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D-1^+肿瘤浸润性CD8^+T淋巴细胞的表型鉴定及功能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李小红 陈陵 朱波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38-441,共4页
目的从肿瘤局部分离衰竭性CD8+T淋巴细胞(CD8+PD-1+T细胞),并对其功能进行研究,初步探讨机体免疫系统无法有效杀伤和清除肿瘤的原因。方法 C57BL/6小鼠皮下注射Lewis肺癌细胞株建立小鼠肿瘤模型。将肿瘤制成单细胞悬液后,染细胞表面标... 目的从肿瘤局部分离衰竭性CD8+T淋巴细胞(CD8+PD-1+T细胞),并对其功能进行研究,初步探讨机体免疫系统无法有效杀伤和清除肿瘤的原因。方法 C57BL/6小鼠皮下注射Lewis肺癌细胞株建立小鼠肿瘤模型。将肿瘤制成单细胞悬液后,染细胞表面标志。采用流式细胞术从肿瘤局部分选CD8+PD-1+T淋巴细胞及CD8+PD-1-T淋巴细胞,体外经非特异性刺激后行细胞内因子染色,检测IFN-γ分泌能力。CFSE细胞染色检测其增殖活性。结果肿瘤局部成功分离得浸润性CD8+T淋巴细胞,其中将近80%的细胞高表达衰竭表型PD-1+。CFSE结果显示CD8+PD-1+T细胞较CD8+PD-1-T细胞增殖活性明显下降;细胞内因子染色后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肿瘤局部CD8+PD-1+T细胞较CD8+PD-1-T细胞IFN-γ分泌能力降低约50%。结论肿瘤局部存在一群免疫衰竭性T细胞,可能参与了肿瘤的免疫逃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T淋巴细胞 PD-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6信号通路与肿瘤 被引量:55
2
作者 刘徽 朱波 林治华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53-355,共3页
IL-6(interleukin-6)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功能最为广泛的细胞因子之一,参与调节免疫反应、血细胞的生成及多种细胞的增殖和分化。IL-6通过与其受体结合,继而活化胞内一系列信号蛋白分子,最终实现IL-6反应基因的表达。起初对IL-6的研究是... IL-6(interleukin-6)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功能最为广泛的细胞因子之一,参与调节免疫反应、血细胞的生成及多种细胞的增殖和分化。IL-6通过与其受体结合,继而活化胞内一系列信号蛋白分子,最终实现IL-6反应基因的表达。起初对IL-6的研究是将其作为一种炎性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6 肿瘤 JAK/STAT途径 Ras/Erk途径 PI3K介导的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结果在结直肠癌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6
3
作者 龙驰 胡义德 曹正怀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3-15,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系统(C-12)检测结果对结直肠癌(CRC)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C-12对130例住院CRC患者(CRC组)和108例门诊体检人员(对照组)血清进行检测,分析C-12在两组人群之间、CRC不同TNM分期之间、C-12包含的12种... 目的探讨血清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系统(C-12)检测结果对结直肠癌(CRC)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C-12对130例住院CRC患者(CRC组)和108例门诊体检人员(对照组)血清进行检测,分析C-12在两组人群之间、CRC不同TNM分期之间、C-12包含的12种肿瘤标志物之间、不同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之间的阳性率差异。结果 CRC组C-12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随CRC分期升高而上升(P<0.01),其中CEA、CA242、CA19-9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余9项肿瘤标志物(P<0.01),CEA联合CA242、CA19-9检测能提高敏感度,但它们之间联合检测或12项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与单项肿瘤标志物CEA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C-12有助于CRC诊断,临床分期越晚诊断价值越高,其中CEA、CA242、CA19-9的诊断价值优于其余9项肿瘤标志物,多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能提高检测敏感度,但并不显著优于单项肿瘤标志物C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芯片 肿瘤标志物 结直肠癌 癌胚抗原CEA 糖类抗原CA242 糖类抗原CA19-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内皮抑素联合紫杉醇+顺铂化疗方案治疗人乳腺癌祼鼠移植瘤的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邓莉 张轩珍 +2 位作者 王卫东 陈正堂 曹正怀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783-786,共4页
目的探讨重组人内皮抑素(endostar,商品名恩度)联合化疗方案对人乳腺癌(MCF-7)裸鼠模型的治疗,观察其对祼鼠血管生成及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将48只荷瘤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及B组,每组24只,两组再分为化疗组、内皮抑素组、联合... 目的探讨重组人内皮抑素(endostar,商品名恩度)联合化疗方案对人乳腺癌(MCF-7)裸鼠模型的治疗,观察其对祼鼠血管生成及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将48只荷瘤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及B组,每组24只,两组再分为化疗组、内皮抑素组、联合用药组及对照组,化疗组给予紫杉醇+顺铂(TP),紫杉醇20mg/kg,腹腔注射,第1、7、14天,顺铂5mg/kg,腹腔注射,第1、7天;内皮抑素组给予重组人内皮抑素10mg/kg,静脉推注,连续14d;联合用药组给予重组人内皮抑素+TP:紫杉醇20mg/kg,腹腔注射,第1、7、14天,顺铂5mg/kg,腹腔注射,第1、7天,重组人内皮抑素10mg/kg,静脉推注;对照组连续14d静脉推注等体积生理盐水,比较各组的抑瘤率,绘制肿瘤生长曲线。ELISA方法检测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肿瘤组织病理切片,观察微血管密度(MVD)、凋亡指数,B组动物观察其生存期。结果联合用药组VEGF、MVD与其他各组比较明显减低(P<0.05),凋亡指数与其他各组比较明显增加(P<0.05),生存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延长(P<0.05)。结论重组人内皮抑素联合TP方案治疗人乳腺癌裸鼠移植瘤对肿瘤生长及肿瘤血管抑制优于单一化疗,但1个周期联合化疗用药不能延长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重组人内皮抑素 化疗 裸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卵巢癌细胞系A2780中肿瘤干细胞的分离及鉴定 被引量:5
5
作者 谢伟 龙海霞 +3 位作者 张恒 向橦 朱波 谢荣凯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56-359,共4页
目的从人卵巢癌细胞系A2780中分离并鉴定卵巢癌干细胞。方法将A2780细胞置于含人重组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人重组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牛血清白蛋白和人胰岛素的无血清培... 目的从人卵巢癌细胞系A2780中分离并鉴定卵巢癌干细胞。方法将A2780细胞置于含人重组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人重组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牛血清白蛋白和人胰岛素的无血清培养基中培养,采用连续传代诱导培养肿瘤干细胞,对每代分离出来的肿瘤干细胞进行流式检测,并对第4代肿瘤干细胞进行免疫荧光检测和逆向分化实验。结果从A2780细胞中成功分离出肿瘤干细胞,在上述无血清培养基中呈悬浮生长,具有很强的自我更新能力,流式检测显示随着传代诱导,CD133阳性率依次升高,免疫荧光进一步证实了CD133是卵巢癌干细胞的表面标记物,诱导分化实验说明其可逆向分化成为A2780肿瘤细胞。结论体外培养的卵巢癌细胞株A2780中存在卵巢癌干细胞,并能将其分离培养和诱导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肿瘤细胞 培养的 肿瘤干细胞 分离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分子靶向治疗临床应用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10
6
作者 陈正堂 孙建国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3,共3页
近年来,肿瘤分子靶向治疗临床应用方兴未艾。与传统的化疗细胞毒药物不同,肿瘤分子靶向药物不直接杀伤细胞,而是作用于肿瘤细胞过表达或突变、且与肿瘤恶性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的分子(靶点),从而抑制肿瘤的过度增殖、新生血管生成、浸... 近年来,肿瘤分子靶向治疗临床应用方兴未艾。与传统的化疗细胞毒药物不同,肿瘤分子靶向药物不直接杀伤细胞,而是作用于肿瘤细胞过表达或突变、且与肿瘤恶性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的分子(靶点),从而抑制肿瘤的过度增殖、新生血管生成、浸润和转移。然而,这类药物是不是就没有任何毒副作用,而可以放心大胆、不加选择地应用呢?临床应用应该注意些什么呢?现就我们临床应用此类药物的粗浅体会,提出对上述问题的若干思考,供同道们讨论、指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药物治疗 分子靶向性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学专业现状与发展设想 被引量:7
7
作者 陈正堂 朱波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15-318,共4页
目的总结国内外肿瘤学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的现状,结合我军肿瘤学优势提出本专业"十二五"学科发展设想。方法采用文献检索的方法,复习近5年国内外肿瘤学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论文和综述,分析该学科的最新研究动态和发展趋势;总... 目的总结国内外肿瘤学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的现状,结合我军肿瘤学优势提出本专业"十二五"学科发展设想。方法采用文献检索的方法,复习近5年国内外肿瘤学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论文和综述,分析该学科的最新研究动态和发展趋势;总结我军"十一五"期间肿瘤学取得的新成果。结果在肿瘤学基础研究方面,肿瘤干细胞、miRNA等领域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在临床治疗方面,分子靶向治疗和高精度放射治疗进展迅速。我军肿瘤领域在基金项目、论文发表及科技成果等方面成绩卓然。结论 "十二五"期间我军肿瘤学应以肺癌、消化道肿瘤和乳腺癌等我国高发肿瘤为重点,加强基础和临床应用研究,努力开展临床新技术、新业务,不断提高肿瘤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争取使我军肿瘤学科整体进入国家重点学科行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肿瘤学 肿瘤干细胞 RNA干扰 肿瘤治疗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5D细胞转移相关基因在原发灶、循环肿瘤细胞和转移灶中的差异表达 被引量:2
8
作者 李雪涛 陈芳琳 +2 位作者 王欣欣 孙建国 陈正堂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980-983,共4页
目的利用人巨细胞肺癌高转移株(95D)裸鼠自发转移模型,分析CD9、RHOA、MYL12A、B2M、PTOV1、HSPA1B肿瘤转移相关基因在原发灶、循环血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s)和转移灶中的差异表达。方法根据前期实验结果并利用GoSufer... 目的利用人巨细胞肺癌高转移株(95D)裸鼠自发转移模型,分析CD9、RHOA、MYL12A、B2M、PTOV1、HSPA1B肿瘤转移相关基因在原发灶、循环血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s)和转移灶中的差异表达。方法根据前期实验结果并利用GoSufer软件进行GO(gene ontology)分析,筛选出可能与肿瘤转移相关的基因CD9、RHOA、MYL12A、B2M、PTOV1、HSPA1B。利用稳定表达绿色荧光蛋白(GFP)的人巨细胞肺癌细胞株95D/GFP,建立肺癌裸鼠自发转移模型,用流式细胞分选术(fluorescence-activated cell sorting,FACS)分别纯化原发灶、外周血和转移灶中的肿瘤细胞,利用Real-time PCR技术检测上述基因在上述肿瘤细胞中的相对表达量。结果 CD9、RHOA、MYL12A基因在CTCs中表达较少,其次是肝转移灶,在皮下原发灶中表达较多;B2M基因在皮下原发灶、CTCs和肝转移灶中依次降低;PTOV1基因在CTCs中高表达,其次是皮下原发灶,肝转移灶中表达最少;HSPA1B基因只在原发灶中表达。结论 CD9、RHOA、MYL12A、B2M、HSPA1B基因可能是潜在的肺癌转移抑制基因,而PTOV1可能促进肺癌微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巨细胞肺癌 荧光示踪技术 循环肿瘤细胞 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非小细胞肺癌与外周血淋巴细胞表达ERCC1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郝萍 赵伟鹏 +4 位作者 刁鑫伟 王卫东 关华军 胡义德 陈正堂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201-1204,共4页
目的探讨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xcision repair cross-complementation group 1,ERCC1)在人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癌组织和外周血淋巴细胞(peripheral blood lymphocyte,PBL)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以期建立临... 目的探讨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xcision repair cross-complementation group 1,ERCC1)在人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癌组织和外周血淋巴细胞(peripheral blood lymphocyte,PBL)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以期建立临床实用简便的肿瘤学指标。方法采用间接二步法免疫荧光化学染色检测47例Ⅱ期、Ⅲ期NSCLC患者癌组织和PBL中ERCC1的表达及健康人PBL中ERCC1的表达。结果ERCC1在癌组织、NSCLC患者PBL和健康人PBL中的表达分别为53.19%(25/47)、48.94%(23/47)和20%(4/20),其中癌组织的ERCC1表达与NSCLC患者PBL的表达呈正相关,20例健康人PBL的ERCC1表达阳性率显著低于NSCLC患者。ERCC1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类型无关。结论检测NSCLC患者PBL的ERCC1表达可间接反应癌组织的ERCC1表达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 非小细胞肺癌 外周血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vin异构体基因沉默对肺腺癌SPC-A1细胞化疗增敏效应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孙建国 廖荣霞 +3 位作者 陈正堂 王志新 张青 胡义德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7年第6期461-465,共5页
背景与目的前期研究发现,凋亡抑制蛋白家族(IAP)新成员Livin尤其是Livinα,参与肺癌的发生发展,是肺癌细胞化疗耐药的重要机制之一。本研究的目的是利用基因转染和RNA干涉(RNAi)技术,在肺腺癌SPC-A1细胞中建立Livin异构体α和β特异的... 背景与目的前期研究发现,凋亡抑制蛋白家族(IAP)新成员Livin尤其是Livinα,参与肺癌的发生发展,是肺癌细胞化疗耐药的重要机制之一。本研究的目的是利用基因转染和RNA干涉(RNAi)技术,在肺腺癌SPC-A1细胞中建立Livin异构体α和β特异的基因沉默体系,探讨其对增加SPC-A1细胞化疗敏感性的不同作用及价值。方法在SPC-A1细胞中稳定表达Livinα+β、Livinα和Livinβ特异性小干涉RNA(siRNA),体外实验用甲基偶氮唑蓝(MTT)法,研究Livin基因沉默后SPC-A1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改变;体内实验利用荷瘤裸鼠模型,研究Livin基因沉默后荷瘤小鼠对顺铂的敏感性改变。结果Livinα+β、Livinα和Livinβ基因沉默后,SPC-A1细胞对顺铂、卡铂、环磷酰胺、阿霉素等多种化疗药物敏感性增加(P<0.05),其中,Livinα+β基因沉默能更有效增加肺癌细胞化疗敏感性(P<0.01)。动物实验表明,pSilencer-Livinα+β组、pSilencer-Livinα组和pSilencer-Livinβ组抑瘤率分别为146.1%、130.7%、110.5%。结论Livin异构体尤其是Livinα+β可作为肺癌细胞化疗增敏的分子靶点,其基因沉默有望成为非小细胞肺癌基因治疗新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凋亡抑制蛋白 LIVIN 凋亡 基因沉默 非小细胞肺癌 肿瘤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造血干细胞相关microRNAs的筛选及其促分化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孙建国 廖荣霞 +3 位作者 张亮 娄桂予 周度金 陈正堂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190-1196,共7页
为了获得人脐血造血干细胞(HSCs)的microRNAs(miRNAs)表达谱,并对相关miRNAs功能进行初步鉴定.利用免疫磁珠(MACS)和流式细胞仪(FACS)细胞分选技术分离人脐血造血干细胞(HSCs),分别提取细胞总RNA并分离小分子RNA,经荧光标记后与miRNAs... 为了获得人脐血造血干细胞(HSCs)的microRNAs(miRNAs)表达谱,并对相关miRNAs功能进行初步鉴定.利用免疫磁珠(MACS)和流式细胞仪(FACS)细胞分选技术分离人脐血造血干细胞(HSCs),分别提取细胞总RNA并分离小分子RNA,经荧光标记后与miRNAs基因芯片杂交,获得HSCs的miRNAs表达谱,集落形成实验(CFC)研究在HSC中高表达miR-520h对HSC的促分化作用.成功分离人脐血CD34+细胞和HSC,经基因芯片杂交获得31个造血干细胞相关miRNAs,其中22个为低表达,9个为高表达;经实时定量RT-PCR验证miR-520h显著升高,CFC实验表明其可增加多种集落形成,具有促进HSC向祖细胞分化的作用.上述结果表明,人脐血HSC具有自身特征性miRNAs,参与并调控HSC生物学功能,为深入探讨miRNAs在造血系统发育中的作用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 MIRNAS 生物芯片 实时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氧/放射活化Epo/e9增强子调控Layilin siRNA表达以抑制人肺腺癌A549细胞侵袭的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卓文磊 陶光利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846-851,共6页
背景与目的:Layilin是一种新发现与肺腺癌侵袭转移有密切联系的特异性透明质酸受体。本研究旨在观察缺氧/放射条件下活化缺氧/放射双敏感性增强子(Epo/e9),调控针对layilin的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表达,探讨其对人肺腺... 背景与目的:Layilin是一种新发现与肺腺癌侵袭转移有密切联系的特异性透明质酸受体。本研究旨在观察缺氧/放射条件下活化缺氧/放射双敏感性增强子(Epo/e9),调控针对layilin的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表达,探讨其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受透明质酸诱导侵袭的影响。方法:构建携带Epo/e9增强子和U6启动子且表达针对layilin的siRNA的RNA干扰载体(Epoo/e9-siLay plasmid)和阴性对照RNA干扰载体(Epo/e9-siCtrl plasmid),分别转染A549细胞,新霉素抗性筛选得到layilin表达受抑制的A549_(Epo/e9-siLay)细胞和layilin表达未受影响的A549_(Epo/e9-siCtrl)细胞。针对非转染A549(A549_(untransfected))、A549_(Epo/e9siLay)、A549_(Epo/e9-siCtrl)三组细胞,在缺氧/放射处理下,分别采用RT-PCR和和Western blot检测layilin mRNA和和蛋白表达,用Transwell模型检测细胞侵袭能力。结果:与A549_(untransfected)组相比,A549_(Epo/e9-siLay)组layilin表达显著减弱(P<0.01),Transwell穿膜细胞数显著减少(P<0.01);A549_(Epo/e9-siCtrl)组layilin表达、Transwell穿膜细胞数皆和A549_(untransfected)组无显著差异(P>0.05)。缺氧/放射处理能进一步增加和RNA干扰的上述效应(P<0.01)。结论:在缺氧/放射条件下,Epo/e9增强子调控layilin siRNA表达能明显抑制A549细胞侵袭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po/e9增强子 layilin RNA干扰 侵袭 A549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非小细胞肺癌与外周血淋巴细胞表达LRP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闵发胜 陈正堂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7期1699-1701,共3页
目的探讨肺耐药相关蛋白(lung resistance-related protein,LRP)在人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癌组织、癌旁组织和外周血淋巴细胞(peripheral blood lymphocytes,PBL)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 目的探讨肺耐药相关蛋白(lung resistance-related protein,LRP)在人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癌组织、癌旁组织和外周血淋巴细胞(peripheral blood lymphocytes,PBL)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9例人NSCLC癌组织、癌旁组织和PBL中LRP的表达及10例正常人PBL中LRP的表达。结果NSCLC癌组织、癌旁组织和PBL的LRP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8.2%、46.4%和66.8%,其中癌组织的LRP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且与PBL的LRP表达呈正相关。在各病理类型的NSCLC中,腺癌表达阳性率最高(90.9%),鳞癌次之(55.6%),差异显著(P<0.01)。10例正常人PBL的LRP表达阳性率(20%)显著低于NSCLC患者(P<0.05)。结论检测NSCLC患者PBL的LRP表达可间接反映癌组织的LRP表达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耐药相关蛋白 非小细胞肺癌 外周血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管生成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赵伟鹏 朱波 陈正堂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8年第2期282-286,共5页
随着手术治疗、化疗、放疗及生物治疗不断推进,对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cancer,NSCLC)的治疗已有了长足的进步;但目前NSCLC的5年生存率仍低于15%,其主要原因为诊断NSCLC时1/3以上发生了远处转移,淋巴结转移是非小... 随着手术治疗、化疗、放疗及生物治疗不断推进,对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cancer,NSCLC)的治疗已有了长足的进步;但目前NSCLC的5年生存率仍低于15%,其主要原因为诊断NSCLC时1/3以上发生了远处转移,淋巴结转移是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不良的重要因素。影响肿瘤转移的因素很多,目前被广泛认可的有:①肿瘤恶性转移表型的形成;②肿瘤细胞表面粘附因子缺乏;③细胞外基质的作用;④肿瘤细胞的趋化迁移能力;⑤肿瘤血管生成和淋巴管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淋巴管生成 肿瘤细胞表面 NSCLC 肿瘤血管生成 手术治疗 肿瘤转移 5年生存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ongSAGE法筛选非小细胞肺癌转移相关基因的初步研究
15
作者 陈芳琳 王卫东 陈正堂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9年第6期522-522,共1页
背景与目的由于肿瘤的遗传学不稳定性和靶器官的选择作用,肿瘤表现为一个不断变异的群体,有些瘤细胞亚群得以在靶器官优势生长,获得转移表型。它们与原发瘤细胞相比,可能有一些基因的表达变化对于肿瘤获得转移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如... 背景与目的由于肿瘤的遗传学不稳定性和靶器官的选择作用,肿瘤表现为一个不断变异的群体,有些瘤细胞亚群得以在靶器官优势生长,获得转移表型。它们与原发瘤细胞相比,可能有一些基因的表达变化对于肿瘤获得转移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如果找到这些基因,研究相关机制,并设计相应的阻断靶点,可望抑制肿瘤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肿瘤转移 SAGE 差异表达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皮前体细胞与肿瘤血管发生
16
作者 安江洪 陈正堂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6期593-595,共3页
实体肿瘤的生长和演进依赖于肿瘤血管生成。肿瘤血管生成包括血管新生(angiogenesis)和血管发生(vasculogenesis),内皮前体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参与的肿瘤血管发生在肿瘤血管生成中起主要作用。EPC来源主要包括骨髓... 实体肿瘤的生长和演进依赖于肿瘤血管生成。肿瘤血管生成包括血管新生(angiogenesis)和血管发生(vasculogenesis),内皮前体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参与的肿瘤血管发生在肿瘤血管生成中起主要作用。EPC来源主要包括骨髓来源的EPC、血管壁定留EPC和成体干细胞经血管内皮分化形成的EPC,不同来源EPC参与的血管发生过程在肿瘤血管生成中起重要作用。其中,肿瘤干细胞作为肿瘤血管内皮前体细胞新来源的认识为研究肿瘤血管发生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血管发生 内皮前体细胞 干细胞 肿瘤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133^+卵巢癌干细胞样细胞向血管内皮细胞分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贺路航 向橦 +2 位作者 张艳玲 谢荣凯 朱波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13-416,共4页
目的研究CD133+卵巢癌干细胞样细胞(ovarian cancer stem-like cells,OCSLCs)向血管内皮细胞的分化。方法通过无血清培养方法诱导卵巢癌A2780细胞株来源的CD133+OCSLCs;体外观察其在Matrigel基质胶上向血管内皮细胞分化的生物学行为,RT-... 目的研究CD133+卵巢癌干细胞样细胞(ovarian cancer stem-like cells,OCSLCs)向血管内皮细胞的分化。方法通过无血清培养方法诱导卵巢癌A2780细胞株来源的CD133+OCSLCs;体外观察其在Matrigel基质胶上向血管内皮细胞分化的生物学行为,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其成管后CD31的表达;通过裸鼠皮下移植瘤实验,免疫荧光法观察CD133+OCSLCs在卵巢癌血管新生中的作用。结果成功诱导出CD133+OCSLCs;体外成管实验结果显示CD133+OCSLCs在Matrigel基质胶上具有成管能力,6 h管腔样结构形成最为明显;免疫荧光、RT-PCR和Western blot证实,OCSLCs成管后表达CD31内皮细胞标记物(P<0.01);CD133+OCSLCs接种裸鼠皮下成瘤后,通过免疫荧光可观察到人源性肿瘤微血管的形成。结论 CD133+OCSLCs具有向血管内皮细胞分化的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干细胞样细胞 血管内皮细胞 血管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字鞋固定技术在下肢肿瘤体位固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文晓静 戴红娅 +1 位作者 张琰 李光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4期2490-2491,共2页
目的探讨下肢肿瘤放疗中利用丁字鞋固定体位相较于常规负压垫固定对摆位时间和摆位精度的影响。方法选择下肢肿瘤患者20例,简单随机分为A组(10例)和B组(10例),A组用真空负压垫固定,B组用丁字鞋定位,每例患者治疗前均采用锥形束CT(cone b... 目的探讨下肢肿瘤放疗中利用丁字鞋固定体位相较于常规负压垫固定对摆位时间和摆位精度的影响。方法选择下肢肿瘤患者20例,简单随机分为A组(10例)和B组(10例),A组用真空负压垫固定,B组用丁字鞋定位,每例患者治疗前均采用锥形束CT(cone beam CT,CBCT)扫描配准纠正摆位误差,统计每例患者的摆位误差和摆位时间,并对2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丁字鞋固定组摆位时间明显低于负压垫固定组的摆位时间(P<0.05);CBCT图像配准结果中,丁字鞋固定组在Lat左右和Lng前后方向上均优于负压垫固定组[(0.25±0.19 vs 0.44±0.16)cm,P=0.028;(0.27±0.18 vs 0.58±0.13)cm,P<0.01]。结论下肢肿瘤放疗定位采用丁字鞋定位技术可以减小摆位难度,缩短摆位时间,减少摆位误差,值得在临床中推荐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字鞋固定技术 下肢肿瘤体 摆位误差 固定 放射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R-780联合阿霉素对肝癌干细胞样细胞的杀伤效应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廖星芸 汪洋 +2 位作者 孙建国 王昕 史春梦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206-1212,共7页
目的探讨七甲川花菁类荧光小分子IR-780联合阿霉素对肝癌干细胞样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利用CCK-8试剂盒检测不同浓度IR-780(0、1.250、2.500、5.000、10.000、20.000μmol/L)及IR-780联合阿霉素(0、0.025、0.050、0.100、0.200、0.400μ... 目的探讨七甲川花菁类荧光小分子IR-780联合阿霉素对肝癌干细胞样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利用CCK-8试剂盒检测不同浓度IR-780(0、1.250、2.500、5.000、10.000、20.000μmol/L)及IR-780联合阿霉素(0、0.025、0.050、0.100、0.200、0.400μmol/L)对4种不同肝癌细胞(QGY-7703、SMMC-7721、Huh-7和Hep G2)的杀伤效应,并确定后续实验IR-780和阿霉素的浓度,采用细胞划痕实验检测IR-780联合阿霉素对肝癌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采用无血清悬浮培养的方法从Huh-7细胞株中分离并鉴定出具有干细胞特性的肿瘤细胞,检测IR-780联合阿霉素对肝癌干细胞样细胞的杀伤作用及迁移能力的影响;在裸鼠皮下荷瘤模型中观察IR-780联合阿霉素对肝癌干细胞样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低浓度的IR-780对肝癌细胞无明显杀伤作用;采用1.250μmol/L的IR-780联合阿霉素可对多种肝癌细胞产生较强的杀伤作用,其中半数致死浓度LC50较单药阿霉素降低25%;采用无血清悬浮培养的方法培养出Huh-7细胞肿瘤球,比较其与贴壁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致瘤能力和细胞周期分布,证明悬浮培养的肿瘤细胞具有肿瘤干细胞特性;IR-780联合阿霉素对肝癌干细胞样细胞具有较强的杀伤作用,单用阿霉素和IR-780联合阿霉素对肝癌干细胞样细胞的LC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30±0.02)vs(0.22±0.04)μmol/L,P<0.05];IR-780联合阿霉素可明显抑制肝癌干细胞样细胞的迁移能力和裸鼠皮下肿瘤的生长。结论 IR-780可增强阿霉素的抗肿瘤作用,提高对肝癌干细胞样细胞的杀伤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R-780 阿霉素 肝肿瘤 肿瘤干细胞 细胞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噬菌体展示EpCAM单链抗体及免疫原性初步研究
20
作者 刘晓丽 张岸梅 +4 位作者 林盛 王欣欣 廖荣霞 孙建国 陈正堂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977-979,共3页
目的利用噬菌体展示技术进行鼠抗人EpCAM单链抗体表达并鉴定其免疫活性,构建特异靶向上皮来源肿瘤细胞及癌干细胞的单链抗体。方法采用全基因合成的方法合成VL+Linker+VH的EpCAM的单链抗体(ScFv)基因,克隆到pMD19-T简易载体中,将ScFv基... 目的利用噬菌体展示技术进行鼠抗人EpCAM单链抗体表达并鉴定其免疫活性,构建特异靶向上皮来源肿瘤细胞及癌干细胞的单链抗体。方法采用全基因合成的方法合成VL+Linker+VH的EpCAM的单链抗体(ScFv)基因,克隆到pMD19-T简易载体中,将ScFv基因酶切并纯化后克隆到噬菌体载体pCANTAB-5E,热休克法转化至感受态的大肠杆菌TG1,随机挑取5个克隆,经辅助噬菌体超感染,形成鼠抗人EpCAM噬菌体单链抗体,用ELISA(以P/N>2判定为阳性)和免疫细胞化学法测定其抗原结合活性。结果成功获得pCANTAB-5E/EpCAM ScFv重组克隆,经ELISA和免疫细胞化学测定,噬菌体展示阳性率为20%,展示的单链抗体能与EpCAM抗原和A549细胞特异性结合。结论噬菌体展示技术制备EpCAM单链抗体方法简便、省时、高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链抗体 噬菌体展示 EPCAM 免疫 肿瘤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