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7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天然气生产过程受控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应用——以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重庆气矿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邓殊华 杨兴梅 +1 位作者 兰云霞 胡世虎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14-116,共3页
针对天然气生产企业原有管理模式存在无法真正控制生产过程安全风险的缺陷,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重庆气矿引入先进的生产过程受控管理理念,对HSE管理体系、"两书一卡"、内控体系和"四有工作法"等一系列管理制度... 针对天然气生产企业原有管理模式存在无法真正控制生产过程安全风险的缺陷,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重庆气矿引入先进的生产过程受控管理理念,对HSE管理体系、"两书一卡"、内控体系和"四有工作法"等一系列管理制度进行汇总、提炼、归纳,建立了以生产过程受控卡、生产受控日报为核心的生产过程受控管理体系,由受控人员按预先编制的计划、方案和步骤对风险、关键节点进行提示和步步确认,使整个生产作业和管理过程始终处于受管理、受监督、受指导的可控状态,以保障生产各环节的质量、安全、效率、效果,最终实现平稳输供天然气。该体系实现了对生产和管理过程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受控,体现了"用程序控制过程、用过程保障结果"的管理理念,是大型气矿保障各项生产管理制度、办法、规范得到切实贯彻执行的有效控制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生产过程 受控 管理体系 建立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产信息化在油气田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被引量:14
2
作者 钟斐艳 胡德芬 +2 位作者 任玉清 徐建新 胡璐瑶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31-139,共9页
针对四川盆地川东气田井站多数分布于山区,点多面广、高度分散、管理成本高、信息共享差等生产管理瓶颈,为实现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重庆气矿自2012年开始采取"示范+规模化"方式大力开展气田... 针对四川盆地川东气田井站多数分布于山区,点多面广、高度分散、管理成本高、信息共享差等生产管理瓶颈,为实现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重庆气矿自2012年开始采取"示范+规模化"方式大力开展气田信息化建设。通过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实现了生产数据实时监控、关键阀门远程控制、安全风险远程管控、生产动态系统分析、实时数据有效应用等5项功能,实现了将一线站场分散、多级的管控方式,转变为后方生产指挥中心集中管控的模式,即"三级控制""四级管理"模式。实践效果表明:(1)以往的每日人工巡井、录取数据、加注药剂等重复机械的劳动被中控室集中监控数据、井站电子巡井与泡排远程自动加注替代后,减少了无人值守井站巡井频率,提高了工作效率;(2)生产数据实时显示、关键参数预警和事件记录、视频监控等信息化功能的应用,能够及时、准确、连续地掌握生产现场的动态,实现生产现场的自动连续监控,确保人员、设备的安全和生产持续稳定运行。结论认为,生产信息化的实施在转变该气矿生产方式、优化劳动组织、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安全风险等方面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信息化 油气田 应用效果评价 四川盆地东部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重庆气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钻井废液固化治理技术在四川油气田的应用 被引量:14
3
作者 李莉 张永丽 +2 位作者 刘慧 张举 阎宁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42-144,共3页
钻井废液尤其是含有矿物油、盐类、重金属以及有机聚合物等污染物的钻井废液,直接排放必然会对环境产生严重影响,是环境污染治理的难点和重点之一。为此,根据前期在室内的固化试验研究成果,提出了固化治理的技术思路和对策。现场试... 钻井废液尤其是含有矿物油、盐类、重金属以及有机聚合物等污染物的钻井废液,直接排放必然会对环境产生严重影响,是环境污染治理的难点和重点之一。为此,根据前期在室内的固化试验研究成果,提出了固化治理的技术思路和对策。现场试验应用证明:以7%~8%水泥+7%~8%粉煤灰+3%~5%石膏+6%~8.5%硫酸铝+2%~4%无机固化主剂A的复合固化剂为基础的固化处理技术,可以使浸出液污染物浓度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一级标准;钻井废液固化技术可以使固化胚体达到强度、环保的要求,可实现覆土还耕。该技术成本低、效果好,具有应用价值,可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井液污染 废泥浆处理 固化 配方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海相油气田勘探实例之十一 四川盆地五百梯石炭系气田的勘探与发现 被引量:15
4
作者 沈平 徐人芬 +1 位作者 党录瑞 左云安 《海相油气地质》 2009年第2期71-78,共8页
五百梯石炭系气田位于重庆市开县和四川省开江县境内,是一个具有统一气水界面的大型整装气田。气田发现于1989年,探明地质储量为539.88×108m3(1993年)。石炭系气藏的气体来源于下伏志留系,为低含硫低含二氧化碳的优质干气。储层沉... 五百梯石炭系气田位于重庆市开县和四川省开江县境内,是一个具有统一气水界面的大型整装气田。气田发现于1989年,探明地质储量为539.88×108m3(1993年)。石炭系气藏的气体来源于下伏志留系,为低含硫低含二氧化碳的优质干气。储层沉积相主要为海湾浅滩微相,有形成粒屑白云岩的有利条件,沉积物间歇性暴露水面,后生成岩变化作用彻底,溶孔发育。气田构造处于四川盆地开江古隆起东侧斜坡带,遭受剥蚀程度的不均匀性使局部区域石炭系缺失,由此形成大型构造-地层复合圈闭。论述了气田勘探和发现的历程及石炭系气藏的主要地质特征,总结了取得勘探突破的实践与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五百梯气田 地层-构造复合圈闭 石炭纪 海相地层 气藏特征 油气勘探史 勘探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东部邻水—丰都地区茅二A亚段沉积演化特征及油气地质意义
5
作者 徐姁 庹聪 +6 位作者 蔡家兰 陈守春 王欣 汪飒黎 刘昇 陈卫东 唐思琪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3-67,共15页
根据测井、录井和岩心薄片资料,采用地球化学分析测试方法,研究四川盆地东部邻水—丰都地区茅口组二段A亚段(茅二A亚段)展布特征、沉积演化特征和油气地质意义。结果表明:受构造运动、海平面升降及古地貌影响,茅二A亚段出现台凹分异的格... 根据测井、录井和岩心薄片资料,采用地球化学分析测试方法,研究四川盆地东部邻水—丰都地区茅口组二段A亚段(茅二A亚段)展布特征、沉积演化特征和油气地质意义。结果表明:受构造运动、海平面升降及古地貌影响,茅二A亚段出现台凹分异的格局,沉积早期至晚期,各小层滩体具有向北迁移延伸的趋势,凹陷面积逐步缩减,滩体面积逐步增大;茅二A亚段自身烃源来自区内垫江一带凹陷—斜坡区的泥质灰岩及有机质泥岩,总有机碳质量分数分布在0.43%~5.17%之间,镜质体反射率介于2.08%~2.28%,为有效烃源岩,处于过成熟深部高温生气阶段;向上变浅的沉积旋回影响储层的垂向发育,旋回顶部茅二A亚段滩体储层发育,为裂缝—孔洞型储层;不同烃源与茅二A亚段优势相带储层通过运移通道沟通,与志留系烃源构成“下生上储”、与上二叠统龙潭组烃源构成“上生下储”的成藏组合、与茅二A亚段凹陷—斜坡区自身烃源构成“旁生侧储”的成藏组合。该结果为研究区茅口组规模滩相的勘探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东部 邻水—丰都地区 茅口组 展布特征 沉积特征 成藏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气田硫酸盐还原菌控制技术应用探讨 被引量:5
6
作者 刘东明 郑周君 王瑞莲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2013年第4期429-434,共6页
在油气田开采、集输和气田水回注系统中,存在着各种微生物群体,包括硫酸盐还原菌、铁细菌以及其他微生物。其中,危害性最大的微生物就是硫酸盐还原菌(SRB)。通过对重庆气矿目前站场SRB分布统计分析,结合站场气田水处理工艺及油套管腐蚀... 在油气田开采、集输和气田水回注系统中,存在着各种微生物群体,包括硫酸盐还原菌、铁细菌以及其他微生物。其中,危害性最大的微生物就是硫酸盐还原菌(SRB)。通过对重庆气矿目前站场SRB分布统计分析,结合站场气田水处理工艺及油套管腐蚀状况,经分析对比现有多种生物腐蚀控制技术,推荐LEMUPZ-H物理法杀菌技术。现场应用表明,该工艺能有效杀灭和抑制气田水中SRB,对站场排污、气田水转输及回注系统均能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是一种经济有效的应对SRB腐蚀的控制保护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盐还原菌 SRB 气田水处理 杀菌 腐蚀 防治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部含油气盆地喜山期强烈隆升剥蚀与大气田的成藏效应 被引量:14
7
作者 李伟 朱智鹏 张海杰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48-55,130,共8页
地层强烈隆升与天然气成藏效应的关系一直是地质学界关心的重要问题之一,但对于中国中西部含油气盆地喜山期的强烈隆升剥蚀与大气田的成藏效应之间关系的系统研究却很少。为此,通过对我国中西部地区不同盆地不同区带喜山期的强烈隆升剥... 地层强烈隆升与天然气成藏效应的关系一直是地质学界关心的重要问题之一,但对于中国中西部含油气盆地喜山期的强烈隆升剥蚀与大气田的成藏效应之间关系的系统研究却很少。为此,通过对我国中西部地区不同盆地不同区带喜山期的强烈隆升剥蚀及其与大气田成藏效应关系的分析,认为这种强烈隆升与剥蚀对大规模天然气的聚集成藏,不仅具有重要作用,而且还会因所处地质条件的不同而产生较大的成藏效应差异,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①膏盐发育区的挤压冲断与快速隆升剥蚀,产生流体高效抽吸效应;②大规模储集体发育区持续隆升剥蚀,产生大面积水溶气的减压脱溶效应;③高泥地比与高热演化区持续隆升剥蚀,产生大面积地层减压吸水效应。之所以会产生上述3种不同的成藏效应,是其成藏地质条件差异大所造成的。结论认为:流体高效抽吸效应,主要形成于有膏岩与盐岩封盖很好的冲断构造带;大面积水溶气脱溶效应主要发生在储集体巨大、天然气充注不足的地层;大面积泥岩吸水效应,主要发育于气源较充足且烃源岩热演化程度高、泥岩含量高的地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中西部含油气盆地 喜山期 隆升 剥蚀 天然气成藏效应 抽吸效应 脱溶效应 吸水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气矿高压采气管线堵塞分析及应对措施 被引量:7
8
作者 邓雄 梁政 +2 位作者 张艳玲 文绍牧 邵天祥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90-93,共4页
近年来,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重庆气矿为加快产能建设步伐,节省投资,采取建设高压采气管线、实现无人值守的建站方式来开发补充开发井,但管线投产初期受井下脏物较多、地形复杂、运行压力高、冬季地温低等因素影响,致使高压采气管线... 近年来,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重庆气矿为加快产能建设步伐,节省投资,采取建设高压采气管线、实现无人值守的建站方式来开发补充开发井,但管线投产初期受井下脏物较多、地形复杂、运行压力高、冬季地温低等因素影响,致使高压采气管线冬季频繁堵塞,影响了气井正常生产。为此,对该气矿高压采气管线投产以来导致管线堵塞的各种因素——地形、脏物或积液、天然气组分及工况、地温、输送压力和温度、保温材料、高压采气管线管径、流速等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总结,并提出了在井下适当节流、添加抑制剂、用电加热、采取保温措施及参数优化配置等防堵措施,确保了高压采气管线的正常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石油 西南油气田公司 重庆气矿 高压 采气管线 堵塞 分析 防堵 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的酸性气藏地下储气库硫化氢含量预测方法 被引量:1
9
作者 冯国庆 杜勤锟 +3 位作者 周道勇 蔡家兰 程希 莫海帅 《天然气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9-169,共11页
地下储气库(以下简称储气库)中含有硫化氢等有害气体,不仅影响储气库的安全运行,还直接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准确预测储气库采出气组分中H2S的含量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常采用油藏数值模拟的组分模型来预测H2S含量,但其计算过程复杂且耗... 地下储气库(以下简称储气库)中含有硫化氢等有害气体,不仅影响储气库的安全运行,还直接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准确预测储气库采出气组分中H2S的含量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常采用油藏数值模拟的组分模型来预测H2S含量,但其计算过程复杂且耗时较长,不能方便快捷地用于储气库单井H2S的含量预测。为此,以HCX储气库为研究对象,在建立储气库的机理模型并开展数值模拟的基础上,以机理模型计算的储气库多周期H2S预测结果为样本集,应用多输出支持向量回归(MSVR)、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人工神经网络(ANN)3种机器学习算法建立了硫化氢含量的智能代理模型,并对3种模型预测精度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长短期记忆网络模型具有适中的训练时间、较好的预测精度,可将该模型作为HCX储气库的H2S预测智能代理模型;②进一步对LSTM模型的训练数据和过渡拟合问题进行优化,确定最佳训练数集1500组,最佳丢弃率为0.2,隐含层设置范围可控制在层数1~2层,节点数30~60个;③经HCX储气库的实例应用表明,建立的LSTM智能代理模型能够准确预测储气库采出气中H2S的含量。结论认为,经过优化的LSTM算法智能代理模型具有较好的外推性,该研究成果可为含H2S储气库的建设和安全高效运行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硫储气库 数值模拟 组分模拟 硫化氢含量预测 机器学习 长短期记忆网络模型 机器学习模型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田水资源含量分布特征及提取前景--以川东地区气田水锶和溴资源为例 被引量:3
10
作者 袁增 何志强 +4 位作者 谭红 喻璐 段华美 郑淞铭 徐爽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9-76,共8页
气田水主要来源于在油气生产作业中所产出的地层伴生水,具有类型众多、矿化度高、污染成分复杂的特点。通过对川东地区气田水进行取样检测分析,发现石炭系层位中蕴含丰富的矿物资源,如锶(最高达814 mg/L)、溴(最高达717 mg/L)等资源远... 气田水主要来源于在油气生产作业中所产出的地层伴生水,具有类型众多、矿化度高、污染成分复杂的特点。通过对川东地区气田水进行取样检测分析,发现石炭系层位中蕴含丰富的矿物资源,如锶(最高达814 mg/L)、溴(最高达717 mg/L)等资源远高于柴达木盆地盐湖卤水、海水等水体中锶和溴资源含量。且目前中国锶矿、溴素都存在着进口需求高、供不应求的局面。通过阐明锶、溴回收技术并评估潜在开采的初步经济可行性,发现其具有较大的开发利用前景。该研究旨在为川东地区气田水中锶、溴资源的提取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为更好地实现油气田可持续发展和资源化利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东地区 气田水 锶资源 溴资源 石炭系 资源化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气区域生产中的关联工艺参数协同预测与预警
11
作者 赵勇 尹爱军 +3 位作者 成浩 李骞 纪林呈 吴倩颖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60-566,共7页
为提前发现天然气区域生产过程中管线、装置可能发生的超压、泄露等异常工况,现有工业控制报警系统不能准确反映设备真实状态,而采用单参数的预警误判率较高,实用性不足。提出了一种天然气区域生产各上、下游场站关联工艺参数的协同预... 为提前发现天然气区域生产过程中管线、装置可能发生的超压、泄露等异常工况,现有工业控制报警系统不能准确反映设备真实状态,而采用单参数的预警误判率较高,实用性不足。提出了一种天然气区域生产各上、下游场站关联工艺参数的协同预测与预警方法。针对天然气区域内场站多、生产过程复杂、监测数据多样的特点,首先对每个场站的参数进行降维,提取各场站的关键工艺参数;再对关键参数进行关联度评估及分组,以同组的高关联参数为自变量,建立多元非线性套索回归预测模型;同时,建立关键参数的长短期记忆预测模型;结合两种模型预测结果的对比分析确定动态阈值,对区域生产进行协同预警。通过重庆气矿某井区开展的有效性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能有效减少单值异常出现的预警误判,又可提前定位异常场站和异常点位,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区域生产 报警 工艺参数 关联度 协同预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CMFS特征选择算法的煤层气压裂效果预测
12
作者 闵超 郭星 +2 位作者 华青 张娜 张馨慧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5-104,共10页
煤层气压裂效果与特征之间存在的非线性关系难以从机理层面进行分析,针对该问题,开展煤层气压裂效果特征内在联系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FCMFS特征选择算法的煤层气压裂效果预测方法。该方法利用模糊综合评价进行标签标定,并采用遗传编程和... 煤层气压裂效果与特征之间存在的非线性关系难以从机理层面进行分析,针对该问题,开展煤层气压裂效果特征内在联系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FCMFS特征选择算法的煤层气压裂效果预测方法。该方法利用模糊综合评价进行标签标定,并采用遗传编程和XGBoost算法进行影响因素特征构造和筛选,包括2个新构造特征(应力比和地质施工遗传因素)以及射孔段厚度、渗透率、破裂压力、煤体结构、含气饱和度和加砂强度等6个特征。实验结果表明,基于FCMFS特征选择算法所构造和筛选的8个特征,结合多种机器学习算法进行煤层气压裂效果预测时,在准确率、召回率、F1分类评价指标上提高了约5%~10%,其中,深度森林模型在训练集和测试集上具有最优的预测分类效果,在3项分类评价指标上均达到95%和8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压裂效果 主控因素 遗传编程 深度森林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东地区寒武系高台组油气成藏期次与油气潜力新认知
13
作者 王纪煊 李世临 +5 位作者 胡忠贵 胡九珍 黄宇飞 方少林 王飞扬 张若怡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8869-8878,共10页
四川盆地东部(川东)地区寒武系油气资源丰富,但近年来高台组钻井勘探并未取得较大进展。为分析寒武系高台组流体包裹体特征,明确川东地区高台组油气运移史和下古生界天然气勘探潜力,通过采取镜下观察,结合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埋藏史间... 四川盆地东部(川东)地区寒武系油气资源丰富,但近年来高台组钻井勘探并未取得较大进展。为分析寒武系高台组流体包裹体特征,明确川东地区高台组油气运移史和下古生界天然气勘探潜力,通过采取镜下观察,结合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埋藏史间接投影定年法,对研究区进行储层流体包裹体特征分析的方法研究了油气成藏时期与油气潜力。结果表明:寒武系高台组流体包裹体宿主矿物为裂缝充填方解石和溶孔充填方解石,包裹体均一温度分布范围为117.8~205.1℃;充注期次主要包括生烃初期充注期、生油高峰充注期和原油裂解充注期,形成了先低后高的三期“幕式”油气充注模式;三期流体活动分别对应晚二叠世—早三叠世、中三叠世—早侏罗世和中侏罗世。综合构造等条件分析认为,川东地区寒武系高台组天然气有利于向盐间白云岩储层运聚成藏,将是该区下一步的勘探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东地区 高台组 包裹体 均一温度 油气成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气矿气井腐蚀现状及防腐对策 被引量:8
14
作者 宋伟 李娅 +1 位作者 冯小波 谷坛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37-439,443,共4页
由于天然气中含有H2 S、CO2 、水等腐蚀性介质 ,井下油管会发生严重的腐蚀破坏。针对重庆气矿气井腐蚀现状 ,在分析影响井下油管腐蚀因素的基础上 ,提出在现有条件下 ,气井防腐除选用抗硫耐腐蚀材料外 ,最经济有效的措施是加注适宜的缓... 由于天然气中含有H2 S、CO2 、水等腐蚀性介质 ,井下油管会发生严重的腐蚀破坏。针对重庆气矿气井腐蚀现状 ,在分析影响井下油管腐蚀因素的基础上 ,提出在现有条件下 ,气井防腐除选用抗硫耐腐蚀材料外 ,最经济有效的措施是加注适宜的缓蚀剂 ;并就重庆气矿气井缓蚀剂保护技术、气井防腐管理和后续防腐工作提出了建议 ,形成有针对性的气井防腐对策 ,用以指导日常气井防腐工作 ,确保气田高效、稳定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井 腐蚀 现状 防腐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含硫天然气三甘醇脱水工艺水露点敏感参数研究
15
作者 唐秋平 姚江 +5 位作者 练兴元 刘辉 庞钰 罗刚 冉丽君 薛小红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28,共6页
目的确定影响高含硫天然气三甘醇(TEG)脱水工艺水露点的敏感参数。方法基于现场实际监测数据,使用关联分析的方法对原料气入塔流量、原料气入塔温度、原料气入塔压力、贫液入塔温度、重沸器温度、TEG循环量、贫液质量分数、TEG溶液pH这... 目的确定影响高含硫天然气三甘醇(TEG)脱水工艺水露点的敏感参数。方法基于现场实际监测数据,使用关联分析的方法对原料气入塔流量、原料气入塔温度、原料气入塔压力、贫液入塔温度、重沸器温度、TEG循环量、贫液质量分数、TEG溶液pH这8个影响因素与水露点的关联程度进行评价。结果TEG溶液pH、原料气入塔温度、贫液入塔温度、原料气入塔压力与水露点的关联度值均大于0.9,是影响高含硫天然气TEG脱水工艺水露点的敏感参数。结论该研究结果可为优化高含硫天然气TEG脱水工艺运行参数、提高脱水效率及降低能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硫天然气 三甘醇 脱水 水露点 敏感参数 关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时空图神经网络的储气库井筒温度预测
16
作者 何志强 陈界学 +2 位作者 谭健 尹爱军 何泉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6304-6309,共6页
在天然气储气站点,异常井筒温度将严重影响储气作业过程,准确地预测井筒温度对于提升作业过程的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在作业过程关联参数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改进时空图卷积神经网络(advanced spatiotemporal graph convolutional neura... 在天然气储气站点,异常井筒温度将严重影响储气作业过程,准确地预测井筒温度对于提升作业过程的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在作业过程关联参数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改进时空图卷积神经网络(advanced spatiotemporal graph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A-SGCN)的储气库井筒温度预测方法。A-SGCN分别通过GCN和长短期记忆网络(long short term memory network,LSTM)进行空间依赖性建模和时间依赖性建模,结合自适应残差注意力机制有效捕捉时空数据之间的复杂关系,最终实现对温度的准确预测。方法的有效性通过黄草峡储气库2号注采站进行了验证,通过草储1井与草储6井的关联监测参数实现了对草储1井井口温度的准确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储气库 井筒 温度预测 图卷积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蛇纹石中分离回收镍并协同矿化CO_(2)
17
作者 陈升国 冯小波 +5 位作者 马代强 甘代福 陈燕 袁增 曹雯 刘清才 《湿法冶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5-73,共9页
研究了采用绿矾焙烧—水浸—碳酸铵沉淀工艺从蛇纹石中分离回收镁和镍并矿化封存CO_(2)。考察了硫酸化焙烧过程中焙烧温度、绿矾/蛇纹石质量比、焙烧时间对镁和镍浸出率的影响,以及矿化反应(生成碳酸镁沉淀)过程中碳酸铵质量浓度、矿化... 研究了采用绿矾焙烧—水浸—碳酸铵沉淀工艺从蛇纹石中分离回收镁和镍并矿化封存CO_(2)。考察了硫酸化焙烧过程中焙烧温度、绿矾/蛇纹石质量比、焙烧时间对镁和镍浸出率的影响,以及矿化反应(生成碳酸镁沉淀)过程中碳酸铵质量浓度、矿化温度对水浸后液中镁、镍沉淀率的影响。探讨了碳酸铵质量浓度及矿化温度对金属离子沉淀行为和沉淀物微观形貌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焙烧温度670℃、绿矾/蛇纹石质量比5/1、焙烧时间90 min最佳条件下,镁、镍浸出率分别为89%和85%;矿化反应中,在碳酸铵质量浓度150 g/L、矿化温度80℃条件下,Ni^(2+)沉淀率<5%,Mg^(2+)沉淀率为97%,Fe^(3+)全部沉淀;随碳酸铵质量浓度增大,沉淀产物发生了Ni_(6)Fe_(2)(CO_(3))(OH)_(16)·4H_(2)O到MgCO_(3)·3H_(2)O再到(NH_(4))_(2) Mg(CO_(3))_(2)·3H_(2)O的转变;随矿化温度升高,沉淀产物从(NH_(4))_(2) Mg(CO_(3))_(2)·3H_(2)O逐渐转变成Mg 5(CO_(3))_(4)(OH)_(2)·4H_(2)O;低温下碳酸镁沉淀的微观形貌呈棒状,而高温下呈片状。试验结果可为蛇纹石中提取镍、后续CO_(2)减排工艺和工业固废绿矾的高效利用提供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纹石 工业绿矾 CO_(2) 协同矿化 封存 回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隧道交通荷载对储气库盖层完整性的影响
18
作者 雷宝泽 王时林 +3 位作者 苏培东 邱鹏 陆星好 欧阳沐鲲 《安全与环境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7-69,共13页
隧道运营产生的振动对储气库上覆盖层有着不容忽视的安全影响。为研究交通荷载应力波传播对储气库上覆盖层完整性的影响,以黄草峡储气库为依托,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对渝利铁路客货运列车、沪渝蓉高铁列车和黄草山高速公路载重汽车... 隧道运营产生的振动对储气库上覆盖层有着不容忽视的安全影响。为研究交通荷载应力波传播对储气库上覆盖层完整性的影响,以黄草峡储气库为依托,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对渝利铁路客货运列车、沪渝蓉高铁列车和黄草山高速公路载重汽车等不同交通荷载引起的盖层变形量和振动速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隧道运营过程中,储气库上覆盖层的变形量和振动速率均未超过安全限值;②储气库上覆盖层的变形量随距隧道距离的增大而减小,其中雷口坡组和嘉四42套膏岩层受影响较大,而嘉二3膏岩层受影响最小,说明岩性和地层结构对地层响应具有显著的调控作用;③上覆盖层在多种交通工况的叠加影响下,其影响主要局限于隧道下部嘉四4膏岩层范围内,未对储气库盖层的完整性造成威胁。研究成果可为复杂交通荷载下储气库上覆盖层完整性评估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草峡储气库 盖层完整性 隧道交通荷载 地层变形 振动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储层中注烟道气置换CH_(4)机制
19
作者 向祖平 马欣健 +8 位作者 张雪莹 严小勇 敖翔 李平 刘哲知 陈中华 卜淘 李巍 蒙珂宇 《天然气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5-104,共10页
烟道气是“双碳”目标主要攻关对象之一,将其注入页岩气藏可实现提高页岩气采收率和埋存烟道气的双重目标,明确烟道气作用下CH_(4)解吸机制是实现双重目标的关键。为此,基于四川盆地典型区块页岩样品,开展了室内实验分析和分子模拟研究... 烟道气是“双碳”目标主要攻关对象之一,将其注入页岩气藏可实现提高页岩气采收率和埋存烟道气的双重目标,明确烟道气作用下CH_(4)解吸机制是实现双重目标的关键。为此,基于四川盆地典型区块页岩样品,开展了室内实验分析和分子模拟研究,分别测试了烟道气、CH_(4)气体高温高压吸附能力,建立了符合实际页岩储层特征的干酪根分子模型,精确模拟了烟道气置换CH_(4)分子过程,明确了烟道气置换CH_(4)的机制。研究结果表明:①页岩储层中烟道气具有较强的置换CH_(4)能力,主要机制包括CO_(2)/CH_(4)竞争吸附和N2降低CH_(4)分压;②CO_(2)分子与页岩间相互作用力强于CH_(4),导致CO_(2)优先吸附并置换CH_(4);③在N2、CH_(4)气体分压差异作用下,N2在分压高于CH_(4)时,吸附态CH_(4)扩散,转化为游离态,当N2分压低于CH_(4)时,游离态CH_(4)在扩散与气体竞争吸附综合作用下重新转化为吸附态CH_(4);④烟道气、CH_(4)混合气体中,烟道气比例升高后,烟道气置换CH_(4)机制由分子间竞争吸附主导,烟道气置换CH_(4)能力总体上呈现上升趋势;压力升高后,游离态CH_(4)重新置换吸附态N2,烟道气置换CH_(4)能力下降。结论认为,实验结果和分子模拟研究结果均揭示,在页岩气开发中可以选用注烟道气的方式来提高页岩气采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烟道气 竞争吸附 干酪根 分子模拟 提高采收率 CO_(2)埋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气举排水井缓蚀阻垢剂优选与应用
20
作者 罗诉舟 刘友权 +2 位作者 周厚安 付铖 张雪莹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5-81,共7页
目的针对磨溪区块龙王庙组气藏气举排水井井筒结垢严重、酸化解堵有效时间短、高温环境下缓蚀阻垢剂效果难以得到保证等问题,开展高温缓蚀阻垢剂的优选与现场试验,以延长气井堵塞周期,确保气井稳定排水。方法针对气井生产动态特征及堵... 目的针对磨溪区块龙王庙组气藏气举排水井井筒结垢严重、酸化解堵有效时间短、高温环境下缓蚀阻垢剂效果难以得到保证等问题,开展高温缓蚀阻垢剂的优选与现场试验,以延长气井堵塞周期,确保气井稳定排水。方法针对气井生产动态特征及堵塞现状,采用结垢预测软件模拟井筒结垢情况,在此基础上通过水质配伍性、碳酸钙垢阻垢性能评价、工况条件下阻垢与缓腐性能评价等室内试验,优选出有机膦羧酸C与pH调节剂进行复配,并在A井开展化学阻垢现场试验。结果室内性能评价实验表明,有机膦羧酸C、pH调节剂复配药剂的缓蚀阻垢性能良好,在高温(140℃)、高矿化度(110 g/L)条件下阻垢率为49%,腐蚀速率为7.55 g/(m^(2)·h)。A井进行现场缓蚀阻垢试验后解堵周期延长50天,阶段排水量增加26651 m^(3),且日排水量呈缓慢上升趋势,排水效果良好,全年可节约运行成本360万元,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结论使用有机膦羧酸C、pH调节剂复配的缓蚀阻垢剂化学阻垢工艺有效延缓了井筒结垢堵塞,确保了气井排水效果,为气藏延缓水侵趋势、持续稳产提供了技术支撑,适用于同类型打孔气举排水井或其他高温高产水井阻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水 结垢 化学阻垢 缓蚀阻垢剂 高温 气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