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人小胰腺癌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12
1
作者 余志良 周国中 +5 位作者 李兆申 邹晓平 胡先贵 王强 蔡全才 贺佳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764-767,共4页
目的:探讨中国人小胰腺癌的临床特征。方法:以日本31例小胰腺癌及国内80例普通非小胰腺癌为对照组,分析研究经病理确诊的36例小胰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结果:36例小胰腺癌34例(94.4%)有症状,33例(91.7%)位于胰头。首发及常见症状为黄疸,... 目的:探讨中国人小胰腺癌的临床特征。方法:以日本31例小胰腺癌及国内80例普通非小胰腺癌为对照组,分析研究经病理确诊的36例小胰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结果:36例小胰腺癌34例(94.4%)有症状,33例(91.7%)位于胰头。首发及常见症状为黄疸,其中75.0%为无痛性黄疸。US、CT、ERCP诊断准确率分别为58.1%、65.2%、52.1%。19例(52.8%)处于Ⅰ期。总体1年生存率为63.9%,Ⅰ期者1年生存率为84.2%。结论:中国的小胰腺癌检测诊断较为滞后,应加强健康查体及卫生宣传,警惕不典型消化道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人 胰腺肿瘤 病理学 诊断 分期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MT定量蛋白组学方法筛选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患者血清差异蛋白 被引量:7
2
作者 李曦洲 方敏 +1 位作者 盛湲 于恩达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11-416,共6页
目的:分析有腋窝淋巴结转移和无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血清中的差异蛋白,筛选与乳腺癌转移相关的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方法:本研究采用定量蛋白质组学串联质谱标签(tandem mass tag,TMT)标记技术分别对14例有腋窝淋巴... 目的:分析有腋窝淋巴结转移和无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血清中的差异蛋白,筛选与乳腺癌转移相关的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方法:本研究采用定量蛋白质组学串联质谱标签(tandem mass tag,TMT)标记技术分别对14例有腋窝淋巴结转移及14例无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患者血清蛋白进行检测,并对蛋白质进行定量分析,筛选出发生显著变化的差异蛋白,再搜索Uniprot数据库和用Proteome Discoverer软件分析,进一步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有腋窝淋巴结转移组中共筛选出差异蛋白119个,其中6个表达上调,113个表达下调。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注释分析和功能聚类分析表明,这些差异蛋白质主要定位于细胞外区,与肿瘤的生物合成、细胞增殖、血管生成相关。Western boltting和qRT-PCR验证了K1C19(下调0.11倍)和PSME2(上调2.02倍)的表达。结论:TMT定量蛋白组学方法能有效筛选有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和无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患者血清中的差异蛋白。其中,K1C19和PSME2是值得进一步研究的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的候选血清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腋窝淋巴结转移 蛋白组学 串联质谱标签 差异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R/PR^+和HER2^-型乳腺癌患者免疫组化指标的列线图预后模型 被引量:6
3
作者 吴莹 洪晏 +2 位作者 谢轶群 李曦洲 刘洋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934-939,共6页
目的:探讨改良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阳性(^+)及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阴性(-)(ER/PR^+、HER2-)型乳腺癌患者的传统预后模型,满足目... 目的:探讨改良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阳性(^+)及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阴性(-)(ER/PR^+、HER2-)型乳腺癌患者的传统预后模型,满足目前的临床实际需求。方法:选取了2009年1月至2009年12月上海市黄浦区中心医院乳腺外科收治的335例ER/PR^+、HER2-型乳腺癌患者。将97个变量纳入模型,采用SCAD变量选择的方法,在充分考虑协变量是否存在对数线性关系、非对数线性关系(分段线性关系)临界值的合理确定、共线问题后,构建一个新的ER/PR^+、HER2-型乳腺癌患者传统免疫组化指标的Cox回归预后模型,并进一步建立其列线图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术后1、3和5年生存概率的列线图;并通过比较模型的区分度(discrimination)和校准度(calibration)来评价模型的预测能力。结果:通过乳腺癌预后建立Cox回归模型结果显示,患者的预后与组织级别、淋巴结转移、Ki67、PR和年龄等因素有关;其中组织级别和淋巴结转移对风险比的影响呈对数线性关系,Ki67、PR和年龄对风险比的影响呈非对数线性关系,其合理临界值分别为Ki67(60%)、PR(20%)和年龄(55岁)。该模型术后1、3和5年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值)均高于0.85,说明该Cox回归模型具有较高的区分度。该模型Gr?nnesby-Borgan拟合优度检验统计量值为1.37、对应的P值为0.5,说明该Cox回归模型有较好的校准度。结论:通过改良ER/PR^+和HER2-型乳腺癌患者的传统预后模型,建立患者术后1、3和5年生存概率的列线图,能准确、直观、有效地预测患者的生存概率,对乳腺癌患者临床治疗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雌激素受体 孕激素受体 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传统免疫组化指标 列线图 预后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ATA3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0
4
作者 谢轶群 裔海鹰 +2 位作者 施俊义 李曦洲 隋金珂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911-914,共4页
背景与目的:近期研究表明GATA3作为转录因子与正常乳腺组织及乳腺癌的发生、发展相关,同时与乳腺癌的预后也可能相关。本研究旨在通过检测乳腺癌中GATA3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以探讨GATA3在乳腺癌预后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 背景与目的:近期研究表明GATA3作为转录因子与正常乳腺组织及乳腺癌的发生、发展相关,同时与乳腺癌的预后也可能相关。本研究旨在通过检测乳腺癌中GATA3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以探讨GATA3在乳腺癌预后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00例乳腺癌中GATA3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其他临床病理指标以及预后的关系。结果:GATA3的低表达与肿瘤高组织分级、淋巴结转移、ER阴性状态、PR阴性状态、Her-2过度表达等表示预后较差的指标相关(P<0.05),但与确诊年龄、肿瘤大小无关(P>0.05);全部乳腺癌患者中,GATA3阳性表达者5年总生存率为83.6%,高于GATA3阴性表达者的62.2%,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阳性并接受他莫昔芬治疗的乳腺癌患者中,GATA3阳性表达者5年总生存率为87.8%,高于GATA3阴性表达者的60.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ATA3在乳腺癌中的表达与乳腺癌的分化水平、转移能力相关,并且GATA3可作为乳腺癌预后的一个判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TA3转录因子 乳腺癌 预后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房内心电图引导定位技术置入PICC护理问题分析及对策 被引量:39
5
作者 黄建业 丁如梅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4年第14期51-53,共3页
目的探讨心房内心电图引导定位技术置入PICC导管并发症、发生原因及处理对策。方法对100例患者应用心房内心电图引导定位技术置入PICC,做好准备工作,连接心电图监护仪,在心房内心电引导下置管,置管过程中仔细观察心电图指征,置管后X线... 目的探讨心房内心电图引导定位技术置入PICC导管并发症、发生原因及处理对策。方法对100例患者应用心房内心电图引导定位技术置入PICC,做好准备工作,连接心电图监护仪,在心房内心电引导下置管,置管过程中仔细观察心电图指征,置管后X线定位检查。结果90例置管过程中心房内心电图显示高P波,5例经调整体位后出现高P波,3例无高P波显示(经X线摄片定位调整PICC位置)。2例置管失败,改常规方式置管。随访1个月,13例发生静脉炎。结论使用心房内心电图引导定位技术前,对患者心电图进行评估、熟练掌握心房内心电图引导置管技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内心电图引导定位技术 PICC置管 并发症 X线定位调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血回输的护理进展 被引量:18
6
作者 朱建英 刘芳 陆小英 《护理学杂志》 2006年第2期72-75,共4页
对自体血回输的研究进展进行全面的概括,内容主要包括自体血回输的分类、采集方法、适应证、禁忌证、并发症及预防、护理措施等。
关键词 自体血 回输 护理 文献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后后装放疗、吉西他滨化疗治疗原发性肝癌 被引量:2
7
作者 周旭宇 王健东 +2 位作者 李刚 张晓华 金冶宁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81-183,186,共4页
目的:探讨术后后装放疗加吉西他滨全身化疗对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效果。方法:自1999年10月至2001年12月,将44例行肝癌切除术的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综合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2例。综合治疗组术中放置施源管3-6根,确定驻留点3-8个,术后3-1... 目的:探讨术后后装放疗加吉西他滨全身化疗对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效果。方法:自1999年10月至2001年12月,将44例行肝癌切除术的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综合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2例。综合治疗组术中放置施源管3-6根,确定驻留点3-8个,术后3-10天行后装放疗,单次剂量10Gy,照射2-4次,总剂量20-40 Gy。放疗结束3周后,开始吉西他滨化疗,静滴1.4g每周1次,4周为1周期,每周期3次,共6个周期。对照组手术后不放、化疗。手术前后定期查血常规、肝功能、AFP、胸片、B超或CT。结果:综合治疗组后装放疗后AFP转阴率100%(17/17),对照组62.5%(10/16)(P<0.05);6月复发率0,低于对照组27.3%(6/22)(P<0.01);综合治疗组一年复发率18.2%(4/22)、转移率0和一年生存率100%(22/22),与对照组的45.5%(10/22)、13.6%(3/22)和77.3%(17/22)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术后后装放疗加吉西他滨全身化疗是提高原发性肝癌近期治疗效果,降低复发率和转移率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肿瘤 肝切除术 后装放射治疗 化学治疗 吉西他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巯咪唑引起急性胰腺炎1例 被引量:7
8
作者 苏东玮 邹大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6期2915-2915,共1页
患者女,19岁,学生,缘于2007年5月无明显诱因出现怕热、多汗,伴易饥、食纳增加.大便次数增多。夜间不能入睡.同时触及颈前部肿大,体重无明显下降。至长海医院查甲状腺功能升高。甲状腺B超提示:甲状腺弥漫性增大,伴血流丰富。甲... 患者女,19岁,学生,缘于2007年5月无明显诱因出现怕热、多汗,伴易饥、食纳增加.大便次数增多。夜间不能入睡.同时触及颈前部肿大,体重无明显下降。至长海医院查甲状腺功能升高。甲状腺B超提示:甲状腺弥漫性增大,伴血流丰富。甲状腺ECT提示:甲亢。诊断为:甲亢,Graves病。给予他巴唑(国产甲巯咪唑)5mg,每天1次治疗2周后,复查甲状腺功能仍较高.遂改为赛治(甲巯咪唑,德国默克公司)10mg,每天1次治疗2个月后上述症状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巯咪唑 急性胰腺炎 甲状腺功能 GRAVES病 大便次数 长海医院 默克公司 症状缓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容量血液滤过防治猪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过程中TNF-α和HMGB1的变化 被引量:2
9
作者 沈贤 沈淑蓉 +1 位作者 王永刚 方国恩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43-545,共3页
目的:观察高容量血液滤过(HVHF)防治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过程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的变化。方法:19只健康雄性家猪随机分成MODS组(n=9)和HVHF组(n=10),均采用失血性休克复苏+内毒素血症复合因素建立... 目的:观察高容量血液滤过(HVHF)防治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过程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的变化。方法:19只健康雄性家猪随机分成MODS组(n=9)和HVHF组(n=10),均采用失血性休克复苏+内毒素血症复合因素建立猪MODS模型,HVHF组动物注射内毒素后采用F50聚砜膜滤器予血液滤过,超滤量3 L/h。观察2组动物处死前主要器官功能指标,记录MODS的发生率与病死率。2组均于放血前、内毒素注射前、内毒素注射后1h、24h、48h及96h留取血标本,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TNF-α含量,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血浆HMGB1蛋白含量。结果:2组动物处死前主要器官功能明显改善。HVHF组MODS发生率与病死率均低于MODS组(P<0.05)。MODS组TNF-α和HMGB1均明显升高,HMGB1较TNF-α分泌高峰延迟,持续时间较长;与MODS组相比,HVHF组HMGB1蛋白相对于基础值水平升高幅度明显降低,TNF-α各时间点均有不同程度下降。结论:过度的炎症反应是MODS发生的本质原因之一,HVHF能够削弱血循环中TNF-α和HMGB1等炎症介质的峰值浓度,有效遏制过度的炎症反应,从而起到防治MODS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器官功能衰竭 血液滤过 TNF-Α HMGB1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腺癌组织中p73和p63蛋白过表达的意义 被引量:1
10
作者 郑建明 朱明华 +4 位作者 钱海龙 王洋 于观贞 祝峙 倪灿荣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期247-249,共3页
关键词 胰腺癌 P73 P63 基因表达 生物学行为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检测人结肠癌组织端粒酶活性的TRAP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顾少华 江广平 +8 位作者 曹根涛 盛继群 刘建平 戴建凉 林卿 林渊 李实忠 刘为平 谢毅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72-75,共4页
对检测人结肠癌组织端粒酶活性的端粒酶重复序列扩增法(TRAP)进行了研究.当Mg2+浓度为18mmol/L、退火温度为55℃时,能得到可靠的检测结果.影响检测结果可靠性的另两个因素是抽提物的反应用量和阳性片段的污染.
关键词 结肠癌组织 端粒酶活性 重复序列扩增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总管原发性透明细胞癌1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洋 经纬 +1 位作者 余永伟 朱明华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53-754,共2页
关键词 胆总管肿瘤 透明细胞癌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黏连蛋白基因在肝细胞癌中表达的研究
13
作者 徐斌 居小萍 +1 位作者 胡先贵 夏放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3期213-215,共3页
关键词 肝细胞癌 人黏连蛋白 基因表达 FN基因 M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胰腺炎时抗生素的选用
14
作者 景在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1991年第1期34-36,共3页
抗生素治疗急性胰腺炎效果不满意的主要原因是抗生素选用不合理。临床选用抗生素往往只注意到细菌的敏感性,而未注意抗生素在胰腺局部所能达到的有效浓度。作者认为应将两方面结合起来,使抗生素的选用更合理,更有效。
关键词 胰腺炎 抗生素 配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化道平滑肌肿瘤:附8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乔万文 仲剑平 富克远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117-119,共3页
自1975~1987年,我院共收治消化道平滑肌肿瘤86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其中肌瘤44例,肉瘤42例。主要发生于胃(46例),其次为小肠(32例)。临床表现为胃肠道出血、腹痛和腹块,少数病人为小肠梗阻。X线钡餐或钡灌和纤维内窥镜检查为重要诊断... 自1975~1987年,我院共收治消化道平滑肌肿瘤86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其中肌瘤44例,肉瘤42例。主要发生于胃(46例),其次为小肠(32例)。临床表现为胃肠道出血、腹痛和腹块,少数病人为小肠梗阻。X线钡餐或钡灌和纤维内窥镜检查为重要诊断手段,但对小肠病变发现率较低(35%)。选择性肠系膜上动脉造影对诊断小肠肿瘤有很大价值。手术切除为本病唯一有效疗法,预后也较其它癌瘤要好。本组随访1~12年75例中,41例肌瘤未见复发;34例肉瘤中2例复发,4例死亡(均系晚期姑息性切除),28例情况良好,其中存活5~12年者有12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滑肌肿瘤 消化道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小肠息肉及肿物的腔内治疗(附6091枚息肉分析)
16
作者 孟荣贵 于恩达 +4 位作者 屠岳 陆婵芬 林苗 崔龙 喻德洪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163-165,共3页
近10年来应用纤维结肠镜检查了有腹痛、腹泻或便血等患者11042例,检出大、小肠息肉2614例(23.67%)。摘除0.3~10cm息肉6091枚,其中镜从小肠中段切口或从肛门插入清除小肠息肉9例,息肉62枚。无肠穿... 近10年来应用纤维结肠镜检查了有腹痛、腹泻或便血等患者11042例,检出大、小肠息肉2614例(23.67%)。摘除0.3~10cm息肉6091枚,其中镜从小肠中段切口或从肛门插入清除小肠息肉9例,息肉62枚。无肠穿孔、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在摘除巨大息肉时,每圈套一块组织应<2.0cm。对全身情况好的中青年患者,如息肉有蒂,可适当增加摘除息肉的枚数。本组1次圈套摘除1.0~2.5cm的有蒂息肉10枚以上者81例次,其中1次摘除最多者46枚,最大1枚10cm×9cm×8cm。1次凝除小息肉最多的是70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肿瘤 息肉 结肠镜 诊断 治疗
全文增补中
胆囊息肉样病变经手术病理证实22例报告 被引量:2
17
作者 乔万文 仲剑平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1989年第3期146-147,共2页
我院收治胆囊息肉样病变22例,均经手术切除和病理证实,现将临床资料报告并讨论如下。临床资料临床表现:病程短者1月,长者19年。主要症状为慢性右上腹部隐痛或钝痛(18例),部分病例伴有右肩背部放射痛(4例)。有4例无症状,为健康体检发现。... 我院收治胆囊息肉样病变22例,均经手术切除和病理证实,现将临床资料报告并讨论如下。临床资料临床表现:病程短者1月,长者19年。主要症状为慢性右上腹部隐痛或钝痛(18例),部分病例伴有右肩背部放射痛(4例)。有4例无症状,为健康体检发现。除2例有右上腹深在触痛外,余20例无腹部阳性体征。B型超声检查:22例检查均提示胆囊壁有直径0.1~1.0cm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 息肉样病变 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氨酰胺和肠道细菌易位 被引量:2
18
作者 潘剑青 叶必远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1995年第1期64-66,共3页
随着肠内肠外营养的广泛使用,谷氨酰胺的重要性正逐渐被人们所认识。谷氨酰胺是人体自由氨基酸池中含量最丰富的氨基酸,而骨骼肌是谷氨酰胺合成和储存的主要器官,其谷氨酰胺的浓度远远高于血浆中谷氨酰胺的浓度。谷氨酰胺有多种生理... 随着肠内肠外营养的广泛使用,谷氨酰胺的重要性正逐渐被人们所认识。谷氨酰胺是人体自由氨基酸池中含量最丰富的氨基酸,而骨骼肌是谷氨酰胺合成和储存的主要器官,其谷氨酰胺的浓度远远高于血浆中谷氨酰胺的浓度。谷氨酰胺有多种生理功能,它是氨的解毒产物,也是氨的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内营养 肠外营养 谷氨酰胺 肠道细菌易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