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现代医院基建项目建设管理要点探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张文钦 《河南建材》 2018年第5期326-327,共2页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医疗方面的需求已经大大增加,医疗改革的逐步推进,使得我国在医疗领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现代医院无论是在数量还是规模上都越来越大,这为现代医院基建项目在投资和建设上提供了便利。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会面临各...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医疗方面的需求已经大大增加,医疗改革的逐步推进,使得我国在医疗领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现代医院无论是在数量还是规模上都越来越大,这为现代医院基建项目在投资和建设上提供了便利。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会面临各种问题,主要是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为了保证现代医院基建项目的资金能得到很好的利用,就需要加强财务管理工作。文章将从现代医院基建工程入手,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医院 基建项目 建设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吡非尼酮浸泡生物羊膜对兔青光眼模型滤过术后瘢痕形成的作用
2
作者 张帅 姚贻华 +2 位作者 郑扬菁 吴平 朱益华 《国际眼科杂志》 2024年第2期189-195,共7页
目的:探讨吡非尼酮(PFD)浸泡生物羊膜在兔青光眼模型中的应用,评价其对兔青光眼模型的抗瘢痕效果及毒副作用。方法:健康新西兰白兔72只右眼采用前房注射复方卡波姆溶液的方法建立青光眼模型后随机分为0.5%PFD+生物羊膜组、单纯生物羊膜... 目的:探讨吡非尼酮(PFD)浸泡生物羊膜在兔青光眼模型中的应用,评价其对兔青光眼模型的抗瘢痕效果及毒副作用。方法:健康新西兰白兔72只右眼采用前房注射复方卡波姆溶液的方法建立青光眼模型后随机分为0.5%PFD+生物羊膜组、单纯生物羊膜组、丝裂霉素C(MMC)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18只,均行小梁切除术,其中0.5%PFD+生物羊膜组在巩膜瓣下放置0.5%PFD溶液浸泡的生物羊膜,单纯生物羊膜组在巩膜瓣下放置生理盐水浸泡的复水生物羊膜,MMC组在巩膜瓣下放置浸有MMC的棉片3 min后立即采用生理盐水冲洗,空白对照组制作巩膜瓣后不放入任何植入物。评估眼压、滤过泡及毒副作用和并发症情况,并采用苏木精-伊红(HE)、Masson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滤过区组织病理变化。结果:小梁切除术后14、21、28 d各组眼压比较,0.5%PFD+生物羊膜组<MMC组<单纯生物羊膜组<空白对照组(均P<0.05)。小梁切除术后28 d,0.5%PFD+生物羊膜组抗炎性增生及抑制胶原纤维增生效果最优,滤过泡存活率最高,且前房炎症反应轻。结论:吡非尼酮浸泡生物羊膜对兔青光眼模型有较明显的抗瘢痕作用,且毒副作用少,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非尼酮 生物羊膜 复方卡波姆 青光眼模型 小梁切除术 滤过泡 抗瘢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并发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临床探讨
3
作者 陈良桔 赵广愚 +1 位作者 刘利娟 洪林勇 《临床眼科杂志》 2024年第1期46-48,共3页
目的对于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并发性白内障,利用超声乳化手术,探讨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收录我院2019年1月至2022年6月在本院手术的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并发白内障的患者,共26例(45只眼),其中男性20例(37只眼),性6例(8只... 目的对于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并发性白内障,利用超声乳化手术,探讨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收录我院2019年1月至2022年6月在本院手术的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并发白内障的患者,共26例(45只眼),其中男性20例(37只眼),性6例(8只眼),年龄(57.58±7.72)岁(43~71岁),术前明确诊断为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并发白内障,其中术前发现有浅前房4只眼,晶状体轻度震颤1只眼,黄斑水肿2只眼,无法窥清眼底黄斑区有4只眼。使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术后的指标有视力,眼压,裂隙灯,眼底等。结果术后最佳矫正视力≥0.5者21只眼(46.67%),0.5>矫正视力≥0.3者18只眼(40.00%),矫正视力<0.3者6只眼(13.33%),视力无提高者3只眼(6.67%)。术中均一期植入人工晶状体,其中1只眼植入张力环后再植入人工晶状体。术前有4只眼为浅前房,术后仍为浅前房,给予行Nd:YAG激光上方虹膜根切后,前房未加深,其中2只眼眼压观察未升高,2只眼药物控制眼压稳定,术后2只眼出现角膜水肿,观察1周后角膜恢复透明;术后1只眼出现眼压一过性升高,最高为26 mmHg,经过处理后恢复正常,术后1周所有患者眼压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手术顺利,未出现明显手术并发症。结论对于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并发性白内障,使用超声乳化手术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 并发性白内障 超声乳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与腔隙性脑梗死相关性的临床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徐黄杰 杨薇 +2 位作者 宋剑涛 高健生 童绎 《临床眼科杂志》 2015年第2期121-123,共3页
目的研究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AION)与腔隙性脑梗死(LI)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总结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362例(448只眼)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的视力、眼底、视野、电生理、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CT或MRI等资料,分析A... 目的研究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AION)与腔隙性脑梗死(LI)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总结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362例(448只眼)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的视力、眼底、视野、电生理、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CT或MRI等资料,分析AION与LI之间的关系。结果 (1)全部患者均经视野检查确诊为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2)362例患者中有116例行CT或MRI检查,其中78例诊断为腔隙性脑梗死,阳性率为67.2%(78/116),单眼26例,双眼52例;(3)362例患者中有动脉粥样硬化168例,占46.4%(168/362);有高血压病者163例,占45%(163/362);有糖尿病者136例,占37.6%(136/362);高脂血症者73例,占19.6%(73/362)。78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中,有高血压病者44例,占55.1%(44/78);有糖尿病者42例,占52.6%(42/78);高脂血症31例,占39.7%(31/78)。结论 (1)腔隙性脑梗死与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关系密切;(2)对于AION特别是双眼患者应行CT或MRI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 高血压 糖尿病 视神经病变 腔隙性脑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泪管逆行植入球头硅胶管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王新法 魏金鑫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0年第5期984-985,共2页
目的:观察、分析鼻泪管逆行植入球头硅胶管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疗效及基层医院推广价值。方法:采用鼻泪管逆行植入球头硅胶管术治疗慢性泪囊炎35例37眼。结果:对35例37眼术后1a内进行随访,其中34眼治愈,溢泪解除,分泌物消失,3眼无效... 目的:观察、分析鼻泪管逆行植入球头硅胶管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疗效及基层医院推广价值。方法:采用鼻泪管逆行植入球头硅胶管术治疗慢性泪囊炎35例37眼。结果:对35例37眼术后1a内进行随访,其中34眼治愈,溢泪解除,分泌物消失,3眼无效,治愈率92%。结论:鼻泪管逆行植入球头硅胶管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疗效确切,简单易行,费用低,基层医院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泪囊炎 鼻泪管 球头硅胶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S-LASIK和SMILE矫正高度近视术后角膜后表面高度的变化 被引量:15
6
作者 周跃明 陈军 +3 位作者 林文 林晓冬 林可劼 郑两定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6年第10期1978-1980,共3页
目的:应用Pentacam眼前节测量分析系统对高度近视眼行飞秒激光LASIK和小切口基质透镜取出术后的角膜后表面的变化进行观察比较。方法:选取2015-05/12于我院行激光角膜屈光手术的高度近视患者(-6.00D≤等效球镜度数≤-10.00D)67例132眼,... 目的:应用Pentacam眼前节测量分析系统对高度近视眼行飞秒激光LASIK和小切口基质透镜取出术后的角膜后表面的变化进行观察比较。方法:选取2015-05/12于我院行激光角膜屈光手术的高度近视患者(-6.00D≤等效球镜度数≤-10.00D)67例132眼,根据患者接受手术方式的不同分成飞秒激光制瓣联合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简称FS-LASIK组)66眼和行小切口基质透镜取出术(简称SMILE组)66眼,术中SMILE组角膜帽厚度和FS-LASIK组术中角膜瓣厚度都设置为110μm。分别于术前、术后3、6mo利用Pentacam测量患者角膜后表面高度,观察对比其术前术后的角膜后表面高度的变化量。结果:术后6mo,FS-LASIK组角膜后表面高度为6.47±1.65mm,显著高于术前5.20±1.32mm。SMILE组角膜后表面高度为6.40±1.33mm,显著高于术前5.18±1.25mm,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mo,FS-LASIK组角膜表面高度前凸量(1.29±1.28mm)与SMILE组(1.22±0.89mm)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S-LASIK和SMILE矫正高度近视术后均出现一定程度的角膜后表面前突,后表面高度值增加;FS-LASIK相较于SMILE,术后早期角膜后表面变化量略大,但无明显的临床差别,SMILE术后角膜后表面形态稳定性相对略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磨镶术 飞秒激光 基质透镜取出 PENTACAM 高度近视 角膜后表面高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视盘血流密度的分析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吴真真 吴蔚林 +2 位作者 吴国玮 贺琴 张帅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95-98,共4页
目的:探讨早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高眼压症患者和健康者的视盘血流密度的差异。方法:横断面研究。收集2019-01/2021-04于福州东南眼科医院青光眼科门诊就诊患者,早期POAG组45例70眼,其中男32例49眼,女13例21眼,年龄48.50(26.75,... 目的:探讨早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高眼压症患者和健康者的视盘血流密度的差异。方法:横断面研究。收集2019-01/2021-04于福州东南眼科医院青光眼科门诊就诊患者,早期POAG组45例70眼,其中男32例49眼,女13例21眼,年龄48.50(26.75,64.50)岁,高眼压症组37例65眼,其中男17例29眼,女20例36眼,年龄37.00(27.00,47.00)岁,健康组51例94眼,其中男23例39眼,女28例55眼,年龄46.00(34.50,56.50)岁。分别对三组进行常规的眼科检查包括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视野、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RNFL)、中央角膜厚度(CCT)等,通过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检查(OCTA)采集并测量三组的视盘中心区、内层区、外层区和完整区的视盘血流密度。结果:三组眼压比较有差异(H=146.876,P<0.001),早期POAG组和高眼压症组与健康组的眼压值有差异(均P<0.01),早期POAG组和高眼压症组患者的眼压无差异(P=0.132)。早期POAG组和高眼压症组的BCVA、RNFL、MD值比较有差异(P=0.005、0.01、<0.01),早期POAG组和健康组两者的BCVA、RNFL、MD值比较有差异(P=0.013、<0.01、<0.01),高眼压症组和健康组两者的BCVA、RNFL、MD值比较无差异(P=1.000、0.660、1.000)。早期POAG组和健康组之间CCT无差异(P=0.074),早期POAG组和高眼压症组之间CCT比较有差异(P=0.006),高眼压症组和健康组之间CCT比较有差异(P<0.01)在中心区、内层区、完整区,早期POAG组和高眼压症组的血流密度比较有差异(均P<0.01),早期POAG组和健康组的血流密度比较有差异(均P<0.01),高眼压症组和健康组比较无差异(均P=1.000)。在外层区,早期POAG组和健康组的血流密度比较有差异(P=0.001),高眼压症组和早期POAG组及健康组比较有差异(P=0.067、0.877)。结论:早期POAG的视盘血流密度相比高眼压症和健康者是减少的,与视野MD、RNFL参数的变化是相一致的,早期POAG视盘不同区域血流密度均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高眼压症 健康者 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检查 视盘血流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虹膜定位对飞秒联合波前像差引导LASIK治疗近视散光的疗效 被引量:8
8
作者 林可劼 陈军 +3 位作者 林文 林晓冬 周跃明 郑两定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6年第6期1056-1059,共4页
目的:虹膜定位对飞秒联合波前像差引导LASIK治疗近视散光疗效变化观察。方法:取同期进行飞秒联合波前像差引导LASIK治疗且柱镜>1.0D并有1a随访记录的近视患者,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后启动虹膜定位成功行波前像差引导LASIK术(试验组)67... 目的:虹膜定位对飞秒联合波前像差引导LASIK治疗近视散光疗效变化观察。方法:取同期进行飞秒联合波前像差引导LASIK治疗且柱镜>1.0D并有1a随访记录的近视患者,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后启动虹膜定位成功行波前像差引导LASIK术(试验组)67例129眼与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后无虹膜定位行波前像差引导LASIK术(对照组)82例161眼。在同一台激光机下进行激光切削。术后1、3、6mo,1a分别对两组患者术后裸眼视力(uncorrected visual acuity,UCVA)、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电脑验光、波前像差结果对比分析。结果:术后1、3mo UCVA超过术前BCVA 1行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23,P=0.011;χ2=14.431,P<0.01);术后1d,1mo残留散光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98,P<0.05;t=2.23,P<0.05);术后6mo,1a UCVA及术后3、6mo,1a残留散光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a内两组高阶像差均方根值、球差、彗差均增加,较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mo高阶像差均方根值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6mo,1a彗差的增加试验组较对照组明显减少,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虹膜定位技术的应用在飞秒制瓣联合波前像差引导LASIK治疗近视散光中,具有术后裸眼视力恢复快,高阶像差均方根值及彗差增加较少,残留散光少的特点,具有更好更稳定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虹膜定位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飞秒激光 近视 散光 像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三焦点与单焦点IOL植入术后早期视觉质量比较 被引量:5
9
作者 孙堂胜 赵广愚 +4 位作者 郑两定 刘利娟 陈良桔 洪林勇 张帅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124-2129,共6页
目的:观察三焦点与单焦点人工晶状体对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术后早期视觉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设计。纳入2018-06/2021-01在我院白内障科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119例168眼,按照所... 目的:观察三焦点与单焦点人工晶状体对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术后早期视觉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设计。纳入2018-06/2021-01在我院白内障科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119例168眼,按照所植入人工晶状体类型分为三焦点组44例61眼与单焦点组75例107眼。对两组患者术后1mo视力(LogMAR)、视觉质量检查以及明、暗适应条件下对比敏感度检查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三焦点组单眼裸眼远视力(UDVA)、裸眼中距离视力(UIVA)、单眼裸眼近视力(UNVA)、最佳矫正远视力(BDVA)、最佳矫正远视下的中距离视力(DIVA)、最佳矫正远视下的近视力(DNVA)均明显优于单焦点组(均P<0.001)。三焦点组在调制传递函数截止频率(MTF cutoff)、客观散射指数(OSI)和斯特尔比值(SR)方面明显优于单焦点组(均P<0.05);在暗及明适应条件下的18c/d空间频率上,单焦点组对比敏感度明显优于三焦点组(P<0.001)。基于VF/QOF量表分析的调查问卷,三焦点组在日常生活感受评分和脱镜率方面明显优于单焦点组(P<0.05),而眩光发生率二者无差异(P>0.05)。结论:植入三焦点人工晶状体可为年龄相关性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患者提供全方位良好的视力和视觉质量,满足不同条件下的用眼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焦点人工晶状体 单焦点人工晶状体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 视觉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接触式全视野镜联合微创玻璃体手术对增生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中心视力和黄斑厚度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赵晓春 郭颖 陈玮 《临床眼科杂志》 2023年第3期203-206,共4页
目的分析非接触式全视野镜联合微创玻璃体手术对增生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DR)患者中心视力和黄斑厚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选取2021年1~8月我院接收的220例(220只眼)PDR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组11... 目的分析非接触式全视野镜联合微创玻璃体手术对增生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DR)患者中心视力和黄斑厚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选取2021年1~8月我院接收的220例(220只眼)PDR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组110例(110只眼)。对照组采用23G微创玻璃体视网膜切除系统治疗,研究组采用非接触式全视野镜联合23G微创玻璃体视网膜切除系统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手术前、手术后1、3、6个月最佳矫正视力(BCVA)和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CMT)。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低(P<0.05)。重复测量数据的方差分析显示,组别和时间对BCVA均有影响,且两者存在交互作用。组别和时间对CMT均有影响,但两者不存在交互作用。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PDR患者行非接触式全视野镜联合微创玻璃体切除术有利于提高视力,减轻黄斑水肿,并且该术式可缩短手术时间,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生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非接触式全视野镜 微创玻璃体切除术 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 最佳矫正视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对视野和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吴真真 吴蔚林 +1 位作者 吴国玮 徐淑男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6年第10期1883-1885,共3页
目的:观察并分析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视野和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影响。方法:选取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14例24眼,均行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收集术前裸眼视力、眼压、角膜内皮细胞计数、视野平均缺... 目的:观察并分析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视野和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影响。方法:选取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14例24眼,均行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收集术前裸眼视力、眼压、角膜内皮细胞计数、视野平均缺损(MD)、视野模式标准差(PSD)、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术后1wk,1、3mo的裸眼视力、眼压,术后3mo的角膜内皮细胞计数、MD、PSD、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观察随访期间的并发症及相关处理,统计手术成功率。结果:术前,术后1wk,1、3mo裸眼视力分别进行两两比较,得出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视力无明显下降。术后1wk,1、3mo眼压与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3mo内眼压保持平稳。术后3mo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和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术后3mo MD绝对值和PSD较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mo的角膜内皮细胞较术前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585,P=0.01)。手术成功率:完全成功19眼(79%),条件成功2眼(8%),失败3眼(13%)。结论: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术后短时间内可能会引起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变薄,稳定的降眼压效果能有效减缓视野进展,手术未影响视力,降眼压效果好,是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 视野平均缺损 视野模式标准差 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 角膜内皮细胞计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下泪小管断裂鼻侧断端的寻找方法及疗效观察 被引量:7
12
作者 陈正勇 魏金鑫 +1 位作者 程天书 高燕萍 《临床眼科杂志》 2011年第5期437-438,共2页
目的探讨上、下泪小管同时断裂鼻侧断端的寻找方法及吻合术后疗效观察。方法对门诊收治的21例(21只眼)上、下泪小管同时断裂的患者在手术显微镜直视下断端处滴水,嘱患者捏鼻用力憋气,通过发现鼻侧断端有气泡冒出从而寻找到泪小管断端处,... 目的探讨上、下泪小管同时断裂鼻侧断端的寻找方法及吻合术后疗效观察。方法对门诊收治的21例(21只眼)上、下泪小管同时断裂的患者在手术显微镜直视下断端处滴水,嘱患者捏鼻用力憋气,通过发现鼻侧断端有气泡冒出从而寻找到泪小管断端处,用6号猪尾巴探针导入软性医用硅胶管做为泪道支撑物,同时吻合上、下泪小管,硅胶管留置3个月。结果 21例(21只眼)全部找到断端吻合,术后3个月取出留置硅胶管,18例无溢泪,泪道冲洗通畅,占85.71%;3例轻度溢泪,泪道冲洗通,占14.29%。结论在手术显微镜直视下嘱患者捏鼻用力憋气,通过发现鼻侧断端有气泡冒出从而寻找到泪小管断端,以软性硅胶管做为泪道支撑物,同时吻合上、下泪小管的方法操作方便,效果良好,适合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下泪小管断裂 鼻侧断端寻找 术后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手术疗效观察 被引量:6
13
作者 陈良桔 赵广愚 +4 位作者 刘利娟 洪林勇 洪英俊 林兴中 陈波 《临床眼科杂志》 2015年第4期306-308,共3页
目的探讨超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一期植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216例(295只眼)超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眼轴≥30 mm)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一期植入术,对术后视力及并发症... 目的探讨超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一期植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216例(295只眼)超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眼轴≥30 mm)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一期植入术,对术后视力及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 216例(295只眼)超高度近视患者术后1周视力≥0.3者177只眼(60%),矫正视力≥0.3者207只眼(70.17%);视力≥0.5者113只眼(38.31%),矫正视力≥0.5者152只眼(51.53%)。无严重眼部及全身并发症发生。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一期植入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后视力恢复快的优点,是一种安全、可靠、疗效好的手术方式,可以适合于超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度近视 白内障 超声乳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手术治疗糖尿病性白内障疗效观察 被引量:6
14
作者 黄飞 刘利娟 赵广愚 《临床眼科杂志》 2019年第6期514-517,共4页
目的探讨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手术治疗糖尿病性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75例(87只眼),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36例(41只眼)采取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手术,对照组39例(46只眼)施行传统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观察... 目的探讨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手术治疗糖尿病性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75例(87只眼),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36例(41只眼)采取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手术,对照组39例(46只眼)施行传统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观察两组术中超声乳化能量释放量(CDE)、有效超声时间(EPT)、术后最佳矫正视力,角膜内皮细胞丢失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分析。结果飞秒激光组CDE为(4.52±1.52)%,EPT为(13.55±3.52)s,小于传统超声乳化组的(8.53±2.53)%和(22.56±5.7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最佳矫正视力,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内皮细胞丢失量飞秒激光组为(68.35±10.55)个/mm^2,低于传统超声乳化组的(110.52±23.52)个/m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飞秒激光组并发症明显少于传统超声乳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手术较传统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在治疗糖尿病性白内障中优势明显,安全性高,可降低CDE和减少EPT,进而减少角膜内皮损伤和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秒激光 糖尿病性白内障 角膜内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焦近视防控,我们正在行动--中国眼镜行业近视防控面面观(下) 被引量:1
15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李丽华 +8 位作者 于翠 夏江胜 倪海龙 梅颖 谢仁艺 曾骏文 王瑞强 张武斌 李梦华 《中国眼镜科技杂志》 2023年第4期6-27,共22页
2023年3月,为推动各地、中小学校和幼儿园全面落实《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光明行动工作方案(2021~2025年)》等文件要求,进一步营造近视防控宣传教育氛围,培育视力健康文化,教育部以“全社会都要行动起... 2023年3月,为推动各地、中小学校和幼儿园全面落实《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光明行动工作方案(2021~2025年)》等文件要求,进一步营造近视防控宣传教育氛围,培育视力健康文化,教育部以“全社会都要行动起来,共同呵护好孩子的眼睛,让他们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为主题,开展了第6个近视防控宣传教育月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校 眼镜行业 青少年近视 实施方案 视力健康 幼儿园 教育氛围 综合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色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洪林勇 赵广愚 +1 位作者 刘利娟 陈良桔 《临床眼科杂志》 2018年第4期351-354,共4页
目的探讨白色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I期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在我院行白色白内障行超声乳化吸除联合I期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的93例(102只眼)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术后视力恢复情况及术后并发... 目的探讨白色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I期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在我院行白色白内障行超声乳化吸除联合I期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的93例(102只眼)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术后视力恢复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93例(102只眼)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术后1周、1个月和3个月最佳矫正视力≥0.6者分别为84只眼(82.4℅)、84只眼(84.8%)、83只眼(84.7%)。术后1周、1个月和3个月眼压较术前眼压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周眼压稳定,与术后1个月、3个月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术中成功连续环形撕囊95只眼(93.1℅)。随访3~12个月,术后无眼内感染、继发性青光眼、人工晶状体脱位、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结论白色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I期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色白内障 超声乳化 人工晶状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7
作者 林晓冬 陈军 +2 位作者 周跃明 林可劼 郑两定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5年第11期1970-1973,共4页
目的:观察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mplantable contact lens,ICL)植入术治疗高度、超高度近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79眼已行ICL或TICL(toric implantable contact lens)近视矫正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后观察1d^2a的... 目的:观察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mplantable contact lens,ICL)植入术治疗高度、超高度近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79眼已行ICL或TICL(toric implantable contact lens)近视矫正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后观察1d^2a的视力、屈光状态、眼压、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拱高、晶状体和眼底情况等。结果:所有术眼术后裸眼视力(4.89±0.17)较前(3.49±0.24)显著提高。末次随访,术后UCVA高于术前BCVA有72眼(91%),所有患者手术前后BCVA无下降。等效球镜:术前-12.14±4.14D,末次随访-0.43±0.90D。术后1d眼压(14.82±3.46mm Hg)与术前(15.59±2.66mm H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眼压(15.77±2.36mm Hg)与术前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术后1a拱高(481±219μm)和术后2a的拱高(475±196μm)与术后6mo拱高(502±225μm)相比有所降低。术后6mo,1、2a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与术前相比略有降低,角膜内皮丢失率分别为5.9%、6.7%、8.2%。术后随访,有2眼出现晶状体前囊下混浊,经相应处理后,视力无明显影响,尚未发现黄斑出血、视网膜脱离等其他并发症。结论:ICL植入术矫正高度、超高度近视疗效好且稳定,术后安全性高。通过术前的精确检查和测算、术中的精细操作及术后的严密观察随访可以有效防治并发症。术后出现的拱高下降的情况尚需进一步的观察并分析其影响因素及远期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近视 后房型人工晶状体 有晶状体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巩膜外垫压联合玻璃体腔注气术治疗玻璃体切除术后视网膜脱离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郭颖 赵晓春 +1 位作者 陈玮 郑建亮 《临床眼科杂志》 2013年第1期31-33,共3页
目的评价巩膜外垫压联合玻璃体腔注气术治疗玻璃体切除术后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玻璃体切除术后视网膜脱离7例﹙7只眼﹚,行巩膜外垫压联合玻璃体腔注气术。手术后随诊1~12个月,观察术... 目的评价巩膜外垫压联合玻璃体腔注气术治疗玻璃体切除术后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玻璃体切除术后视网膜脱离7例﹙7只眼﹚,行巩膜外垫压联合玻璃体腔注气术。手术后随诊1~12个月,观察术后视网膜复位、术后视力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所有7只眼均治愈(100%),视网膜裂孔均封闭,视网膜复位。2只眼术后发现裂孔周围冷冻瘢形成不理想,于术后5~10 d眼内气体填充状态下补充眼底激光治疗后裂孔封闭。1只眼于外垫压术后37 d发现另一象限周边视网膜小裂孔,局限视网膜脱离经再次巩膜外垫压联合玻璃体腔内注气术后,视网膜完全复位。未发生其他并发症。结论巩膜外垫压联合玻璃体腔注气术治疗玻璃体切除术后视网膜脱离避免再次玻璃体手术对眼内结构损伤,有利于视功能较快恢复,具有安全、有效、操作简单等特点,可做为治疗玻璃体切除术后早期视网膜脱离可选择的术式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巩膜外垫压 视网膜脱离 玻璃体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内障术后不同时期不同眼别术源性散光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9
作者 黄飞 刘利娟 +1 位作者 胡敏芝 赵广愚 《临床眼科杂志》 2020年第1期35-38,共4页
目的观察白内障术后不同时期不同眼别的术源性散光(SIA)的变化。方法选择于我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41例(54只眼),术中行135°、2.8mm透明角膜切口,测量术前、术后1个月和3个月角膜曲率,观察术后术源性散光的变化。... 目的观察白内障术后不同时期不同眼别的术源性散光(SIA)的变化。方法选择于我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41例(54只眼),术中行135°、2.8mm透明角膜切口,测量术前、术后1个月和3个月角膜曲率,观察术后术源性散光的变化。结果术后1个月均数SIA和质心(Centroid)SIA分别为(0.461±0.223)D和(0.193±0.339)D@98°术后3个月均数SIA和Centroid SIA分别为(0.391±0.189)D和(0.081±0.302)D@87°,两者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右眼术后1个月均数SIA和Centroid SIA分别为(0.498±0.231)D,(0.222±0.361)D@89°和(0.426±0.217)D,(0.191±0.312)D@105°,两者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左右眼均数SIA和Centroid SIA分别为(0.401±0.194)D,(0.083±0.323)D@81°)和(0.382±0.189)D,(0.112±0.292)D@97°,两者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固定切口的白内障手术术后1个月和3个月的SIA无显著差异,左右眼术后SIA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源性散光 白内障 不同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CTA与OCT分析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视盘结构的比较 被引量:1
20
作者 吴真真 吴蔚林 +2 位作者 吴国玮 贺琴 张帅 《临床眼科杂志》 2022年第4期326-329,共4页
目的研究相干光层析血管成像术(OCTA)与相干光层析成像术(OCT)分析早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视盘结构的相关性。方法横断面病例研究。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4月于福州东南眼科医院青光眼科门诊就诊患者,早期POAG组45例(70只眼),其... 目的研究相干光层析血管成像术(OCTA)与相干光层析成像术(OCT)分析早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视盘结构的相关性。方法横断面病例研究。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4月于福州东南眼科医院青光眼科门诊就诊患者,早期POAG组45例(70只眼),其中男性32例(49只眼),女性13例(21只眼),年龄(46.05±18.73)岁。OCTA检测视盘上方、下方、鼻侧、颞侧四个象限的血管密度,OCT检测视盘上方、下方、鼻侧、颞侧四个象限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RNFL),分析比较两者同个象限视盘结构改变的相关性。采用Shapiro-Wilk正态检验,不满足正态分布选择Spearman等级相关,满足正态分布选择Pearson线性相关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视盘RNFL上方、下方、颞侧分别与血管密度上方、下方、颞侧之间的相关关系显著性检验(P=0.013、0.000、P=0.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相关关系显著,相关系数分别为0.292、0.530、0.256,呈正相关,提示这三个象限的视盘血管密度随视盘RNFL变薄而减少;视盘RNFL(鼻侧)与血管密度(鼻侧)之间的相关关系显著性检验(P=0.110),无相关性;结论早期POAG的视盘血管密度和RNFL改变是一致,正相关的,特别是在视盘的上下方,视盘的血管密度随着RNFL的变薄而减少。通过OCTA测量视盘血管密度,可以为早期青光眼的临床诊断提供新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相干光层析血管成像术 相干光层析成像术 视盘血管密度 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