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影像组学联合血细胞参数在鉴别管腔上皮型(Luminal)和非管腔上皮型(Non-Luminal)乳腺癌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27例经病理证...目的探讨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影像组学联合血细胞参数在鉴别管腔上皮型(Luminal)和非管腔上皮型(Non-Luminal)乳腺癌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27例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的DCE-MRI图像,按照7∶3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n=162)和验证集(n=65)。根据免疫组化结果将病灶分为Luminal型和Non-Luminal型。勾画DCE-MRI图像中肿瘤的瘤体作为感兴趣区进行影像组学特征提取。分析影像组学特征、临床病理特征及血细胞参数,构建了3个模型,用于鉴别Luminal和Non-Luminal,分别为模型1(影像组学)、模型2(血细胞参数)、模型3(影像组学+血细胞参数)。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模型在二者之间鉴别诊断中的效能。采用决策分析曲线评价不同风险阈值下模型的净获益情况。结果模型3训练集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值、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0.840(0.774~0.893)、87.9%、71.4%,验证集对应的值分别为0.818(0.703~0.903)、87.5%、68.0%。在训练集及验证集中,模型1的AUC均高于模型2(0.817 vs.0.636,0.838 vs.0.515,P=0.001和P<0.001),同时模型3的AUC均高于模型2(0.840 vs.0.636,0.818 vs.0.515,P值均<0.001)。决策曲线示三个模型在鉴别Luminal和Non-Luminal亚型均有明确临床获益,并且模型3、模型1优于模型2。结论联合DCE-MRI影像组学和血细胞参数的模型能帮助鉴别Luminal和Non-Luminal亚型,有助于准确制订乳腺癌的治疗方案。展开更多
背景遗尿症是儿科常见疾病之一,近年来,遗尿症对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威胁,严重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严重的负担。目前,关于儿童青少年遗尿症的影响因素还存在争议,且国内外鲜见相关的系统评价。目的利用Meta...背景遗尿症是儿科常见疾病之一,近年来,遗尿症对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威胁,严重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严重的负担。目前,关于儿童青少年遗尿症的影响因素还存在争议,且国内外鲜见相关的系统评价。目的利用Meta分析探讨国内儿童青少年遗尿症的患病率和影响因素。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 Data)、维普网(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中的相关研究,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24年5月。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并交叉核对,横断面研究采用美国医疗保健研究与质量机构进行评估,采用Stata17.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7篇文献,包括243530例患儿。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国儿童青少年遗尿症患病率为6.1%(95%CI=5.1%~7.2%),其中,男性(OR=1.52,95%CI=1.41~1.64)、遗尿症家族史(OR=3.46,95%CI=2.01~5.93)、便秘(OR=2.32,95%CI=1.59~3.40)、尿路感染史(OR=2.33,95%CI=1.81~3.01)、睡眠障碍(OR=2.01,95%CI=1.10~3.67)、尿频(OR=1.90,95%CI=1.43~2.52)、尿急(OR=1.67,95%CI=1.31~2.12)、尿失禁(OR=4.85,95%CI=2.78~8.45)是儿童青少年遗尿症的危险因素(P<0.05);排尿训练(OR=0.11,95%CI=0.02~0.46)是儿童青少年遗尿症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中国儿童青少年遗尿症患病率较高,性别、遗尿症家族史、便秘、尿路感染史、排尿训练、睡眠障碍、尿频、尿急、尿失禁是儿童青少年遗尿症的主要影响因素。因此,未来应对儿童青少年遗尿症进行早期识别和干预,提高家长对遗尿症的重视,做好疾病宣教普及,减少遗尿症患病率,提高患儿及家庭生活质量。展开更多
目的:应用四维自动左心房定量分析(4D Auto LAQ)技术评估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治疗患者术后早期左心房容积和功能改善情况。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2年6月在四川省人民医院行TAVR的43例患者,分别于术前3 d及术后3月行心脏超声检...目的:应用四维自动左心房定量分析(4D Auto LAQ)技术评估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治疗患者术后早期左心房容积和功能改善情况。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2年6月在四川省人民医院行TAVR的43例患者,分别于术前3 d及术后3月行心脏超声检查。常规测量二维超声心动图参数,应用4D Auto LAQ技术测量四维左心房容积及应变参数,分析TAVR患者手术前后各参数差异。结果:术后3月,TAVR患者主动脉瓣峰值血流速度(AV)较术前显著降低(P<0.001),左心房排空容积指数(LAEVI)、左心房被动排血容积(LAVp)、左心房被动排血容积指数(LAVIp)、左心房射血分数(LAEF)、左心房被动排血分数(LApEF)较术前增大(P<0.05),左心房最小容积(LAVmin)、左心房最小容积指数(LAVImin)、左心房最大容积(LAVmax)、左心房最大容积指数(LAVImax)、左心房主动收缩前容积(LAVpreA)、左心房主动收缩前容积指数(LAVIpreA)、左心房主动排空容积(LAVa)、左心房主动排空容积指数(LAVIa)较术前减小(P<0.05),左心房应变参数均较术前改善(P<0.05),而左心室舒张早期二尖瓣前向血流频谱(E峰)、左心房排空容积(LAEV)、左心房主动射血分数(LAaEF)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4D Auto LAQ技术可有效评估TAVR治疗患者术后早期左心房容积和功能改善情况,有望为评价TAVR疗效提供可靠的参考指标。展开更多
背景产后抑郁不仅可能发生于产妇,还可能发生于产妇配偶,这不仅影响其生活质量、加重社会和家庭经济负担,也不利于儿童生长发育,及早识别其发生的影响因素具有重要意义。目的通过Meta分析明确中国产妇配偶产后抑郁的发生率。方法计算机...背景产后抑郁不仅可能发生于产妇,还可能发生于产妇配偶,这不仅影响其生活质量、加重社会和家庭经济负担,也不利于儿童生长发育,及早识别其发生的影响因素具有重要意义。目的通过Meta分析明确中国产妇配偶产后抑郁的发生率。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CINAHL、Embase、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中有关中国产妇配偶产后抑郁发生率的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和横断面研究,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4-03-19。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对纳入研究进行数据提取、文献质量评估,采用Stata 14.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39篇文献,总样本量12162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我国产妇配偶产后抑郁发生率为14%(95%CI=12%~17%)。亚组分析结果显示,产后1个月内配偶产后抑郁发生率为17%(95%CI=13%~22%),产后1个月~1年内为13%(95%CI=10%~15%);内陆地区为17%(95%CI=11%~23%),沿海地区为13%(95%CI=11%~16%);测量工具为EPDS的研究中配偶产后抑郁发生率为13%(95%CI=11%~16%),其他研究工具为18%(95%CI=10%~29%);初产妇配偶产后抑郁发生率为15%(95%CI=11%~21%),经产妇配偶为14%(95%CI=11%~18%);发表年份2007—2016年为16%(95%CI=10%~22%),2017—2023年为14%(95%CI=12%~16%)。通过逐一剔除文献的方法进行敏感性分析,合并效应量未发生明显改变,提示Meta合并结果较为稳健。漏斗图两侧各研究点分布基本对称,Egger's检验结果显示t=1.79,P=0.082,提示不存在明显的发表偏倚。结论中国产妇配偶产后抑郁发生率较高,总发生率为14%,其中产后1个月内发生率高至17%,应重视早期筛查及防治工作。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影像组学联合血细胞参数在鉴别管腔上皮型(Luminal)和非管腔上皮型(Non-Luminal)乳腺癌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27例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的DCE-MRI图像,按照7∶3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n=162)和验证集(n=65)。根据免疫组化结果将病灶分为Luminal型和Non-Luminal型。勾画DCE-MRI图像中肿瘤的瘤体作为感兴趣区进行影像组学特征提取。分析影像组学特征、临床病理特征及血细胞参数,构建了3个模型,用于鉴别Luminal和Non-Luminal,分别为模型1(影像组学)、模型2(血细胞参数)、模型3(影像组学+血细胞参数)。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模型在二者之间鉴别诊断中的效能。采用决策分析曲线评价不同风险阈值下模型的净获益情况。结果模型3训练集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值、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0.840(0.774~0.893)、87.9%、71.4%,验证集对应的值分别为0.818(0.703~0.903)、87.5%、68.0%。在训练集及验证集中,模型1的AUC均高于模型2(0.817 vs.0.636,0.838 vs.0.515,P=0.001和P<0.001),同时模型3的AUC均高于模型2(0.840 vs.0.636,0.818 vs.0.515,P值均<0.001)。决策曲线示三个模型在鉴别Luminal和Non-Luminal亚型均有明确临床获益,并且模型3、模型1优于模型2。结论联合DCE-MRI影像组学和血细胞参数的模型能帮助鉴别Luminal和Non-Luminal亚型,有助于准确制订乳腺癌的治疗方案。
文摘背景遗尿症是儿科常见疾病之一,近年来,遗尿症对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威胁,严重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严重的负担。目前,关于儿童青少年遗尿症的影响因素还存在争议,且国内外鲜见相关的系统评价。目的利用Meta分析探讨国内儿童青少年遗尿症的患病率和影响因素。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 Data)、维普网(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中的相关研究,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24年5月。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并交叉核对,横断面研究采用美国医疗保健研究与质量机构进行评估,采用Stata17.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7篇文献,包括243530例患儿。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国儿童青少年遗尿症患病率为6.1%(95%CI=5.1%~7.2%),其中,男性(OR=1.52,95%CI=1.41~1.64)、遗尿症家族史(OR=3.46,95%CI=2.01~5.93)、便秘(OR=2.32,95%CI=1.59~3.40)、尿路感染史(OR=2.33,95%CI=1.81~3.01)、睡眠障碍(OR=2.01,95%CI=1.10~3.67)、尿频(OR=1.90,95%CI=1.43~2.52)、尿急(OR=1.67,95%CI=1.31~2.12)、尿失禁(OR=4.85,95%CI=2.78~8.45)是儿童青少年遗尿症的危险因素(P<0.05);排尿训练(OR=0.11,95%CI=0.02~0.46)是儿童青少年遗尿症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中国儿童青少年遗尿症患病率较高,性别、遗尿症家族史、便秘、尿路感染史、排尿训练、睡眠障碍、尿频、尿急、尿失禁是儿童青少年遗尿症的主要影响因素。因此,未来应对儿童青少年遗尿症进行早期识别和干预,提高家长对遗尿症的重视,做好疾病宣教普及,减少遗尿症患病率,提高患儿及家庭生活质量。
文摘目的:应用四维自动左心房定量分析(4D Auto LAQ)技术评估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治疗患者术后早期左心房容积和功能改善情况。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2年6月在四川省人民医院行TAVR的43例患者,分别于术前3 d及术后3月行心脏超声检查。常规测量二维超声心动图参数,应用4D Auto LAQ技术测量四维左心房容积及应变参数,分析TAVR患者手术前后各参数差异。结果:术后3月,TAVR患者主动脉瓣峰值血流速度(AV)较术前显著降低(P<0.001),左心房排空容积指数(LAEVI)、左心房被动排血容积(LAVp)、左心房被动排血容积指数(LAVIp)、左心房射血分数(LAEF)、左心房被动排血分数(LApEF)较术前增大(P<0.05),左心房最小容积(LAVmin)、左心房最小容积指数(LAVImin)、左心房最大容积(LAVmax)、左心房最大容积指数(LAVImax)、左心房主动收缩前容积(LAVpreA)、左心房主动收缩前容积指数(LAVIpreA)、左心房主动排空容积(LAVa)、左心房主动排空容积指数(LAVIa)较术前减小(P<0.05),左心房应变参数均较术前改善(P<0.05),而左心室舒张早期二尖瓣前向血流频谱(E峰)、左心房排空容积(LAEV)、左心房主动射血分数(LAaEF)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4D Auto LAQ技术可有效评估TAVR治疗患者术后早期左心房容积和功能改善情况,有望为评价TAVR疗效提供可靠的参考指标。
文摘背景产后抑郁不仅可能发生于产妇,还可能发生于产妇配偶,这不仅影响其生活质量、加重社会和家庭经济负担,也不利于儿童生长发育,及早识别其发生的影响因素具有重要意义。目的通过Meta分析明确中国产妇配偶产后抑郁的发生率。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CINAHL、Embase、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中有关中国产妇配偶产后抑郁发生率的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和横断面研究,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4-03-19。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对纳入研究进行数据提取、文献质量评估,采用Stata 14.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39篇文献,总样本量12162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我国产妇配偶产后抑郁发生率为14%(95%CI=12%~17%)。亚组分析结果显示,产后1个月内配偶产后抑郁发生率为17%(95%CI=13%~22%),产后1个月~1年内为13%(95%CI=10%~15%);内陆地区为17%(95%CI=11%~23%),沿海地区为13%(95%CI=11%~16%);测量工具为EPDS的研究中配偶产后抑郁发生率为13%(95%CI=11%~16%),其他研究工具为18%(95%CI=10%~29%);初产妇配偶产后抑郁发生率为15%(95%CI=11%~21%),经产妇配偶为14%(95%CI=11%~18%);发表年份2007—2016年为16%(95%CI=10%~22%),2017—2023年为14%(95%CI=12%~16%)。通过逐一剔除文献的方法进行敏感性分析,合并效应量未发生明显改变,提示Meta合并结果较为稳健。漏斗图两侧各研究点分布基本对称,Egger's检验结果显示t=1.79,P=0.082,提示不存在明显的发表偏倚。结论中国产妇配偶产后抑郁发生率较高,总发生率为14%,其中产后1个月内发生率高至17%,应重视早期筛查及防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