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SGF检测在恶性肿瘤诊断及疗效观察中的价值 被引量:17
1
作者 孙建国 陈正堂 曹正怀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731-733,共3页
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 (Tumorspecificgrowthfactor ,TSGF)检测在恶性肿瘤诊断及疗效观察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福建新大陆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的TSGF癌症快速检测试剂盒 ,对健康体检组 1 0 2例、良性病变组 71例、恶性肿瘤... 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 (Tumorspecificgrowthfactor ,TSGF)检测在恶性肿瘤诊断及疗效观察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福建新大陆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的TSGF癌症快速检测试剂盒 ,对健康体检组 1 0 2例、良性病变组 71例、恶性肿瘤组 376例血清TSGF含量进行测定。结果 恶性肿瘤组患者血清TSGF含量 [( 6 9.0± 1 2 .8)U/ml]与健康体检组 [( 53.2± 5.4 )U/ml]及良性病变组 [( 59.5± 1 0 .6 )U/ml]相比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 ) ;恶性肿瘤组中经有效治疗后血清TSGF含量 [( 6 1 .9± 1 0 .2 )U/ml]明显低于治疗前 [( 6 9.6± 1 2 .8)U/ml](P <0 .0 1 ) ,而治疗后复发、转移者 ,血清TSGF含量 ( 77.3± 1 5.0U/ml)明显升高 ,阳性检出率达91 .1 %。结论 TSGF对恶性肿瘤的早期筛查和复发转移的监测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标志物 TSGF 恶性肿瘤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基因与肿瘤 被引量:2
2
作者 王东林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A06期158-160,共3页
关键词 肿瘤 融合基因 基因易位 分子诊断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射诱导抑瘤素M靶向肿瘤表达治疗肺癌实验研究
3
作者 王卫东 陈正堂 +2 位作者 李德志 段玉忠 曹正怀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4年第6期467-470,共4页
目的 利用放射敏感性调控序列诱导抑瘤素M (OSM )靶向肺癌表达 ,探索肺癌治疗新方法。方法 利用基因重组构建放射可调控的OSM表达载体 pEO ,转染肺腺癌A5 49细胞 ,观察γ线照射后细胞OSM表达及其对细胞相对存活分数和存活曲线的影响... 目的 利用放射敏感性调控序列诱导抑瘤素M (OSM )靶向肺癌表达 ,探索肺癌治疗新方法。方法 利用基因重组构建放射可调控的OSM表达载体 pEO ,转染肺腺癌A5 49细胞 ,观察γ线照射后细胞OSM表达及其对细胞相对存活分数和存活曲线的影响。利用肺癌移植瘤观察不同处理的抑瘤效应。结果 γ线可诱导OSM在pEO转染肺癌细胞表达显著上调 ,呈剂量依赖性。pEO转染肺癌细胞株对辐射敏感性增强 ,增殖活性显著受抑。 6Gy照射联合 pEO转染可显著抑制移植瘤生长 ,并可使 3 0 %的移植瘤完全消退。结论 由辐射敏感性启动子驱动的OSM肿瘤靶向性表达 ,可望为肺癌治疗提供一条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抑瘤素M 放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蒿素及其衍生物的抗肿瘤作用
4
作者 王俊 郭燕 陈正堂 《医药导报》 CAS 2006年第10期1042-1044,共3页
青蒿素是我国科研人员最早从植物青蒿中提出的半萜内酯化合物,具有很强的抗疟活性,是WHO批准治疗脑型疟疾和恶性疟疾的主要药物之一。近年来,研究发现青蒿素及其衍生物还具有其他方面的功效,如抗肿瘤、抗炎和抗血吸虫病作用明显,引起了... 青蒿素是我国科研人员最早从植物青蒿中提出的半萜内酯化合物,具有很强的抗疟活性,是WHO批准治疗脑型疟疾和恶性疟疾的主要药物之一。近年来,研究发现青蒿素及其衍生物还具有其他方面的功效,如抗肿瘤、抗炎和抗血吸虫病作用明显,引起了广泛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蒿素 抗肿瘤作用 血管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vin异构体特异性基因沉默诱导肺腺癌SPC-A1细胞凋亡 被引量:11
5
作者 孙建国 廖荣霞 +3 位作者 陈正堂 王志新 张青 胡义德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6期505-509,共5页
目的:利用基因转染和RNA干涉(RNAi)技术,在SPC-A1细胞中建立Livin异构体α和β特异的基因沉默体系,探讨其在诱导SPC-A1细胞凋亡效应中的不同作用及价值。方法:在肺腺癌SPC-A1细胞中稳定表达Livinα+β、Livinα和Livinβ特异性小干涉RNA... 目的:利用基因转染和RNA干涉(RNAi)技术,在SPC-A1细胞中建立Livin异构体α和β特异的基因沉默体系,探讨其在诱导SPC-A1细胞凋亡效应中的不同作用及价值。方法:在肺腺癌SPC-A1细胞中稳定表达Livinα+β、Livinα和Livinβ特异性小干涉RNA(siRNA),观察SPC-A1细胞形态、增殖等生物学行为的改变,TUNEL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Livinα+β、Livinα和Livinβ基因沉默后,SPC-A1细胞克隆形成能力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转染后SPC-A1细胞发生凋亡,TUNEL法显示细胞凋亡指数分别为(9.20±1.90)%、(6.75±1.20)%和(4.82±1.20)%,(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分别为(7.48±1.30)%、(5.50±0.90)%和(4.16±0.70)%。结论:Livinα和β两种异构体均能作为诱导肺癌细胞凋亡的分子靶点,Livin基因沉默靶向诱导肺癌细胞凋亡可能作为手术、化疗、放疗等传统治疗的辅助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凋亡抑制蛋白 LIVIN 凋亡 基因沉默 RNA干涉 非小细胞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肺癌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7
6
作者 李德志 蒲萍 +2 位作者 傅尚志 李启明 张玉萍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73-475,共3页
目的 探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X线刀 )肺癌的适应症、禁忌症和近期疗效。方法 用体部X线刀治疗计划系统和立体定位框架 ,结合SL 75直线加速器对 5 6例肺癌患者进行了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治疗组 )。以同期 5 3例常规放射治疗的原发性肺... 目的 探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X线刀 )肺癌的适应症、禁忌症和近期疗效。方法 用体部X线刀治疗计划系统和立体定位框架 ,结合SL 75直线加速器对 5 6例肺癌患者进行了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治疗组 )。以同期 5 3例常规放射治疗的原发性肺癌为对照。治疗组中 42例为外照射上纵隔、同侧肺门、隆突下及原发灶 5 0Gy/ 2 5F后加用X线刀治疗原发灶 5Gy/次× 5次 ;14例为肺转移癌或手术后外周孤立性复发病灶行单纯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8~ 12Gy/次× 5次。结果  5 6例患者共 78个病灶 ,X线刀治疗后 1、3、6、12个月复查有效率 (病灶消失、病灶缩小 )分别为 79.5 % (62 / 78)、89.8% (70 / 78)、87.2 % (68/ 78)和 78.2 % (61/ 78) ,3个月以后出现病灶复发 ,3、6、12个月病灶增大比率分别为 2 .6% (2 / 78)、5 .1% (4/ 78)和 9% (7/ 78)。 2个治疗后无变化的病灶 (肾癌术后肺转移 )又行第 2次X线刀治疗。治疗组原发性肺癌初次治疗 3 6例 ,1年生存率 89.1% ,2年生存率 5 3 .9% ,显著高于对照组 (77.4%和 3 9.6% ,P <0 .0 5 )。结论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肺癌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 ,适应症包括 :①用于初次病例外照射后原发灶缩小在 5cm以下者补量 ,以减少肺组织受量和放射性肺炎的发生 ;②用于放疗后、手术后肺内复发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肺癌 放射治疗 X线刀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NA干涉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7
作者 孙建国 廖荣霞 陈正堂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678-681,共4页
RNA干涉 (RNAinterference ,RNAi)是生物体内的一种通过双链RNA (dsRNA)来抵抗病毒入侵和抑制转座子活动的自然机制 .双链RNA与同源mRNA互补结合而使特定基因失活 ,这一过程已经在包括拟南芥、线虫和真菌等多种模式生物中得到揭示 .近... RNA干涉 (RNAinterference ,RNAi)是生物体内的一种通过双链RNA (dsRNA)来抵抗病毒入侵和抑制转座子活动的自然机制 .双链RNA与同源mRNA互补结合而使特定基因失活 ,这一过程已经在包括拟南芥、线虫和真菌等多种模式生物中得到揭示 .近来研究表明 ,2 1~ 2 5nt的小干涉RNA (smallinterferenceRNA ,siRNA)可介导哺乳动物细胞特异性基因沉默 .RNAi具有高效性和高度特异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干涉 分子机制 研究进展 基因沉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VEGF-C表达与淋巴管生成和淋巴转移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王艳 朱波 +1 位作者 叶明福 陈正堂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6年第2期182-186,共5页
背景与目的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通过与其配体(VEGFR3)的结合介导肿瘤淋巴管生成,是形成肿瘤淋巴道转移的最重要因素。淋巴道转移是非小细胞肺癌(NSCLC)常见的主要扩散途径。基于此,本研究用新的淋巴管内皮标志物p... 背景与目的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通过与其配体(VEGFR3)的结合介导肿瘤淋巴管生成,是形成肿瘤淋巴道转移的最重要因素。淋巴道转移是非小细胞肺癌(NSCLC)常见的主要扩散途径。基于此,本研究用新的淋巴管内皮标志物podoplanin检测NSCLC组织中淋巴管,用淋巴管密度(LVD)表示淋巴管生成情况,探讨NSCLC内VEGFC表达与淋巴管生成和淋巴转移的关系。方法收集66例NSCLC和8例炎性假瘤组织标本,应用免疫组化检测VEGFC、podoplanin的表达,计算VEGFC阳性表达率及淋巴管密度值,分析两者的关系。结果NSCLC组织内VEGFC阳性表达率(75.8%)显著高于肺炎性假瘤(12.5%)(P<0.01),高中分化(76.3%)和低分化(75.0%)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淋巴结阳性组中VEGFC阳性率(86.5%)显著高于淋巴结阴性组(62.1%)(P<0.05)。NSCLC组织内LVD(20.4±5.9)显著高于肺炎性假瘤(10.9±4.9)(P<0.01);VEGFC阳性组LVD(21.3±6.0)显著高于VEGFC阴性组(17.7±5.1)(P<0.05),淋巴结阳性组LVD(21.9±5.9)显著高于淋巴结阴性组(18.5±5.5)(P<0.05)。结论淋巴管生成可能是NSCLC淋巴结转移的重要因素,VEGFC参与NSCLC淋巴管生成,从而促进淋巴结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DOPLANIN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淋巴管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p14^(ARF) p16^(INK4a)蛋白共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6
9
作者 李军果 胡义德 +5 位作者 叶明福 谢启超 高丽莉 孙玉兰 杨永峰 钱海洪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8期1021-1024,共4页
目的:探讨p14ARF、p16INK4a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意义及相关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对103例NSCLC组织中p14ARF和p16INK4a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103例NSCLC组织中p14ARF、p16INK4a蛋白表达阴性率分别... 目的:探讨p14ARF、p16INK4a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意义及相关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对103例NSCLC组织中p14ARF和p16INK4a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103例NSCLC组织中p14ARF、p16INK4a蛋白表达阴性率分别为70.87%和43.69%,差异有显著性(P<0.01)。其中35例p14ARF、p16INK4a蛋白表达共阴性,共阴性率达33.98%(35/103),鳞癌中共阴性率明显高于其它组织类型(P<0.01)。p14ARF、p16INK4a蛋白表达阴性相互间无显著相关性(P>0.05)。临床Ⅲ+Ⅳ期病例两种蛋白表达阴性率明显高于临床Ⅰ+Ⅱ期(P<0.05)。结论:NSCLC组织p14ARF、p16INK4a蛋白表达共阴性具有明显的组织学类型特异性,两种蛋白阴性表达是各自独立的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免疫组织化学 蛋白表达 P14^ARF P16^INK4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辅助化疗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率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董桂芝 向明章 +2 位作者 王卫东 段玉忠 陈正堂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6年第6期552-554,共3页
关键词 Ⅱ期非小细胞肺癌 新辅助化疗 生存率 肺癌患者 NSCLC 手术切除率 局部晚期肺癌 术后辅助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44变异体V_6、V_(7/8)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1
11
作者 孙焰 陈幸华 +1 位作者 罗平 贺光友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7期667-669,共3页
目的 探讨CD44V6、V7/ 8与非小细胞肺癌 (Non smallcelllungcancer ,NSCLC)患者的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CD44V6、V7/ 8在 76例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及转移淋巴结中的表达。结果 在肺癌中CD44V6、V7/ ... 目的 探讨CD44V6、V7/ 8与非小细胞肺癌 (Non smallcelllungcancer ,NSCLC)患者的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CD44V6、V7/ 8在 76例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及转移淋巴结中的表达。结果 在肺癌中CD44V6、V7/ 8表达鳞癌多于腺癌 (P <0 .0 1) ;在正常肺组织中无表达。淋巴结转移病例中CD44V63 3/36 (91% )表达阳性 ,在 2 5例转移淋巴结中 2 4例表达阳性 (96 % )。CD44V6在Ⅲ~Ⅳ期患者表达高于Ⅰ~Ⅱ期患者 (P <0 .0 1)。结论 肺癌组织CD44V6阳性表达对肿癌的组织病理分型、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方面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44变异体 非小细胞肺癌 淋巴结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颌窦癌放射治疗远期疗效及预后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青 张楚毅 +2 位作者 柳志谋 李德志 付尚志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7期539-540,共2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上颌窦癌放射治疗(部分结合手术治疗)远期疗效和预后因素。方法:对33例上颌窦癌采用单纯体外放射治疗或结合手术综合治疗,随访资料按Kgplan-Meier法统计生存率,Log-rank检验和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探讨影响疗效的... 目的:回顾性分析上颌窦癌放射治疗(部分结合手术治疗)远期疗效和预后因素。方法:对33例上颌窦癌采用单纯体外放射治疗或结合手术综合治疗,随访资料按Kgplan-Meier法统计生存率,Log-rank检验和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探讨影响疗效的预后因素。结果:33例1、3、5年生存率分别是93%、65%和32%;放疗结合手术综合治疗的远期疗效较单纯放疗好(P<0.01);不同病理类型之间以及不同照射剂量之间生存期相差显著(P<0.01)。结论:上颌窦癌应尽可能采取手术结合放疗的综合治疗;病理类型和治疗方式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性别、年龄和发生部位对预后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窦肿瘤 放射疗法 远期疗效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INK4a和ARF基因甲基化与其蛋白共表达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3
13
作者 高丽莉 胡义德 +3 位作者 李军果 谢启超 孙恒文 胡中华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30-133,共4页
目的:分析INK4a和ARF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其蛋白共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前期实验中p14ARF和p16INK4a蛋白共表达阴性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35例,共表达阳性的NSCLC患者2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称为(p14+p16)阴性组和(p14+p16)阳性... 目的:分析INK4a和ARF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其蛋白共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前期实验中p14ARF和p16INK4a蛋白共表达阴性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35例,共表达阳性的NSCLC患者2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称为(p14+p16)阴性组和(p14+p16)阳性组。运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方法对两组患者癌组织INK4a和ARF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状态进行检测。结果:(p14+p16)阴性组有18例发生INK4a基因甲基化,(p14+p16)阳性组有2例发生INK4a基因甲基化,两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p14+p16)阴性组有8例发生ARF基因启动子甲基化,(p14+p16)阳性组有2例发生ARF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两组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INK4a和ARF基因异常甲基化相互之间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NSCLC患者肺癌组织INK4a基因甲基化是导致p16INK4a蛋白表达阴性的重要机制;INK4a和ARF基因甲基化可能是相对独立的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INK4a基因 ARF基因 甲基化 甲基化特异性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便快速提取人肺癌组织线粒体DNA 被引量:6
14
作者 刘丽红 胡义德 贾立明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5年第3期186-189,共4页
背景与目的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DNA,mtDNA)突变与肿瘤的关系是目前研究的热点,而mtDNA的提取方法是这些研究的重要步骤。但现有的mtDNA提取方法较繁琐复杂,本研究拟建立一种简便快速提取人肺癌组织线粒体DNA的方法,为进一步探讨mtDN... 背景与目的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DNA,mtDNA)突变与肿瘤的关系是目前研究的热点,而mtDNA的提取方法是这些研究的重要步骤。但现有的mtDNA提取方法较繁琐复杂,本研究拟建立一种简便快速提取人肺癌组织线粒体DNA的方法,为进一步探讨mtDNA突变与肺癌的发生发展的关系作准备。方法应用碱裂解法和氯仿异戊醇直接提取40例肺癌手术切除组织标本中mtDNA,然后用PCR扩增产物来鉴定所提取的mtDNA。结果获得的mtDNA样品不存在蛋白质等污染,用特异性mtDNAPCR引物,从40份样品中均能扩增出1528bpmtDNA基因片段。每克癌组织可获(7.97±0.12)μgmtDNA。结论该方法是快速、实用、重复性好的组织细胞mtDNA提取方法,适用于临床及科研中标本量少及大批量提取mtD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DNA 肺组织 肺肿瘤 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癌胚抗原表达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3
15
作者 王志新 高明发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02-104,共3页
目的 探讨肺癌患者癌胚抗原 (CEA)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 免疫组化法检测非小细胞肺癌 (NSCLC)癌组织和淋巴结中CEA的表达 ,放免法检测同期病人血中CEA浓度。结果 血中CEA浓度异常者仅占 34 .4% ,肺癌组织CEA表达阳性率 76 .6 % ,两... 目的 探讨肺癌患者癌胚抗原 (CEA)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 免疫组化法检测非小细胞肺癌 (NSCLC)癌组织和淋巴结中CEA的表达 ,放免法检测同期病人血中CEA浓度。结果 血中CEA浓度异常者仅占 34 .4% ,肺癌组织CEA表达阳性率 76 .6 % ,两者相差非常显著 (P <0 .0 1 )。转移淋巴结CEA表达 6 5 .7%。 3例癌栓CEA表达均阳性。Ⅲ~Ⅳ期患者肺癌组织CEA表达高于Ⅰ~Ⅱ期(P <0 .0 5 ) ,腺癌伴淋巴结转移组 ,CEA表达显著高于淋巴结阴性组 (P <0 .0 1 )。结论 作为肿瘤标志物 ,癌组织CEA表达较外周血CEA浓度对肺癌的诊断、预后判断更有价值。作为细胞粘附分子 ,CEA在癌栓形成过程及肺癌转移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胚抗原 CEA 非小细胞肺癌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44v3短发夹RNA对透明质酸诱导人结肠癌SW480细胞体外粘附和侵袭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6
16
作者 卓文磊 王彦 陈正堂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6期518-521,共4页
目的:研究CD44v3的短发夹RNA(short hairpin RNA,shRNA)对体外培养的人结肠癌SW480细胞CD44v3表达及透明质酸诱导的粘附侵袭行为的抑制作用。方法:设计和构建带有U6启动子的CD44v3基因特异性的shRNA干扰表达质粒,转染至SW480细胞,以RT-... 目的:研究CD44v3的短发夹RNA(short hairpin RNA,shRNA)对体外培养的人结肠癌SW480细胞CD44v3表达及透明质酸诱导的粘附侵袭行为的抑制作用。方法:设计和构建带有U6启动子的CD44v3基因特异性的shRNA干扰表达质粒,转染至SW480细胞,以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SW480细胞转染前后CD44v3表达,以平板粘附模型和Boyden小室模型检测SW480细胞转染前后粘附和侵袭能力。结果:和转染前相比,转染了RNA干扰表达质粒的SW480细胞CD44v3mRNA和蛋白表达、以及受透明质酸诱导而粘附于平板和穿过Boyden小室隔膜的细胞数皆显著减少(P<0.01)。结论:针对CD44v3的短发夹RNA能显著抑制透明质酸诱导人结肠癌SW480细胞体外粘附和侵袭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干扰 CD44V3 粘附 侵袭 SW480细胞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m23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肺癌组织和淋巴结表达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志新 高广正 +1 位作者 赵晓晏 张楚毅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1期15-17,共3页
目的探讨nm23基因与肺癌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链霉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S-P)快速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9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肺癌组织和49份配对淋巴结标本nm23基因产物-核苷二磷酸激酶(NDPK/... 目的探讨nm23基因与肺癌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链霉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S-P)快速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9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肺癌组织和49份配对淋巴结标本nm23基因产物-核苷二磷酸激酶(NDPK/nm23)。结果NDPK/nm23在NSCLC的肺癌组织表达为57.14%(28/49),其中鳞癌为60.87%(14/23),腺癌为53.85%(14/26)。26例伴淋巴结转移的肺癌标本中阳性16例(61.54%)。NDPK/nm23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没有负相关,在淋巴结转移灶有较高表达(53.85%,14/26)。结论nm23基因在肺癌的发生、转移中可能起着不同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核苷二磷酸激酶 免疫组织化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期胃癌腹腔静脉双路化疗近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红梅 胡义德 +5 位作者 廖国清 李虎城 刘鹏辉 解国清 杨海丽 戴海峰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52-552,555,共2页
关键词 胃肿瘤 腹膜转移 腹腔化疗 静脉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司匹林对脂多糖和猪肺泡巨噬细胞PKC和PTP活性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段玉忠 陈正堂 伍伟玲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786-789,共4页
目的 探讨脂多糖 (LPS)刺激后猪肺泡巨噬细胞蛋白激酶C(PKC)、蛋白酪氨酸磷酸酶 (PTP)活性变化及阿司匹林的干预效果。方法 LPS刺激猪肺泡巨噬细胞 (AM) ,并单独或联用阿司匹林、CalphostinC以及过氧钒酸盐进行干预 ,分别测定其胞质PK... 目的 探讨脂多糖 (LPS)刺激后猪肺泡巨噬细胞蛋白激酶C(PKC)、蛋白酪氨酸磷酸酶 (PTP)活性变化及阿司匹林的干预效果。方法 LPS刺激猪肺泡巨噬细胞 (AM) ,并单独或联用阿司匹林、CalphostinC以及过氧钒酸盐进行干预 ,分别测定其胞质PKC和PTP活性。结果 LPS(1 μg/ml)刺激后 ,AMPKC活性在 5min即显著升高 ,并于 1 0min达到峰值 ;AM胞质内PTP相对活性水平则逐渐减低 ,低谷出现在LPS刺激后 1 5min。治疗剂量阿司匹林可抑制LPS引起的AMPKC活性增加 ,并明显抑制LPS引起的AMPTP活性降低。PTP抑制剂POV可相对增强LPS刺激后AMPKC活性 ,阿司匹林能减低该效应 ;PKC非特异性抑制剂CalphostinC可使LPS引起的AMPTP活性降低有轻微回升 ,阿司匹林与之具协同效应。结论 阿司匹林对可通过影响AM蛋白激酶 磷酸酶系统平衡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泡巨噬细胞 磷酸酶 蛋白激酶 阿司匹林 脂多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生型INK4a/ARF基因共转染对A549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谢启超 胡义德 +2 位作者 王细文 李军果 王玲俐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6年第2期157-161,共5页
背景与目的INK4a/ARF基因是重要的细胞周期调控基因,其表达产物p16INK4a和p14ARF蛋白分别在Rb和p53通路中发挥重要调节作用。本研究将野生型INK4a/ARF基因同时转染到该基因位点缺失的人肺腺癌A549细胞中,研究其对该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 背景与目的INK4a/ARF基因是重要的细胞周期调控基因,其表达产物p16INK4a和p14ARF蛋白分别在Rb和p53通路中发挥重要调节作用。本研究将野生型INK4a/ARF基因同时转染到该基因位点缺失的人肺腺癌A549细胞中,研究其对该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利用阳离子脂质体介导的基因转染技术,将含有人全长野生型INK4a/ARF基因的真核表达重组质粒pcDNA3p16INK4a和pcDNA3p14ARF同时导入A549细胞系中,确定所编码蛋白p16INK4a和p14ARF稳定表达;在设立空白组和空质粒转染组的情况下,进行了转染前后细胞生长曲线、克隆形成率、周期分布、凋亡指数等指标的检测和分析。结果转染INK4a/ARF基因后的细胞G0/G1期比例为59.9%,与未转染(51.2%)及空质粒转染(50.3%)细胞相比差异显著(P值分别为0.043和0.025),同时S期和G2/M期的比例下降;转染后细胞克隆形成率为63%,未转染细胞和空质粒转染细胞分别为85%和87%(P值均<0.01),凋亡指数明显增加,转染INK4a/ARF基因后的细胞凋亡率为8.0%,另两种细胞均为2.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阳离子脂质体可以有效地将INK4a/ARF基因导入A549细胞,并可以抑制A549细胞的生长,促进凋亡作用的增强,为将来肺癌的基因治疗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INK4a/ARF基因 转染 细胞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