCP)在经尿道灌注干细胞白血病(SCL)基因重组慢病毒后所引发的Cajal样间质细胞(ICC)电位活动的改变。方法购买健康雄性豚鼠90只,按照200 mg/kg单次腹腔注射1%的链脲佐菌素(STZ),正常喂养12周后,筛选出符合DCP模型标准的的豚鼠并将其随机分为3组:实验组、阳性对照组、空白对照组。实验组经尿道灌注0.2 m L滴度为2×107IU的SCL基因重组慢病毒,阳性对照组经尿道灌注0.2 mL空慢病毒,空白对照组经尿道灌注0.2 mL PBS液。每组在转染后2、7、14、28 d这4个时间节点每次处死3只豚鼠,迅速摘取膀胱,选择胶原酶V消融法分离提取初代ICC并继续培养。72 h后运用膜片钳技术检测ICC自发及ATP诱发电位活动。结果体外通过胶原酶消融法可分离培养DCP豚鼠膀胱中ICC,运用细胞膜片钳技术观察到在无刺激条件下检测不到ICC的内向电流,而在ATP(100μmol/L)条件激发下可检测到ICC的内向电流。实验组2 d时与其他两组内向电流无明显变化,实验组SCL慢病毒转染DCP膀胱7、14、28 d时可检测到ICC内向电流比其他两组高(P<0.05),14 d达到峰值350.0±29.9pA,随后降低。阳性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随着DCP膀胱持续受损,内向电流逐步降低(P<0.05)。结论 SCL基因重组慢病毒经尿道灌注可成功转染豚鼠DCP膀胱,使受损的膀胱ICC电流幅度逐步增高,说明SCL基因对DCP膀胱中受损ICC功能有部分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白血病基因 糖尿病膀胱病变 重组慢病毒 CAJAL样间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参皂苷RH2对MCAO大鼠血管新生的调节 被引量:9
6
作者 谢靖 梁华峰 +2 位作者 祁鸣 高惠春 郑玺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2-117,共6页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H2(ginsenoside RH2,GS-RH2)对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大鼠血管新生的调节作用及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取健康雄性SPF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MCAO组)和实验组(GS-RH2组)...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H2(ginsenoside RH2,GS-RH2)对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大鼠血管新生的调节作用及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取健康雄性SPF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MCAO组)和实验组(GS-RH2组),每组18只。各组经相应处理后,观察并分析动物的一般生存状况及神经功能评分;并在干预的第1、3和7天测定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脑组织中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的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的活性;同时采用Western blot检测脑组织中Kelch样环氧氯丙烷相关蛋白1(Kelch-like ECH-associated protein 1,Keap1)、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2-related factor 2,Nrf2)及血红素加氧酶1(heme oxygenase-1,HO-1)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出现明显的神经行为障碍,脑梗死体积显著增加,且神经功能评分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干预7 d之后,GS-RH2组动物神经行为症状得到明显改善,脑梗死体积显著减小,神经功能评分显著降低(P<0.05)。微血管密度分析显示,随动物生存时间的延长,实验组大鼠MVD值呈升高的趋势,而模型组大鼠MVD值则呈下降趋势,且在第7天时,实验组MVD值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各时间点模型组MDA的含量均升高,SOD和GSH-Px的活性均降低;与模型组相比,干预7 d之后,GS-RH2组MDA的含量降低,SOD和GSH-Px的活性升高(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干预7 d之后,实验组Nrf2及HO-1蛋白表达显著增加,Keap1蛋白表达显著减少。结论:人参皂苷RH2可促进MCAO大鼠血管新生,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Keap1/Nrf2信号通路、提高抗氧化酶的活性从而抑制氧化应激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皂苷RH2 大脑中动脉闭塞 氧化应激 血管新生 Keap1/Nrf2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并发症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徐树东 贺江波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B12期96-98,共3页
目的 探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并发症。方法 选取2014年5月—2016年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七四医院收治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9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时期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未合并糖尿病患者90例,作为对照... 目的 探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并发症。方法 选取2014年5月—2016年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七四医院收治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9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时期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未合并糖尿病患者9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术后10-24个月的随访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病变血管支数、靶病变特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靶血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心源性休克、冠状动脉损伤、低血糖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局部血肿、出血、尿潴留、血栓形成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0-24个月后,观察组患者再次血运重建发生率、心绞痛复发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脑卒中、全因死亡、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发生心源性休克、冠状动脉损伤及低血糖风险明显高于未合并糖尿病患者,建议临床治疗中予以重视,做好相关预防及处理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冠心病 血管成形术 气囊 冠状动脉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SBLs肠道致病菌中CTX-M基因的鉴定与分型 被引量:2
8
作者 党荣理 董路宁 +7 位作者 刘栓奎 李明 刘磊 何俊伟 吴静怡 刘正祥 孙立茹 蒋莹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93-296,313,共5页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肠道致病菌中产ESBLs菌株的发生率、流行特征及产CTX-M型耐药表型和基因型。方法对临床分离到的161株肠道致病菌进行ESBLs表型确证试验;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CTX-M基因,对PCR产物测序并确定基因亚型;采用K-B琼脂...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肠道致病菌中产ESBLs菌株的发生率、流行特征及产CTX-M型耐药表型和基因型。方法对临床分离到的161株肠道致病菌进行ESBLs表型确证试验;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CTX-M基因,对PCR产物测序并确定基因亚型;采用K-B琼脂扩散法对23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进行检测。结果 161株肠道致病菌中有85株(52.8%)ESBLs表型检测阳性。PCR扩增结果表明,共有24株(28.2%)携带CTX-M型基因,其中10株(41.7%)检出CTX-M-1组基因,14株(58.3%)检出CTX-M-9组基因。基因测序确定存在CTX-M-3、CTX-M-14、CTX-M-15、CTX-M-24、CTX-M-27等多种亚型,以CTX-M-14为主。药敏结果显示,不同基因型均对青霉素类,第一、二、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有较为明显的抗药性。结论乌鲁木齐地区肠道致病菌产ESBLs现象较为普遍,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头孢噻吩、和头孢呋辛高度耐药。细菌基因型以CTX-M-14亚型为主,同时存在多种亚型。首次在新疆地区检出CTX-M-3、CTX-M-15、CTX-M-24、CTX-M-27基因亚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鲁木齐 肠道致病菌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CTX-M基因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CR7基因修饰未成熟树突状细胞诱导大鼠高危角膜移植免疫耐受 被引量:2
9
作者 周琨 高晓唯 +4 位作者 蔡岩 李文静 胡裕坤 田丽丽 付燕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902-908,共7页
背景 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是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尤其是高危角膜移植.延长高危角膜移植术植片的存活时间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目的 研究趋化因子受体7 (CCR7)基因重组腺病毒(Ad)体外转染供体骨髓来源的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DC... 背景 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是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尤其是高危角膜移植.延长高危角膜移植术植片的存活时间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目的 研究趋化因子受体7 (CCR7)基因重组腺病毒(Ad)体外转染供体骨髓来源的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DCs)对大鼠高危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取1只雄性Wistar供体大鼠股骨骨髓分离和培养骨髓源imDCs,用携带大鼠CCR7基因的重组Ad转染imDCs,收集1&#215;107个imDCs重悬于500μl含体积分数1%胎牛血清的PBS中.将60只受体SD大鼠以角膜碱烧伤法建立高危角膜移植模型,并用30只Wistar大鼠角膜作为供体进行同种异体角膜移植.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SD大鼠分为PBS组、未修饰imDCs组、imDCs+ Ad空载体组和imDCs+ Ad-CCR7组,每组15只,按照分组不同分别于术前7d和术后3d经尾静脉注射相应溶液.术后每日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角膜植片存活情况,术后14d每组任意处死6只大鼠,取角膜植片行常规组织病理学检查,采用逆转录PCR(RT-PCR)法检测辅助性T细胞1(Th1)型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γ干扰素(IFN-γ)和Th2型细胞因子IL-4、IL-10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 PBS组、未修饰imDCs组、imDCs+Ad空载体组和imDCs+Ad-CCR7组角膜植片的平均存活时间分别为(10.44±1.88)、(16.00±2.18)、(15.11±2.03)和(23.67±2.83)d,4个组间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3.005,P=0.000);与PBS组比较,未修饰imDCs组、imDCs+ Ad空载体组和imDCs+ Ad-CCR7组角膜植片的平均存活时间均明显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220、4.385、12.423,均P=0.000);imDCs+Ad-CCR7组植片的平均存活时间较未修饰imDCs组和imDCs+Ad空载体组均明显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204、8.039,均P=0.000).RT-PCR结果显示,与PBS组相比,未修饰imDCs组、imDCs+Ad空载体组、imDCs+Ad-CCR7组大鼠IFN-γ mRNA和IL-2 mRNA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降低,而IL-4 mRNA和IL-10 mRNA相对表达量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未修饰imDCs组和imDCs+Ad空载体组比较,imDCs+Ad-CCR7组IFN-γ mRNA和IL-2 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降低,而IL-4 mRNA和IL-10 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结论 尾静脉注射CCR7基因修饰的imDCs可以明显延长大鼠高危角膜移植术后角膜植片的存活时间,抑制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可能与CCR7基因修饰的imDCs诱导的Th1/Th2功能偏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移植 植片存活/免疫 免疫耐受 辅助T淋巴细胞/免疫 树突状细胞/免疫 受体 趋化因子受体7/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甲苷对急性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10
作者 谢靖 高惠春 郑玺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905-1908,共4页
目的:研究黄芪甲苷对急性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的影响,以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Notch1和NF-κB蛋白表达的变化。方法:注入自体动脉血建立实验性急性脑出血大鼠模型,实验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低剂量治疗组和高剂量治疗组;对各组... 目的:研究黄芪甲苷对急性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的影响,以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Notch1和NF-κB蛋白表达的变化。方法:注入自体动脉血建立实验性急性脑出血大鼠模型,实验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低剂量治疗组和高剂量治疗组;对各组大鼠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考察脑系数及脑含水量;ELISA检测血清中NSE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Notch1和NF-κB表达变化。结果:黄芪甲苷能够减轻急性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显著降低脑系数以及脑含水量,抑制急性脑出血大鼠血清中NSE水平以及Notch1和NF-κB蛋白的表达(P<0.05)。结论:黄芪甲苷具有减轻急性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的作用,可能通过抑制急性脑出血大鼠血清中NSE水平以及脑组织中Notch1和NF-κB蛋白表达,从而发挥其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出血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OTCH1 NF-Κ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个体化营养支持对消化道肿瘤病人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范旻 薛梅 +3 位作者 张玉霞 陶应龙 韩晓丽 李辉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11年第8期2018-2019,共2页
[目的]探讨消化道肿瘤病人术前采用医用食品进行营养支持对改善病人营养状况及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1年1月消化道肿瘤术前病人120例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术前7d应用医用食品对消化道肿瘤病人进行营养支... [目的]探讨消化道肿瘤病人术前采用医用食品进行营养支持对改善病人营养状况及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1年1月消化道肿瘤术前病人120例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术前7d应用医用食品对消化道肿瘤病人进行营养支持,术后采用序性营养支持法;对照组术前给予常规饮食,术后与试验组采用相同的序贯性营养支持法。[结果]试验组病人血清总蛋白和白蛋白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感染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对消化道肿瘤病人应用医用食品进行营养支持,可以改善消化道肿瘤病人的营养状况,降低病人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道肿瘤 术前营养 医用食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殖细胞核抗原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12
作者 林国跃 陈朝伦 +2 位作者 吕才模 黎音 平小佳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Z1期94-96,共3页
目的 研究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原发性肝癌(PHC)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方法 收集50例人PHC及其癌旁肝组织用标记链亲和素生物素(LSAB)法进行PCNA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结果 癌与癌旁肝组织PCNA标记指数(LI)有显著差... 目的 研究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原发性肝癌(PHC)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方法 收集50例人PHC及其癌旁肝组织用标记链亲和素生物素(LSAB)法进行PCNA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结果 癌与癌旁肝组织PCNA标记指数(LI)有显著差异,癌的PCNALI平均为331±310,而癌旁为38±53,正常对照肝组织均阴性。癌组织分化越差,PCNALI越高,除Ⅲ与Ⅳ级外,PCNALI在组织学分级之间差异均具有显著意义。高表达PCNALI组(≥33%)在肝癌大小、组织学分级、肝硬化中的表达与低表达PCNALI组(<33%)之间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意义。 结论 PCNALI是反映组织分化程度和生物学行为的一项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增殖细胞核抗原 免疫组织化学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展望二十一世纪的护理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香琴 王济东 赵莉 《中国医院管理》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59-60,共2页
一、护理面临的全球问题 (一)人口增长与人口趋势 从70年代起全球人口呈现缓慢上升的趋势.到2000年时年增长率为1.5%,到2020年为1%。不过有3/4的人口居住在发展中国家.而成为实现人人健康目标的一大障碍。中国就包括世界青少年人口的2... 一、护理面临的全球问题 (一)人口增长与人口趋势 从70年代起全球人口呈现缓慢上升的趋势.到2000年时年增长率为1.5%,到2020年为1%。不过有3/4的人口居住在发展中国家.而成为实现人人健康目标的一大障碍。中国就包括世界青少年人口的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 二十一世纪 医院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癌患者血清中调节性T细胞表达变化及对预后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海涛 齐晓红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9期1216-1219,共4页
目的:观察肝癌患者血清中调节性T细胞(Treg)的表达变化,分析其对肝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原发性肝癌患者50例作为研究组,选择同期50例健康献血者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肝癌患者及健康者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水平,根据检... 目的:观察肝癌患者血清中调节性T细胞(Treg)的表达变化,分析其对肝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原发性肝癌患者50例作为研究组,选择同期50例健康献血者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肝癌患者及健康者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水平,根据检测结果分析外周血中调节性T细胞的水平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外周血中Treg表达水平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早期肝癌患者比较,晚期肝癌患者外周血中Treg表达水平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肝癌患者术后2天外周血Treg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后2天比较,术后2周和6周外周血Treg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外周血Treg/CD4+比值(P=0.041)、Treg水平(P=0.023)及癌细胞分化程度(P=0.012)是影响肝癌患者5年生存率的独立因素。结论:Treg表达与肿瘤免疫密切相关,可以作为评估肝癌患者机体免疫状态的重要指标,实时监测肝癌患者Treg表达水平有助于病情的判断和预后的评估,为临床治疗提供免疫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调节性T细胞 TREG CD4+ 流式细胞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M6001对兔LASEK术后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晓玲 高晓唯 +3 位作者 胡裕坤 郭云林 李晓虹 李文静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631-634,共4页
背景近年来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在准分子激光术后创伤修复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关注。目的探讨MMPs抑制剂GM6001对兔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下磨镶术(LASEK)术后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形成的影响。方法27只新西兰白兔... 背景近年来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在准分子激光术后创伤修复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关注。目的探讨MMPs抑制剂GM6001对兔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下磨镶术(LASEK)术后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形成的影响。方法27只新西兰白兔双眼行一10.00D激光切削的LASEK,手术后动物被随机分为GM6001组、氟米龙组和阴性对照组,术后分别用150Ixmol/L的GM6001滴眼液、质量分数0.1%氟米龙和氧氟沙星滴眼液点眼。每天在裂隙灯下对兔LASEK术后角膜上皮下haze进行观察和分级。分别于术后2、4、8周各组随机选取6只眼行角膜共焦显微镜检查,制备角膜组织切片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行角膜组织的超微结构检查。结果LASEK术后2周和4周,阴性对照组haze分级较高的眼数多于GM6001组和氟米龙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M6001组和氟米龙组haze分级水平均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P〈0.01),但GM6001组和氟米龙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8周组3个组间haze分级的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8周GM6001组术区前部基质内角膜成纤维细胞数均较对照组和氟米龙组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间点对照组和氟米龙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ASEK术后GM6001组和氟米龙组兔角膜上皮细胞的形态改变、胶原纤维排列的紊乱情况均轻于阴性对照组。结论GM6001通过抑制LASEK术后MMPs对角膜基质的降解,从而抑制角膜基质成纤维细胞的增生及胶原纤维的合成,减少haze的形成,其疗效与氟米龙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 基质金属蛋白酶 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 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下磨镶术 角膜上皮下混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性血液净化对脓毒症致急性肾损伤患者血浆炎症介质的影响及治疗机制的探讨 被引量:1
16
作者 谢谦 夏晶 《世界中医药》 CAS 2015年第A01期613-614,共2页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对脓毒症致急性肾损伤患者血浆炎性介质的影响及治疗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258 例此类患者,观察连续性静-静脉血液滤过CVVH)不同时间点对外周血炎症介质HMGB-1、IL-6 的影响.结果:CVVH2h 时血HMGB-1 浓度显著低...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对脓毒症致急性肾损伤患者血浆炎性介质的影响及治疗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258 例此类患者,观察连续性静-静脉血液滤过CVVH)不同时间点对外周血炎症介质HMGB-1、IL-6 的影响.结果:CVVH2h 时血HMGB-1 浓度显著低于CVVH 前(P〈0.05) ,2h 后HMGB-1 浓度回升,HMGB-1 浓度在滤液中未检测出.CVVH2h 后血IL-6 浓度显著低于CVVH 前(P〈0.05),IL-6 浓度在滤液中检测出.结论:HMGB-1 可以通过AN69 膜的吸附清除,但清除能力有限.IL-6 可以通过对流方式清除,但AN69 膜是否对IL-6 有吸附作用尚无定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性血液净化 急性肾损伤 脓毒症 炎症介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腿后侧逆行筋膜蒂皮瓣修复软组织缺损的手术配合 被引量:3
17
作者 包云 陈静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2004年第12期44-45,共2页
对小腿皮肤软组织缺损采用小腿后侧逆行筋膜皮辫修复软组织缺损23倒行手术配合。结果22例皮瓣完全成活,1例部分坏死,经换药愈合。随访3个月至2年,病人痛、温觉存在,外形及功能满意。提示术前熟悉手术步骤,严密的术前准备,术中密切的手... 对小腿皮肤软组织缺损采用小腿后侧逆行筋膜皮辫修复软组织缺损23倒行手术配合。结果22例皮瓣完全成活,1例部分坏死,经换药愈合。随访3个月至2年,病人痛、温觉存在,外形及功能满意。提示术前熟悉手术步骤,严密的术前准备,术中密切的手术配合,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腿 软组织缺损 逆行筋膜蒂皮辩修复术 手术中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素对聚凝胺法交叉配血的干扰与处理 被引量:8
18
作者 张和平 林国跃 +3 位作者 杜晓璐 罗婷 董媛媛 孟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71-171,共1页
近几年来,由于我院血透患者的增多,患者在透析过程中需要输注血液,血交叉的标本均为临时采血.发生了18次肝素对聚凝胺法交叉配血干扰的现象.现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01年开展聚凝胺交叉配血法,2001—2008年血... 近几年来,由于我院血透患者的增多,患者在透析过程中需要输注血液,血交叉的标本均为临时采血.发生了18次肝素对聚凝胺法交叉配血干扰的现象.现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01年开展聚凝胺交叉配血法,2001—2008年血液透析9.6万人次,进行血液交叉1.4万次,发生肝素对聚凝胺法交叉配血的干扰18次.阳性发生率为1.2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配血法 聚凝胺法 干扰 肝素 血液透析 血透患者 透析过程 发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曲面重建在输尿管结石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9
作者 武阳 汪卫中 +2 位作者 周桂升 杨东 甘之录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6期2973-2974,共2页
目的:总结多层螺旋CT在上尿路结石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84例突发性、间歇性肾绞痛、腰腹部疼痛患者,门诊初步诊断为泌尿系结石,行B超或腹部X线平片检查难以确诊,行多层螺旋CT输尿管曲面重建,对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4例患者... 目的:总结多层螺旋CT在上尿路结石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84例突发性、间歇性肾绞痛、腰腹部疼痛患者,门诊初步诊断为泌尿系结石,行B超或腹部X线平片检查难以确诊,行多层螺旋CT输尿管曲面重建,对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4例患者,多层螺旋CT检查均获得了明确的诊断,其中上尿路结石74例、输尿管占位病变6例、阑尾炎4例。结石大小、形态和位置清晰。结论:多层螺旋CT在泌尿系结石的诊断中是一种高效、便捷、可靠的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结石 多层螺旋CT 曲面重建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髓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对于巨噬细胞极化作用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巧云 姑丽米日.依马木 林成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36-741,共6页
目的:研究牙髓干细胞(DPSCs)的外泌体(EXO)对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方法:培养SD大鼠牙髓干细胞(r DPSCs),检测相应的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标志物其多向分化潜能。提取r DPSCs的EXO,构建皮肤缺损模型,检测EXO处理的皮肤创伤组织中巨噬细胞向... 目的:研究牙髓干细胞(DPSCs)的外泌体(EXO)对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方法:培养SD大鼠牙髓干细胞(r DPSCs),检测相应的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标志物其多向分化潜能。提取r DPSCs的EXO,构建皮肤缺损模型,检测EXO处理的皮肤创伤组织中巨噬细胞向不同亚型极化相关因子的表达。结果:r DPSCs表达间充质干细胞标志物,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经EXO处理的大鼠皮肤创伤组织中,TNF-α、TNF-1β、IL-6表达均下降(P <0. 05),IL-4、IL-10、IL-13表达均上升(P <0. 01)。结论:r DPSCs分泌的EXO能够促进巨噬细胞向M2型极化,可能促进皮肤组织的修复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泌体(EXO) 牙髓干细胞(DPSCs) 巨噬细胞极化 组织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