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莆田市种养结合型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建设现状、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2
1
作者 吴碧珠 郑天和 《福建农业科技》 2008年第6期84-85,共2页
关键词 农业循环经济 模式建设 结合型 莆田市 种养 循环经济模式 农业生态环境 社会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莆田市农民科技教育培训模式及发展对策 被引量:3
2
作者 林丽翩 梁茂东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12期5614-5615,共2页
阐述了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在发展现代农业中的重要作用,分析了莆田市农民科技教育培训的现状及存在的困难与问题,提出了提高农民科技教育培训的对策。
关键词 农民科技教育培训 现状 问题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莆田市花椰菜新品种对比试验 被引量:3
3
作者 庄银庆 方梅芳 +3 位作者 黄加煌 许伟东 张金焕 卢桂凤 《农业科技通讯》 2014年第9期153-154,共2页
引进17个花椰菜品种进行试种,比较各品种的生育期、株高、植株开展度、花球大小及产量等指标。结果表明,生育期较短、产量较高的品种为FZ-31,推广泰国耐热70天和FZ-15生育期相对较长但产量也较高,3个品种值得进一步试验推广。
关键词 花椰菜 品种 对比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莆田市无公害蔬菜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被引量:1
4
作者 梁茂东 林丽翩 《现代农业科技》 2010年第13期162-163,共2页
实施"餐桌污染"治理以来,莆田市无公害蔬菜生产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发展过程中仍面临着许多实际问题。分析了莆田市无公害蔬菜生产的现状,并提出了加强领导、依法管理、体系建设、生产示范、集约生产、拓展市场等应对策略。
关键词 无公害蔬菜 生产现状 对策 福建莆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莆田市秀屿区耕地土壤养分现状及施肥建议
5
作者 吴国宝 《福建农业科技》 2015年第9期19-21,共3页
对秀屿区耕地土壤进行取样分析测定,结果表明:全区耕地土壤总体偏酸,有机质含量处于中等水平,碱解氮含量处于较缺乏水平,有效磷含量处于中等水平,速效钾含量总体处于偏低水平,中、微量元素含量明显失衡,硼、镁含量总体处于缺乏水平;并... 对秀屿区耕地土壤进行取样分析测定,结果表明:全区耕地土壤总体偏酸,有机质含量处于中等水平,碱解氮含量处于较缺乏水平,有效磷含量处于中等水平,速效钾含量总体处于偏低水平,中、微量元素含量明显失衡,硼、镁含量总体处于缺乏水平;并据此提出施肥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 土壤养分 现状 施肥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莆田市秀屿区耕地地力现状与改良利用对策
6
作者 吴国宝 《福建农业科技》 2014年第11期42-44,共3页
根据秀屿区耕地地力调查与评价结果,分析耕地地力现状,并提出相应的耕地改良措施。
关键词 耕地地力 现状 改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大麦育种现状分析及今后育种思考 被引量:4
7
作者 涂祖荣 林守涌 叶定生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5期711-715,共5页
分析了福建省大麦育种的现状,指出20多年来福建大麦育种取得明显进展,育出了莆大麦4号、闽诱3号、闽麦06、闽麦02、莆大麦5号、莆大麦7号等良种。这些良种产量提高、千粒重增加和抗白粉病能力增强,但大麦育种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作者... 分析了福建省大麦育种的现状,指出20多年来福建大麦育种取得明显进展,育出了莆大麦4号、闽诱3号、闽麦06、闽麦02、莆大麦5号、莆大麦7号等良种。这些良种产量提高、千粒重增加和抗白粉病能力增强,但大麦育种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作者在总结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今后的育种目标、技术路线和技术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 大麦 育种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大麦品种区试结果分析及今后生产和育种方向 被引量:3
8
作者 涂祖荣 林守涌 +1 位作者 苏保 陈火高麟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4期471-476,共6页
“七五”至“九五”期间 ,福建省进行了三轮大麦品种区试。结果表明 :大麦品种产量不断提高 (从“七五”平均 14 4 .0kg/u提高到“九五”平均 2 4 2 .4kg/u) ,穗数增加 ,千粒重提高 ,向多穗大粒和大穗大粒方向发展 ,抗白粉病能力增强 ,... “七五”至“九五”期间 ,福建省进行了三轮大麦品种区试。结果表明 :大麦品种产量不断提高 (从“七五”平均 14 4 .0kg/u提高到“九五”平均 2 4 2 .4kg/u) ,穗数增加 ,千粒重提高 ,向多穗大粒和大穗大粒方向发展 ,抗白粉病能力增强 ,新育成品种多表现抗白粉病 ,株高和生育期适宜 ,但稳定性尚需进一步提高 ,通过区试筛选出丰产品种莆大麦 4号、闽诱 3号 ,丰产稳产品种闽麦 0 6 ,丰产抗白粉病品种莆大麦 5号、莆大麦 7号和闽麦 0 2等。从区试结果分析认为 :今后福建大麦育种目标应该是 :中熟、中秆、高产、稳产、抗逆力强 ,质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 大麦 品种区试 生产 育种 产量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历代大麦区试中筛选出品种产量及主要性状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3
9
作者 涂祖荣 陈熇麟 林守涌 《大麦科学》 2002年第1期1-3,共3页
分析并评价了福建省近 15年来省级区试中筛选出大麦品种 (莆大麦 4号、闽诱 3号、闽麦0 6、莆大麦 5号、闽麦 0 2、莆大麦 7号 )的产量及农艺性状。认为这些品种丰产性较好 ,产量进展显著 ,往高产方向发展。株高适中 ,生育期适宜 ,穗粒... 分析并评价了福建省近 15年来省级区试中筛选出大麦品种 (莆大麦 4号、闽诱 3号、闽麦0 6、莆大麦 5号、闽麦 0 2、莆大麦 7号 )的产量及农艺性状。认为这些品种丰产性较好 ,产量进展显著 ,往高产方向发展。株高适中 ,生育期适宜 ,穗粒结构较协调 ,穗数和粒重上进展较大 ,尤其粒重 ,往多穗大粒或大穗大粒方向发展。抗逆性提高 ,尤其抗白粉病能力明显增强 ,但品种稳产性有待进一步提高。今后福建大麦育种应以选育饲料大麦为主 (包括粒用 ,牧草用 ,牧草兼粒用 ) ,育种目标是 :高产 ,稳产 ,抗逆力较强 ,广适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 大麦 产量 农艺性状 评价 育种目标 品种区域试验 品种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大麦品种区试的回顾和探讨 被引量:2
10
作者 涂祖荣 林守涌 陈熇麟 《大麦科学》 2003年第4期5-7,共3页
回顾了福建省大麦区试的近况。指出通过福建省大麦区试鉴定出一批大麦新品种 ,建立了区试网络 ,培养了区试人才 ,创造了一定的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并对福建省大麦品种更新换代 ,为大麦育种提供 (反馈 )信息 ,促进大麦生产和育种发... 回顾了福建省大麦区试的近况。指出通过福建省大麦区试鉴定出一批大麦新品种 ,建立了区试网络 ,培养了区试人才 ,创造了一定的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并对福建省大麦品种更新换代 ,为大麦育种提供 (反馈 )信息 ,促进大麦生产和育种发展等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还指出了福建省大麦区试存在的主要问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 大麦 品种 区域试验 网络 人才 经济效益 生态效益 生产 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标准化效果产生机理及评价内容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郑龙 何金城 +1 位作者 谢家驹 柯庆明 《热带农业科学》 2005年第4期57-60,91,共5页
简述了农业标准化效果产生机理及评价内容,就农业标准化及其效果的相关概念、特点、产生机理进行初步研究。
关键词 标准化 经济效果 评价内容 产生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庭院生态农业模式应用及效益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原瑞芬 《农村能源》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9-21,共3页
从理论与实践上论述了庭院生态农业模式的应用技术,并对其经济效益进行了综合分析,为在南方大力推广该模式提供了借鉴依据。
关键词 应用 生态农业模式 效益分析 庭院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分析与监管对策 被引量:10
13
作者 黄进斌 吴朝霞 《福建农业科技》 2010年第2期75-78,共4页
关键词 农产品质量 福建省 监管对策 安全现状 海峡西岸经济区 安全体系建设 无公害农产品 有机食品认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农艺措施的农业节水技术 被引量:1
14
作者 林丽翩 《现代农业科技》 2012年第16期83-83,共1页
介绍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包括调整种植品种结构,培育抗旱高产品种,提高作物水分利用率;农田覆盖技术,降低农田水分无效蒸发;增施有机肥,推广节水施肥技术,增大土壤涵蓄水分的能力,以减少蒸发;化学调控技术,深翻及中耕技术,推进节水灌溉制... 介绍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包括调整种植品种结构,培育抗旱高产品种,提高作物水分利用率;农田覆盖技术,降低农田水分无效蒸发;增施有机肥,推广节水施肥技术,增大土壤涵蓄水分的能力,以减少蒸发;化学调控技术,深翻及中耕技术,推进节水灌溉制度等方面,以提高作物抗旱能力,减少农业用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作物 节水 抗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水分利用效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6
15
作者 李荣生 许煌灿 +2 位作者 尹光天 杨锦昌 李双忠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66-371,共6页
阐述了水分利用效率概念和测定方法的发展、水分利用效率的时间和空间变化规律、不同生活型植物的水分利用效率与水分利用效率的外在和内在影响因子、水分利用效率的遗传背景分析、水分利用效率和抗旱性关系及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的措施,... 阐述了水分利用效率概念和测定方法的发展、水分利用效率的时间和空间变化规律、不同生活型植物的水分利用效率与水分利用效率的外在和内在影响因子、水分利用效率的遗传背景分析、水分利用效率和抗旱性关系及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的措施,最后分析了今后水分利用效率的研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水分利用效率 测定方法 生活型 抗旱性 概念 时空变化 影响因子 遗传背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杨梅花芽生理分化期叶片矿质元素含量动态变化 被引量:12
16
作者 郑诚乐 许伟东 +3 位作者 郭建靖 陈伟建 邱伟琴 吴宪志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2009年第5期584-588,共5页
以杨梅(Myrica rubra)的芽和叶片为材料,研究杨梅花芽生理分化期叶片矿质元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杨梅花芽生理分化期P和K含量呈不断降低趋势,而Ca和Mn则与之相反,呈持续升高趋势,Cu、B、Fe和Zn含量在生理分化盛期前降低,盛期后升高,... 以杨梅(Myrica rubra)的芽和叶片为材料,研究杨梅花芽生理分化期叶片矿质元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杨梅花芽生理分化期P和K含量呈不断降低趋势,而Ca和Mn则与之相反,呈持续升高趋势,Cu、B、Fe和Zn含量在生理分化盛期前降低,盛期后升高,而Mg和N则是在生理分化盛期前呈升高趋势,此后降低。在生产上,可根据杨梅树势在花芽生理分化前叶片适当喷施一定量的B、Fe和P肥,以促进其花芽生理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梅 叶片 花芽生理分化 矿质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白菜平衡施肥数学模型模拟研究 被引量:18
17
作者 柯庆明 林文雄 +2 位作者 黄珍发 方加龙 黄梅卿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1期119-121,共3页
试验研究建立了小白菜平衡施肥数学模型 ,并模拟出小白菜N、P、K肥施用量与产量及利润的回归方程 ,应用边际分析法获得小白菜最高产量施N肥量为 137 12kg/hm2 ,N∶P2 O5∶K2 O =1∶0 77∶0 98;最佳利润施N肥量为 12 3 74kg/hm2 ,N∶P2... 试验研究建立了小白菜平衡施肥数学模型 ,并模拟出小白菜N、P、K肥施用量与产量及利润的回归方程 ,应用边际分析法获得小白菜最高产量施N肥量为 137 12kg/hm2 ,N∶P2 O5∶K2 O =1∶0 77∶0 98;最佳利润施N肥量为 12 3 74kg/hm2 ,N∶P2 O5∶K2 O =1∶0 85∶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白菜 平衡施肥 数学模型 模拟研究 氮肥 磷肥 钾肥 产量 施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龙果果实生长过程有机酸与可溶性糖变化研究 被引量:18
18
作者 杨道富 林旗华 +3 位作者 谢鸿根 蔡秋英 陈源 卓玉辉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12年第10期1076-1080,共5页
为研究火龙果果实生长过程中有机酸及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规律,以‘双龙’火龙果为试材,对果实生长过程中有机酸和可溶性糖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火龙果果实有机酸有苹果酸、草酸、柠檬酸、酒石酸和富马酸。总酸含量变化呈倒‘V’型,... 为研究火龙果果实生长过程中有机酸及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规律,以‘双龙’火龙果为试材,对果实生长过程中有机酸和可溶性糖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火龙果果实有机酸有苹果酸、草酸、柠檬酸、酒石酸和富马酸。总酸含量变化呈倒‘V’型,在花后25d达到最高值1.29g.hg-1,在完全成熟时(花后35d),总酸含量降至0.54g.hg-1,果实生长初期(花后15d前)以草酸为主,果实生长中后期(花后16~35d)以苹果酸为主。可溶性糖从花后20d起迅速上升,花后35d达到最高值12.45g.hg-1。糖酸比变化趋势与可溶性糖相似,最高值在花后35d,达到了23.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龙果 生长 有机酸 可溶性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鲜素(MH)诱导龙眼焦核种子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 被引量:5
19
作者 刘国强 肖祥希 +1 位作者 邱栋梁 许伟东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10年第2期192-196,共5页
通过对青鲜素(MH)诱导乌龙岭龙眼焦核种子的研究发现,MH处理乌龙岭龙眼后其种子GA3、IAA和ABA含量在整个发育过程中总体呈下降趋势,GA3含量成熟前达到最低;乌龙岭龙眼焦核的形成与激素之间的比值关系密切,种子形成期间,经MH处理龙眼ABA/... 通过对青鲜素(MH)诱导乌龙岭龙眼焦核种子的研究发现,MH处理乌龙岭龙眼后其种子GA3、IAA和ABA含量在整个发育过程中总体呈下降趋势,GA3含量成熟前达到最低;乌龙岭龙眼焦核的形成与激素之间的比值关系密切,种子形成期间,经MH处理龙眼ABA/GA3和ABA/IAA值高于对照,这可能是龙眼果实焦核的主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鲜素 龙眼 焦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籼粳杂交不同衍生世代产量相关性状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韦新宇 柯蓓 +8 位作者 张受刚 卓伟 马彬林 杨腾帮 杨旺兴 邹文广 范祖军 许旭明 梁康迳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10年第3期251-259,共9页
采用包括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的加性-显性遗传模型(AD模型),分析了水稻籼粳杂交不同选育阶段衍生系产量相关性状的遗传表现规律。结果表明,所测定各产量相关性状中普遍存在着遗传主效应,且也普遍存在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其... 采用包括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的加性-显性遗传模型(AD模型),分析了水稻籼粳杂交不同选育阶段衍生系产量相关性状的遗传表现规律。结果表明,所测定各产量相关性状中普遍存在着遗传主效应,且也普遍存在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其中,衍生一代的播抽天数和千粒重性状以加性效应为主,其余7个性状以显性效应为主;衍生二代的单株谷重、结实率和千粒重性状以显性效应为主,其余6个性状则以加性效应为主;衍生四代的单株谷重、结实率、株高和穗长性状以显性效应为主,其余5个性状以加性效应为主。基因型×环境互作分析表明,除衍生一代的单株谷重、单株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性状和衍生二代的播抽天数、单株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性状以及衍生四代的单株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和每穗实粒数性状没有检测到加性×环境互作效应外,其余性状均存在加性×环境互作效应。此外,不同衍生世代各产量相关性状均存在着显性×环境互作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粳杂交 衍生世代 产量相关性状 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