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病理形态学观察 被引量:2
1
作者 余力 区士欢 肖莎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22-124,共3页
目的 探讨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 (DNT)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及与低级别胶质细胞瘤鉴别诊断。方法 对 2例DNT和 5例少枝细胞瘤进行光镜、免疫组化和特殊染色观察。结果  2种肿瘤组织形态类似 ,主要由类似分化好少枝细胞瘤样细胞构... 目的 探讨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 (DNT)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及与低级别胶质细胞瘤鉴别诊断。方法 对 2例DNT和 5例少枝细胞瘤进行光镜、免疫组化和特殊染色观察。结果  2种肿瘤组织形态类似 ,主要由类似分化好少枝细胞瘤样细胞构成。与少枝细胞瘤不同 ,DNT的组织学特点是瘤组织黏液变明显 ,多见网状微囊变。瘤组织间散在分布分化好的神经细胞 ,多位于黏液丰富的微囊内 ,如同浮蛙。分化的神经细胞及部分小细胞Syn阳性。肿瘤邻近的大脑皮质神经细胞层次有不同程度紊乱。结论 DNT与低级别少枝胶质细胞瘤不易鉴别 ,DNT预后良好 ,只需手术切除即可 ,不需辅以有潜在危害的化疗或放疗。因此 ,两者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 胚胎发育不良 神经上皮瘤 细胞瘤 神经细胞 观察 瘤组织 级别 结论 层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腔包块经CT导引细针穿刺活检的病理诊断
2
作者 余力 温志波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1期70-71,共2页
目的提高胸腔包块细针穿刺活检病理诊断的正确率,减少误诊。方法收集胸腔包块CT导引下经皮细针穿刺活检(PTFNAB)248例,以组织学诊断为主结合细胞学观察。以细胞学诊断与组织学诊断比较、组织学诊断以术后病理诊断为判定... 目的提高胸腔包块细针穿刺活检病理诊断的正确率,减少误诊。方法收集胸腔包块CT导引下经皮细针穿刺活检(PTFNAB)248例,以组织学诊断为主结合细胞学观察。以细胞学诊断与组织学诊断比较、组织学诊断以术后病理诊断为判定标准,分别统计两者诊断的准确性。结果良性病变45例,恶性病变194例。细胞学灵敏度为69.1%(134/194)、特异度为70.1%(94/134);组织学诊断231例其灵敏度为96.6%(231/239);34例手术后组织病理诊断,其组织学灵敏度为97.1%(33/34)、准确度为91.2%(31/34)。结论CT导引胸腔包块细针穿刺活检具有创伤小、定位准确的特点。在诊断上以组织学为主,因其诊断的灵敏度高,可以确定肿瘤的性质及类型,并且可进一步提供病变的生物学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导针 细针穿针 病理诊断 胸腔包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冰乙酸性大鼠胃溃疡模型制作及溃疡自愈过程中胃窦的组织学观察 被引量:26
3
作者 孙凤蓬 宋于刚 +5 位作者 朱新生 汤事能 杜江 邱庆林 梁巧明 赵彤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578-581,F003,共5页
目的建立冰乙酸性大鼠胃溃疡模型并观察溃疡胃窦自愈过程中的组织学变化.方法将70只受试大鼠按每组7只随机分为10组,具体为第4天4个观察组(分别是0.01 m1、0.05 ml、0.10 m1冰乙酸组和0.05 ml生理盐水组)和第7、10、14、21、28天各1个... 目的建立冰乙酸性大鼠胃溃疡模型并观察溃疡胃窦自愈过程中的组织学变化.方法将70只受试大鼠按每组7只随机分为10组,具体为第4天4个观察组(分别是0.01 m1、0.05 ml、0.10 m1冰乙酸组和0.05 ml生理盐水组)和第7、10、14、21、28天各1个观察组及正常对照组.各组大鼠依设计进行相应的处置,对实验大鼠进行外观表现观察、大体和光镜观察.结果注入0.01 ml冰乙酸的大鼠无明显溃疡,注入0.05 m1冰乙酸者出现典型胃窦溃疡,注入0.10 ml冰乙酸组发生胃穿孔.不同时间组大鼠的外观、胃窦大体和光镜观察呈现相应的溃疡表现和溃疡逐渐愈合的表现.结论大鼠胃窦前壁注入0.05 ml冰乙酸可制作典型的胃溃疡,溃疡胃窦粘膜于7~10 d后逐渐再生,14~28 d后逐步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乙酸性胃溃疡 愈合 动物模型 胃窦 组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冻止痛的机理研究 被引量:17
4
作者 周林球 邵振海 区士欢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96-99,共4页
不同温度(-20℃、-60℃、-100℃、-140℃和-180℃)冷冻家兔坐骨神经后,不同时期以HE、组化染色进行光镜,超薄切片电镜及体感诱发电位(SSEP)、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肌电图(EMG)等观察。结果-20℃冷冻,神经形态与功能无明显变化;-60℃... 不同温度(-20℃、-60℃、-100℃、-140℃和-180℃)冷冻家兔坐骨神经后,不同时期以HE、组化染色进行光镜,超薄切片电镜及体感诱发电位(SSEP)、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肌电图(EMG)等观察。结果-20℃冷冻,神经形态与功能无明显变化;-60℃冷冻,神经开始变性,传导功能丧失,但神经可以通过自身代谢修复;-100℃冷冻约半数的神经纤维发生Wallerian变性,神经修复时间延长,而神经仍能完全再生修复;-140℃与-180℃冷冻,神经立即坏死,部分基膜破坏,胶原纤维增生,神经形态与功能不能完全修复。本结果解释了临床深低温冷冻止痛效果好的原因,提示低于-140℃为冷冻止痛的最佳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冻止痛 周围神经 最佳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剂量葡萄糖诱导人视网膜内皮细胞凋亡 被引量:7
5
作者 马建芳 杨中汉 +5 位作者 宋志宏 郭颖 蔡卫斌 刘倩平 郭琳琅 高国全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35-438,共4页
目的检验大剂量葡萄糖水平对培养的原代人视网膜毛细血管内皮细胞(humanretinalcapillaryendothelialcells,HRCEC)的直接影响。方法HRCEC细胞从捐赠人眼中分离得到。细胞在含有5mmol/L或25mmol/L葡萄糖的培养基中培养6d。应用锥虫蓝染... 目的检验大剂量葡萄糖水平对培养的原代人视网膜毛细血管内皮细胞(humanretinalcapillaryendothelialcells,HRCEC)的直接影响。方法HRCEC细胞从捐赠人眼中分离得到。细胞在含有5mmol/L或25mmol/L葡萄糖的培养基中培养6d。应用锥虫蓝染色测定细胞活力、流式细胞计数分析细胞周期、TUNEL分析细胞凋亡。结果HRCEC细胞在25mmol/L葡萄糖中培养6d,细胞活力显著下降。通过流式细胞计数和TUNEL测定,凋亡细胞的数目在大剂量葡萄糖培养基中显著升高。结论大剂量葡萄糖可诱导人视网膜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凋亡,这有可能是促进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发展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病 糖尿病性 细胞凋亡 视网膜内皮细胞 高血糖症 流式细胞计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氩超冷刀治疗晚期巨块多灶型肝癌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方驰华 俞金龙 +2 位作者 余力 方石岗 王友顺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6期528-530,共3页
目的 探讨氩超冷刀手术系统(Argon surper-cryosurgery system,ASSS)治疗晚期巨块多灶型肝癌的方法和研究氩超冷手术(ASS)治疗后癌组织细胞的形态学改变。方法 22例“无法外科治疗”的晚期巨块多灶型肝癌病人中单纯ASS治疗9例,减... 目的 探讨氩超冷刀手术系统(Argon surper-cryosurgery system,ASSS)治疗晚期巨块多灶型肝癌的方法和研究氩超冷手术(ASS)治疗后癌组织细胞的形态学改变。方法 22例“无法外科治疗”的晚期巨块多灶型肝癌病人中单纯ASS治疗9例,减体手术切除癌肿+ASS+门静脉置泵1例,巨块癌肿切除+ASS+门静脉置泵2例,<5.0 cm癌肿切除+ASS+肝动脉置泵1例,ASS治疗+肝动脉置泵3例,ASS治疗+门静脉置泵6例。结果 成功治疗22例,并发症有 ASSS枪穿刺孔出血、胸腔积液、胆汁漏、肝昏迷,但均治愈。所有病例随访均生存,最长已生存11个月。结论 (1)ASSS 为“无法外科治疗”的晚期巨块多灶型肝癌提供新的治疗途径。(2)在ASS治疗中,应注意其治疗的适应症,以及并发症的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氩超冷刀 ASSS 巨块多灶型肝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溶酶原Kringle5缺失突变体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生的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马建芳 杨中汉 +7 位作者 李朝阳 蔡卫斌 宋志宏 郭颖 郭琳琅 李民友 刘祖国 高国全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1245-1248,共4页
目的纤溶酶原蛋白水解片段Kringle 5(K5)具有治疗血管增生性疾病的潜在临床应用价值,但是K5已获得美国专利。本研究应用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技术获得缺失突变型(K5Mut1)并检测其体外活性。方法除去K5外环两端的N端和C端15个氨基酸残基以... 目的纤溶酶原蛋白水解片段Kringle 5(K5)具有治疗血管增生性疾病的潜在临床应用价值,但是K5已获得美国专利。本研究应用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技术获得缺失突变型(K5Mut1)并检测其体外活性。方法除去K5外环两端的N端和C端15个氨基酸残基以降低其相对分子质量,但同时保留K5分子中的所有3个二硫键以保留完整的外环结构域,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亲和层析纯化,获得突变型K5 Mut1 (Cys1-80);MTT法分析突变型K5对牛视网膜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周皮细胞的抑制作用。结果K5 Mut1以浓度依赖的方式抑制原代培养的视网膜内皮细胞,EC50(抑制50%细胞增生的药物浓度)约为35 nmol/L,是完整K5活性的2倍。在同样浓度范围内,K5 Mut1并不抑制同源的周皮细胞,表明K5 Mut1特异性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生。结论K5 Mut1是一种比K5作用更强的血管增生抑制因子,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和实体肿瘤等血管增生性疾病的治疗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溶酶原缺失 血管内皮细胞增生 纤溶酶原蛋白水解片段 血管增生性疾病 突变型Kringle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粘附分子CD_(15)和HLA-DR抗原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郭琳琅 郭颖 曹长安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3-15,共3页
应用免疫组化SP法观察细胞粘附分子CD15和HLA-DR抗原在7例正常肝组织、13例肝硬变(5例伴轻-中度不典型增生)和49例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显示:正常肝组织和肝硬变组织中均无CD15表达,仅肝癌组织中出现CD15的阳性表达,阳性率... 应用免疫组化SP法观察细胞粘附分子CD15和HLA-DR抗原在7例正常肝组织、13例肝硬变(5例伴轻-中度不典型增生)和49例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显示:正常肝组织和肝硬变组织中均无CD15表达,仅肝癌组织中出现CD15的阳性表达,阳性率为30.6%(15/49);HLA-DR抗原除在正常肝组织、肝硬变伴轻、中度不典型增生病灶和肝癌组织中的肝窦内皮细胞和枯否氏细胞有阳性表达外,22例肝癌细胞中还见阳性染色,阳性率为449%。CD15和HLA-DR的表达与肝癌组织分化程度及是否伴有肝硬化无明显关系(P>0.05),而与转移有关(P<0.01)。结果说明肝组织中CD15和HLA-DR的表达变化对肝脏良、恶性病变判断及肝癌患者预后的评估有一定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细胞粘附分子 组织相溶性抗原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骺板移植的实验形态学观察 被引量:6
9
作者 杜晓冰 邰勇华 +1 位作者 区士欢 何金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297-300,共4页
实验研究将3~5月龄幼狗12条分为二组进行右侧腓骨上端骨骺游离原位再植。一组为带血管骺板移植,另一组为不带血管骺板移植。经组织学及超微结构观察表明,带血管移植的骺板的形态学表现与正常对照侧相似,而不带血管移植的骺板则... 实验研究将3~5月龄幼狗12条分为二组进行右侧腓骨上端骨骺游离原位再植。一组为带血管骺板移植,另一组为不带血管骺板移植。经组织学及超微结构观察表明,带血管移植的骺板的形态学表现与正常对照侧相似,而不带血管移植的骺板则变性、坏死和吸收。从而证实了髓板移植须有血供存在,也证实了带血管骺板移植具有临床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骺板 移植 组织学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凋亡基因bcl-2、bax及Fas在肝硬化中的表达及与乙肝病毒感染的关系 被引量:3
10
作者 郭琳琅 郭颖 肖莎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30-31,共2页
为了探讨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及Fas在乙肝病毒相关性肝硬化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应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30例肝硬化组织中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及Fas表达及HBsAg的阳性率。21例HBsAg阳性的肝硬化... 为了探讨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及Fas在乙肝病毒相关性肝硬化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应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30例肝硬化组织中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及Fas表达及HBsAg的阳性率。21例HBsAg阳性的肝硬化组织中,4例bcl-2阳性,阳性率为19.1%,16例bax阳性,阳性率为76.2%,15例Fas阳性,阳性率为71.4%。9例HBsAg阴性的肝硬变中1例bcl-2阳性,阳性率为11.1%,bax有4例阳性,阳性率为44.4%,Fas有2例阳性,阳性率为22.2%。伴与不伴乙肝病毒感染的两组肝硬化中bcl-2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而bax和Fas差异有显著性(P<0.05)。提示bax和Fas可能参与了乙肝病毒致肝细胞的损伤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乙型肝炎 bcl-2 BAX基因 FAS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R技术在检测淋巴结增生性病变组织EB病毒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1
作者 郭琳琅 肖莎 曹长安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4期384-385,共2页
PCR技术在检测淋巴结增生性病变组织EB病毒中的应用郭琳琅肖莎曹长安作者单位:第一军医大学附属珠江医院病理科,广州510282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何杰金淋巴瘤(HL)、非何杰金淋巴瘤(NHL)、组织细胞... PCR技术在检测淋巴结增生性病变组织EB病毒中的应用郭琳琅肖莎曹长安作者单位:第一军医大学附属珠江医院病理科,广州510282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何杰金淋巴瘤(HL)、非何杰金淋巴瘤(NHL)、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HNL)和非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系肿瘤 增生性病变 EB病毒 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套式原位 PCR 技术在非何杰金氏淋巴瘤 bc1-2/JH 融合基因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肖莎 朱新生 郭琳琅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A01期14-15,共2页
本文在实验中建立了半套式原位PCR技术,采用一对半引物,两次PCR扩增,经外引物扩增的片段又经内引物扩增,既增加了反应的特异性,又增加了敏感性,并能得到丰富的特异性靶序列。对于组织切片中低拷贝基因的检测更赋有意义。
关键词 原位PCR 半套式 淋巴瘤 融合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脑纹状体边缘区的免疫细胞化学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包新民 舒斯云 +3 位作者 李胜修 余力 傅求真 吴文龙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894-897,共4页
目的证明人脑纹状体有无纹状体边缘区存在。方法用Nissl染色和免疫细胞化学方法研究了人新生儿脑纹状体的细胞构造及递质分布。结果在Nissl染色的切片上可见人脑纹状体壳核和苍白球外节之间,有一条明显的梭形细胞带。细胞的长轴呈背腹方... 目的证明人脑纹状体有无纹状体边缘区存在。方法用Nissl染色和免疫细胞化学方法研究了人新生儿脑纹状体的细胞构造及递质分布。结果在Nissl染色的切片上可见人脑纹状体壳核和苍白球外节之间,有一条明显的梭形细胞带。细胞的长轴呈背腹方向,与壳核内侧边界平行。在上述边缘区部位可见大量免抗亮氨酸-脑腓肽(L-ENK)、免抗神经降压肽(NT)、免抗生长抑素(SOM)和免抗P物质(SP)免疫细胞化学阳性纤维和少量L-ENK及NT阳性胞体。结论首次证明人脑纹状体和大鼠、猫、猴相似,也存在纹状体边缘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纹状体 边缘区 免疫细胞化学 人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淋巴瘤与EB病毒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郭琳琅 肖莎 曹长安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4期289-291,共3页
目的探讨淋巴瘤与EB病毒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霍奇金病(HD)和非霍奇金病(NHD)中EB病毒DNA。结果EB病毒DNA的检出率分别为:HD486%(18/37),各亚型中淋巴细胞为主型(L... 目的探讨淋巴瘤与EB病毒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霍奇金病(HD)和非霍奇金病(NHD)中EB病毒DNA。结果EB病毒DNA的检出率分别为:HD486%(18/37),各亚型中淋巴细胞为主型(LP)286%(2/7),结节硬化型(NS)20%(2/10),混合型(MC)75%(9/12),淋巴细胞消减型(LD)625%(5/8);NHD32%(8/25),其中T细胞淋巴瘤(TML)636%(7/11),B细胞淋巴瘤(BML)71%(1/14)。结论国内淋巴瘤的发病可能与EB病毒的感染有一定关系,其中以HD中的MC和LD及NHD中的TML与EB病毒的关系较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聚合酶链反应 EB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导引下肺小结节的穿刺活检 被引量:6
15
作者 温志波 楼慧玲 +1 位作者 梁文 余力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1998年第3期172-174,共3页
目的:评价 CT 导引下肺内小结节灶穿刺活检对诊断的价值。材料和方法:搜集 CT 导引下肺内病变穿刺活检182例,其中46例为肺内小结节灶,结节直径5~10mm 5例,11~15mm 20例,16~20mm 21例,共49个结节行50次活检,均在 CT 导引下进行。结果... 目的:评价 CT 导引下肺内小结节灶穿刺活检对诊断的价值。材料和方法:搜集 CT 导引下肺内病变穿刺活检182例,其中46例为肺内小结节灶,结节直径5~10mm 5例,11~15mm 20例,16~20mm 21例,共49个结节行50次活检,均在 CT 导引下进行。结果:49个结节均被刺中,诊断正确率为96%。假阴性为6.9%。无假阳性,气胸发生率为12%,无1例需放置闭式引流。结论:CT 导引下肺内小结节穿刺活检正确率高,并发症少,可作为肺内孤立性小结节灶组织学诊断的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节 穿刺活检 活检 针吸 CT 肺肿瘤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PCR防脱片方法的选择及应用 被引量:3
16
作者 肖莎 朱新生 郭琳琅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1期52-52,I008,共2页
原位PCR防脱片方法的选择及应用肖莎朱新生郭琳琅原位PCR是PCR与原位杂交两种方法的结合,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将附在载玻片上组织切片内的靶基因原位扩增、原位检测、原位观察。这对于探明靶基因与病变发生发展的关系十分重要。... 原位PCR防脱片方法的选择及应用肖莎朱新生郭琳琅原位PCR是PCR与原位杂交两种方法的结合,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将附在载玻片上组织切片内的靶基因原位扩增、原位检测、原位观察。这对于探明靶基因与病变发生发展的关系十分重要。然而原位PCR步骤多,时间长,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酶链反应 原位PCR 脱片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局灶性脑梗死溶栓动物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5
17
作者 胡顶高 吴宣富 余力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4期324-326,共3页
目的 建立脑梗死溶栓动物模型,并探讨溶栓药物对溶栓动物模型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兔自体动脉血栓,在数字减影动脉造影术(DSA)下栓塞兔大脑中动脉,造成局灶性脑梗死。经氯化-2,3,5,-三苯基四氯唑染色,作光镜病理形态学观... 目的 建立脑梗死溶栓动物模型,并探讨溶栓药物对溶栓动物模型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兔自体动脉血栓,在数字减影动脉造影术(DSA)下栓塞兔大脑中动脉,造成局灶性脑梗死。经氯化-2,3,5,-三苯基四氯唑染色,作光镜病理形态学观察。结果 给予尿激酶后在DSA血管造影下观察到血管再通,证实该梗死模型能较好地反映脑缺血的病理发展过程。结论 提示该梗死模型可作为溶栓动物模型。此模型的建立为临床筛选各种溶栓药物奠定了动物实验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减影 动物模型 局灶性脑梗死 溶栓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Fas及FasL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肝癌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3
18
作者 郭琳琅 郭颖 曹长安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5期429-431,共3页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中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凋亡基因bcl-2、bax、Fas及FasL表达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技术分析40例原发肝细胞癌组织中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 阳性组和HBsAg阴性组bcl-2、bax、Fas及FasL的表达。结果 癌组织中HBsA...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中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凋亡基因bcl-2、bax、Fas及FasL表达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技术分析40例原发肝细胞癌组织中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 阳性组和HBsAg阴性组bcl-2、bax、Fas及FasL的表达。结果 癌组织中HBsAg阳性率为30%(12/40),癌旁组织中HBsAg阳性率为62.5%(25/40)。12例HBsAg阳性的癌组织中bcl-2和bax的阳性率比值为1:1.5(2/12: 3/12),28例HBsAg阴性的癌组织中bcl-2和bax阳性率比值为1:1.25(4/28: 5/28);25例HBsAg阳性和15例HBsAg阴性的癌旁肝细胞中bcl-2和bax的阳性率比值分别为1:3.2 (5/25:16/25) 和1:3(3/15: 9/15)。12例HBsAg阳性和28例HBsAg阴性的肝癌中Fas 和FasL阳性例数分别为6、5和1、1;25例HBsAg阳性和15例HBsAg阴性的癌旁肝细胞Fas和FasL阳性例数分别为17、5和4、3。两组间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肝癌组织中HBV感染与bcl-2和bax阳性表达比率无明显关系,而与Fas和FasL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HBV 细胞凋亡 bcl-2 BAX FAS FAS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针活检确诊以骨转移为首发表现的疑难性肝细胞癌(附2例报告) 被引量:2
19
作者 但汉雷 赵燕 +3 位作者 张亚历 余力 张积仁 张振书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978-980,共3页
采取疑难病例评析方法,报告并分析了2例以骨转移为首发表现、临床症状和影像学改变不典型、血清甲胎蛋白不升高、经过细针吸取活检明确诊断的原发性肝细胞癌,提出对于同时存在不典型的肝脏和骨病变的病例,应用细针吸取对骨病变进行活检... 采取疑难病例评析方法,报告并分析了2例以骨转移为首发表现、临床症状和影像学改变不典型、血清甲胎蛋白不升高、经过细针吸取活检明确诊断的原发性肝细胞癌,提出对于同时存在不典型的肝脏和骨病变的病例,应用细针吸取对骨病变进行活检,方法简单、安全可靠,有利于鉴别诊断,可以避免肝脏活检和对骨病变的手术活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疑难性肝细胞癌 骨肿瘤 病因学 细针吸取活检术 鉴别诊断 HCC 病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酶ICH-1在慢性乙型肝炎中的表达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郭琳琅 郭颖 曹长安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56-157,共2页
探讨蛋白酶ICH与慢性乙型肝炎的关系。采用免疫组化技术研究蛋白酶ICH在33例慢性乙型肝炎组织中的表达。结果表明慢迁肝和慢活肝中ICH-IL及ICH-1S阳性率较正常肝增加,但无明显差异;而坏死区肝细胞的阳性信号明显强于其他区域肝细胞... 探讨蛋白酶ICH与慢性乙型肝炎的关系。采用免疫组化技术研究蛋白酶ICH在33例慢性乙型肝炎组织中的表达。结果表明慢迁肝和慢活肝中ICH-IL及ICH-1S阳性率较正常肝增加,但无明显差异;而坏死区肝细胞的阳性信号明显强于其他区域肝细胞和正常肝细胞。结论ICH-1可能参与肝细胞的损伤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酶 乙型肝炎 ICH-1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