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类淋巴系统磁共振成像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沈文卓 李勇刚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12-217,共6页
类淋巴系统(glymphatic system,GS)是脑内新发现的废物清除系统,GS的损伤与多种神经系统疾病密切相关。MRI因具有高度软组织分辨率及多模态成像的优点,被广泛运用于GS的成像研究中。以MRI为主的影像技术为GS的动力学、结构以及相关疾病... 类淋巴系统(glymphatic system,GS)是脑内新发现的废物清除系统,GS的损伤与多种神经系统疾病密切相关。MRI因具有高度软组织分辨率及多模态成像的优点,被广泛运用于GS的成像研究中。以MRI为主的影像技术为GS的动力学、结构以及相关疾病的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笔者将简要介绍GS解剖与生理功能,并对GS的成像技术及其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旨在提示GS功能障碍在神经影像学研究中的重要性并为GS相关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治及预后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淋巴系统 磁共振成像 扩散张量成像 神经系统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I-SONIC^(TM) Thyroid 5.3.3.0的超声图像分析对甲状腺结节恶性风险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3
2
作者 郭芳琪 刘晟 +2 位作者 徐磊 李勇刚 赵佳琦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9-36,共8页
目的探讨基于超声人工智能(AI)系统AI-SONIC^(TM)Thyroid 5.3.3.0的图像分析在甲状腺结节恶性风险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1年1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453例甲状腺结节患者,共573枚甲状腺结... 目的探讨基于超声人工智能(AI)系统AI-SONIC^(TM)Thyroid 5.3.3.0的图像分析在甲状腺结节恶性风险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1年1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453例甲状腺结节患者,共573枚甲状腺结节。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通过χ^(2)检验和ROC曲线评估术前AI系统检查对不同性别分组、不同年龄分组及不同结节大小分组的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鉴别诊断效能,并通过De Long检验比较术前AI系统检查与不同年资超声医师术前应用常规超声检查鉴别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效能。结果在术前检查的573枚甲状腺结节中,术后病理证实为恶性411枚(76.5%)、良性162枚(23.5%)。低年资超声医师应用常规超声检查鉴别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85.2%(350/411)、55.6%(90/162)、76.8%(440/573),AUC为0.721(95%CI 0.672~0.771);高年资超声医师鉴别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3.9%(386/411)、74.1%(120/162)、88.3%(506/573),AUC为0.865(95%CI 0.825~0.904);AI系统鉴别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2.5%(380/411)、69.1%(112/162)、85.9%(492/573),AUC为0.809(95%CI 0.764~0.854)。De Long检验结果显示,AI系统鉴别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AUC高于低年资超声医师(P=0.032),与高年资超声医师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分组,AI系统鉴别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准确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不同结节大小分组,结节最大直径为10~<15 mm时AI系统鉴别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AUC最大,为0.882(95%CI 0.723~0.916)。结论AI-SONICTMThyroid 5.3.3.0可识别甲状腺结节的良性和恶性声像特征,其诊断效能接近高年资超声医师,有望成为术前预测甲状腺结节恶性风险的实用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结节 超声检查 人工智能 计算机辅助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CTBA及3D-VATS单操作孔行解剖性肺段切除治疗非小细胞肺癌 被引量:30
3
作者 佘晓伟 顾云斌 +6 位作者 徐春 宋心雨 李畅 丁成 陈俊 龚永生 赵军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598-602,共5页
背景与目的中国是肺癌高发地区,其发病率及死亡率在恶性肿瘤中均占首位。目前低剂量CT检查的普及使早期肺癌检出率显著提高,解剖性肺段切除目前广泛应用于Ia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及不能耐受肺叶切除肺癌患... 背景与目的中国是肺癌高发地区,其发病率及死亡率在恶性肿瘤中均占首位。目前低剂量CT检查的普及使早期肺癌检出率显著提高,解剖性肺段切除目前广泛应用于Ia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及不能耐受肺叶切除肺癌患者。但因肺段解剖结构及手术操作相对复杂,使得其具有较高的手术风险与难度。我们应用三维计算机断层扫描支气管血管成像(three-dimensional computed tomography bronchography and angiography,3D-CTBA)及三维电视辅助胸部外科技术(three-dimensional video-assisted thoracic surgery,3D-VATS)单操作孔行解剖性肺段切除微创手术技术治疗NSCLC,以探讨其临床效果,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相关可行性及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苏州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胸外科2015年10月-2017年04月共施行57例术前对肺部病灶予以3D-CTBA重建以及术中应用3D-VATS单操作孔进行解剖性肺段切除治疗NSCLC病例。结果全组均全腔镜下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胸。手术时间平均(142.2±28.3)min,术中出血量平均(93.8±46.5)m L。平均淋巴结清扫数目(9.1±2.2)个,术后胸腔引流量平均(429.8±181.2)m L。术后留置胸管时间(2.8±1.1)d。平均住院时间(5.2±1.3)d。术后病理示良性病变9例,约占15.7%,恶性病变48例,约占84.2%。术后并发症:肺部感染3例(5.2%),肺不张1例(1.7%),少量咯血1例(1.7%),肺漏气2例(>3 d,3.5%),心律失常4例(7.0%)。术后平均随访10个月,无支气管胸膜瘘、乳糜胸、包裹性胸腔积液等并发症,随访患者中无复发及远处转移病例。结论应用3D-CTBA及3D-VATS单操作孔行解剖性肺段切除治疗NSCLC的安全有效,适用于早期NSCLC以及不能耐受肺叶切除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CT 支气管血管成像 三维胸腔镜 肺段切除术 肺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路减压Zero-p椎间融合器与传统钛板联合cage融合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32
4
作者 王治栋 朱若夫 +6 位作者 杨惠林 魏琳 干峰 王根林 沈敏杰 袁泉 耿伟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40-444,共5页
目的:比较前路减压Zero-p椎间融合器与传统钛板联合cage融合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0月采用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的46例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使用Zero-p椎... 目的:比较前路减压Zero-p椎间融合器与传统钛板联合cage融合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0月采用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的46例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使用Zero-p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内固定22例(A组,n=22),使用传统钛板联合cage植骨融合内固定24例(B组),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比、术前JOA评分、手术节段分布均无统计学差异,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JOA评分及JOA改善率、融合率、吞咽困难发生率和邻近节段退变率。结果:A组手术时间为97.3min,术中出血量86.4ml;B组为103.5min、90.6ml,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1例术后发生吞咽困难,B组8例术后发生吞咽困难,两组吞咽困难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术后随访12~31个月,平均21.5个月,B组术后随访13~32个月,平均22.1个月,两组随访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JOA评分与术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A组JOA改善率为61%,B组为63%,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融合节段均获得骨性融合,A组44个邻近节段有4个节段椎间盘信号发生退变或退变级别加重,B组48个邻近节段有8个节段椎间盘信号发生退变或退变级别加重,两组融合率和邻近节段退变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应用Zero-p椎间融合器和传统钛板联合cage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均可取得较好的疗效,但应用Zero-p椎间融合器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椎间融合器 内固定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肠肽、脑肠轴在肠易激综合征模型中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18
5
作者 朱雪萍 陈卫昌 +1 位作者 朱晓黎 董宁征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36-239,共4页
目的揭示脑肠肽、脑肠轴在肠易激综合征(IBS)模型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随机将乳鼠分成IBS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2组,各10只。模型组用综合因素干预的方法造模,对照组则不做任何干预。采用半定量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检测两组幼鼠结肠、脊... 目的揭示脑肠肽、脑肠轴在肠易激综合征(IBS)模型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随机将乳鼠分成IBS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2组,各10只。模型组用综合因素干预的方法造模,对照组则不做任何干预。采用半定量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检测两组幼鼠结肠、脊髓、丘脑组织中脑肠肽酪神经肽Y(NPY)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mRNA的表达。结果IBS模型组中NPY在结肠、脊髓、丘脑组织中mRNA表达明显较正常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55~12.65,P均<0.01);cGRP在脑肠轴各个层面组织的表达IBS组明显较正常对照组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41~14.41,P均<0.01)。结论脑肠肽在IBS模型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儿童IBS的发病机制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肠肽 脑肠轴 肠易激综合征 动物模型 发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易日常生活功能训练方案在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中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20
6
作者 林源 王丽 +4 位作者 苏翠红 于翔 孔凡贞 顾洁 钮美娥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7年第6期18-21,40,共5页
目的对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实施简易日常生活功能训练,观察其可行性、被接受度和患者依从性。方法 2015年9月,制定简易日常生活功能训练方案,便利抽样法选择急性期脑梗死偏瘫患者9例为研究对象,采用简易日常生活功能训练方案对其进行8周... 目的对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实施简易日常生活功能训练,观察其可行性、被接受度和患者依从性。方法 2015年9月,制定简易日常生活功能训练方案,便利抽样法选择急性期脑梗死偏瘫患者9例为研究对象,采用简易日常生活功能训练方案对其进行8周干预,并在干预前、干预后4周和8周进行功能评价,评价包括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患侧握力、"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imed up and go test,TUGT)和巴氏指数(Barthel index,BI)等。结果简易日常生活功能训练方案的执行过程和评价过程均顺利、安全完成,未出现任何意外、并发症或不良反应。从随访和训练日记中可见9例患者均有非常好的依从性。有3例在干预前握力为0。有4例在干预前测试时无法独自行走,将其结果定义为计时较多的60 s。干预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好转,上肢握力、动态平衡功能、步行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均改善。与干预前比较,在干预后4周和8周患者NIHSS评分、患侧上肢握力、TUGT和MBI均明显好转,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简易日常生活功能训练方案对偏瘫患者切实可行、安全有效,患者接受度和依从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偏瘫 早期功能训练 日常生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缝隙护理管理在急诊-ICU患者转运交接中的应用 被引量:73
7
作者 顾琴 张红 +1 位作者 黄华 苏琴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13年第4期109-110,共2页
目的:探讨无缝隙护理管理在急诊-ICU患者转运交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自2011年9月开始将无缝隙护理管理应用于急危重症患者在急诊与ICU的转运交接过程中,通过完善转运流程、规范交接内容等提高患者转运交接质量,比较实施前、后急危... 目的:探讨无缝隙护理管理在急诊-ICU患者转运交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自2011年9月开始将无缝隙护理管理应用于急危重症患者在急诊与ICU的转运交接过程中,通过完善转运流程、规范交接内容等提高患者转运交接质量,比较实施前、后急危重症患者转运交接情况及急诊、ICU护理人员满意度互评结果。结果:实施无缝隙护理管理后,急危重症患者转运交接情况及急诊、ICU护理人员满意度互评较实施前均有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无缝隙护理管理可提高急诊-ICU急危重症患者转运交接质量,提高护理人员对科室之间急危重症患者转运交接工作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缝隙护理管理 急危重症患者 转运交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产前孕妇血压及胎心率的心理社会因素 被引量:7
8
作者 张红梅 吴爱勤 +5 位作者 徐英 吴秀玲 俞捷 周秋淮 凌红霞 庄红仙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381-381,410,共2页
关键词 孕妇血 心理社会因素 血压 产前 胎心率监护 影响 胎儿心率 联系 方法 量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洛他唑对阿司匹林抵抗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抗血小板作用观察 被引量:15
9
作者 翟万庆 李瑞霞 +1 位作者 宋丽艳 周亦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1期2504-2506,共3页
目的观察西洛他唑对阿司匹林抵抗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抗血小板作用。方法选取2010年9月—2012年9月在本院神经内科住院的313例TIA患者,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研究方法。TIA患者在服用阿司匹林7d后测量血小板聚集率和评估临床症状改善情... 目的观察西洛他唑对阿司匹林抵抗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抗血小板作用。方法选取2010年9月—2012年9月在本院神经内科住院的313例TIA患者,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研究方法。TIA患者在服用阿司匹林7d后测量血小板聚集率和评估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据此诊断是否存在阿司匹林抵抗(AR)。之后停用阿司匹林,改服西洛他唑治疗14 d,然后再次测量血小板聚集率和评估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313例TIA患者中,有35例(11.2%)存在AR。AR患者经阿司匹林治疗7 d后,二磷酸腺苷(ADP)、花生四烯酸(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分别为(78.2±12.2)%和(27.5±7.8)%,与治疗前的(81.5±10.1)%和(30.6±9.8)%比较无差异(P>0.05);停用阿司匹林,改用西洛他唑治疗14 d后,ADP、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分别为(41.4±9.8)%和(17.3±5.8)%,均低于治疗前(P<0.05)。西洛他唑治疗14 d后,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改善34例(97.1%)。西洛他唑治疗中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西洛他唑对AR的TIA患者确有抗血小板作用,可以用于治疗AR的T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洛他唑 阿司匹林 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 血小板聚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部单发微小磨玻璃结节(<10mm)MSCT特征对肺腺癌病理亚型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7
10
作者 陈琦 朱全新 +3 位作者 郁义星 郑梦龙 杨井 胡春洪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778-783,共6页
目的:探讨肺部单发微小磨玻璃结节(GGN,<10mm)的MSCT影像特征对于浸润前病变(不典型腺瘤样增生AAH+原位腺癌AIS)、微浸润腺癌(MIA)和浸润性腺癌(IAC)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72例肺部单发微小GGN的MSCT图像特征,按照肺腺癌病理... 目的:探讨肺部单发微小磨玻璃结节(GGN,<10mm)的MSCT影像特征对于浸润前病变(不典型腺瘤样增生AAH+原位腺癌AIS)、微浸润腺癌(MIA)和浸润性腺癌(IAC)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72例肺部单发微小GGN的MSCT图像特征,按照肺腺癌病理分类标准分为3组,包括AAH+AIS:95(31+64)例,MIA153例和IAC24例。对三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GGN的CT特征进行分析,包括患者性别、年龄、GGN最大径、CT值及MSCT图像的影像特征(边缘、瘤肺界面、内部结构及邻近结构)。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分析三组病变最大径及CT值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病灶位置、密度、边缘分叶征、边缘毛刺征、边缘棘突征、瘤肺界面、血管集束征、支气管充气征、空泡征、血管穿入、病变最大径及CT值等特征指标在三组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性别、年龄及胸膜凹陷征在三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变最大径诊断AAH+AIS和IAC、AAH+AIS和MIA及AAH+AIS和MIA+IAC的诊断阈值分别为7.70mm(敏感度91.7%,特异度30.5%),7.15mm(敏感度49.7%,特异度37.9%)及7.15mm(敏感度55.4%,特异度37.9%)。CT值诊断AAH+AIS和IAC、AAH+AIS和MIA及AAH+AIS和MIA+IAC的诊断阈值分别为-539.5HU(敏感度100%,特异度33.7%),-562.5HU(敏感度77.8%,特异度45.3%)及-547.5HU(敏感度74.6%,特异度38.9%)。结论:MSCT的影像特征对表现为微小GGN(<10mm)的AAH+AIS、MIA及IAC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GGN的最大径及CT值对于AAH+AIS、MIA及IAC具有较好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肺磨玻璃结节 肺腺癌 病理亚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phA2对神经胶质瘤细胞系U251的凋亡﹑增殖﹑迁移和侵袭的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柏燕燕 史毅 +4 位作者 惠国桢 张艳荣 董万利 胡锦 金由辛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64-470,共7页
为了研究EphA2对神经胶质瘤细胞系U251在增殖、凋亡、迁移和侵袭方面所起的作用,用RT-PCR方法检测正常脑组织标本与两种恶性胶质瘤细胞系中EphA2 mRNA表达水平,然后用化学合成的针对EphA2基因的小干扰RNA(siRNA)下调该基因的表达,以检... 为了研究EphA2对神经胶质瘤细胞系U251在增殖、凋亡、迁移和侵袭方面所起的作用,用RT-PCR方法检测正常脑组织标本与两种恶性胶质瘤细胞系中EphA2 mRNA表达水平,然后用化学合成的针对EphA2基因的小干扰RNA(siRNA)下调该基因的表达,以检测其在U251中的生物学功能.证实了EphA2基因在正常脑组织标本中的表达水平远低于两种恶性胶质瘤细胞系.把体外化学合成针对EphA2基因的小干扰RNA(siRNA-EphA2)转染入U251细胞后,Western blot,实时定量RT-PCR检测到U251细胞中EphA2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都明显降低,并且细胞增殖受到显著抑制,同时出现了明显的细胞凋亡.伤口愈合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均表明,下调EphA2的表达后,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较阴性对照组显著减弱.上述结果表明,在神经胶质瘤U251细胞中,EphA2与其恶性增殖及高度侵染性相关,可作为分子治疗的有效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瘤 U251细胞 小干扰RNA EPHA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髋臼后壁骨折内固定稳定性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倪善军 孙俊英 王以进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04年第1期31-34,47,共5页
目的 研究髋臼后壁骨折后不同内固定方法的固定强度 ,以确定最理想的内固定方法。方法 左右配对的18具髋关节标本随机分成三组 ,在髋臼后外缘与坐骨大切迹间的中点截骨 ,建立髋臼后壁大块骨折模型。用临床常用的两枚皮质骨螺钉 (CS)... 目的 研究髋臼后壁骨折后不同内固定方法的固定强度 ,以确定最理想的内固定方法。方法 左右配对的18具髋关节标本随机分成三组 ,在髋臼后外缘与坐骨大切迹间的中点截骨 ,建立髋臼后壁大块骨折模型。用临床常用的两枚皮质骨螺钉 (CS)、髋臼重建钢板 (RP)以及重建钢板 +两枚皮质骨螺钉 (RP +CS)三种内固定方法分别固定每一组骨折 ,然后屈髋 90°对模型分别进行生物力学测试 ,测量各组骨折块的分离位移以及分离 3mm时的载荷 ,以比较每一种内固定方法的固定强度。结果 载荷下 ,髋臼骨折块的分离位移随载荷的增加而增大 ,统计显示CS组与RP、RP +CS组间差别具有显著意义 (P <0 .0 1) ,而RP组与CS +RP组之间差别无意义 (P >0 .0 5 )。结论 髋臼后壁骨折内固定以RP较为理想 ,单纯CS力量不足以维持骨折块的稳定 ,而在RP之外再加两枚CS并不能增加内固定强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后壁 骨折 内固定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选择动脉栓塞治疗肝血管瘤中两种不同栓塞剂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7
13
作者 沈涛 黄优华 +2 位作者 石红建 徐强 倪才方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1年第5期528-530,共3页
目的探讨平阳霉素碘油乳剂和Embosphere微球两种不同栓塞剂超选择动脉栓塞治疗肝血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40例肝血管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行超选择性动脉栓塞治疗,其中A组(20例)采用平阳霉素碘油乳剂作为栓塞剂,B组(20例)采用Embosphere... 目的探讨平阳霉素碘油乳剂和Embosphere微球两种不同栓塞剂超选择动脉栓塞治疗肝血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40例肝血管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行超选择性动脉栓塞治疗,其中A组(20例)采用平阳霉素碘油乳剂作为栓塞剂,B组(20例)采用Embosphere微球作为栓塞剂,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治疗前有临床症状者治疗后缓解或消失。所有患者栓塞治疗后6个月复查肝脏彩超或CT,A组中瘤体缩小15例,稳定5例,无效0例;B组中瘤体缩小16例,稳定4例,无效0例;两组疗效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均未出现胆囊坏死、胆管狭窄和肝坏死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平阳霉素碘油乳剂和Embosphere微球两种栓塞剂超选择性动脉栓塞治疗肝血管瘤均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血管瘤 栓塞 治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 被引量:14
14
作者 陈惠康 李龙标 +1 位作者 张济明 倪镇 《眼科新进展》 CAS 2002年第1期52-52,共1页
关键词 干细胞移植 翼状胬肉 自体角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血小板糖蛋白Ibα活性片段在CHO细胞中表达及其功能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赵益明 邵波静 +2 位作者 董宁征 沈飞 阮长耿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08-111,共4页
目的:建立表达重组糖蛋白Ibα活性片段(rGPIbαH1-V289)细胞株,并且纯化其表达产物,研究其生物学功能。方法:利用脂质体将含有编码GPIbαH1-V289的DNA质粒pCMV3转染CHO细胞。用亲和层析法纯化重组片段。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鉴定纯... 目的:建立表达重组糖蛋白Ibα活性片段(rGPIbαH1-V289)细胞株,并且纯化其表达产物,研究其生物学功能。方法:利用脂质体将含有编码GPIbαH1-V289的DNA质粒pCMV3转染CHO细胞。用亲和层析法纯化重组片段。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鉴定纯化产品的纯度和免疫学活性。用血小板聚集法检测纯化产品对瑞斯托霉素诱导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用ELISA测定纯化产品对vWF与血小板结合能力的影响。结果:每1L培养上清液可纯化到6.15mgrGPIbαH1-V289重组产品。SDS-PAGE显示,纯化的重组片段主要在42kD处显一蛋白区带,Western blot显示,抗GPIbα单抗SZ-2能与重组片段在42kD处显单一蛋白区带。纯化重组片段能抑制瑞斯托霉素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功能。ELISA测定显示纯化产品抑制血浆vWF与血小板的结合能力。结论:CHO细胞株A1能恒定表达rGPIbαH1-V289,重组片段具有较高的纯度、免疫学活性和生物学活性,有可能开发为有效的抗血栓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O细胞 重组糖蛋白Ibα 表达 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魏酸对H_2O_2诱导脐静脉内皮细胞表达P-选择素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赵益明 王晓岚 +3 位作者 缪竞诚 何杨 沈文红 阮长耿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10-310,394,共2页
目的:探讨阿魏酸对H_2O_2刺激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表达P-selectin的影响。方法:应用培养的HUVECs经H_2O_2刺激,用FTTC标记抗P-选择素单抗SZ-51-1gG和FCM测定HUVECs表面表达的P-se-lectin,同时观察了阿魏酸对其表达的影响。结果:实验... 目的:探讨阿魏酸对H_2O_2刺激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表达P-selectin的影响。方法:应用培养的HUVECs经H_2O_2刺激,用FTTC标记抗P-选择素单抗SZ-51-1gG和FCM测定HUVECs表面表达的P-se-lectin,同时观察了阿魏酸对其表达的影响。结果:实验显示正常HUVECs表面表达少量的P-selectin,H_2O_2能刺激培养的HUVECs表面P-selectin表达增高,其中最适的H_2O_2刺激浓度在250-300μmol/L,最适的刺激时间为1.5-2 h;随着阿魏酸浓度增加,阿魏酸明显地抑制H_2O_2刺激HUVECs表面P-selectin的表达。结论:H_2O_2能刺激培养的HUVECs表面P-selectin表达增高,阿魏酸明显地抑制其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选择素 内皮 阿魏酸 抗体 单克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CD20表达及其对预后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周进 王婧 +5 位作者 刘辉 郑慧菲 马玲 王攀峰 颜霜 傅琤琤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19-622,共4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分化抗原CD20在B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中的临床特征与及其对治疗转归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12年7月在我院血液科诊断和治疗的B-ALL患者126例临床特征及治疗转归,比较CD20阳性患者及CD20阴性患者第1... 目的:探讨白细胞分化抗原CD20在B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中的临床特征与及其对治疗转归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12年7月在我院血液科诊断和治疗的B-ALL患者126例临床特征及治疗转归,比较CD20阳性患者及CD20阴性患者第1疗程诱导治疗完全缓解率、复发率及2年生存率、2年无事件生存率。结果:126例B-ALL患者中CD20阳性患者31例(24.4%),CD20阴性患者95例(75.6%);在性别及年龄分布中,CD20阳性组和CD20阴性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D20阳性与阴性患者经第1疗程诱导治疗后获完全缓解率分别为88.2%(15/17),90.5%(57/63)(P>0.05),复发率分别为53.3%(8/15),38%(19/50);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52.1%,92.3%;2年无事件生存率分别为33.7%,70.8%。结论:CD20在B-ALL CD20表达与临床特点方面无明显相关性,但其表达可能提示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CD20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患者FLK-1、LRP和MDR1的表达与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朱春荣 夏学鸣 +1 位作者 王庆才 康苏娅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期29-32,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 (Flk 1),肺耐药蛋白 (LRP)基因以及多药耐药基因 (MDR1)蛋白与肺癌患者临床及病理指标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技术(ABC法)对原发性肺癌组织中三种基因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70例肺癌中,非小细胞...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 (Flk 1),肺耐药蛋白 (LRP)基因以及多药耐药基因 (MDR1)蛋白与肺癌患者临床及病理指标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技术(ABC法)对原发性肺癌组织中三种基因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70例肺癌中,非小细胞肺癌MDR1阳性率 49. 2% (29 /59),明显高于小细胞肺癌 (SCLC) 18. 2% (2 /11)(P<0. 05);非小细胞肺癌LRP阳性率 69. 5% (41 /59),明显高于小细胞肺癌 27. 3% (3 /11) (P<0. 05)。腺癌中MDR1与LRP的表达明显高于鳞癌(P<0. 05)。LRP与Flk 1在NSCLCs中共同表达 49. 2% (29 /59),LRP的表达与肺癌的组织学分级相关,MDR1和LRP的表达与肺癌的组织学类型有关,Flk 1与TNM分期相关,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Flk 1+LRP均阳性、FLK 1+LRP+MDR1均阳性、中药治疗、复发与患者的生存率有关(P<0. 05)。结论:FLK 1、LRP和MDR1基因蛋白产物的检测对肺癌患者的诊治和预后评估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K-1基因 LRP基因 MDR1基因 基因表达 免疫组化 肺癌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位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后吻合口狭窄再手术15例诊疗体会 被引量:4
19
作者 於恩桥 刘建夏 +1 位作者 秦磊 钱海鑫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2年第1期26-28,共3页
目的探讨高位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后吻合口狭窄行吻合口重建的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2月至2011年11月间的15例因高位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后吻合口狭窄再手术的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15例全部行吻合口重建,术中切除原胆... 目的探讨高位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后吻合口狭窄行吻合口重建的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2月至2011年11月间的15例因高位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后吻合口狭窄再手术的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15例全部行吻合口重建,术中切除原胆肠吻合口行规范的肝门胆管空肠吻合7例,行肝总管空肠吻合6例,1例切除肝方叶后行左右肝管空肠吻合,左肝外叶切除3例;15例随访时间平均33.2月,术后胆漏1例,3例有胆管炎表现。结论打开肝门板显露胆管汇合处是高位胆管-空肠吻合得以重建的关键;再手术时需采用个体化的手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吻合术 Roux-en-Y 外科吻合口 再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2
20
作者 王正飞 盛晓文 薛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73-275,共3页
目的:探讨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和椎体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30例椎体压缩性骨折、2例椎体肿瘤,观察对比手术前后Cobb角及疼痛情况,评估治疗效果。结果:患者术后骨折椎体均得到高度... 目的:探讨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和椎体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30例椎体压缩性骨折、2例椎体肿瘤,观察对比手术前后Cobb角及疼痛情况,评估治疗效果。结果:患者术后骨折椎体均得到高度恢复,疼痛显著减轻,术前术后Cobb角、VAS评分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时间为3~36个月,平均23个月,近期效果满意。结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能有效缓解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治疗椎体病变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 椎体压缩性骨折 骨水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