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RSs基因变异致腓骨肌萎缩症遗传学与临床特征分析
1
作者 李一青 李桂河 +3 位作者 曹春艳 高缘 陈万金 何瑾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22-628,共7页
目的 总结ARSs基因变异致腓骨肌萎缩症(CMT)的临床表现和遗传学特征。方法与结果 选择1997年1月至2024年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临床注册登记队列中临床拟诊腓骨肌萎缩症的12个家系共12例先证者。临床症状,10例四肢近端肌力正常,... 目的 总结ARSs基因变异致腓骨肌萎缩症(CMT)的临床表现和遗传学特征。方法与结果 选择1997年1月至2024年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临床注册登记队列中临床拟诊腓骨肌萎缩症的12个家系共12例先证者。临床症状,10例四肢近端肌力正常,远端受累严重;肌萎缩多出现于踝关节及腕关节以下;2例主观肢体麻木感,1例对称性浅感觉减退;仅1例腱反射正常。电生理学特点,11例正中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平均为36.67 m/s,正中神经复合肌肉动作电位平均为5.42 mV。ARSs基因变异分析,包括GARS1、YARS1、AARS1和SARS1共4种ARSs基因变异,8个GARS1基因突变位点(c.1235G>A、c.598G>C、c.362G>A、c.1415A>G、c.637C>T、c.374A>G、c.722G>T、c.1000A>T)中c.598G>C、c.722G>T国内外尚未见诸报道;肌电图提示5例先证者为中间型(ICMT型),3例为轴索型(CMT2型)。2个YARS1基因突变位点c.1333A>G、c.787T>C中c.787T>C国内外尚未见诸报道;2例先证者分别为脱髓鞘型(CMT1型)和ICMT型;AARS1基因c.896C>T突变1例,为CMT2型;SARS1基因c.1187C>T突变1例,为ICMT型。结论 ARSs基因变异致腓骨肌萎缩症主要引起伴或不伴感觉受累的遗传性运动神经病,主要临床分型为CMT2型及ICMT型,不同ARSs基因变异致腓骨肌萎缩症患者存在不同临床表现,应进行基因检测以明确诊断。本研究扩大了腓骨肌萎缩症的遗传谱,为疾病诊断和遗传咨询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科-马里-图斯病 氨酰基tRNA合成酶类 基因 突变 表型 系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8-2012年福建省5907株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6
2
作者 林宇岚 杨滨 +4 位作者 陈守涛 高丽钦 陈曦 甘龙杰 欧启水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83-386,共4页
目的了解2008—2012年福建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和临床分布。方法收集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离株,用纸片扩散法和自动化仪器法(VITEK—II)进行药敏试验。按2012年CLSI标准判读,以Whonet5.4和SPSSl6.0软件进行... 目的了解2008—2012年福建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和临床分布。方法收集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离株,用纸片扩散法和自动化仪器法(VITEK—II)进行药敏试验。按2012年CLSI标准判读,以Whonet5.4和SPSSl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收集5907株鲍曼不动杆菌,主要来源于ICU(34.5%)、神经外科(15.7%)、呼吸科(12.7%)、骨科(8.3%)和神经内科(6.4%)。该菌对米诺环素和阿米卡星耐药率为1.9%~7.5%和15.0%~38.0%;替加环素抑菌率为86.1%;2012年头孢哌酮/舒巴坦、美罗培南和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52.2%、72.7%和63.4%,与2008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DRAB(多重耐药Ab)的检出率为14.2%、21.3%、27.1%、36.2%及46.5%。结论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离趋势呈逐年递增,对各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仍呈上升趋势,MDRAB的检出率逐年增加。米诺环素、阿米卡星、替加环素对鲍曼不动杆菌具有较好的体外抗菌活性。头孢哌酮/舒巴坦和碳青霉烯类的耐药率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耐药监测 抗菌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疗程西那卡塞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难治性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2
3
作者 周凌辉 张恒远 +2 位作者 裴娟 程翱 张燕林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989-992,共4页
目的观察西那卡塞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难治性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SHPT)的长期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7年3月在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治疗的合并难治性SHPT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1例为研究对象。西那卡塞初始剂量为25.0 mg/d... 目的观察西那卡塞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难治性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SHPT)的长期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7年3月在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治疗的合并难治性SHPT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1例为研究对象。西那卡塞初始剂量为25.0 mg/d,每4周根据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 PTH)、血钙、血磷调整剂量,调整范围为加减12.5~25.0 mg/d,最大用药量不超过100.0 mg/d,治疗目标为i PTH在150~300 pg/ml;血钙、血磷降至参考范围后决定是否联用骨化三醇。监测治疗期间i PTH、血钙、血磷、碱性磷酸酶(ALP)、血清清蛋白(ALB)、血红蛋白(Hb)、尿素、血肌酐水平变化,共随访84周。结果 11例患者初始i PTH水平为(1 375±352)pg/ml,末期为(245±82)pg/ml,达标均值为(243±47)pg/ml,首次达标时间为12~84周;西那卡塞最大剂量(46.3±20.4)mg/d,末期剂量(20.0±13.4)mg/d,最大剂量治疗时间4~36周;10例患者联用骨化三醇。西那卡塞剂量在第8周达到最大,较初始剂量明显增加,在第60~84周时下降至初始剂量。骨化三醇剂量在第36~84周较初始剂量明显增加。患者治疗后各周i PTH、血钙、血磷水平均低于初始水平,治疗后第60~84周,ALP水平低于初始水平(P<0.05)。治疗前后ALB、Hb、尿素、血肌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疗程的西那卡塞能有效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难治性SHPT,联用骨化三醇效果更佳;随着治疗期间i PTH的下降,维持期西那卡塞剂量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继发性 西那卡塞 血液透析 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细胞转录因子SOX2、OCT4在不同分化程度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7
4
作者 徐毅 丁伟基 +5 位作者 李文鹏 陈跃达 魏斌 谢永进 罗琪 黄正接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16-423,共8页
背景与目的:肿瘤组织的分化程度是决定胃癌预后的重要因素,本研究检测胃癌组织中性别决定相关基因簇2(sex determining region Y-box 2,SOX2)、八聚体结合蛋白-4(octamer binding factor 4,OCT4)的表达,探讨SOX2、OCT4的表达与胃癌患者... 背景与目的:肿瘤组织的分化程度是决定胃癌预后的重要因素,本研究检测胃癌组织中性别决定相关基因簇2(sex determining region Y-box 2,SOX2)、八聚体结合蛋白-4(octamer binding factor 4,OCT4)的表达,探讨SOX2、OCT4的表达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关系及意义。方法:通过实时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 RT-PCR)、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检测了60例分化程度不同的胃癌组织与正常黏膜组织中SOX2和OCT4的mRNA及蛋白的表达量,并分析SOX2和OCT4基因的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q RT-PCR、Western blot检测显示,高分化胃癌组织SOX2 mRNA和蛋白的相对表达量与正常胃黏膜组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03 3,P>0.05;t=0.116,P>0.05),但显著高于中分化胃癌组织(t=12.48,P<0.05;t=22.78,P<0.05)和低分化胃癌组织(t=17.56,P<0.05;t=30.0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SOX2相反,高分化胃癌组织OCT4 mRNA的相对表达量与正常胃黏膜组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436,P>0.05;t=1.064,P>0.05),但显著低于中分化胃癌组织(t=13.23,P<0.05;t=25.56,P<0.05)和低分化胃癌组织(t=12.10,P<0.05;t=69.4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免疫组化显示,高分化胃癌组织中SOX2的阳性表达率(10/21)高于中分化胃癌组织(7/20)和低分化胃癌组织(2/19,P<0.05),高分化胃癌组织中OCT4的阳性表达率(2/21)低于中分化胃癌组织(6/20)和低分化胃癌组织(12/19,P<0.05),与临床病理参数相比较,胃癌中SOX2和OCT4蛋白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病理分期、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结论:SOX2基因的低表达水平和OCT4的高表达水平促进胃癌的发生、发展和侵袭,有望成为胃癌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的一个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性别决定相关基因簇2 八聚体结合蛋白-4 分化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静脉隧道式带涤纶套导管作为血液透析过渡通路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8
5
作者 周凌辉 张恒远 +2 位作者 裴娟 陈幸 张燕林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357-1360,共4页
目的探讨股静脉隧道式带涤纶套导管(股静脉半永久导管)作为血液透析过渡通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2015年1月—2017年1月在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共完成血液透析过渡通路138例,其中股静脉半永久导管(股静脉组)36例,颈内静脉半永久导管(... 目的探讨股静脉隧道式带涤纶套导管(股静脉半永久导管)作为血液透析过渡通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2015年1月—2017年1月在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共完成血液透析过渡通路138例,其中股静脉半永久导管(股静脉组)36例,颈内静脉半永久导管(颈内静脉组)40例,各种中心静脉临时导管(股静脉、颈内静脉临时导管,临时导管组)62例,3组患者的自体动静脉内瘘手术均在置管1周内完成,记录3组插管时并发症(手术出血情况)、插管次数、导管留置时间、透析充分性、透析血流量、导管使用情况。结果 3组患者手术出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插管次数、导管留置时间、尿素清除分数(Kt/V)、透析血流量、导管使用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股静脉组和颈内静脉组插管次数少于临时导管组,导管留置时间长于临时导管组,Kt/V高于临时导管组,透析血流量多于临时导管组,导管功能良好率高于临时导管组(P<0.05或P<0.01)。结论股静脉半永久导管作为血液透析过渡通路优于各种临时导管,与颈内静脉半永久导管作为血液透析过渡通路的作用类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透析 股静脉 颈静脉 导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颈三针用于颈型颈椎病治疗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5
6
作者 沐榕 白艺琪 王宇福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89-390,共2页
颈型颈椎病是以颈肩枕部酸痛、胀麻,颈部僵直、转动不利为主要特征,其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并趋于年轻化。近年来,我们采用电针颈三针治疗颈型颈椎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导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6月—2012年12月在... 颈型颈椎病是以颈肩枕部酸痛、胀麻,颈部僵直、转动不利为主要特征,其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并趋于年轻化。近年来,我们采用电针颈三针治疗颈型颈椎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导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6月—2012年12月在本院康复科门诊治疗的颈型颈椎病患者40例。入选标准:1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发布的《中医病症临床诊断标准》[1]中有关颈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有慢性劳损病史,颈项疼痛,僵硬,甚至痛连肩背;颈椎关节活动受限,病变颈椎棘突、患侧肩胛骨内上角常有压痛,可摸到条索状硬结,冈上肌、冈下肌或斜方肌有压痛;X线有颈椎曲度改变或不稳定等表现);②年龄20—55岁;③治疗期间未服用其他药物和采用其他治疗的患者。④人选者可自己本人签署知情同意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型颈椎病 门诊治疗 颈三针 临床观察 电针 临床诊断标准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颈椎病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肾透明细胞肉瘤3例临床病理分析并文献复习
7
作者 张昕婷 陈余朋 +2 位作者 班超然 张声 陈虹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115-1117,共3页
目的 探讨儿童肾透明细胞肉瘤(clear cell sarcoma of kidney, CCSK)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分子特征。方法 收集3例CCSK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vimentin、Cyclin D1、BCOR、TLE1等蛋白表达水平,分别采用Sanger测序和二... 目的 探讨儿童肾透明细胞肉瘤(clear cell sarcoma of kidney, CCSK)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分子特征。方法 收集3例CCSK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vimentin、Cyclin D1、BCOR、TLE1等蛋白表达水平,分别采用Sanger测序和二代测序检测BCOR基因,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3例患者中男性2例,女性1例,发病年龄10个月~7岁,平均33个月,均行肾根治性切除术,随访14~36个月,均死亡,平均生存24个月。组织学上,3例均存在经典型区域,伴不同比例的坏死,2例部分区域呈黏液型,2例部分区域呈富于细胞型,1例呈硬化型。免疫表型:vimentin、Cyclin D1、BCOR、TLE1呈阳性,阳性率分别为100%(3/3)、100%(3/3)、100%(3/3)、33.3%(1/3),Ki-67增殖指数分别为10%、30%和10%,p53阳性率平均值约11.7%。分子特征:例1检测到BCOR基因点突变:c.5000C>T(p.S1667L)。例2、例3均未检测到BCOR基因改变。结论 CCSK是罕见的儿童恶性肿瘤,组织学形态多样,缺乏特异的免疫标志物,诊断时需结合特殊的形态学特征、联合多种免疫标志物vimentin、Cyclin D1、BCOR、TLE1辅助上皮等标志物进行排除诊断,必要时辅以分子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透明细胞肉瘤 儿童 BCO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调METTL5通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抑制三阴乳腺癌细胞增殖、迁移与侵袭 被引量:3
8
作者 吴坤琳 严乾壹 +2 位作者 王德星 缪秀英 张惠灏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5-291,共7页
目的探讨甲基转移酶5(methyltransferase-like 5,METTL5)在三阴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中的作用和潜在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Western blot检测TNBC肿瘤组织和细胞系中METTL5的表达情况。用靶向METTL5的s... 目的探讨甲基转移酶5(methyltransferase-like 5,METTL5)在三阴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中的作用和潜在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Western blot检测TNBC肿瘤组织和细胞系中METTL5的表达情况。用靶向METTL5的shRNA(shRNA-METTL5)转染TNBC细胞后,用CCK-8、集落形成、伤口愈合以及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细胞增殖活性、迁移与侵袭,Western blot检测Wnt/β-catenin信号关键蛋白的表达。构建异种移植瘤模型,验证敲降METTL5对TNBC细胞在体内生长以及Wnt/β-catenin信号活性的影响。结果METTL5在TNBC肿瘤组织和细胞系中表达上调(P<0.01)。敲降METTL5可抑制TNBC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并降低了Wnt/β-catenin信号分子β-catenin、细胞周期蛋白(Cyclin)D1、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和MMP-7的表达(均P<0.01)。体内实验显示,敲降METTL5减缓了移植瘤生长和Wnt/β-catenin信号活性。结论敲降METTL5能抑制TNBC细胞的增殖、迁移与侵袭,其作用可能与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阴乳腺癌 甲基转移酶5 m6A甲基化 WNT/Β-CATENIN 增殖 迁移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副干酪乳杆菌FZU103对小鼠酒精性肝损伤的防控作用 被引量:2
9
作者 梁梓华 李嘉仪 +8 位作者 谢林惠 杨梓翊 尤适泽 吴超 李文龙 艾连中 倪莉 吕旭聪 陈有挺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35-144,共10页
目的:探究副干酪乳杆菌FZU103(Lactobacillus paracasei FZU103,LP-FZU103)对酒精性肝损伤(alcoholic liver injury,ALI)的防控作用。方法:选取36只SPF级ICR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实验组(LP-FZU103干预),实验6周后测定体质量及... 目的:探究副干酪乳杆菌FZU103(Lactobacillus paracasei FZU103,LP-FZU103)对酒精性肝损伤(alcoholic liver injury,ALI)的防控作用。方法:选取36只SPF级ICR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实验组(LP-FZU103干预),实验6周后测定体质量及脏器系数、血清及肝脏生化、肝组织病理学及炎症因子、肝功能相关基因转录和肠道菌群组成。结果:与模型组相比,LP-FZU103干预可改善ALI小鼠的脏器系数和肝组织病理损伤程度,显著降低血清中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以及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活性,提高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显著提高肝脏中过氧化氢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以及谷胱甘肽含量,降低肝脏中丙二醛含量和白细胞介素6、干扰素γ水平;显著上调脂质代谢相关基因Ldlr及下调Acc1、Hmgcr和Cd36的mRNA水平;显著增加小鼠肠道中约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johnsonii)、罗伊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reuteri)、副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等有益细菌的相对丰度。结论:LP-FZU103干预可一定程度防控小鼠ALI的发生,这与其改善肠道菌群及肝脏代谢功能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干酪乳杆菌 酒精性肝损伤 氧化应激 肝功能基因 肠道菌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疗效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3
10
作者 陈靖 郑琦 +1 位作者 江家骥 郑佳萍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714-719,共6页
目的: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的疗效,探讨预测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确诊并进行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180ug,皮下注射,每周1次)的HBeAg阳性CHB患者,分为标准疗程组(48周)和延长疗程组(... 目的: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的疗效,探讨预测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确诊并进行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180ug,皮下注射,每周1次)的HBeAg阳性CHB患者,分为标准疗程组(48周)和延长疗程组(〉48周)。观察治疗结束及治疗结束后随访24周后2组的HBsAg和HBeAg血清学转换、HBVDNA定量低于检测下限及ALT复常情况。结果:共81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标准疗程组37例,延长疗程组44例,延长疗程组疗程52-92周(中位数72周)。2组患者在性别比例、年龄、基线ALT水平、HBeAg半定量、HBVDNA定量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及治疗结束随访24周后,延长疗程组HBeAg血清学转换率均明显高于标准疗程组(54.5%VS29.7%,P=O.025;76.9%VS52.9%,P=O.008)。经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和24周HBeAg半定量为标准疗程治疗结束24周后HBeAg血清学转换的影响因子,其构建预测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72,最佳截断点-1.299,灵敏度100.0%,特异度66.7%。对2组患者进行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疗程和年龄是治疗结束24周后HBeAg血清学转换的影响因子。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HBeAg阳性CHB,年轻患者及延长疗程可在治疗结束24周后获得更高的HBeAg血清学转换率。标准疗程中患者年龄和24周HBeAg半定量对治疗结束24周的HBeAg血清学转换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干扰素Α-2A 聚乙烯二醇类 治疗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预后因素分析 被引量:16
11
作者 张冬青 陈立 +3 位作者 甘巧蓉 周锐 黄建荣 潘晨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2年第10期740-743,共4页
目的探讨影响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记录263例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治疗基线时血清胆碱酯酶、白蛋白及胆固醇等反应肝脏储备功能的临床指标及重要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计算其MELD评分。所有患者... 目的探讨影响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记录263例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治疗基线时血清胆碱酯酶、白蛋白及胆固醇等反应肝脏储备功能的临床指标及重要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计算其MELD评分。所有患者随访满1年。通过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筛选出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在1年的随访时间内,67例死亡,病死率为25.5%。死亡组血清胆碱酯酶、白蛋白、胆固醇水平均较存活组低。血清胆固醇水平随着MELD值的升高而下降。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得出,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上消化道出血、胆固醇≤2.5 mmol/L、MELD评分≥30是影响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RR分别为6.286、2.983、2.272、2.168及1.853。结论胆固醇≤2.5 mmol/L、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上消化道出血及MELD评分≥30是决定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预后的主要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肝功能衰竭 危险因素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NF-β基因+252位点多态性及幽门螺杆菌感染与非贲门型胃癌易感性的研究 被引量:13
12
作者 郑玮玮 陈金通 +2 位作者 刘益娟 俞星 王承党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6期1566-1571,共6页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β(TNF-β)基因+252位点多态性和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感染对非贲门型胃癌易感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8年12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的非贲门型胃癌患者215例为病例组,以同期...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β(TNF-β)基因+252位点多态性和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感染对非贲门型胃癌易感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8年12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的非贲门型胃癌患者215例为病例组,以同期215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按Lauren标准将胃癌患者进行病理分型,分析各TNF-β基因+252位点多态性基因型分布与Hp感染、非贲门胃癌临床病理学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与Hp感染阴性者相比,Hp感染阳性者患胃癌的危险度更高(OR=1.881, 95%CI 1.277~2.770)。与G/G基因型相比,G/A和A/A型患者患胃癌危险度更高[OR值分别为1.950(1.151~3.303)、2.226(1.260~3.932)]。在对照组中,Hp感染阴性和阳性患者基因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801,P=0.246)。在病例组中,Hp感染阳性患者G/A、A/A比例高于Hp感染阴性患者(χ~2=6.265,P=0.044)。肠型胃癌患者中G/A+A/A基因型频率相比对照组增加(χ~2=11.325,P=0.003)。携带TNF-β基因+252位点A等位基因与Hp感染存在交互作用。结论 TNF-β基因+252位点G/A基因型和A/A基因型与非贲门型胃癌的易感性有关,TNF-β基因与Hp感染存在交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贲门型胃癌 TNF-β+252 基因多态性 Hp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H17表达及其SNPs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 被引量:6
13
作者 潘地铃 张声 +3 位作者 王行富 陈余朋 任彩虹 陈祥娜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9期957-962,共6页
目的:探讨CDH17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及其SNPs与胃癌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制作模拟胃癌侵袭转移动态的组织芯片,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CDH17蛋白的表达,PCR-LDR技术检测CDH17基因2个SNPs位点rs2514813和rs3214050的多态性... 目的:探讨CDH17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及其SNPs与胃癌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制作模拟胃癌侵袭转移动态的组织芯片,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CDH17蛋白的表达,PCR-LDR技术检测CDH17基因2个SNPs位点rs2514813和rs3214050的多态性并行测序验证。结果:胃癌CDH17表达上调与组织学分化程度呈正相关(P<0.01);肠型胃癌表达高于弥漫型胃癌;随着侵袭过程的进展,黏膜层、肿瘤中央区、侵袭前沿区胃癌的CDH17表达水平呈下降趋势;CDH17表达与胃癌术后生存时间未见明显相关(P=0.209)。胃癌CDH17基因SNP位点rs3214050等位基因C、T频率及CC、CT和TT的基因型频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携带等位基因T的胃癌患者术后生存时间长于CC基因型(P<0.01)。rs2514813位点基因型与等位基因频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DH17表达升高与胃癌腺样结构的维持及进展相关,rs3214050位点为T等位基因者患胃癌风险低且预后好,提示该位点与中国福建汉族人群胃癌的遗传易感性及预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黏连蛋白-17 胃癌 侵袭 转移 免疫组织化学 单核苷酸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7
14
作者 张鑫 甘巧蓉 +1 位作者 王宁 潘晨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5年第5期706-710,共5页
目的探讨抗病毒药拉米夫定(LAM)和恩替卡韦(ETV)对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福州市传染病医院2004年1月-2010年12月的445例HBV相关ACLF住院患者(其中LAM治疗333例,ETV治疗112例)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 目的探讨抗病毒药拉米夫定(LAM)和恩替卡韦(ETV)对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福州市传染病医院2004年1月-2010年12月的445例HBV相关ACLF住院患者(其中LAM治疗333例,ETV治疗112例)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并发症、临床生化指标、凝血指标、抗病毒药使用情况、人工肝治疗及24周生存情况,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患者24周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单因素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及Mann-Whithey U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LAM组的球蛋白(Glb)、TBil、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血肌酐(Cr)、终末期肝病评分模型(MELD评分)较ETV组高,胆碱酯酶、凝血酶原活动度(PTA)较ETV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死亡组的年龄、肝硬化、肝性脑病、自发性腹膜炎、肺部感染、霉菌感染、电解质紊乱、肝肾综合征、上消化道出血等发生率、TBil、INR、白细胞(WBC)、MELD评分较存活组更高,白蛋白(Alb)、GGT、胆固醇、胆碱酯酶、血钠、PTA、甲胎蛋白(AFP)、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HBe Ag阳性率较存活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死亡组与存活组抗病毒药物使用(LAM∶ET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胆碱酯酶及PTA降低、直接胆红素(DBil)升高是24周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人工肝治疗是保护性因素。结论抗病毒药LAM和ETV之间的选择并不影响HBV相关ACLF患者的短期预后,年龄、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胆碱酯酶及PTA降低、DBil升高是影响患者短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人工肝治疗是保护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肝功能衰竭 拉米夫定 恩替卡韦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lidescope视频喉镜经鼻与经口气管插管的比较 被引量:6
15
作者 蔡吓锋 龚捷英 +2 位作者 林财珠 王洪萌 王玉苹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06-808,共3页
目的:比较正常气道患者Glidescope视频喉镜引导下经鼻与经口气管插管操作时长的差异和对血流动力学及麻醉深度的影响。方法:择期在气管内全麻下行外科手术患者40例,依据数字表法随机分成经鼻组(n=20)和经口组(n=20)。常规麻醉诱导后,采... 目的:比较正常气道患者Glidescope视频喉镜引导下经鼻与经口气管插管操作时长的差异和对血流动力学及麻醉深度的影响。方法:择期在气管内全麻下行外科手术患者40例,依据数字表法随机分成经鼻组(n=20)和经口组(n=20)。常规麻醉诱导后,采用Glidescope视频喉镜引导下实施经鼻与经口气管插管,记录气管插管时间、麻醉诱导前(基础值)、气管插管前、气管插管即刻及插管后1、2、3、4、5min血压(BP)、心率(HR)及脑电双频谱指数(BIS)。结果: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气管插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基础值相比,两组患者气管插管前BP、BIS降低(P<0.05),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气管插管即刻BP、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气管插管前相比,两组气管插管即刻BP、HR和BIS均升高(P<0.05);与经鼻组相比,经口组插管后1minHR增快(P<0.05),两组各观察时点BP、BI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利用Glidescope视频喉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所需时间与经口气管插管所需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并且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更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插管法 气管内 GLIDESCOPE视频喉镜 经鼻 经口 血流动力学 脑电双频谱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坎地沙坦对盐负荷高血压大鼠主动脉氧化应激-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通路的抑制 被引量:4
16
作者 余毅 吴可贵 +2 位作者 万建新 王华军 周丽娜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03-407,共5页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受体拮抗剂坎地沙坦对盐负荷易卒中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SP)主动脉氧化应激-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通路的影响。方法12wk龄Wistar-Kyoto(WKY)大鼠和SHRSP予8%高盐饮食。高盐WKY大鼠(WKY,n=6)作为对照组,高盐SH...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受体拮抗剂坎地沙坦对盐负荷易卒中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SP)主动脉氧化应激-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通路的影响。方法12wk龄Wistar-Kyoto(WKY)大鼠和SHRSP予8%高盐饮食。高盐WKY大鼠(WKY,n=6)作为对照组,高盐SHRSP随机分为3组:①坎地沙坦组(Can,n=6),予坎地沙坦1·0mg·kg-1·d-1灌胃;②三氯噻嗪组(TCM,n=6),予TCM1·6mg·kg-1·d-1;③SHRSP组(SHRSP,n=6),予等量溶媒。用尾部袖套测量法每周检测1次血压。大鼠给药2wk后摘取胸主动脉,留取24h尿量。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胸主动脉NAD(P)H氧化酶亚单位p22 phox、p47 phox和gp91 phox mRNA表达,RT-PCR方法检测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LOX-1)和Ⅳ型胶原mRNA表达,免疫组化检测血管gp91 phox和LOX-1蛋白表达,ELISA方法检测尿白蛋白排泄。结果实验2wk末,SHRSP组收缩压高于WKY组,坎地沙坦和TCM均降低了高盐SHRSP收缩压(P<0·01),但二者降压幅度无差别(P>0·05)。p47 phox、gp91 phox和LOX-1 mRNA在主动脉中的表达,SHRSP组高于WKY组,坎地沙坦下调了高盐SHRSP p22 phox、gp91 phox和LOX-1 mRNA的表达(P<0·01),抑制了主动脉Ⅳ型胶原mRNA的表达(P<0·01),降低了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主动脉免疫组化,WKY组几乎不表达gp91 phox和LOX-1,SHRSP组表达明显增强,坎地沙坦下调了高盐SHRSP主动脉gp91 phox和LOX-1的表达。等效降压剂量的TCM对高盐SHRSP主动脉NAD(P)H氧化酶亚单位、LOX-1、Ⅳ型胶原的表达和尿微量白蛋白水平无明显影响。结论坎地沙坦减轻了盐负荷SHRSP血管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氧化应激LOX-1通路有关,而不一定依赖其降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卒中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氧化应激 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 主动脉 坎地沙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厄贝沙坦对高脂饲养脂肪肝大鼠PPARγ表达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陈靖 江家骥 +2 位作者 郑琦 肖琴 朱月永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429-1433,共5页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对高脂饲养脂肪肝大鼠肝脏过氧化脂质体增殖激活受体γ(PPARγ)表达和胰岛素抵抗(IR)的影响,探讨其防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可能机制。方法 4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空白对照组(普通饲料)、模型组(高脂饲料)...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对高脂饲养脂肪肝大鼠肝脏过氧化脂质体增殖激活受体γ(PPARγ)表达和胰岛素抵抗(IR)的影响,探讨其防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可能机制。方法 4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空白对照组(普通饲料)、模型组(高脂饲料)和厄贝沙坦组[高脂饲料+50 mg/(kg·d)厄贝沙坦灌胃]。干预8周后观察各组大鼠肝指数、肝功能、血脂、稳态模型评价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以及肝组织病理学变化,分别采用RT-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大鼠肝组织PPARγmRNA和蛋白含量。结果饲养8周后模型组和厄贝沙坦组肝指数均较空白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厄贝沙坦组体肝指数较模型组显著下降(P<0.05)。饲养4、6、8周后,模型组大鼠HOMA-IR(lg)逐渐增高(P<0.05)。饲养8周后,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和厄贝沙坦组肝脏炎症活动度计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饲养8周后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和厄贝沙坦组大鼠肝组织PPARγmRNA和蛋白含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大鼠肝组织PPARγmRNA含量(r s=-0.823)及蛋白含量(r s=-0.608)与HOMAIR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厄贝沙坦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高脂饲养大鼠的脂肪肝和IR,可能与激活PPAR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厄贝沙坦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过氧化物酶体增 殖物激活受体 胰岛素抵抗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中光凝兔青光眼模型不同部位虹膜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4
18
作者 谢茂松 徐国兴 +4 位作者 周碧婷 游俊妹 黄谊红 陈振明 王珏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07-313,共7页
背景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LPI)能使虹膜收缩变平,房角增宽,在临床上用于青光眼的治疗。但目前临床上对LPI的最佳作用部位尚无定论。目的探讨选择不同部位虹膜行LPI对青光眼疗效的影响。方法取健康成年雄性灰兔40只,用含质量分数0.... 背景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LPI)能使虹膜收缩变平,房角增宽,在临床上用于青光眼的治疗。但目前临床上对LPI的最佳作用部位尚无定论。目的探讨选择不同部位虹膜行LPI对青光眼疗效的影响。方法取健康成年雄性灰兔40只,用含质量分数0.3%卡波姆和质量分数0.025%地塞米松的复方卡波姆溶液0.1ml行兔右眼前房注射建立青光眼动物模型,然后将模型眼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角巩膜缘对应部位组、距角巩膜缘1个光斑对应部位组和距角巩膜缘2个光斑对应部位组,每组各10只。按照分组描述部位应用532nm激光对角巩膜缘对应部位组、距角巩膜缘1个光斑对应部位组和距角巩膜缘2个光斑对应部位组实验眼行LPI,光斑直径为500μm,能量为300mW,曝光时间为0.3s,激光击射24个点,模型对照组未行LPI。用Schiotz眼压计记录术前及术后2、4、7、14、30d各组兔的眼压并计算房水流畅系数(C值),用超声生物显微镜(UBM)测定上述时间点兔眼前房深度(ACD)、房角开放度数(AA)和距巩膜突500Izm半径内的房角开放距离(AOD500)。于术后30d摘取兔眼球,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各组兔眼房角的形态学改变。结果UBM检查显示,与模型对照组比较,LPI各组兔眼房角均明显增宽,以距角巩膜缘1个光斑对应部位组最为明显,距角巩膜缘2个光斑对应部位组效果最不明显。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角巩膜缘对应部位组、距角巩膜缘1个光斑对应部位组、距角巩膜缘2个光斑对应部位组兔眼眼压均明显下降,C值均明显增加,AA和AOD500均明显增加,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眼压:F分组=16.848,P〈0.01;C值:F分组=9.629,P〈0.01;AA:F分组=62.336,P〈0.01;AOD500:F分组=77.779,P〈0.01)。与各自LPI组内术前值比较,兔眼术后2、4、7、14、30d眼压均明显下降,C值、AA和AOD500值均明显增加,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眼压:F时间=3.041,P=0.011;C值:F时间=4.311,P〈0.01;AA:F时间=14.627,P〈0.01;AOD500:F时间=20.378,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角巩膜缘对应部位组、距角巩膜缘1个光斑对应部位组兔眼各时间点ACD值均明显增加,而距角巩膜缘2个光斑对应部位组与其相似,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分组=18.017,P〈0.01),各组兔眼LPI前后不同时间点ACD的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时间=0.022,P=1.000)。苏木精-伊红染色可见各LPI组术后30d兔眼房角处小梁网和房角粘连均被拉开,房角不同程度增宽。结论LPI可使青光眼模型兔眼房角增宽,眼压下降。在距离角巩膜缘1个光斑处虹膜上行LPI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手术 虹膜/手术 激光疗法 眼压 前房角 治疗效果 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 灰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儿科学”知识模块课程思政的构建及实现途径 被引量:20
19
作者 吴斌 陈素清 吴沛霖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49-54,共6页
按照新生儿及新生儿疾病、生长发育及出生缺陷与发育异常、儿童营养及营养障碍性疾病、传染病与感染性疾病、免疫及免疫异常疾病,以及危重症及基础生命支持6个知识模块进行儿科学课程教学,系统性地发掘各知识模块中所蕴含的丰富的思政... 按照新生儿及新生儿疾病、生长发育及出生缺陷与发育异常、儿童营养及营养障碍性疾病、传染病与感染性疾病、免疫及免疫异常疾病,以及危重症及基础生命支持6个知识模块进行儿科学课程教学,系统性地发掘各知识模块中所蕴含的丰富的思政内涵和课程思政的融合点,依托混合式教学模式,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真正实现将思想政治教育以其乐于接受的方式融入儿科学的教学中,拓展了儿科学的内涵和外延,在传授学生儿科学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与社会责任感,树立“健康中国”理念、医学人文精神与爱婴观念,关注个人职业发展与儿童健康事业,提升对“增强国际竞争力,创新中国”理念的认同感,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混合式教学 立德树人 儿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ena表达及SNPs与胃癌遗传易感性及预后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密 张声 +5 位作者 任彩虹 陈祥娜 王行富 黎三艳 陈余朋 曾赛凡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6期965-970,共6页
目的:探讨Mena表达与胃癌侵袭转移的相关性及SNPs与胃癌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制作模拟胃癌侵袭转移过程的组织芯片,免疫组化染色检测Mena蛋白的表达。PCR—LDR技术检测Mena基因5个SNPs位点多态性并行测序验证。结果:胃腺癌中Men... 目的:探讨Mena表达与胃癌侵袭转移的相关性及SNPs与胃癌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制作模拟胃癌侵袭转移过程的组织芯片,免疫组化染色检测Mena蛋白的表达。PCR—LDR技术检测Mena基因5个SNPs位点多态性并行测序验证。结果:胃腺癌中Mena表达上调,肠型与混合型胃癌高于弥漫型,并与胃癌侵袭转移负相关,Mena高表达者预后好。Mena基因SNP位点rs3795443的188例对照组等位基因A、G的频率分别为91.0%和9.0%,胃癌病例组等位基因A、c的频率为82.4%和17.6%;AA、A/G和GG的基因型频率在对照组分别为81.9%、18.1%和0,而在病例组为68.35%、28.09%和3.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OR=2.1489,95%CI:1.4607~3.1613,P〈0.01)。5个SNPs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与胃癌术后生存时间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胃癌Mena表达升高,组织学类型的维持以及侵袭转移与其表达密切相关,高表达者预后好。MenaSNPrs3795443位点携带等位基因G的GG和A/G基因型个体的胃癌患病风险提高,提示检测该位点基因型有助于评估胃癌的遗传易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Mena表达 SNP 传易感性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