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6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福建省农业源甲烷排放估算及其特征分析 被引量:18
1
作者 李艳春 王义祥 +2 位作者 王成己 郑百龙 黄毅斌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42-947,共6页
农业领域的稻田和畜禽养殖是温室气体甲烷(CH4)的重要排放源,估算省级农业源甲烷的排放量,并分析其排放特征,对进一步提出符合福建省实际情况、在技术经济上可行的减排措施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福建省农业活动水平数据,根据IPCC国... 农业领域的稻田和畜禽养殖是温室气体甲烷(CH4)的重要排放源,估算省级农业源甲烷的排放量,并分析其排放特征,对进一步提出符合福建省实际情况、在技术经济上可行的减排措施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福建省农业活动水平数据,根据IPCC国家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编制指南,估算了1991—2010年福建省农业源CH4排放量。结果表明:(1)1991-1995、1996-2000、2001-2005、2006-2010年间福建省农业源CH4年平均排放量分别为46.50×104、44.38×104、37.87×104、33.12×104t,呈降低趋势。其中,稻田CH4排放的贡献较大,4个时期年平均排放量分别为31.11×104、29.49×104、22.16×104、18.80×104t,占全省农业源CH4排放总量的56.76%-66.90%;而反刍动物肠道发酵和畜禽粪便管理的CH4排放量在20年间的变化不明显,分别为6.27×104~10.31×104t和4.95×104-7.20×104t。(2)2010年,福建省农业源CH4排放高值区主要分布在龙岩市、南平市和三明市,占全省农业源CH4排放总量的51%;稻田CH4排放的高值区主要分布在南平市、三明市和龙岩市,占全省稻田CH4排放总量的56%,应优先考虑削减这些地区的稻田CH4排放;畜禽CH4排放的高值区主要分布在龙岩市、漳州市和泉州市,占全省畜禽CH4排放总量的52%,应优先考虑削减这些地区的畜禽CH4排放。近20年福建省农业源CH4排放量呈下降趋势,主要是由于水稻播种面积的逐年减少,未来农业源CH4排放下降速度可能会放慢,因此控制水稻CH4排放的重点应放在灌溉管理、施肥管理、稻谷品种选择等方面;而控制畜禽CH4排放的关键是优化畜牧业结构,大力推进规模养殖,使畜禽品种、饲养技术和畜禽排泄物处理设施得到改进,提升单位畜禽饲养量的畜产品产出量,进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研究结果可为决策者有针对性地制定福建农业CH4排放控制政策和对策措施,降低农业源CH4排放量提供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 温室气体 农业 稻田 畜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农业生态系统氧化亚氮排放量估算及特征分析 被引量:13
2
作者 李艳春 王义祥 +2 位作者 王成己 郑百龙 黄毅斌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25-233,共9页
N2O是重要的温室气体, 了解福建省农业生态系统N2O排放情况及其年代变化规律, 对于寻找减排的技术路线与对策, 进而实现全国的控制目标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福建省农业活动水平数据, 采用区域氮素循环模型IAP-N方法, 估算1991-2010年... N2O是重要的温室气体, 了解福建省农业生态系统N2O排放情况及其年代变化规律, 对于寻找减排的技术路线与对策, 进而实现全国的控制目标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福建省农业活动水平数据, 采用区域氮素循环模型IAP-N方法, 估算1991-2010年福建省农业生态系统氧化亚氮(N2O)的排放量(以纯氮量计)并分析其排放特征。结果表明: (1)1991- 2010年福建省农业生态系统N2O排放总量(包括农田直接、间接排放, 田间秸秆燃烧排放, 粪便管理系统排放)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 从1991年的23 675.3 t·a-1增加到2006年的32 610.4 t·a-1, 之后降低至30 810.7 t·a-1(2010年)。1991-1995年、1996-2000年、2001-2005年、2006-2010年农业生态系统年平均N2O排放量分别为26 170.7 t·a-1、29 870.0 t·a-1、32 085.8 t·a-1、31 287.6 t·a-1。各类型排放量大小依次为: 农田直接(66.2%) 粪便管理系统(20.7%) 农田间接(12.9%) 田间秸秆燃烧(0.2%)。(2)1991-2010年, 农田N2O直接排放量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 从1991年的15 108 t·a-1增加到2006年的21 547 t·a-1, 之后下降到2010年的20 594 t·a-1。4个时期年平均N2O直接排放量分别为17 073.0 t·a-1、19 976.8 t·a-1、21 183.4 t·a-1、20 778.6 t·a-1。农田旱作(包括蔬菜地、非蔬菜旱地、水旱轮作的旱季)N2O排放占农田N2O直接排放量的83.0%~90.7%, 是农田直接排放的关键源。(3)1991-2010年间, 福建省粪便管理系统N2O排放量保持在5 213.2~ 6 988.0 t·a-1, 变化较稳定。粪便管理系统N2O排放的关键源为猪, 占粪便管理系统N2O排放量的57.4%~67.9%。(4)2010年, 农业生态系统N2O排放高值区主要分布在漳州市、南平市、泉州市和宁德市, 其N2O排放量均在4 000 t·a-1以上, 占全省总排放量的61.7%, 应优先考虑削减这些地区的N2O排放。研究结果为决策者合理利用肥料, 制定福建省农业生态系统温室气体减排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2O排放 IAP-N模型 氮循环 农业生态系统 福建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中亚热带区紫花苜蓿的引种筛选研究 被引量:16
3
作者 罗旭辉 李春燕 +1 位作者 应朝阳 林永生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07年第1期31-35,共5页
引进22个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在福建中亚热带区进行适应性试验,对生态适应性、生产性能和营养价值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参试品种均可正常生长,越夏率57.9%~74.4%,活体越冬率95%以上;年干草总产量8.73~12.37t/hm^... 引进22个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在福建中亚热带区进行适应性试验,对生态适应性、生产性能和营养价值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参试品种均可正常生长,越夏率57.9%~74.4%,活体越冬率95%以上;年干草总产量8.73~12.37t/hm^2,花期粗蛋白舍量26.1%~33.4%,中性洗涤溶解物61.9%~73.4%,年粗蛋白产量1.958~3.256t/hm^2。参试品种可适应当地夏季高温气候条件和土壤条件。筛选结果表明,“苜蓿王”、“猎人河”、“得龙”、“CW787”、“丰叶721”、“阿瑞博”为高产、优质潜力品种,其中“苜蓿王”粗蛋白产量最高,达3.256t/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引种筛选 福建中亚热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方红壤山区鱼用优质牧草利用技术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冯德庆 陈钟佃 +1 位作者 黄秀声 唐龙飞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06年第2期57-60,共4页
通过牧草生产性能试验表明,在南方红壤山区种植的禾本科牧草品种杂交狼尾草Pennisetum ameri-canum×P.purpureumcv.23A×N51年鲜草产量达160 294.2 kg/hm2、豆科牧草品种印度豇豆Vignasinensis年鲜草产量达92 093.8 kg/hm2,二... 通过牧草生产性能试验表明,在南方红壤山区种植的禾本科牧草品种杂交狼尾草Pennisetum ameri-canum×P.purpureumcv.23A×N51年鲜草产量达160 294.2 kg/hm2、豆科牧草品种印度豇豆Vignasinensis年鲜草产量达92 093.8 kg/hm2,二者的供草期长、刈割性能好,可以作为山区鱼用牧草当家品种。结合牧草的营养价值和草鱼可利用的产量来看,杂交狼尾草鱼用最佳刈割期为28 d。经过60 d喂养试验,全配合饲料组每尾净增重0.58 kg,添加杂交狼尾草组每尾净增重0.94 kg,比全配合饲料组增重62.1%;添加印度豇豆组每尾净增重0.90 kg,比全配合饲料组增重55.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狼尾草 印度豇豆 草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农田生态系统碳源/汇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李艳春 王成己 +2 位作者 叶菁 王义祥 黄毅斌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14年第11期1098-1103,共6页
准确估算农田生态系统的碳排放和碳吸收对制定合理的农业减排措施具有重要意义。基于1991-2010年福建省农作物产量、耕地面积、农业投入等农业活动水平数据,对福建省农田生态系统的碳源汇进行估算,并分析碳源汇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 准确估算农田生态系统的碳排放和碳吸收对制定合理的农业减排措施具有重要意义。基于1991-2010年福建省农作物产量、耕地面积、农业投入等农业活动水平数据,对福建省农田生态系统的碳源汇进行估算,并分析碳源汇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991-2010年福建省农田生态系统碳吸收总量总体呈下降趋势,从1991年的1 161.14×104 t减少到2010年的672.13×104 t,减幅为42.11%,年平均递减5.89%;碳排放总量呈增加的趋势,从1991年的114.05×104t增加到2010年的195.10×104t,增幅达71.07%,年均递增2.87%;碳汇量总体呈降低趋势,从1991年的1 047.09×104 t降低到2010年的477.03×104 t,减幅为54.44%,年均递减8.36%;福建省农田生态系统单位耕地面积碳吸收呈下降的趋势,而单位耕地面积碳排放基本保持不变。2010年南平市的碳吸收量和碳汇量最大,漳州市的碳排放量最大,而厦门市的碳吸收量、碳排放量和碳汇量均最小。碳源汇影响因素相关性分析表明,碳吸收与水稻、小麦、甘蔗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碳排放与钾肥、复合肥、农药、农机动力、柴油使用均有极显著的正相关性。研究结果能够为福建省低碳农业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生态系统 碳吸收 碳排放 碳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特色肉牛规模养殖循环经济模式及关键技术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黄秀声 钟珍梅 +3 位作者 黄勤楼 冯德庆 陈钟佃 林时电 《家畜生态学报》 2010年第3期61-65,共5页
对南安官桥金牛养殖场肉牛规模养殖循环经济模式,开展农副产品和肉牛场废弃物资源利用及对生态环境影响等技术研究。结果表明,肉牛场可充分利用啤酒糟、花生膜、豆油糟、麦糠等农作物及粮油、食品工业副产品资源,既降低了肉牛育肥饲料成... 对南安官桥金牛养殖场肉牛规模养殖循环经济模式,开展农副产品和肉牛场废弃物资源利用及对生态环境影响等技术研究。结果表明,肉牛场可充分利用啤酒糟、花生膜、豆油糟、麦糠等农作物及粮油、食品工业副产品资源,既降低了肉牛育肥饲料成本,又达到农副产品的资源化利用;收集的牛粪外售进行食用菌生产,实现肉牛场废弃物的生物转化和循环利用;利用草地消纳牛场沼液,形成了"肉牛-沼气-牧草"循环利用,浇灌沼液的杂交狼尾草地牧草叶片硝酸盐含量均未超过0.25%硝酸盐安全值,且每年杂交狼尾草草地可消纳约3 000 t的沼液,但对不同土层土壤进行硝态氮含量测定表明,草地土壤硝态氮有呈现下渗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牛 循环经济 废弃物资源 草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6~2006年福建省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生态位变化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李艳春 王义祥 黄毅斌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09年第2期162-166,共5页
依据福建省的实际情况,建立了福建省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生态位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全排列多边形综合指数法对1996-2006年福建省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生态位变化做出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996-2006年资源生态位总体上... 依据福建省的实际情况,建立了福建省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生态位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全排列多边形综合指数法对1996-2006年福建省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生态位变化做出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996-2006年资源生态位总体上是在较高水平上呈现波浪式上升,环境、经济、社会生态位总体上呈逐渐上升的趋势;综合生态位也呈逐渐上升的趋势,从1996年的0.28上升至2006年的0.66,上升了1.36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生态系统 生态位 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野生豆科植物资源及植物生态地理区系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李春燕 詹杰 +3 位作者 应朝阳 罗旭辉 陈恩 陈志彤 《热带农业科学》 2014年第10期62-66,共5页
对福建省野生豆科植物资源调查表明,福建省野生豆科植物有233种80属(包括变种、亚种),其中单种属、2~4种属居多并占绝对优势,分别占总属数的47.50%和30.50%。对福建省野生豆科植物资源生态地理区系分析表明,植物区系成分在属、... 对福建省野生豆科植物资源调查表明,福建省野生豆科植物有233种80属(包括变种、亚种),其中单种属、2~4种属居多并占绝对优势,分别占总属数的47.50%和30.50%。对福建省野生豆科植物资源生态地理区系分析表明,植物区系成分在属、种的水平上有13个类型,4个亚型,植物区系特征在属的水平上以热带成分为主,其中热带分布属有53属,占总属数的68.83%,可见本区系属的热带成分占明显优势,具有明显的热带性质。在种的水平上以泛热带分布类型占较大比例,其他多种分布类型并存,表现为丰富的物种多样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科 野生 植物区系 福建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0~2008年福建省农业废弃物产生量估算 被引量:3
9
作者 李艳春 黄毅斌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11年第4期652-655,共4页
利用福建统计年鉴数据对福建省农业废弃物产生量进行估算。结果显示:1990~2008年,福建省秸秆资源总量呈下降的趋势,产生量为805.09~1 077.41万t,其中粮食作物(谷类)秸秆产量下降幅度最大,稻秸产量下降了30.42%,麦秸下降了95%,经济作物... 利用福建统计年鉴数据对福建省农业废弃物产生量进行估算。结果显示:1990~2008年,福建省秸秆资源总量呈下降的趋势,产生量为805.09~1 077.41万t,其中粮食作物(谷类)秸秆产量下降幅度最大,稻秸产量下降了30.42%,麦秸下降了95%,经济作物(除甘蔗外)的秸秆产量呈上升趋势,从1990年到2005年上升了59.99%;畜禽粪便资源总量呈上升的趋势,产生量为2 166.30~3 272.25万t,其中肉猪粪尿产生量从1990年到2005年增长了1.46倍,肉羊粪尿量增长了2.04倍,牛的粪尿量下降了32.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作物秸秆 畜禽粪便 资源化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有机茶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思考 被引量:11
10
作者 刘明香 李艳春 +2 位作者 刘晖 韩海东 李振武 《茶叶学报》 2015年第3期139-144,共6页
本文在充分挖掘利用国家农产品认证信息系统数据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福建有机茶产业发展的现状、经验启示及存在问题,提出了促进福建省有机茶产业发展的对策思考,为我省有机茶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有机茶产业 发展现状 对策 福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视觉技术在农作物生长状况监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晖 李兆雄 +1 位作者 詹杰 杨有泉 《福建农机》 2018年第4期20-26,共7页
在农作物生长过程中,作物的叶、茎杆、果实的颜色、外观形态、纹理等特征时刻发生变化,实时动态地监测作物形态变化,研究外界环境对作物生长状况产生的影响和作物生长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首先阐述了作物生长状况和机器视觉技术的概念... 在农作物生长过程中,作物的叶、茎杆、果实的颜色、外观形态、纹理等特征时刻发生变化,实时动态地监测作物形态变化,研究外界环境对作物生长状况产生的影响和作物生长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首先阐述了作物生长状况和机器视觉技术的概念,从基于机器视觉的作物生长营养状况监测、作物果实成熟度监测、作物病虫害程度监测、作物生长环境中杂草监测、作物外观形态监测等5个方面回顾了该领域的发展现状,最后分析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今后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 机器视觉 生长监测 图像处理 阈值分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红芽姜漳州平原地区有机栽培技术 被引量:1
12
作者 林永生 黄小云 +3 位作者 饶溶晖 刘端华 肖翔 韩海东 《福建农业科技》 2017年第6期57-58,共2页
根据有机产品国家标准的要求,利用漳州市香蕉园及苦瓜棚下进行红芽姜的立体套种模式,并总结‘科姜1号’的有机栽培技术。
关键词 红芽姜 有机产品 有机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草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 被引量:9
13
作者 刘依川 陈志彤 +1 位作者 陈松林 应朝阳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10-516,共7页
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模型,选取18个草地生态系统评价指标,构建草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体系,采用熵权法对福建省草地资源生态安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福建省各设区市草地资源生态安全多处于良好和一般的状态,全省平均生态安全指数为0.386,生... 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模型,选取18个草地生态系统评价指标,构建草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体系,采用熵权法对福建省草地资源生态安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福建省各设区市草地资源生态安全多处于良好和一般的状态,全省平均生态安全指数为0.386,生态安全状态一般.内陆地区的草地资源生态安全指数大于沿海地区,其中三明市生态安全指数最高.资源环境压力、草地生长状态和社会经济响应等是草地资源生态安全状态产生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资源 生态安全 熵权法 福建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植宽叶雀稗对放养河田鸡后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理化性状的影响
14
作者 高承芳 李振武 应朝阳 《家畜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3-90,共8页
针对传统林下放牧养殖河田鸡对土壤、植被破坏等问题,本文采用常规理化性状测定方法结合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林下种植宽叶雀稗(Paspalum wettsteinii H.)当年对0~20 cm土壤理化性状、土壤微生物细菌群落组成及土壤微生物多样性... 针对传统林下放牧养殖河田鸡对土壤、植被破坏等问题,本文采用常规理化性状测定方法结合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林下种植宽叶雀稗(Paspalum wettsteinii H.)当年对0~20 cm土壤理化性状、土壤微生物细菌群落组成及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分析种植宽叶雀稗后对林地放牧河田鸡后的土壤改良效果。结果显示,林地种植宽叶雀稗一季后,土壤有机质、全氮、硝态氮、铵态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比对照组提高12.4%、57.8%、63.9%、47.1%、25.8%和23.7%,土壤铅含量比对照组降低50.66%,土壤细菌微生物多样性及丰富度也显著高于对照组,Chao1指数平均比对照组高59.2%,Shannon指数平均高10.7%,达极显著水平(P<0.01)。林下种植宽叶雀稗降低了土壤变形菌门和绿弯菌门的含量,增加了酸杆菌门含量,并以酸杆菌门为优势菌群,而对照组中放线菌门为优势菌群。林下种植宽叶雀稗当年可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全氮、硝态氮、铵态氮、速效磷与速效钾含量,降低土壤重金属铅含量,改善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增加土壤酸杆菌门的相对丰度,对传统养殖河田鸡林地土壤生态具有很好的改良修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下种草 宽叶雀稗 土壤理化性状 土壤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闽引圆叶决明适应性研究 被引量:21
15
作者 应朝阳 罗旭辉 +3 位作者 黄毅斌 翁伯琦 林永生 李春燕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37-140,共4页
针对亚热带红壤山地优质豆科牧草品种匮乏问题,1996年从澳大利亚牧草种质资源中心(ATFGRC)圆叶决明(Chamaecrista rotundifolia Greene.)品系号CPI 86134,2005年通过全国牧草品种委员会审定,定名为闽引圆叶决明(C.rotundifoliacv.Minyin... 针对亚热带红壤山地优质豆科牧草品种匮乏问题,1996年从澳大利亚牧草种质资源中心(ATFGRC)圆叶决明(Chamaecrista rotundifolia Greene.)品系号CPI 86134,2005年通过全国牧草品种委员会审定,定名为闽引圆叶决明(C.rotundifoliacv.Minyin)。1997年-2002年进行品种比较试验、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结果表明:闽引圆叶决明系一年生或多年生半直立型热带豆科牧草,干草产量达9400-11000 kg/hm2,比对照品种威恩圆叶决明(C.rotundifoliacv.Wynn)增产128%以上,种子产量160-300 kg/hm2,比对照品种增产77%以上,差异均达极显著(P<0.01)水平,盛花期植株含粗蛋白质17%,在我国热带、亚热带红壤山地种植表现优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引圆叶决明 适应性 产草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狼尾草打浆后饲喂早中期妊娠母猪效果研究 被引量:14
16
作者 黄秀声 陈钟佃 +4 位作者 黄勤楼 冯德庆 钟珍梅 黄水珍 邱思鹏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037-2041,共5页
开展以沼液浇灌的"闽牧6号"杂交狼尾草(Pennisetum americarum×P.purpureumcv.Minmu 6)打浆不同比例饲喂怀孕早中期母猪(0~80d)效果研究,试验设4个饲喂量处理,处理1(CK)~处理4,妊娠早中期分别饲喂打浆鲜草0、2、4、6kg/(... 开展以沼液浇灌的"闽牧6号"杂交狼尾草(Pennisetum americarum×P.purpureumcv.Minmu 6)打浆不同比例饲喂怀孕早中期母猪(0~80d)效果研究,试验设4个饲喂量处理,处理1(CK)~处理4,妊娠早中期分别饲喂打浆鲜草0、2、4、6kg/(头.d),牧草以折合成干物质等量替代配合饲料。结果表明,4个处理的母猪窝产仔数分别为13.42、10.60、13.64和11.50头,窝活仔数分别为12.42、10.30、12.73和9.92头,饲喂2和4kg/(头.d)打浆鲜草在活仔数方面与对照差异不显著,而饲喂6kg/(头.d)打浆鲜草则显著低于不饲喂鲜(P<0.05)。饲喂牧草的处理仔猪初生体质量、健仔率都比对照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试验结果还表明,怀孕早中期母猪通过饲喂2~4kg/(头.d)狼尾草草浆来补充纤维来源,可提高母猪的生产性能和仔猪品质,尤其以饲喂4kg/(头.d)打浆鲜草,饲粮粗纤维含量为8.24%~9.41%,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狼尾草 怀孕母猪 粗纤维 窝活仔数 初生体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浇施沼液对狼尾草植株硝酸盐累积及其氮素利用效率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黄秀声 黄勤楼 +3 位作者 杨信 翁伯琦 陈钟佃 钟珍梅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1-68,共8页
采用土柱栽培法,通过不同氮素水平的沼液浇灌(设N0~N6共7个氮素水平,即每次浇灌折纯氮0,5,10,20,40,80,160kg/hm2,每45d刈割周期浇灌9次),研究浇施沼液对狼尾草植株硝酸盐累积及其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狼尾草植株的硝酸盐含... 采用土柱栽培法,通过不同氮素水平的沼液浇灌(设N0~N6共7个氮素水平,即每次浇灌折纯氮0,5,10,20,40,80,160kg/hm2,每45d刈割周期浇灌9次),研究浇施沼液对狼尾草植株硝酸盐累积及其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狼尾草植株的硝酸盐含量受沼液中氮素水平的影响较大,二者之间呈正相关。但在高氮肥水平下,牧草各个刈割期的硝酸盐含量均低于硝酸盐有毒限量指标0.25%。另外,随着沼液中氮素水平的提高,牧草蛋白质含量和蛋白质产量逐渐上升,蛋白质含量和蛋白质产量最高值分别达到21.35%和44.09g/盆。对全年牧草生产的氮肥利用率、蛋白质生产效率、氮素生理利用率、氮素农学生产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等5个氮素利用效率指标分别表明,随着沼液中氮素水平的提高,氮素利用效率也越低,损失率也越大。从土柱淋溶的氮量分析也表明,氮素淋溶的量随着氮素水平呈明显的加大趋势,其中N5和N6处理全年淋溶的氮量分别达到80.69和312.3mg。此外,N5和N6处理土柱40cm以下土层全氮含量也显著高于N0~N3处理(P<0.05)。综合考虑认为,在1个刈割周期,狼尾草草地消纳的沼液中氮量应低于纯氮360kg/hm2较为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沼液 氮素 狼尾草 硝酸盐 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狼尾草和花生秧混合青贮效果研究 被引量:12
18
作者 黄秀声 游小凤 +3 位作者 黄小云 黄勤楼 钟珍梅 冯德庆 《家畜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58-63,共6页
为了研究狼尾草属牧草和花生秧不同比例混合青贮效果,本试验分别设添加乳酸菌剂(A组)和不添加乳酸菌剂(CK)两组。每组分别设5个处理(A1~A5和CK1~CK5),即闽牧6号狼尾草和花生秧青割后分别按100%∶0、75%∶25%、50%∶50%、25%∶75%、0∶10... 为了研究狼尾草属牧草和花生秧不同比例混合青贮效果,本试验分别设添加乳酸菌剂(A组)和不添加乳酸菌剂(CK)两组。每组分别设5个处理(A1~A5和CK1~CK5),即闽牧6号狼尾草和花生秧青割后分别按100%∶0、75%∶25%、50%∶50%、25%∶75%、0∶100%5种比例重量混合,分析青贮饲料品质。结果表明,闽牧6号狼尾草与花生秧混合青贮可相互弥补各自营养成分的缺点,能够达到优良青贮饲料的标准。A组和CK组均以狼尾草与花生秧混合重量比例为75∶25和50∶50时,青贮效果较佳。其中A组各处理的乳酸含量表现为A2>A3>A4>A1>A5,A2乳酸含量达1.57%,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乳酸乙酸比以A3最高,比值为2.75,显著高于A1、A4、A5(P<0.05),与A2差异不显著(P>0.05)。CK各处理的乳酸含量表现为CK3>CK2>CK4>CK5>CK1,CK3显著高于CK1、CK5(P<0.05),与CK2、CK4差异不显著(P>0.05)。通过添加乳酸菌剂,可显著改善青贮饲料品质,青贮料的粗蛋白含量、饲料相对值、乳酸含量、乳酸乙酸比等指标均得到显著提高,其中A1、A2、A3、A4、A5的粗蛋白含量分别比CK1、CK2、CK3、CK4、CK5提高了3.31%、9.08%、11.36%、6.72%和15.5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狼尾草 花生秧 乳酸菌 青贮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基因型决明属牧草耐铝性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徐国忠 郑向丽 +2 位作者 林永辉 詹杰 叶花兰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40-145,共6页
在铝质量浓度为90 mg/L下,对10个不同基因型决明Chamaecrista spp.牧草进行溶液培养。通过农艺性状、主根伸长率、株高增长率、根系电导率、根系活力和脯氨酸含量变化测定,研究不同基因型决明的耐铝性差异。试验结果表明,86134R2、8613... 在铝质量浓度为90 mg/L下,对10个不同基因型决明Chamaecrista spp.牧草进行溶液培养。通过农艺性状、主根伸长率、株高增长率、根系电导率、根系活力和脯氨酸含量变化测定,研究不同基因型决明的耐铝性差异。试验结果表明,86134R2、86134R3、86134R1、2204属于耐铝毒的决明基因型;34721R1、34721R2、34721F7、34721F4决明基因型耐铝毒能力中等;92985R1、92985R2属于铝敏感决明基因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决明 基因型 牧草 耐铝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丘陵区循环农业发展战略与体系构建 被引量:8
20
作者 黄秀声 翁伯琦 +3 位作者 徐国忠 黄勤楼 钟珍梅 黄毅斌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11年第4期664-670,共7页
从循环经济的理念出发,依据福建丘陵区农业发展面临的资源、生态环境等现状,提出了福建省丘陵区循环农业未来发展方向是现代化、高效化、安全化和产业化,应重点突破种植业、养殖业及加工业三大产业内部及产业之间的十大接口循环技术,构... 从循环经济的理念出发,依据福建丘陵区农业发展面临的资源、生态环境等现状,提出了福建省丘陵区循环农业未来发展方向是现代化、高效化、安全化和产业化,应重点突破种植业、养殖业及加工业三大产业内部及产业之间的十大接口循环技术,构建起7个主要循环农业体系,促进福建省丘陵区循环农业的产业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陵 循环农业 体系 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