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脐带真结的产科因素及妊娠结局 被引量:12
1
作者 任琼珍 钱志红 +1 位作者 朱素芹 邓云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542-544,共3页
目的:探讨脐带真结的危险因素及其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5年7月间分娩的脐带真结孕妇17例。结果:脐带真结的发生率为0.24%。Logistic回归相关分析发现脐带真结的发生与男性胎儿、羊水过多、脐带绕颈、脐带过长有关。... 目的:探讨脐带真结的危险因素及其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5年7月间分娩的脐带真结孕妇17例。结果:脐带真结的发生率为0.24%。Logistic回归相关分析发现脐带真结的发生与男性胎儿、羊水过多、脐带绕颈、脐带过长有关。脐带真结胎儿发生死胎、胎儿窘迫、剖宫产的风险较无脐带真结者明显增加(P<0.01)。结论:怀有男性胎儿、脐带过长、脐带绕颈、羊水过多的孕妇发生脐带真结的风险增加,应仔细地进行B超和彩色多普勒检查以排除脐带真结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带真结 妊娠结局 产科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L2基因敲除小鼠的脾脏免疫表型分析
2
作者 杨艳红 宋赛哲 刘翠平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48-1054,共7页
目的:研究PD-L2基因敲除对C57BL/6小鼠脾脏免疫表型的影响。方法:连续称量雌性和雄性野生型(WT)和PD-L2基因敲除(KO)小鼠3~12周的体质量。HE染色观察4组小鼠心、肝、脾、肺、肾、胸腺、卵巢、子宫和睾丸组织结构差异;脲酶紫外速率法测... 目的:研究PD-L2基因敲除对C57BL/6小鼠脾脏免疫表型的影响。方法:连续称量雌性和雄性野生型(WT)和PD-L2基因敲除(KO)小鼠3~12周的体质量。HE染色观察4组小鼠心、肝、脾、肺、肾、胸腺、卵巢、子宫和睾丸组织结构差异;脲酶紫外速率法测量小鼠血清中尿素水平;肌氨酸氧化酶法检测小鼠血清肌酐浓度;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脾脏各免疫细胞比例及细胞因子差异。结果:PD-L2基因敲除对小鼠体质量及各器官结构无明显影响。雌性KO小鼠血清尿素和肌酐浓度均高于WT小鼠,但雄性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雌性KO小鼠脾脏CD4^(+)T细胞、CD8^(+)T细胞、Treg、NK细胞和树突状细胞(DC)较WT小鼠比例降低,而Tfh、B细胞、浆细胞、na?ve B细胞和B2细胞比例升高,IL-17、IL-6和IL-22等促炎细胞因子增加,而IL-10、IL-4等抑炎细胞因子减少,雄性小鼠之间差异不明显或无差异。结论:PD-L2基因敲除主要影响雌性小鼠外周免疫表型,敲除后小鼠炎症反应激活,免疫抑制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L2 基因敲除 组织结构 免疫表型 炎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质谱技术的单细胞蛋白质组学 被引量:1
3
作者 谢井盛 叶子璐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705-2716,共12页
近年来,单细胞测序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单细胞基因组和转录组的研究。然而,直接关联单细胞生命过程的蛋白质组学研究则因技术进展缓慢而受限。随着样品前处理技术、色谱分离技术和质谱检测技术的进步,单细胞蛋白质组学(single-cell p... 近年来,单细胞测序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单细胞基因组和转录组的研究。然而,直接关联单细胞生命过程的蛋白质组学研究则因技术进展缓慢而受限。随着样品前处理技术、色谱分离技术和质谱检测技术的进步,单细胞蛋白质组学(single-cell proteomics,SCP)的分析灵敏度显著提升。本综述深入回顾了SCP的发展历程及其在生命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在样品前处理方面,针对不同细胞的存在形式,研究者开发了基于声波激发、微流控芯片和激光切割等单细胞分选方法,并逐步从多步法前处理流程统一到一步法,降低了样品处理过程中的损失。在质谱技术方面,无标记定量(label-free quantification,LFQ)与基于同位素和同质素标记的方法都得到了充分的探索,各具技术优势与不足。在应用层面,SCP已在胚胎细胞早期发育、干细胞分化、肝脏组织空间异质性等方面揭示了新的生物学发现。最后,总结了当前SCP技术面临的挑战,包括检测通量、成本和数据分析的复杂性,并展望了其未来的发展方向,强调了SCP在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中的广阔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细胞 蛋白质组学 液相色谱 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雌激素缺乏环境下铁蓄积对骨吸收及破骨细胞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9
4
作者 费蓓蓓 王啸 +3 位作者 张弘 凌莉 朱维培 徐又佳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51-157,共7页
目的在雌激素缺乏状态下,探讨转录因子κB (nuclear factor-kappa B,NF-κB)信号通路在高铁环境影响骨吸收及破骨细胞分化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去势组(OVX组)、高铁去势组(F+OVX组)。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 目的在雌激素缺乏状态下,探讨转录因子κB (nuclear factor-kappa B,NF-κB)信号通路在高铁环境影响骨吸收及破骨细胞分化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去势组(OVX组)、高铁去势组(F+OVX组)。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血清Ⅰ型胶原C端肽(C-terminal peptide of type I collagen,CTX),股骨硬组织切片行普鲁士蓝铁染色,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检测胫骨基因酸性磷酸酶(tartrate-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 5,Acp5)、组蛋白酶K (cathepsin K,Ctsk)表达差异。培养小鼠单核细胞株RAW264. 7向破骨细胞分化,模拟动物实验分为雌激素正常组(E2+组)、雌激素缺乏组(E2-组)、高铁雌激素缺乏组(F+E2-组),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artrate-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TRAP)染色及噬骨馅窝实验观察破骨细胞分化情况,提取胞浆、胞核蛋白,Western-Blot检测各组胞浆磷酸化抑制因子(p-inhibitor of NF-κB,p-IκBα)、亚基p65蛋白水平及胞核蛋白亚基p65的差异。结果动物实验中,F+OVX组股骨普鲁士蓝染色铁沉积较SHAM组及OVX组更明显。SHAM组、OVX组、F+OVX组血清CTX水平分别为(2 588±661. 9)、(9 624±1 140)、(14 506±914. 9) pmol/L,Acp5表达水平分别为(9. 7±2. 7)%、(36. 1±4. 5)%、(55. 4±4. 4)%,Ctsk表达水平分别为(11. 1±3. 3)%、(53. 0±4. 7)%、(66. 1±4. 2)%;与SHAM组比较,OVX组血清CTX、基因Acp5、Ctsk表达水平升高(P分别为0. 000、0. 001、0. 000),F+OVX组较OVX组进一步升高(P分别为0. 000、0. 006、0. 023)。细胞实验中,E2-组TRAP阳性细胞及噬骨馅窝数分别为(142. 329±12. 699)和(31. 667±4. 320),较E2+组的(45. 875±7. 972)和(9. 500±2. 074)增加,F+E2-组分别为(468. 782±49. 015)和(84. 167±8. 010),进一步增加(均P=0. 000)。Western-Blot结果显示,E2-组胞核蛋白p65、胞浆蛋白p-IκBα分别为(50. 1±6. 0)%和(2. 0±0. 0)%,均较E2+组的(2. 2±1. 1)%和(0. 8±0. 0)%升高(P分别为0. 000和0. 042),F+E2-组分别为(69. 3±7. 1)%和(22. 2±2. 1)%,均较E2-组进一步升高(P分别为0. 023和0. 000)。结论雌激素缺乏合并铁蓄积可促进破骨活性,加重骨量丢失,该影响可能与NF-κB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雌激素 破骨细胞 铁蓄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盆腔脓肿并发感染性休克9例 被引量:10
5
作者 陶晓敏 邓琦程 +1 位作者 任琼珍 朱维培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6-29,共4页
目的探讨盆腔脓肿并发感染性休克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2017年3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妇科收治的盆腔脓肿并发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症状、辅助检查、手术情况及预后等资料。结果 9例患者均有高热、腹痛,并... 目的探讨盆腔脓肿并发感染性休克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2017年3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妇科收治的盆腔脓肿并发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症状、辅助检查、手术情况及预后等资料。结果 9例患者均有高热、腹痛,并有低血压、心肺肾功能不全等症状。8例经早期容量复苏、抗感染等治疗后手术或穿刺治疗,术后转ICU支持治疗,均抢救存活。1例治疗中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广泛出血,抢救失败死亡。结论早期诊断、正确容量复苏和合理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抗感染并及时手术以清除盆腔感染灶,对提高患者存活率起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腔脓肿 感染性休克 临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颈鳞癌组织中ATF3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 被引量:4
6
作者 邓立峰 张永胜 +3 位作者 崔红霞 眭怡群 涂健 侯燕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03-704,共2页
目的探讨激活转录因子3(activating transcription factor 3,ATF3)在子宫颈鳞癌组织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72例子宫颈鳞癌组织和48例子宫颈正常组织中ATF3的表达。结果 ATF3在子宫颈鳞癌组织中的阳性率(77.8... 目的探讨激活转录因子3(activating transcription factor 3,ATF3)在子宫颈鳞癌组织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72例子宫颈鳞癌组织和48例子宫颈正常组织中ATF3的表达。结果 ATF3在子宫颈鳞癌组织中的阳性率(77.8%,56/72)明显高于正常子宫颈组织(25.0%,12/48),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TF3表达与子宫颈鳞癌临床分期、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与患者年龄、鳞癌分化程度无关(P>0.05)。结论 ATF3在子宫颈鳞癌组织中高表达,并且与临床分期、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可能作为反映子宫颈鳞癌生物行为的有效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肿瘤 鳞癌 病理学 激活转录因子3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MCT4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 被引量:4
7
作者 邓立峰 张永胜 +3 位作者 崔红霞 眭怡群 涂健 侯燕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9-31,共3页
目的探讨单羧酸转运蛋白4(monocarboxylate transporters 4,MCT4)在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72例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和48例子宫颈正常组织中MCT4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子宫颈鳞... 目的探讨单羧酸转运蛋白4(monocarboxylate transporters 4,MCT4)在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72例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和48例子宫颈正常组织中MCT4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子宫颈鳞状细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MCT4在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为81.9%(59/72),明显高于子宫颈正常组织(35.4%,17/48),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848,P<0.001)。MCT4表达与子宫颈鳞状细胞癌临床分期(χ2=5.389,P=0.020)和淋巴结转移(χ2=4.706,P=0.030)有关,与患者年龄(χ2=1.238,P=0.266)、肿瘤分化程度(χ2=0.530,P=0.467)及浸润深度(χ2=1.300,P=0.254)无关。结论 MCT4在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高表达,且与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有望成为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生物行为的有效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肿瘤 鳞状细胞癌 单羧酸转运蛋白4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蓄积小鼠去势前后骨吸收活性的差异 被引量:4
8
作者 王啸 刘禄林 +6 位作者 赵国阳 高超 李光飞 沈光思 俞晨 费蓓蓓 徐又佳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3-58,共6页
目的了解小鼠在去势前与去势后,铁对骨吸收影响的差异。方法建立高铁小鼠模型,将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高铁去势组(F+OVX组)、去势组(OVX组)。铁剂干预两周后去势。在去势前(雌激素存在)与去势7周后(雌激素缺乏)检测小鼠体重,... 目的了解小鼠在去势前与去势后,铁对骨吸收影响的差异。方法建立高铁小鼠模型,将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高铁去势组(F+OVX组)、去势组(OVX组)。铁剂干预两周后去势。在去势前(雌激素存在)与去势7周后(雌激素缺乏)检测小鼠体重,血清铁蛋白;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胫骨内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降钙素受体(CTR)、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组织蛋白酶K(cathepsin K)、雌激素受体α(ERα)、雌激素受体β(ERβ)表达情况,股骨远端Micro-CT三维分析,提取各组小鼠股骨骨髓细胞进行破骨细胞培养,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观察破骨细胞分化情况。结果各组小鼠体重无明显差异。F+OVX组铁蛋白含量明显升高(P<0.05)。Micro-CT分析表明:雌激素存在时,正常组与铁干预组骨密度及相关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雌激素缺乏时,与OVX组比较,F+OVX组骨量下降更为严重(P<0.05)。半定量PCR结果显示:雌激素存在时,两组TRAP、CTR、MMP9、cathepsin K基因表达无统计学差异;雌激素缺乏时,F+OVX组各基因表达水平较OVX组显著升高(P<0.05)。去势后ERβ表达下降(P<0.05),ERα无明显差异。TRAP染色显示去势前各组小鼠破骨细胞数无明显差异(P>0.05);而去势后,F+OVX组破骨细胞数明显高于OVX组(P<0.05)。结论未去势时(有雌激素),FAC对骨吸收影响甚微;去势后(无雌激素),FAC能显著增强破骨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激素 去卵巢 铁蓄积 骨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疝针辅助经脐两孔腹腔镜手术在输卵管切除术中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6
9
作者 郭亮生 张思佳 +1 位作者 任琼珍 陶晓敏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1-83,共3页
目的探讨疝针辅助经脐两孔腹腔镜输卵管切除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2017年12月~2020年1月我们对60例输卵管妊娠行疝针辅助经脐两孔腹腔镜输卵管切除术。脐部偏右侧上缘10 mm trocar穿刺置镜观察,脐部偏左侧下缘5 mm trocar穿刺置入普通... 目的探讨疝针辅助经脐两孔腹腔镜输卵管切除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2017年12月~2020年1月我们对60例输卵管妊娠行疝针辅助经脐两孔腹腔镜输卵管切除术。脐部偏右侧上缘10 mm trocar穿刺置镜观察,脐部偏左侧下缘5 mm trocar穿刺置入普通腹腔镜手术器械,经下腹壁穿刺置入疝针,辅助提拉输卵管,电凝切除输卵管,输卵管置入带线标本袋中经脐部取出。结果58例使用普通腹腔镜手术器械在疝针辅助下完成经脐两孔腹腔镜输卵管切除术,术中无穿刺孔血肿、脏器损伤等并发症;2例因盆腔粘连严重,增加1个5 mm trocar。手术时间15~45 min,平均29 min;术中出血量5~50 ml,平均20 ml;术后肛门排气时间8~20 h,平均12 h。术后第1天疼痛视觉模拟评分2~5分,平均3分。住院费用9580~12160元,平均10500元。术后住院时间1~3 d,平均1.3 d。术后病理诊断均为输卵管异位妊娠。β-hCG术后9~28 d恢复正常,平均14 d。术后1个月门诊随访下腹部疝针穿刺点瘢痕几乎无法发现,脐部瘢痕隐蔽,患者非常满意。结论疝针辅助经脐两孔腹腔镜输卵管切除术安全可行,瘢痕隐蔽,美容效果好,术后疼痛轻微,不额外增加住院费用,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疝针 腹腔镜 输卵管妊娠 腹腔镜输卵管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续CO2气腹环境对卵巢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晓慧 张爱荣 +1 位作者 赵敬杰 许馥郁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225-1227,1236,共4页
目的:建立体外模拟腹腔镜二氧化碳(CO2)气腹的手术环境,探讨其对卵巢癌细胞株SKOV3黏附、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人卵巢癌细胞株SKOV3分别暴露于不同压力(8-12mmHg)的CO2环境中,持续1h、2h、3h后,脱离CO2环境,放入常规CO2... 目的:建立体外模拟腹腔镜二氧化碳(CO2)气腹的手术环境,探讨其对卵巢癌细胞株SKOV3黏附、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人卵巢癌细胞株SKOV3分别暴露于不同压力(8-12mmHg)的CO2环境中,持续1h、2h、3h后,脱离CO2环境,放入常规CO2培养箱中培养,分别于培养24h、48h、72h后计算各组细胞黏附数;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及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各组SKOV3细胞CD44v6、MMP-9及E-cad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将SKOV3细胞置于不同压力、不同时间的CO2气腹环境后,表现:(1)SKOV3细胞的黏附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在CO2压力为10mmHg时、持续作用2h、培养48h后达到一个最高值(均P<0.05)。(2)SKOV3细胞CD44v6和MMP-9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在CO2压力为10mmHg、持续作用1h、培养72h后和在CO2压力为10mmHg、持续作用2h、培养48h后达到一个最高值(均P<0.01);E-cad表达少于对照组(P<0.05),各实验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均P>0.05)。结论:CO2环境可增加SKOV3细胞的黏附力和侵袭性,可能与CD44v6、MMP-9表达增加和E-cad表达减少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二氧化碳 SKOV3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子宫手术58例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朱维培 钱志红 +1 位作者 胡敏 龙启芳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7年第7期689-690,共2页
目的 探讨电视腹腔镜在子宫肌瘤剔除术和子宫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腔内缝合30例和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laparoscopic assisted vaginal hysterectomy,LAVH)与筋膜内子宫切除(classical intraf... 目的 探讨电视腹腔镜在子宫肌瘤剔除术和子宫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腔内缝合30例和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laparoscopic assisted vaginal hysterectomy,LAVH)与筋膜内子宫切除(classical intrafascial supracervical hysterectomy,CISH)手术28例资料。结果 58例全部成功完成,手术时间分别为(89.4±12.1)min和(108.5±10.2)min。术后第2天血红蛋白下降率11.3%±3.3%和14.2%±3.2%,住院时间(5.6±0.2)d和(6.6±0.5)d。58例术后随访3~17个月,平均11.4月,并发症2例(3.4%)。结论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和子宫切除手术创伤小、恢复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手术 肌瘤剔除术 子宫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雌二醇下调铁对成骨细胞活性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啸 刘禄林 +3 位作者 陈斌 费蓓蓓 柏林 徐又佳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2014年第2期149-154,共6页
目的:了解雌二醇与铁对小鼠原代成骨细胞活性的影响及活性氧( ROS)的作用。方法提取新生小鼠颅骨原代成骨细胞,经差速贴壁法纯化后传代,选取3~4代进行实验,随机分为对照组,枸橼酸铁铵( FAC)组和FAC+17β-雌二醇( FAC +E2... 目的:了解雌二醇与铁对小鼠原代成骨细胞活性的影响及活性氧( ROS)的作用。方法提取新生小鼠颅骨原代成骨细胞,经差速贴壁法纯化后传代,选取3~4代进行实验,随机分为对照组,枸橼酸铁铵( FAC)组和FAC+17β-雌二醇( FAC +E2)组,分别用2.5μmol/L FAC和10 nmol/L E2干预7 d后收集细胞,用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情况;用碱性磷酸酶( ALP)活性试剂盒检测各组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荧光定量PCR ( Q-PCR)检测成骨相关基因( Runx2、 osterix、 Bglap、 IBSP)表达;荧光酶标仪检测各组ROS水平并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结果细胞活性氧水平检测结果显示, FAC组活性氧水平明显高于其余各组, FAC+E2组与FAC组相比ROS水平降低( P<0.05); FAC干预后细胞增殖能力及ALP活性明显下降( P<0.05), FAC+E2组细胞增殖能力较FAC 组上升( P<0.05), ALP活性上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Q-PCR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 FAC组Runx2、 osteorix表达水平明显下降( P<0.05), FAC+E2组与FAC组相比,各基因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均P<0.05)。结论 FAC可能通过升高ROS水平抑制成骨细胞生物活性;雌二醇可能通过清除FAC诱导生成的ROS下调该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蓄积 雌二醇 活性氧 原代成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年龄段雌性食蟹猴血清铁蛋白与雌激素、骨转换指标的相关性
13
作者 俞晨 费蓓蓓 +5 位作者 叶俊星 袁晔 王亮 沈光思 杨帆 徐又佳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2017年第2期110-113,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年龄段雌性食蟹猴血清铁蛋白与雌激素及其骨转换指标,探讨铁蛋白与雌激素及骨转换指标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选用雌性食蟹猴32只,其中8~10岁年轻成熟组16个,平均年龄8.5岁;18~20岁老龄组16个,平均年龄18.5岁。电化学发光法分... 目的观察不同年龄段雌性食蟹猴血清铁蛋白与雌激素及其骨转换指标,探讨铁蛋白与雌激素及骨转换指标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选用雌性食蟹猴32只,其中8~10岁年轻成熟组16个,平均年龄8.5岁;18~20岁老龄组16个,平均年龄18.5岁。电化学发光法分别检测血清中雌激素(estrogen,E2)和铁蛋白(ferritin,Fer)的浓度,以及1型骨胶原氨基末端肽(procollagen 1 N terminal peptide,P1NP)和1型胶原羧基末端肽(carboxy terminal telopeptide of collagen type 1,CTX)的浓度。结果年轻成熟组食蟹猴血清E2为(419.11±387.33)pmol/L,Fer为(9.57±6.53)μg/L,P1NP为(316.40±46.25)μg/L,CTX为(594.00±73.32)ng/L;老龄组E2为(257.41±244.64)pmol/L,Fer为(11.02±5.19)μg/L,P1NP为(147.70±38.14)μg/L,CTX为(342.00±49.18)ng/L。老龄组食蟹猴E2较年轻成熟组降低(P=0.041),同时老龄组Fer较年轻成熟组升高(P=0.035);老龄组食蟹猴P1NP较年轻成熟组明显降低(P=0.009),老龄组食蟹猴CTX较年轻成熟组明显降低(P=0.008)。结论随着年龄的增加,雌性食蟹猴体内雌激素水平的逐步降低,而反映体内铁蓄积程度的铁蛋白逐渐增高,与人类女性随年龄增加,体内雌激素与铁蛋白变化关系相似;而反映动物体内成骨及破骨能力的骨转换指标,随着年龄的增加,呈下降趋势,与绝经后女性高骨代谢转换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蟹猴 雌激素 铁蛋白 骨转换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功能不全患者阴道菌群的分布特征及妊娠结局
14
作者 李雪 肖伊 张弘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417-1422,共6页
目的探讨宫颈功能不全(cervical incompetence,CIC)患者的阴道菌群分布特点,以及异常阴道菌群CIC患者行宫颈环扎术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纳入2016年1月—2020年12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妇产科就诊的1261例妊娠期女性,根据诊断分为... 目的探讨宫颈功能不全(cervical incompetence,CIC)患者的阴道菌群分布特点,以及异常阴道菌群CIC患者行宫颈环扎术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纳入2016年1月—2020年12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妇产科就诊的1261例妊娠期女性,根据诊断分为宫颈功能不全组(CIC组)及正常妊娠组(NP组),其中CIC组又随机分为宫颈环扎组(CIC-C组)以及期待组(CIC-E组),同时进行阴道分泌物培养,通过阴道菌群的结果,CIC-C组及CIC-E组进一步分为正常阴道菌群环扎组(CIC-C-N组)及期待组(CIC-E-N组)和异常阴道菌群环扎组(CIC-C-A组)及期待组(CIC-E-A组),随访对比妊娠结局。组间比较使用t检验、χ^(2)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261份阴道分泌物标本中,异常病原菌阳性率为22.0%(277/1261)。CIC患者异常菌群阳性率(32.9%,229/696)明显高于NP组(8.5%,48/565)。CIC患者检出菌群23种,NP组检出菌群9种。CIC-C组、CIC-E组及NP组的足月产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阴道菌群异常的CIC患者中,CIC-E-A组的足月产率明显低于CIC-C-A组(61.84%vs 77.78%,P=0.011),妊娠期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CIC-C-A组(22.37%vs 9.15%,P=0.006),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IC患者与正常妊娠女性的阴道菌群的分布及多样性存在差异。异常阴道菌群CIC患者行宫颈环扎术可改善妊娠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道菌群 宫颈功能不全 宫颈环扎 围产结局 早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脐手术刀肌瘤分碎术与电动肌瘤分碎术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应用的比较 被引量:23
15
作者 刘艳丽 郭亮生 +5 位作者 张思佳 戴淑榕 孙白云 任琼珍 陶晓敏 朱维培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912-917,共6页
目的比较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经脐手术刀肌瘤分碎术与传统电动肌瘤分碎术的效果。方法2014年1月~2019年12月120例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其中60例采用经脐手术刀肌瘤分碎术(观察组),60例采用电动肌瘤分碎术(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腹盆... 目的比较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经脐手术刀肌瘤分碎术与传统电动肌瘤分碎术的效果。方法2014年1月~2019年12月120例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其中60例采用经脐手术刀肌瘤分碎术(观察组),60例采用电动肌瘤分碎术(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腹盆腔及切口肌瘤组织碎片残留数量、手术时间、标本取出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24和48 h疼痛数字评分(Numeric Rating Scale,NRS)、Hollander切口愈合评分、术后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结果2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观察组经脐手术刀分碎完成后,均未见取物袋内亚甲蓝液体渗漏,腹腔镜检查腹盆腔也未见亚甲蓝液体和肌瘤组织碎片;对照组见肌瘤组织碎片数1~15个,中位数9个。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114.5±24.3)min vs.(93.4±21.7)min,t=49.809,P=0.000],标本取出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23.8±12.7)min vs.(16.9±5.2)min,t=17.174,P=0.000]。2组术中出血量、术后24和48 h疼痛NRS评分、Hollander切口愈合评分、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病理富于细胞子宫平滑肌瘤观察组3例,对照组2例,子宫平滑肌肉瘤对照组1例,其余患者均为良性子宫平滑肌瘤。120例术后随访8~79个月,术后发生切口疝观察组2例,对照组1例;2组5例富于细胞子宫平滑肌瘤术后随访16~52个月,均未见复发和转移;对照组1例子宫平滑肌肉瘤术后5个月PET-CT提示腹盆腔、肝包膜下多发结节、肿块影伴18F-脱氧葡萄糖代谢异常增高,再次行经腹双侧卵巢、大网膜切除、腹盆腔种植灶减灭术和化疗,术后生存期16个月。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采用经脐手术刀肌瘤分碎术安全可行,有助于减少医源性肿瘤的种植和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子宫肌瘤 组织分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中游离DNA与肿瘤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庆琳 张荣 +4 位作者 肖莉 王伟大 孙爱娟 李凯 顾振纶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07-310,共4页
血中游离DNA指血中游离于细胞之外的一类DNA,简称循环核酸,于1947年由Mandel和Metais发现。肿瘤患者外周血DNA水平高于正常人且血中游离DNA具有肿瘤细胞DNA的特征,如肿瘤相关基因的突变、微卫星改变、甲基化异常和线粒体DNA突变等。随... 血中游离DNA指血中游离于细胞之外的一类DNA,简称循环核酸,于1947年由Mandel和Metais发现。肿瘤患者外周血DNA水平高于正常人且血中游离DNA具有肿瘤细胞DNA的特征,如肿瘤相关基因的突变、微卫星改变、甲基化异常和线粒体DNA突变等。随着肿瘤分子生物学的深入研究,血中游离DNA定性定量分析已开始应用于肿瘤的早期诊断、个体化治疗和预后判断等。血中游离DNA结合各类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有望成为具有一定敏感性及高特异性的临床诊断方法。此外,血中游离DNA还有可能成为非细胞形式的肿瘤转移的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离DNA 肿瘤 基因突变 肿瘤转移 肿瘤检测 线粒体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疝针辅助脐周两孔腹腔镜与经脐单孔腹腔镜附件切除术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潘晓雨 张思佳 +5 位作者 郭亮生 任琼珍 陶晓敏 戴淑榕 唐怡璇 朱维培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00-504,共5页
目的探讨疝针辅助脐周两孔腹腔镜与经脐单孔腹腔镜在附件切除手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10月我院120例附件良性病变行腹腔镜附件切除术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分为疝针两孔组(60例)与单孔组(60例),疝针两孔组行... 目的探讨疝针辅助脐周两孔腹腔镜与经脐单孔腹腔镜在附件切除手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10月我院120例附件良性病变行腹腔镜附件切除术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分为疝针两孔组(60例)与单孔组(60例),疝针两孔组行疝针辅助脐周两孔腹腔镜附件切除手术,单孔组行单孔腹腔镜附件切除手术,比较2组患者术中及术后一般情况、住院费用、术后24和48 h切口疼痛数字评分(Numeric Rating Scale,NRS)、Hollander切口愈合评分和切口并发症发生率。结果2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并发症发生。术后病理提示均为附件良性病变。疝针两孔组手术时间(42.2±17.6)min,明显短于单孔组(58.8±22.8)min(t=4.463,P=0.000)。2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疝针两孔组住院费用(11701.0±56.1)元,明显少于单孔组(15286.9±46.5)元(t=381.250,P=0.000)。疝针两孔组术后24、48 h切口疼痛NRS评分、Hollander切口愈合评分均明显优于单孔组(t=13.048,P=0.000;t=8.870,P=0.000;t=-5.322,P=0.000)。疝针两孔组术后切口并发症发生率1.7%(1/60),明显低于单孔组21.7%(13/60)(χ^(2)=11.644,P=0.001)。结论疝针辅助脐周两孔腹腔镜附件切除术安全可行,与单孔腹腔镜手术相比,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后疼痛及并发症,而且切口愈合情况更好,住院费用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疝针 腹腔镜手术 单孔腹腔镜手术 腹腔镜附件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性特发性低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功能减退症合并骨密度异常2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
18
作者 田冀雯 徐又佳 +1 位作者 吴绍花 张弘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2013年第2期174-177,共4页
特发性低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功能减退症(idiopathic hypogonadotropic hypogonadism,IHH)是由下丘脑病变导致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分泌障碍性疾病,表现为青春期无第二性征出现,生殖系统发育成熟受阻。发病率在男性约1/10000,女... 特发性低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功能减退症(idiopathic hypogonadotropic hypogonadism,IHH)是由下丘脑病变导致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分泌障碍性疾病,表现为青春期无第二性征出现,生殖系统发育成熟受阻。发病率在男性约1/10000,女性约1/50000,男∶女为5∶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腺功能减退症 激素性 特发性 文献复习 女性 骨密度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障碍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ysC与宫颈癌早期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19
作者 祁琳 王冰莹 +2 位作者 杨勇 张弘 张海方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42-643,共2页
目的 :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tatin C,CysC)与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f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及早期宫颈癌的相关性,并评价其在宫颈癌早期诊断中可能的价值。方法:以本院100例CIN患者和103例早期宫颈癌患者作为实验组,同时收集... 目的 :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tatin C,CysC)与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f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及早期宫颈癌的相关性,并评价其在宫颈癌早期诊断中可能的价值。方法:以本院100例CIN患者和103例早期宫颈癌患者作为实验组,同时收集本院15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作为对照组;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实验组及对照组血清CysC的浓度,并对各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结果采用方差分析、t检验进行比较。结果:CIN组以及早期宫颈癌组中血清CysC的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CIN组血清CysC的浓度与早期宫颈癌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18);CysC的浓度在CIN不同阶段无显著性差异(P=0.12)。结论:CysC在CIN与早期宫颈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与CIN病变程度无关,提示血清中CysC的检测在CIN患者和宫颈癌早期筛查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胱抑素C 宫颈上皮内瘤变 早期宫颈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