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烟草DNA的提取与SRAP反应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66
1
作者 梁景霞 祁建民 +4 位作者 吴为人 周东新 陈顺辉 王涛 陶爱芬 《中国烟草学报》 EI CAS CSCD 2005年第4期33-38,共6页
以10个烟草栽培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烟草DNA的提取方法以及对建立烟草SRAP-PCR反应体系的影响因子设置梯度实验,筛选和建立可扩增多态性高、重复性好、带型清晰的最佳SRAP-PCR反应条件:在25μL的反应体系中,MgCl22.0mmol、dNTP200μm... 以10个烟草栽培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烟草DNA的提取方法以及对建立烟草SRAP-PCR反应体系的影响因子设置梯度实验,筛选和建立可扩增多态性高、重复性好、带型清晰的最佳SRAP-PCR反应条件:在25μL的反应体系中,MgCl22.0mmol、dNTP200μmol,上下引物各30ng、DNA模板40ng、DNA聚合酶1.5U,扩增程序为:在94℃预变性5min,反应前5个循环在94℃1min,33℃1min,72℃1min条件下运行;随后的30个循环复性温度提高到53℃,最后72℃延伸5min。本文还讨论了不同分子标记在烟草中应用的优缺点以及SRAP分子标记在烟草上的应用前景,提出了应用SRAP分子标记构建烟草遗传图谱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 DNA提取 SRAP反应体系 PCR反应体系 DNA模板 SRAP 提取方法 DNA聚合酶 分子标记 MGCL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格氏栲天然林土壤养分空间异质性 被引量:68
2
作者 苏松锦 刘金福 +2 位作者 何中声 洪伟 张金彪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8期5673-5682,共10页
采用地统计学与GIS技术相结合方法对格氏栲天然林土壤养分和pH值空间异质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H值为弱变异,土壤养分为中等变异,变异强度为有效磷>速效钾>水解性氮>全氮>全钾>全磷>pH值。半方差最优模型拟合分析表... 采用地统计学与GIS技术相结合方法对格氏栲天然林土壤养分和pH值空间异质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H值为弱变异,土壤养分为中等变异,变异强度为有效磷>速效钾>水解性氮>全氮>全钾>全磷>pH值。半方差最优模型拟合分析表明,pH值、全钾、有效磷符合指数模型,全氮符合高斯模型,全磷、水解性氮符合球状模型,速效钾符合线状模型;全钾、速效钾、pH、全氮、全磷、水解性氮和有效磷的有效变程依次为1806、549、267、130、120、182 m和117 m;从空间结构特征看,pH值、全氮、全磷、水解性氮、有效磷表现出强烈的空间自相关,其空间异质性主要受结构性因素影响;全钾具有中等强度的空间自相关,其空间异质性是随机性因素和结构性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速效钾具有微弱的空间自相关,其空间异质性主要受随机性因素影响。土壤养分空间分布特征:全氮、全磷由南向北递增;全钾含量呈环状分布,向南北分别呈递增趋势;pH值由东北到西南递增,呈条带状分布;水解性氮从东北向西南递减;有效磷从东南到西北逐渐递增;速效钾分布较均匀,在西北和东南角各有一个高值区,从西南到东北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少的规律。其结果为区域尺度上土壤养分的空间内插、制图和取样设计提供参考,也为土壤可持续利用、格氏栲天然林的恢复与重建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氏栲 土壤养分 空间异质性 GIS 地统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龙茶做青过程中香气组成的动态变化及其与品质的关系 被引量:51
3
作者 黄福平 陈荣冰 +4 位作者 梁月荣 陈伟 陆建良 陈常颂 游小妹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1-37,共7页
以武夷肉桂品种鲜叶为原料,通过3种做青强度对做青过程中香气组成的动态变化进行GC/MS检测。结果表明,已醛、正戊醇、芳樟醇氧化物I、芳樟醇氧化物II、(2)-已酸-3-已烯酯+苯乙醛、α-法尼烯、香叶醇、苯乙醇、β-紫罗酮、茉莉酮、橙花... 以武夷肉桂品种鲜叶为原料,通过3种做青强度对做青过程中香气组成的动态变化进行GC/MS检测。结果表明,已醛、正戊醇、芳樟醇氧化物I、芳樟醇氧化物II、(2)-已酸-3-已烯酯+苯乙醛、α-法尼烯、香叶醇、苯乙醇、β-紫罗酮、茉莉酮、橙花叔醇、吲哚等香气组分随做青强度增加而积累,品质也相应提高,同时表明,橙花叔醇是福建乌龙茶的主要特征香气组分,高含量的橙花叔醇可以作为优质肉桂茶的香气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龙茶 做青过程 香气组成 动态变化 品质 G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木提取液对白蚁的忌避活性初探 被引量:17
4
作者 伊可儿 林捷 +2 位作者 叶功富 张振核 叶舟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2期56-58,共3页
选取并制备83种树木提取液对白蚁进行忌避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其中有2 9种树木提取液药后2 4h未见白蚁进入处理室,并结合植物资源和成本等因素初选出18种忌避活性效果较好的树木提取液(室温贮藏期1年)用于复筛试验,最终筛选出对白蚁忌避... 选取并制备83种树木提取液对白蚁进行忌避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其中有2 9种树木提取液药后2 4h未见白蚁进入处理室,并结合植物资源和成本等因素初选出18种忌避活性效果较好的树木提取液(室温贮藏期1年)用于复筛试验,最终筛选出对白蚁忌避活性效果较好的山苍子叶和樟树叶树木提取液,可用于研制防蚁新药剂;而对白蚁忌避活性较弱的树木提取液,可结合其对白蚁杀虫活性抑制效果,从中优选出较好树木提取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木提取液 忌避 种树 白蚁 樟树叶 山苍子 子叶 新药剂 效果 初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闽江河口红树林土壤微生物群落对互花米草入侵的响应 被引量:46
5
作者 郑洁 刘金福 +4 位作者 吴则焰 洪伟 何中声 蓝亦琦 刘思迪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1期7293-7303,共11页
采用磷脂脂肪酸标记法(PLFA)研究外来入侵植物互花米草对闽江河口湿地红树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并探讨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从3种不同植被群落土壤(红树林群落MC、红树林-互花米草混生群落MS、互花米草群落SC)共检测到22种P... 采用磷脂脂肪酸标记法(PLFA)研究外来入侵植物互花米草对闽江河口湿地红树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并探讨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从3种不同植被群落土壤(红树林群落MC、红树林-互花米草混生群落MS、互花米草群落SC)共检测到22种PLFA生物标记,MS土壤微生物PLFA生物标记总量明显高于其他植被群落,3种植被群落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的变化趋势为:MC>MS>SC,表明互花米草入侵后土壤微生物量增加,而理化性质和酶活性均有明显下降,红树林湿地土壤质量发生了明显退化。3种植被群落土壤中含量最高的PLFA生物标记是16:0,16:1w7c,9Me15:0w,18:1w12c。土壤中特征微生物相对生物量存在明显差异,细菌分布量最大,其次是真菌和放线菌,原生动物分布量最小。群落多样性指数呈相似规律,MS土壤微生物类群多样性指数均小于MC,表明互花米草入侵后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指数均有下降。通过主成分分析,基本能区分出3种不同植被群落微生物群落的特征。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间存在相关性,有机碳、全氮、蔗糖酶、过氧化氢酶与革兰氏阴性菌、放线菌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研究结果表明互花米草入侵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影响红树林群落土壤营养代谢循环的潜力,特别是关于碳、氮、磷等的循环及酶活性,改变部分有利于自身生长的土壤环境相关的微生物类群含量,竞争有利环境,迅速扩张实现入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花米草 红树林 土壤微生物 PLFA 外来植物入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云英ISSR引物的筛选及PCR反应体系的优化 被引量:30
6
作者 孙清信 陈坚 +4 位作者 张辉 祁建民 林忠平 胡鸢雷 林新坚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70-878,共9页
以紫云英为研究材料,用哥伦比亚大学(UBC)公布的100条ISSR引物和11种株系紫云英品种的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筛选出33条扩增条带较好的ISSR引物,对其中的ISSR引物进行梯度PCR,筛选出最佳的退火温度。再采用正交试验和单因素试验相结合... 以紫云英为研究材料,用哥伦比亚大学(UBC)公布的100条ISSR引物和11种株系紫云英品种的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筛选出33条扩增条带较好的ISSR引物,对其中的ISSR引物进行梯度PCR,筛选出最佳的退火温度。再采用正交试验和单因素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紫云英ISSR-PCR反应体系的5种因素(模板、Mg2+、TaqDNA聚合酶、dNTP及引物)进行优化浓度。确立了适合紫云英的ISSR分析的反应体系。在25μl反应体系中,其反应浓度为:DNA模版50.00ng,Mg2+2.00mol/L,Taq聚合酶1.0 U,dNTP 0.25mmol/L,引物0.20μmol/L,2.5μl 10×buffer。本试验为以后利用ISSR技术进行紫云英遗传多样性分析和物种保护奠定了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云英 退火温度 ISSR引物 正交试验 体系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合细菌在种植业上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4
7
作者 吴小平 吕川冰 陈锋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2期278-281,共4页
把光合细菌作为有机肥施入烟草、萝卜、大豆、地瓜等试验田中,结果显示:光合细菌能改善土壤微生物区系,促进土壤中固氮菌、根瘤菌、放线菌、细菌等的生长,抑制土壤中真菌的生长;能增加大豆根瘤数;能促进作物对土壤中各养分的吸收,增加... 把光合细菌作为有机肥施入烟草、萝卜、大豆、地瓜等试验田中,结果显示:光合细菌能改善土壤微生物区系,促进土壤中固氮菌、根瘤菌、放线菌、细菌等的生长,抑制土壤中真菌的生长;能增加大豆根瘤数;能促进作物对土壤中各养分的吸收,增加植株叶绿素含量,促进植物生长,使各植株的株高、根长、根重等都比对照有显著增加;光合细菌还能增加作物产量,改善作物品质,尤其对地瓜的产量增加明显,其增幅达78.5%,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合细菌 种植业 有机肥 土壤微生物 作物品质 怍物产量 土壤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化感作用类型及其在农业中的应用 被引量:87
8
作者 王建花 陈婷 林文雄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173-1183,共11页
本文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不同植物化感作用类型及其作用机制和在农业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植物化感作用包括化感偏害作用、自毒作用、自促作用和互惠作用。植物化感偏害作用是由植物根系分泌物介导下的植物与特异微生物共同作... 本文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不同植物化感作用类型及其作用机制和在农业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植物化感作用包括化感偏害作用、自毒作用、自促作用和互惠作用。植物化感偏害作用是由植物根系分泌物介导下的植物与特异微生物共同作用的结果。利用植物化感偏害作用控制田间杂草是一项环境友好型的可持续农业技术,并已在水稻化感抑草研究方面取得了较突出的成果。植物化感自毒作用(作物连作障碍)是造成作物产量降低、生长状况变差、品质变差、病虫害频发的现象。药用植物,特别是以根部入药的药用植物中,连作障碍表现更为突出。近年来研究结果认为根系分泌物生态效应的间接作用及土壤微生物区系功能紊乱是导致植物连作障碍的主要因素。因此,改善土壤生长环境,恢复和修复根际土壤微生物结构平衡,增强生态系统机能是克服作物连作障碍的关键。植物化感自促作用(连作促进作用)是在植物根系分泌物促进下,根际土壤微生物之间此消彼长,有益微生物之间互利协作,土壤肥力和营养补给能力明显改善,从而增强植物根系抗性,促进植物生长发育,提高产量和品质的结果。牛膝的连作促进作用明显,有学者试图通过牛膝与其他不耐连作药用植物间作套种或轮作,实现药用植物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植物间的正相互作用(互惠作用)是作物间套种系统超产和养分等资源高效利用的重要机制,根系分泌物在介导根际微生物与植物的有利互作中起到重要作用。最后作者强调指出,存在于根际土壤的微生物群落的宏基因组组成是决定植物能否健康生长的关键。深入研究存在于土壤生态系统中的植物体外基因组的组成与演化机制,将成为借用现代合成生物学原理与技术,定向控制植物根际生物学过程,促进作物生产可持续发展的优先研究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化感作用类型 化感作用方式与机制 植物与微生物互作 生态农业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SRAP标记对六个鸡腿菇菌株的多态性分析 被引量:11
9
作者 王守现 刘宇 +2 位作者 耿小丽 孟莉莉 谢宝贵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53-757,共5页
研究了6个鸡腿菇菌株的序列相关扩增多态性(SRAP)。结果表明,不同菌株间存在着丰富的遗传多样性,SRAP扩增指纹能有效分辨不同菌株的基因型。聚类分析表明,供试菌株在0.877的相似水平上可分为三大类:第一大类包括CC170、CC180和CC33;第... 研究了6个鸡腿菇菌株的序列相关扩增多态性(SRAP)。结果表明,不同菌株间存在着丰富的遗传多样性,SRAP扩增指纹能有效分辨不同菌株的基因型。聚类分析表明,供试菌株在0.877的相似水平上可分为三大类:第一大类包括CC170、CC180和CC33;第二大类包括鸡腿菇和CC168;第三大类仅CC224。为鸡腿菇菌株鉴定和遗传研究提供了新的DNA分子标记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腿菇 SRAP 遗传多样性 DNA指纹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云英根瘤菌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11
10
作者 管凤贞 钟少杰 +4 位作者 邱宏端 林戎斌 张辉 陈济琛 林新坚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12年第5期524-532,共9页
从采自福建各地紫云英的根瘤中分离出具有一般根瘤菌特征的菌株18株,在对其进行初步细菌学特性鉴定的基础上,利用16SrDNA进行序列分析,确定其系统发育地位。鉴定结果为:YX、Z3、GZ与ZK1为中慢生根瘤菌属Mesorhizobium菌种,B3、XZ、M6与... 从采自福建各地紫云英的根瘤中分离出具有一般根瘤菌特征的菌株18株,在对其进行初步细菌学特性鉴定的基础上,利用16SrDNA进行序列分析,确定其系统发育地位。鉴定结果为:YX、Z3、GZ与ZK1为中慢生根瘤菌属Mesorhizobium菌种,B3、XZ、M6与百脉根中生根瘤菌Mesorhizobiumloti可能为同一菌属的不同变种;ZLH2为黄单孢菌属Xanthomonas菌种;M3、M10、ZK7、ZQH、B4、B7为土壤杆菌属Agrobacterium菌种;B6、B5、B1、Z1为根瘤菌属Rhizobium菌种。为了进一步考察各鉴定菌株的结瘤情况,利用琼脂试管法和水培法将部分菌株与紫云英闽紫品种(1号、5号、6号、7号)和80410411品系进行配对结瘤,研究结果不仅进一步阐明了紫云英根瘤菌的系统发育多样性,并且通过对比琼脂试管法和水培法在结瘤结果上的异同,为探究紫云英与不同根瘤菌结瘤能力的差异提供了一种简便可行的研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云英根瘤菌 分离 16S RDNA 鉴定 琼脂试管法 水培法 结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生态型芦苇叶片蛋白质双向电泳系统的筛选和优化 被引量:9
11
作者 林文芳 陈林姣 +1 位作者 彭浩 朱学艺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209-1214,共6页
通过优化组合植物蛋白质提取方法及与之匹配的蛋白质裂解液,采用改进的O′Farrel双向电泳系统,以自然生境野生芦苇叶片为材料,筛选出一种适合纤维含量高、革质化明显的4种不同生态型芦苇(水生芦苇、轻度盐化草甸芦苇、重度盐化草甸芦苇... 通过优化组合植物蛋白质提取方法及与之匹配的蛋白质裂解液,采用改进的O′Farrel双向电泳系统,以自然生境野生芦苇叶片为材料,筛选出一种适合纤维含量高、革质化明显的4种不同生态型芦苇(水生芦苇、轻度盐化草甸芦苇、重度盐化草甸芦苇、沙丘芦苇)叶片蛋白质分析的双向电泳系统,即以饱和酚-醋酸铵/甲醇沉淀法提取叶片蛋白质样品,经裂解液[8mol/L尿素,2mol/L硫脲,4%CHAPS,65mmol/LDTT,2%Ampholine(pH3.5 ̄10∶pH5 ̄8=1∶4)]裂解后按80!g上样,银染后获得背景清晰、蛋白质分辨率较高的双向电泳图谱.该系统用于水稻等植物叶片蛋白质双向电泳分析,同样获得较好的电泳图谱和分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苇 不同生态型 蛋白质制样 裂解液 双向电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对叶菜型甘薯硝酸盐积累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7
12
作者 邱永祥 王伟 +3 位作者 蔡南通 吴秋云 罗文彬 柯玉琴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45-147,共3页
研究5、10、20、40mmol·L-14个N浓度对叶菜型甘薯鲜嫩茎叶的硝酸盐含量、硝酸还原酶(NR)活性、可溶性蛋白及总糖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N含量的增加,植株体内硝酸盐含量呈线性增加,随处理时间延长,高N含量下硝酸盐积累持续增加,... 研究5、10、20、40mmol·L-14个N浓度对叶菜型甘薯鲜嫩茎叶的硝酸盐含量、硝酸还原酶(NR)活性、可溶性蛋白及总糖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N含量的增加,植株体内硝酸盐含量呈线性增加,随处理时间延长,高N含量下硝酸盐积累持续增加,但在较低含量下硝酸盐积累在施N后6-8d达到极值后有所下降;NR活性随N含量增加显著提高;N含量与总糖含量呈负相关,N含量高不利于总糖积累;N含量提高,植株可溶性蛋白含量也有所提高,但效果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酸盐积累 甘薯 叶菜 可溶性蛋白含量 硝酸盐含量 品质 总糖含量 N含量 硝酸还原酶 处理时间 NR活性 低含量 负相关 糖积累 植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针菇菌株单核原生质体交配型与菌丝生长分析 被引量:14
13
作者 王波 祁丽萍 +1 位作者 贾定洪 鲜灵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407-1413,共7页
对3个金针菇菌株进行了原生质体分离与交配型分析,结果表明,3个金针菇菌株均出现2种交配型,2种交配型比例不一致,其中有2个菌株的两种单核体的分离比例均符合1∶1,1个菌株的两种单核体的分离比例不符合1∶1,并且在交配型比例上出现偏差... 对3个金针菇菌株进行了原生质体分离与交配型分析,结果表明,3个金针菇菌株均出现2种交配型,2种交配型比例不一致,其中有2个菌株的两种单核体的分离比例均符合1∶1,1个菌株的两种单核体的分离比例不符合1∶1,并且在交配型比例上出现偏差现象。对3个金针菇菌株的单核原生质体菌株生长速度试验表明,单核原生质体菌株在菌丝生长速度上其出发菌株比较,表现出生长速度慢的现象,同一菌株具有2种不同交配型因子的原生质体单核菌株两两配对杂交菌株,其生长速度均快于其出发菌株和原生质体单核菌株,且同一菌株具有2种不同交配型因子的原生质体单核菌株生长速度存在不同程度的显著性差异;菌落形态和菌丝生长速度与交配型因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针菇 单核原生质体 交配型 菌丝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用植物的化感自毒作用与连作障碍 被引量:248
14
作者 张重义 林文雄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89-196,共8页
本文阐述了药用植物化感自毒作用的概念、产生机理和作用特点,指出药用植物的药用活性成分与化感自毒物质的同源性是药用植物栽培中连作障碍与化感自毒作用更重要的根本原因。文章分析了连作障碍产生的原因与药用植物化感自毒作用的关系... 本文阐述了药用植物化感自毒作用的概念、产生机理和作用特点,指出药用植物的药用活性成分与化感自毒物质的同源性是药用植物栽培中连作障碍与化感自毒作用更重要的根本原因。文章分析了连作障碍产生的原因与药用植物化感自毒作用的关系,结合作者运用DGGE和T-RFLP技术对根际土壤微生物区系的系统研究结果,提出综合运用农艺措施减缓连作障碍与化感自毒作用的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用植物 化感自毒 连作障碍 亚最适环境 生态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薯瘟菌对甘薯叶片光合特性及叶绿体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8
15
作者 王伟英 邱永祥 +2 位作者 邱珊莲 柯玉琴 潘廷国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10-616,共7页
为探讨甘薯(Dioscorea esculenta)被薯瘟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侵染后的响应,以抗病品种‘湘薯75-55’和感病品种‘胜利百号’为材料,对甘薯叶片的光合特性和叶绿体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薯瘟菌侵染后,‘胜利百号’叶片的细胞... 为探讨甘薯(Dioscorea esculenta)被薯瘟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侵染后的响应,以抗病品种‘湘薯75-55’和感病品种‘胜利百号’为材料,对甘薯叶片的光合特性和叶绿体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薯瘟菌侵染后,‘胜利百号’叶片的细胞膜透性(MP)明显增大,叶绿素(Chl)含量下降,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和气孔导度(Gs)下降,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和内源ABA含量急剧升高,且细胞膜完整性被破坏,叶绿体数目减少、膨胀模糊、基粒片层松散解体以及淀粉粒变小;而‘湘薯75-55’的各个指标变化不大,细胞膜结构完整,叶绿体基粒片层排列整齐。因此,薯瘟菌侵染后不同抗病品种甘薯叶片在光合特性和叶绿体结构上表现出显著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薯瘟菌 叶片 细胞膜透性 叶绿体 光合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化混凝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6
作者 冯辉荣 聂丽华 +1 位作者 罗仁安 樊建超 《混凝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25-28,31,共5页
介绍了绿化混凝土的概念、分类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绿化混凝土的意义、存在的问题、应用前景及其发展趋势,并提出展望。
关键词 绿化混凝土 可持续发展 应用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炬松引种家系的遗传变异及速生稳定性综合评价 被引量:12
17
作者 孙小霞 梁一池 阮少宁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3-36,共4页
以国内早期引种的湿地松Pinuselliottii和福建乡土树种马尾松Pinusmassoniana为对照,对从美国种子园引种的21个火炬松Pinustaeda家系及国内早期引种种子园采种的4个火炬松家系进行遗传变异研究.结果表明:火炬松在福建省的总体生长表现... 以国内早期引种的湿地松Pinuselliottii和福建乡土树种马尾松Pinusmassoniana为对照,对从美国种子园引种的21个火炬松Pinustaeda家系及国内早期引种种子园采种的4个火炬松家系进行遗传变异研究.结果表明:火炬松在福建省的总体生长表现优于对照湿地松和福建乡土树种马尾松,树高、胸径、材积等性状在家系间差异显著,且受中等以上遗传力所控制,遗传变异系数多在4 5%以上.火炬松生长性状5年生生长量的家系方差、地点方差和基因型与地点互作方差均达显著水平.通过对生产力指数和回归系数进行二维散点图聚类分析,最终确定25、19、18号家系为速生平均稳定家系,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可在造林区普遍推广;20、17、23、24、22、16号家系为速生不稳定家系,特别适应于优良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炬松 引种 遗传变异 速生稳定性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植草对山地果园土壤腐殖质的影响 被引量:13
18
作者 罗旭辉 阮伏水 +3 位作者 陈俊杰 詹杰 王义祥 黄毅斌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22-126,共5页
1996年起在福建中亚热带红壤区开展山地果园套种平托花生Arachis pintoi cv.Amarillo、圃叶决明Chamaecrista rotundifolia cv.Fuyin NO.1试验,用于治理水土流失。为了科学评价土壤质量的变化,在治理11年后,分析土壤腐殖质及有机... 1996年起在福建中亚热带红壤区开展山地果园套种平托花生Arachis pintoi cv.Amarillo、圃叶决明Chamaecrista rotundifolia cv.Fuyin NO.1试验,用于治理水土流失。为了科学评价土壤质量的变化,在治理11年后,分析土壤腐殖质及有机无机复合状况,结果表明:与对照(清耕)相比,套种平托花生、圆叶决明区土壤表层(0~15cm)土壤重组有机碳含量可提高2.56和1.90g/kg,亚表层(15~30cm)重组有机碳含量的变化弱于表层。试验区土壤表层的原土复合度这83.09%~96.75%,高于亚表层(77.73%~92.14%)。不同垦植方式比较,土壤表层、亚表层的原土复合度均呈清耕〉套种平托花生〉套种圆叶决明的变化趋势。不同套种牧草品种比较,在土壤表层、亚表层的原土有机碳、腐殖质有机碳、原土复合度方面,平托花生均有优于圆叶决明的表现,套种平托花生对表层土壤增值复合度为83.42%,比后者提高12.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园 套种牧草 腐殖质 土壤胶体 红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素营养水平对水稻幼苗氮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15
19
作者 陈晓飞 宁书菊 +1 位作者 魏道智 张洪平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3期571-575,共5页
以超级稻"两优培九"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氮素营养水平对其氮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叶片硝酸还原酶(NR)活性和氮素水平具有较复杂的相关关系。叶片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随氮素营养的增加而提高,根系GS活性在氮... 以超级稻"两优培九"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氮素营养水平对其氮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叶片硝酸还原酶(NR)活性和氮素水平具有较复杂的相关关系。叶片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随氮素营养的增加而提高,根系GS活性在氮素水平过高时反而下降。氮素营养在2N以下时,叶片谷-丙转氨酶(GPT)和谷-草转氨酶(GOT)活性随氮素营养的增加而提高,当氮素水平继续升高时活性则下降;当氮素水平在N处理以下时,根系GPT和GOT活性随氮素营养的增加而提高;当氮素水平高于N处理时,则随氮素营养的增加下降。叶片和根系中上述酶的活性不同,而且活性高峰值出现时期不同,反映了叶片和根系氮代谢的差异。叶片和根系的蛋白质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及叶片叶绿素含量随氮素营养水平的提高而增加,各处理叶片和根系蛋白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叶片蛋白质和游离氨基酸含量高于根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氮素营养 氮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重PCR方法检测霍乱弧菌的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黄晓蓉 吕海沧 +3 位作者 郑晶 陈文炳 陈彬 汤敏英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5期11-13,共3页
霍乱弧菌是霍乱的病原体,可以分为O1群、O139群和非O1/非O139群。O1群和O139群霍乱弧菌产生的霍乱肠毒素(也称霍乱毒素)是产生霍乱的主要原因,也只有O1群和O139群霍乱弧菌可引起霍乱。其他群的霍乱弧菌毒性不高,但在食品中也不允许被检... 霍乱弧菌是霍乱的病原体,可以分为O1群、O139群和非O1/非O139群。O1群和O139群霍乱弧菌产生的霍乱肠毒素(也称霍乱毒素)是产生霍乱的主要原因,也只有O1群和O139群霍乱弧菌可引起霍乱。其他群的霍乱弧菌毒性不高,但在食品中也不允许被检出。实验以霍乱胶原酶基因和霍乱毒素基因为目的基因,试图建立一种PCR方法对霍乱弧菌进行检测研究,结果表明此方法可以用于食品中的霍乱弧菌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乱弧菌 聚合酶链式反应 霍乱毒素 胶原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