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铃薯糖苷生物碱减轻化疗性静脉炎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1
1
作者 付晓燕 苏韫 +2 位作者 颜春鲁 刘永琦 张广智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1-33,共3页
目的探讨马铃薯治疗化疗性静脉炎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普通级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硫酸镁组、糖苷生物碱组、马铃薯汁组、马铃薯泥组各10只。后5组通过耳缘静脉推注长春瑞滨建立静脉炎模型,除空白对照组与模型组... 目的探讨马铃薯治疗化疗性静脉炎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普通级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硫酸镁组、糖苷生物碱组、马铃薯汁组、马铃薯泥组各10只。后5组通过耳缘静脉推注长春瑞滨建立静脉炎模型,除空白对照组与模型组外,其余4组分别在穿刺部位涂抹50%硫酸镁、糖苷生物碱、马铃薯汁、马铃薯泥,检测兔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E-选择素(E-selectin)含量,同时观察各组动物注射部位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模型组ICAM-1、E-selectin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均P<0.05);与模型组比较,马铃薯泥组、糖苷生物碱组ICAM-1显著下降(均P<0.05),硫酸镁组、糖苷生物碱组E-selectin显著下降(均P<0.05)。模型组兔耳穿刺部位血管损伤较为明显,糖苷生物碱组血管损伤最轻,未见血栓形成,其余各药物组病理学改变程度均较模型组减轻。结论糖苷生物碱可通过下调ICAM-1、E-selectin水平,改善化疗性静脉炎的病理损伤;糖苷生物碱是马铃薯防治化疗性静脉炎的有效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疗性静脉炎 马铃薯 糖苷生物碱 硫酸镁 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 E-选择素(E-selectin) 病理切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卫气营血”理论辨证防治急性肺损伤研究现状 被引量:5
2
作者 齐晓风 骆亚莉 +5 位作者 肖孟勇 周世琴 周雯 安方玉 魏本君 刘永琦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23年第4期429-437,共9页
急性肺损伤(ALI)是临床常见危重型呼吸系统疾病。目前该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临床上缺乏特效药且致死率高,是医学领域的难题。近年来,传统中医药在防治ALI发挥出其独特的优势和功效,引起国内外学者关注。本文基于“卫气营血”理论探讨中... 急性肺损伤(ALI)是临床常见危重型呼吸系统疾病。目前该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临床上缺乏特效药且致死率高,是医学领域的难题。近年来,传统中医药在防治ALI发挥出其独特的优势和功效,引起国内外学者关注。本文基于“卫气营血”理论探讨中医药防治ALI的研究现状,就其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等与中医病证对应分析。研究发现按“卫气营血”角度展开辨证论治,其发病进展与免疫应答、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等环节高度一致,可为临床中西医结合防治ALI寻找新的思路与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肺损伤 卫气营血 中医药 暴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洋参防护放疗旁效应损伤的中医学机制 被引量:4
3
作者 王磊 卢志伟 +2 位作者 刘永琦 许小敏 张利英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129-2132,共4页
随着接受放射治疗的肿瘤患者逐年增加,以及辐射生物学的深入研究,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放疗所致的辐射旁效应损伤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成为辐射致癌的重要原因。虽然许多药理学研究表明西洋参具有防护辐射旁效应损伤的作用,然而中医学理论对... 随着接受放射治疗的肿瘤患者逐年增加,以及辐射生物学的深入研究,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放疗所致的辐射旁效应损伤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成为辐射致癌的重要原因。虽然许多药理学研究表明西洋参具有防护辐射旁效应损伤的作用,然而中医学理论对相关机制尚无系统的论述。就此,本文从中医学的病因病机、脏腑、气血、阴阳平衡等方面论述西洋参防护辐射旁效应的中医学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洋参 放疗旁效应 中医学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归多糖防护X线对大鼠骨髓及脾脏损伤的研究 被引量:15
4
作者 许小敏 卢志伟 +6 位作者 王磊 张利英 安方玉 何进鹏 华君瑞 张艳辉 刘永琦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553-1558,共6页
目的探讨当归多糖对X线辐射所致SD大鼠骨髓及脾脏损伤的防护作用。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当归多糖低剂量组(63.5 mg·kg^(-1))、中剂量组(127 mg·kg^(-1))、高剂量组(254 mg·kg^(-1))。药物组每日... 目的探讨当归多糖对X线辐射所致SD大鼠骨髓及脾脏损伤的防护作用。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当归多糖低剂量组(63.5 mg·kg^(-1))、中剂量组(127 mg·kg^(-1))、高剂量组(254 mg·kg^(-1))。药物组每日以不同浓度的当归多糖2 m L灌胃1次,空白组及模型组用等量的蒸馏水代替,连续给药7 d后,分别对除空白组以外的各组大鼠进行全身X线照射,连续照射2 d,辐射总吸收剂量为6 Gy,末次辐射后d 3,麻醉后采血处死大鼠。检测各组大鼠一般生存质量、骨髓有核细胞数量、血常规,检测各组大鼠脾脏指数,显微镜观察脾脏病理变化,检测血清中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和白介素-4(interleukin-4,IL-4)的含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生存质量、骨髓有核细胞数量、白细胞数、脾脏指数、IFN-γ及IL-4表达量明显降低,而红细胞数、血红蛋白含量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可见脾小体萎缩明显,生发中心、白髓和红髓结构紊乱,淋巴细胞数量明显减少。与模型组比较,当归多糖给药组大鼠生存质量、骨髓有核细胞数量、白细胞数、脾脏指数、IFN-γ及IL-4表达量明显升高,而红细胞数、血红蛋白含量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可见脾脏病理损伤有所减轻,脾小体依稀可见,生发中心、红髓和白髓分界尚可见,淋巴细胞数量升高。结论当归多糖对辐射所致SD大鼠骨髓及脾脏损伤具有防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减轻辐射对骨髓及脾脏造血细胞、免疫细胞的损伤,并补充机体血液及津液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多糖 X线 骨髓 脾脏 辐射防护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链非编码RNA AFAP1-AS1在癌症中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5
作者 李志明 龙凤 +2 位作者 何建新 黄勇 孙少康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50-360,共11页
癌症一直是全球非感染性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癌症的有效筛查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一直以来是临床的一大难点,鉴定新的生物标志物或分子靶标以改善癌症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刻不容缓。近年来研究发现,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 癌症一直是全球非感染性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癌症的有效筛查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一直以来是临床的一大难点,鉴定新的生物标志物或分子靶标以改善癌症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刻不容缓。近年来研究发现,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是一系列生物行为和包括肿瘤在内的疾病发生、发展的主要调节因子,有望成为肿瘤检测和治疗的新的生物标志物和分子靶点。肌动蛋白丝相关蛋白1-反义RNA1(actin filament-associated protein1 antisense RNA1,AFAP1-AS1)最初在食管腺癌中被鉴定为致癌的lncRNA,后来被发现是多种恶性肿瘤的致癌调节剂。AFAP1-AS1的异常过表达可通过不同的分子机制来调控肿瘤细胞的增殖、凋亡、侵袭和转移等。AFAP-AS1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上调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解读该lncRNA在癌症中的功能和作用机制可以进一步帮助临床工作中寻找预防或治疗恶性肿瘤的新策略。为此,综述AFAP1-AS1在多种人类恶性肿瘤中的作用、相关分子机制和潜在的临床意义,为其早日应用于临床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ncRNA AFAP1-AS1 癌症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凌草甲素抗肿瘤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6
作者 李志明 龙凤 +1 位作者 何建新 孙少康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85-189,I0018,共6页
癌症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研发抗癌新药、阐明药物抗癌分子机制是临床治疗癌症和改善患者预后的有效策略。中草药及其有效成分在治疗癌症和改善癌症患者预后等方面突显优势,并取得了很大进展。冬凌草甲素是从唇形科香茶菜属植物中... 癌症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研发抗癌新药、阐明药物抗癌分子机制是临床治疗癌症和改善患者预后的有效策略。中草药及其有效成分在治疗癌症和改善癌症患者预后等方面突显优势,并取得了很大进展。冬凌草甲素是从唇形科香茶菜属植物中提取的一种二萜类天然化合物,具有良好的抗癌活性,并可通过多种机制实现抗癌作用。总结近5年国内外文献,从肿瘤细胞增殖、细胞凋亡、肿瘤侵袭和转移、联合放化疗的增效减毒作用、多药耐药性、肿瘤细胞信号转导通路6个方面对冬凌草甲素抗肿瘤作用及其分子调控机制进行综述,为研发临床新型靶向抗癌药物奠定理论基础和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凌草甲素 抗肿瘤 作用机制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活性多糖抗乳腺癌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7
7
作者 孙少康 黄勇 +1 位作者 李志明 龙凤 《世界中医药》 CAS 2021年第18期2798-2805,共8页
乳腺癌是威胁全球女性健康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当前乳腺癌的临床治疗方法并不能完全阻止乳腺癌的复发与转移,甚至常引起患者心血管损伤、免疫力低下、药物敏感性降低、绝经后诸症风险增加等诸多不良反应。筛选安全高效的天然抗乳腺癌活... 乳腺癌是威胁全球女性健康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当前乳腺癌的临床治疗方法并不能完全阻止乳腺癌的复发与转移,甚至常引起患者心血管损伤、免疫力低下、药物敏感性降低、绝经后诸症风险增加等诸多不良反应。筛选安全高效的天然抗乳腺癌活性成分,阐明其抗癌分子机制,研发新型抗乳腺癌药物是临床治疗乳腺癌和改善乳腺癌患者预后的有效策略。生物活性多糖是天然抗肿瘤药物主要来源之一,因其不良反应少,易于被机体吸收和利用,与化疗药物有协同效应等药理活性特点而成为抗肿瘤药物研究热点。现已发现多种具有抗乳腺癌作用的生物活性多糖,但因这些多糖的结构复杂,多糖的抗癌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现整理了近几年有关生物活性多糖抗乳腺癌的研究文献,从多糖的生物学特性、多糖的抗肿瘤活性构效关系以及多糖的直接、间接抗乳腺癌作用机制方面进行论述总结,以期为乳腺癌的临床靶向治疗和抗癌新药研发提供新的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活性多糖 乳腺癌 构效关系 作用机制 细胞增殖 凋亡 免疫调节 药物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炎性环境与间充质干细胞自噬相互影响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8
作者 李程豪 刘永琦 +1 位作者 骆亚莉 伍志伟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97-600,共4页
间充质干细胞可参与多种组织、器官的损伤修复,但损伤修复局部通常有炎症存在,并诱导细胞自噬发生;而自噬作为一种细胞的自我调节机制,不仅能够对炎性环境中的间充质干细胞生理过程进行调节,还能通过细胞对炎性环境进行反向调节。该文... 间充质干细胞可参与多种组织、器官的损伤修复,但损伤修复局部通常有炎症存在,并诱导细胞自噬发生;而自噬作为一种细胞的自我调节机制,不仅能够对炎性环境中的间充质干细胞生理过程进行调节,还能通过细胞对炎性环境进行反向调节。该文针对炎性环境与间充质干细胞自噬的相互作用间的反馈调节关系进行综述,为对炎性环境中间充质干细胞的研究及应用提供一定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性环境 炎性因子 自噬 间充质干细胞 反馈调节 病原相关分子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糖胞苷诱发C57BL/6小鼠骨髓抑制的模型建立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李亚玲 楚薇 +5 位作者 李俊杰 董娟娟 李高勤 靳晓杰 姚娟 刘永琦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376-1383,共8页
目的:建立阿糖胞苷(Ara-C)诱发C57BL/6小鼠骨髓抑制的优化模型,并从细胞周期和凋亡角度初步探讨Ara-C诱发骨髓抑制的机制。方法:C57BL/6小鼠分别用Ara-C 50、100和200 mg/kg连续腹腔注射7 d后,监测小鼠生存率和体重变化,于实验7、14和2... 目的:建立阿糖胞苷(Ara-C)诱发C57BL/6小鼠骨髓抑制的优化模型,并从细胞周期和凋亡角度初步探讨Ara-C诱发骨髓抑制的机制。方法:C57BL/6小鼠分别用Ara-C 50、100和200 mg/kg连续腹腔注射7 d后,监测小鼠生存率和体重变化,于实验7、14和21 d分别检测外周血象、骨髓有核细胞(BMNC)数量,HE染色观察骨髓、胸腺和脾形态,同时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BMNC周期和凋亡。结果:Ara-C 200 mg/kg造成小鼠的死亡率为46.7%,其他剂量对小鼠死亡率无明显影响。3个不同剂量的Ara-C均可诱发小鼠出现骨髓抑制,表现为外周血细胞(WBC、Neu、RBC、PLT)数下降和BMNC数量减少(P<0.05),骨髓增生下降,伴随脾脏代偿造血和免疫抑制,以上表现与持续时间呈剂量依赖性,其中Ara-C 50 mg/kg组骨髓抑制恢复较快,200 mg/kg组骨髓抑制严重且恢复慢。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Ara-C可造成BMNC的S期和G_(2)/M期阻滞及凋亡增加。结论:Ara-C可诱发小鼠出现骨髓抑制,严重程度与持续时间呈剂量依赖性,以Ara-C 100 mg/kg造成骨髓抑制的模型更为优化,其机制与Ara-C抑制BMNC增殖和促进凋亡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糖胞苷 骨髓抑制 小鼠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链非编码RNA CYTOR在人类癌症中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0
作者 孙少康 伊琳 +3 位作者 黄勇 刘晓燕 赵玉 龙凤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19-424,共6页
癌症因其多具有异质性、耐药性以及易复发转移的特点,临床很难治愈。揭示癌症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鉴定新的诊断标志物和分子治疗靶标,无疑是解决癌症早期诊断、治疗以及改善患者预后问题的有效策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长链非编码RNA(... 癌症因其多具有异质性、耐药性以及易复发转移的特点,临床很难治愈。揭示癌症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鉴定新的诊断标志物和分子治疗靶标,无疑是解决癌症早期诊断、治疗以及改善患者预后问题的有效策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在人类癌症中特异性表达,是癌症发生发展的关键调节因子。细胞骨架调节因子RNA(cytoskeleton regulator RNA,CYTOR)是近年发现的一种致癌性lncRNA。CYTOR在多种类型癌症中均高表达,通过多种途径调控癌症发生发展,可能是癌症早期诊断、分子靶向治疗以及评估预后有效生物标志物。该文综述了CYTOR在人类癌症中的分子调控机制及其相关生物学效应,以期为临床癌症的诊疗提供新的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非编码RNA 细胞骨架调节因子RNA 癌症 调控机制 调节因子 癌症相关信号通路 癌症临床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I3K/Akt/caspase-9信号通路研究归芪白术方联合奥沙利铂对胃癌荷瘤小鼠胃癌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3
11
作者 黄勇 张晗 +6 位作者 龚红霞 刘永琦 董焕成 陈红纲 房明 吴国泰 苏韫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781-1786,共6页
目的探讨归芪白术方联合奥沙利铂通过PI3K/Akt/caspase-9通路对荷瘤小鼠的抑瘤作用及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建立荷瘤模型,随机分模型组、奥沙利铂组(10 mg·kg^(-1))、奥沙利铂+归芪白术方高、中、低剂量组(17.68、8.84、4.42 g·... 目的探讨归芪白术方联合奥沙利铂通过PI3K/Akt/caspase-9通路对荷瘤小鼠的抑瘤作用及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建立荷瘤模型,随机分模型组、奥沙利铂组(10 mg·kg^(-1))、奥沙利铂+归芪白术方高、中、低剂量组(17.68、8.84、4.42 g·kg^(-1));末次给药后切除移植瘤,计算抑制率;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观察瘤组织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法(IHC)检测p-PI3K、p-Akt、caspase-9、caspase-3表达;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Bax、Bcl-2及PI3K/Akt/caspase-9通路表达情况。结果各用药组瘤重较模型组降低(P<0.01);与奥沙利铂组比,奥沙利铂+归芪白术方高、中剂量组瘤重降低(P<0.05,P<0.01);模型组肿瘤细胞密集,未见组织坏死区;各用药组肿瘤细胞减少,有明显的组织坏死区和广泛炎性细胞浸润;与模型组比,各给药组p-PI3K、p-Akt、Bcl-2蛋白下降,而caspase-9、cleaved-caspase-9、caspase-3、cleaved-caspase-3、Bax蛋白升高;与奥沙利铂组比,奥沙利铂+归芪白术方高剂量组p-PI3K、p-Akt、Bcl-2蛋白下降(P<0.05,P<0.01),caspase-9、cleaved-caspase-9、caspase-3、cleaved-caspase-3、Bax升高(P<0.05,P<0.01);奥沙利铂+归芪白术方中剂量组p-PI3K、p-Akt蛋白下降(P<0.05),cleaved-caspase-9和Bax含量升高(P<0.05)。结论归芪白术方可提高奥沙利铂抑瘤作用,促进胃癌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PI3K/Akt/caspase-9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芪白术方 胃癌 PI3K Akt CASPASE-9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纤维化的相关分子机制和治疗现状 被引量:7
12
作者 周世琴 骆亚莉 +2 位作者 周雯 齐晓风 肖孟勇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22年第10期1133-1147,共15页
肺纤维化(pulmonary fibrosisa,PF)是一种慢性进行性间质性肺疾病。PF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两种被批准用于PF治疗的抗纤维化药物,尼达尼布和吡非尼酮,已被证明可以减少PF的肺功能下降,但均具有副作用,至今尚无明显有效的治疗方法来阻止P... 肺纤维化(pulmonary fibrosisa,PF)是一种慢性进行性间质性肺疾病。PF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两种被批准用于PF治疗的抗纤维化药物,尼达尼布和吡非尼酮,已被证明可以减少PF的肺功能下降,但均具有副作用,至今尚无明显有效的治疗方法来阻止PF的进展。因此,在本综述中,我们重点关注肺纤维化所涉及的不同细胞,分子机制以及目前正对PF的治疗进展,从而为更好地在PF中理解这些细胞,分子机制及药物开发使用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纤维化 上皮细胞 成纤维细胞 上皮间质转化 巨噬细胞 线粒体 端粒 治疗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动物实验探究益气养阴活血方治疗肺纤维化的作用 被引量:6
13
作者 周雯 骆亚莉 +2 位作者 周世琴 齐晓风 肖孟勇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73-978,共6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结合动物实验探讨益气养阴活血方治疗肺纤维化的作用。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获得益气养阴活血方的活性成分和潜在作用靶点;GeneCards数据库和TTD数据库获得肺纤维化的潜在作用靶点,将共同靶点导入STRING数据库获得蛋...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结合动物实验探讨益气养阴活血方治疗肺纤维化的作用。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获得益气养阴活血方的活性成分和潜在作用靶点;GeneCards数据库和TTD数据库获得肺纤维化的潜在作用靶点,将共同靶点导入STRING数据库获得蛋白互作关系并运用Cytoscape构建蛋白互作网络;使用Metascape数据库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采用博来霉素复制肺纤维化大鼠模型,观察肺组织形态结构变化、胶原沉积情况,验证关键靶点和通路。结果检索获得益气养阴活血方潜在靶点263个,肺纤维化潜在靶点5799个;筛选获得益气养阴活血方治疗肺纤维化潜在作用靶点212个,生物过程2395条,信号通路218条,其中筛选出关键靶点前10为Akt1、IL-6、TNF、VEGFA、TP53、IL1B、JUN、EGFR、CASP3、HIF1α;KEGG分析涉及PI3K-Akt和疾病相关通路等。验证实验结果显示,益气养阴活血方能够改善大鼠肺纤维化程度和胶原沉积情况,降低血清Akt1、IL-6、HIF-1α水平和肺组织Akt、PI3K蛋白表达(P<0.01)。结论益气养阴活血方可能通过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炎症和氧化应激,发挥治疗肺纤维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气养阴活血方 肺纤维化 网络药理学 AKT PI3K IL-6 HIF-1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补脾汤联合奥沙利铂对胃癌荷瘤小鼠瘤组织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及下游相关分子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龚红霞 曾元丁 +3 位作者 苏韫 李娟 牛世伟 张晗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72-577,共6页
目的:研究大补脾汤联合奥沙利铂对胃癌荷瘤小鼠瘤组织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及下游相关分子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昆明小鼠建立胃癌荷瘤模型,造模成功后将小鼠随机分为5组:模型组、奥沙利铂组(10 mg/kg)、大补脾... 目的:研究大补脾汤联合奥沙利铂对胃癌荷瘤小鼠瘤组织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及下游相关分子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昆明小鼠建立胃癌荷瘤模型,造模成功后将小鼠随机分为5组:模型组、奥沙利铂组(10 mg/kg)、大补脾汤高、中、低剂量(21.58、10.79、5.40 g/kg)联合奥沙利铂组,每组10只。造模成功后开始给药,连续给药14 d;末次给药后次日眼球取血,处死小鼠,摘取肿瘤组织称重,计算抑瘤率;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后观察瘤组织形态,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免疫组化法(IHC)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小鼠肿瘤组织中Toll样受体4(TLR4)、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TRAF6)和核因子κB(NF-κB)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采用RT-qPCR检测小鼠肿瘤组织中TNF-α和IL-6 mRNA相对表达。结果:奥沙利铂组、大补脾汤高、中、低剂量联合奥沙利铂组瘤质量均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抑瘤率分别为37.12%、49.48%、42.10%、40.65%,大补脾汤高剂量联合奥沙利铂组与奥沙利铂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E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各给药组能明显降低肿瘤细胞密度,引起肿瘤细胞坏死;与模型组相比,各给药组肿瘤组织中TLR4、MyD88、TRAF6和NF-κB p65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均显著降低(P<0.01,P<0.05);与奥沙利铂组相比,大补脾汤高、中剂量联合奥沙利铂组肿瘤组织中TLR4、MyD88、TRAF6和NF-κB p65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各给药组肿瘤组织中TNF-α和IL-6 mRNA相对表达均显著降低(P<0.01);与奥沙利铂组相比,大补脾汤高剂量联合奥沙利铂组肿瘤组织中TNF-α和IL-6 mRNA相对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大补脾汤可通过抑制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下调下游炎症因子TNF-α和IL-6的表达,调节免疫微环境,发挥抗肿瘤作用,抑制胃癌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补脾汤 胃癌细胞MFC 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 炎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归芪白术方联合奥沙利铂对胃癌荷瘤小鼠机体免疫炎症分子的影响及抑癌作用 被引量:4
15
作者 牛世伟 苏韫(指导) +3 位作者 龚红霞 张晗 曾元丁 李菲菲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28-333,共6页
目的:探讨归芪白术方联合奥沙利铂在IL-6/JAK2/STAT3通路中对MFC胃癌荷瘤小鼠的抑瘤作用及对炎症分子影响。方法:建立MFC胃癌荷瘤小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奥沙利铂组、奥沙利铂加归芪白术方高、中、低剂量组,10只/组,另选10只健康小... 目的:探讨归芪白术方联合奥沙利铂在IL-6/JAK2/STAT3通路中对MFC胃癌荷瘤小鼠的抑瘤作用及对炎症分子影响。方法:建立MFC胃癌荷瘤小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奥沙利铂组、奥沙利铂加归芪白术方高、中、低剂量组,10只/组,另选10只健康小鼠作为空白组;各组小鼠经口灌胃给予相应药物,空白组、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连续治疗14 d。处死小鼠取脾脏、胸腺、肿瘤称重,计算脏器指数及抑瘤率;HE染色观察小鼠瘤体病理形态学变化;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IL-6含量;RT-q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瘤组织中IL-6、JAK2、STAT3 mRNA及IL-6、p-JAK2、p-STAT3蛋白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组织中c-Myc、Cyclin D1蛋白。结果:各治疗组小鼠瘤体重量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联合用药高、中剂量组瘤体重量明显低于奥沙利铂组(P<0.05,P<0.01);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小鼠的脾指数、胸腺指数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奥沙利铂组小鼠的脾指数、胸腺指数降低(P<0.01),与奥沙利铂组相比,联合用药高剂量组脾指数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联合用药高、中剂量组胸腺指数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血清中的IL-6含量升高(P<0.01),各治疗组小鼠血清中IL-6含量与模型组相比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小鼠肿瘤组织中IL-6、JAK2、STAT3 mRNA及IL-6、p-JAK2、p-STAT3、c-Myc、Cyclin D1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联合用药高剂量组JAK2 mRNA表达降低,联合用药低剂量组Cyclin D1蛋白表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归芪白术方联合奥沙利铂可通过调节IL-6/JAK2/STAT3通路相关蛋白表达发挥抑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归芪白术方 IL-6/JAK2/STAT3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L-6R运用分子对接筛选红芪防护BMSCs的活性成分 被引量:2
16
作者 冯彩琴 骆亚莉 +6 位作者 刘永琦 靳晓杰 石丹枫 朱永昌 刘东玲 李玲 李研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867-871,共5页
目的:通过分子对接筛选红芪防护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诱导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生物学特性稳定的活性成分。方法:选取43个红芪小分子化合物为配体,以白介素-6受体(interleukin-6 receptor,IL-... 目的:通过分子对接筛选红芪防护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诱导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生物学特性稳定的活性成分。方法:选取43个红芪小分子化合物为配体,以白介素-6受体(interleukin-6 receptor,IL-6R)为靶蛋白,运用Schroding2015软件Glide模块进行对接,选取对接打分较好且符合类药五原则的小分子化合物,MST检测筛选所得小分子化合物与IL-6R的结合亲和力,拟合结合曲线,计算结合程度。结果:分子对接筛选出与IL-6R在空间形状匹配较好且符合类药五原则的小分子化合物槲皮素、维斯体素、龙胆山酮酚,MST实验得到3个小分子化合物中槲皮素、维斯体素与IL-6R有较好的结合亲和力。结论:槲皮素、维斯体素可能是中药红芪发挥维持IL-6诱导后BMSCs生物学特性稳定的活性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介素-6受体 红芪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L-17/NF-κB信号通路探讨敦煌医方大补脾汤联合奥沙利铂对胃癌荷瘤小鼠炎症免疫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曾元丁 苏韫 +2 位作者 龚红霞 牛世伟 张晗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2-96,共5页
目的:研究敦煌医方大补脾汤对胃癌荷瘤小鼠的抑瘤作用以及基于IL-17/NF-κB信号通路探讨大补脾汤联合奥沙利铂对胃癌荷瘤小鼠炎症免疫的影响。方法:建立MFC胃癌皮下荷瘤小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奥沙利铂组、大补脾汤高、中、低剂量联... 目的:研究敦煌医方大补脾汤对胃癌荷瘤小鼠的抑瘤作用以及基于IL-17/NF-κB信号通路探讨大补脾汤联合奥沙利铂对胃癌荷瘤小鼠炎症免疫的影响。方法:建立MFC胃癌皮下荷瘤小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奥沙利铂组、大补脾汤高、中、低剂量联合奥沙利铂组[21.58、10.79、5.40 g/(kg·d)],每组10只,雌雄分笼饲养,接种8 d后开始给药,连续给药14 d;末次给药后次日眼球取血,处死小鼠,摘取肿瘤组织称重,计算抑瘤率;ELISA检测小鼠血清IL-17和IL-6含量,免疫组化(IHC)、RT-q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小鼠肿瘤组织IL-17、IL-6、NF-κB和pNF-κB 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奥沙利铂组、大补脾汤高、中、低剂量联合奥沙利铂组抑瘤率分别为33.02%、52.92%、46.33%和39.52%,各给药组肿瘤质量均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大补脾汤高、中、低剂量联合奥沙利铂组显著高于奥沙利铂组(P<0.01);与模型组相比,各给药组血清IL-17和IL-6含量、肿瘤组织IL-17、IL-6、NF-κB p65和pNF-κB p65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P<0.05);与奥沙利铂组相比,大补脾汤高、中剂量联合奥沙利铂组血清IL-17和IL-6含量、肿瘤组织IL-17、IL-6、NF-κB p65和pNF-κB p65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P<0.05)。结论:敦煌医方大补脾汤对MFC胃癌荷瘤小鼠具有一定抑瘤作用,并可通过抑制IL-17/NF-κB信号通路调控炎症免疫,抑制胃癌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补脾汤 胃癌 IL-17/NF-κB信号通路 炎症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百合颗粒对高原低氧模型小鼠肠黏膜屏障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5
18
作者 李玲 安方玉 +6 位作者 刘永琦 骆亚莉 伍志伟 王凤梅 任春贞 卢志伟 苏韫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773-778,共6页
目的观察黄芪百合颗粒对高原低氧环境下小鼠肠黏膜及肠道菌群稳态的保护作用。方法使用高压氧舱建立高原低氧模型小鼠。6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及黄芪百合颗粒制剂低、中、高剂量[1.75、3.5、7g/(kg·d)]组。常规饲养3... 目的观察黄芪百合颗粒对高原低氧环境下小鼠肠黏膜及肠道菌群稳态的保护作用。方法使用高压氧舱建立高原低氧模型小鼠。6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及黄芪百合颗粒制剂低、中、高剂量[1.75、3.5、7g/(kg·d)]组。常规饲养3d后灌胃给药,空白组、模型组给予等量双蒸水,1次/d,连续17d。除空白组外,第15天起各组小鼠每日灌胃30min后于低压氧舱中模拟高海拔环境进行低氧暴露,连续3d。第18天出舱后取小鼠新鲜粪便抹片观察菌群的变化,HE染色观察肠组织的病理形态学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测肠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模型组小鼠肠道球菌及革兰阴性菌百分比(分别为65.2%±2.4%、56.7%±3.3%)明显高于空白组(分别为24.7%±1.2%、23.2%±1.5%,P<0.05),小肠和结肠肠黏膜坏死水肿病理评分(分别为3.10±0.99、3.30±0.67)及炎性细胞计数(分别为15.93±3.30、16.40±3.97/HP)明显高于空白组(分别为0.70±0.67、0.80±0.78、4.07±2.12、4.28±2.16/HP,P<0.05),肠组织HIF-1α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空白组(P<0.05)。与模型组相比,黄芪百合颗粒中、高剂量组肠道球菌百分比(分别为46.7%±2.0%、32.0%±2.6%)及革兰阴性菌百分比(分别为34.2%±1.6%、28.0%±2.8%)明显下降(P<0.05),小肠和结肠肠黏膜坏死水肿病理评分(小肠分别为2.30±1.33、2.10±0.94,结肠分别为2.50±1.08、1.90±0.99)明显降低(P<0.05),炎性细胞计数(小肠分别为13.26±2.34、10.93±3.67/HP,结肠分别为14.40±2.02、11.33±2.96/HP)明显降低(P<0.05),肠组织HIF-1α的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0.01)。结论黄芪百合颗粒制剂对高原低氧环境下小鼠肠道微生态及肠黏膜屏障具有一定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百合颗粒 高原低氧 缺氧诱导因子1 Α亚基 肠道菌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藤黄健骨胶囊对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骨密度和骨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28
19
作者 颜春鲁 李盛华 +7 位作者 郭爱军 安方玉 刘永琦 宋敏 陈丽 王鹏 马正民 牛彦强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9,19,共6页
目的研究藤黄健骨胶囊对骨质疏松大鼠骨密度和骨代谢的影响。方法采用去卵巢法制备大鼠骨质疏松症模型,灌胃藤黄健骨胶囊干预,灌胃1个月后取材。称重法检测各组大鼠的体重,酶联免疫吸附(ELISA)试剂盒检测血清骨钙素(osteocalcin,BGP)和... 目的研究藤黄健骨胶囊对骨质疏松大鼠骨密度和骨代谢的影响。方法采用去卵巢法制备大鼠骨质疏松症模型,灌胃藤黄健骨胶囊干预,灌胃1个月后取材。称重法检测各组大鼠的体重,酶联免疫吸附(ELISA)试剂盒检测血清骨钙素(osteocalcin,BGP)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artrate 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trACP)含量;双能X线吸收测量仪测量获得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AG-IX生物力学万能实验机检测最大载荷和断裂载荷;HE染色法观察股骨的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重明显升高,血清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明显升高(P<0.05);而模型组大鼠血清骨钙素明显降低,骨密度明显减少,最大载荷和断裂载荷明显减少(P<0.05);模型组骨小梁结构不完整、丢失、断裂严重。与模型组相比,藤黄健骨胶囊组大鼠血清骨钙素的含量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的活性得到纠正(P<0.05),股骨的骨微观参数骨密度均得到了良好地修复,骨生物力学参数中最大载荷、断裂载荷得到了明显修复(P<0.05),骨小梁排列规则,数目增多、增宽。结论藤黄健骨胶囊能够修复去卵巢骨质疏松症大鼠股骨微观结构破坏和股骨生物力学性能的下降,提示藤黄健骨胶囊具有良好的抗骨质疏松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藤黄健骨胶囊 骨质疏松 骨密度 骨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多糖对电离辐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分化潜能的影响 被引量:14
20
作者 卢志伟 王磊 +6 位作者 张利英 何进鹏 丁楠 任春贞 李玲 王凤梅 刘永琦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950-955,共6页
目的研究黄芪多糖对X射线照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分化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CCK-8法筛选不同浓度的黄芪多糖作用于2Gy X射线辐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能力;细胞形态计数X射线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细胞数量的影响;甲苯... 目的研究黄芪多糖对X射线照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分化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CCK-8法筛选不同浓度的黄芪多糖作用于2Gy X射线辐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能力;细胞形态计数X射线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细胞数量的影响;甲苯胺蓝染色检测X射线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细胞中尼氏体的表达量;Western blot检测神经巢蛋白(Nestin)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表达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X射线照射后细胞增殖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单纯照射组比较,加药照射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水平显著增加(P<0.05),其中黄芪多糖浓度为50 mg·L^(-1)时促增殖作用最强,设为最佳药物浓度;单纯辐射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细胞的数量明显降低(P<0.05),当给予黄芪多糖干预后分化为神经细胞的数量明显上升(P<0.05);辐射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细胞中尼氏体的表达量降低(P<0.05),当给予黄芪多糖干预后,尼氏体的表达量明显增多;单纯辐射后Nestin及NSE表达量降低(P<0.05),而当给予黄芪多糖干预后,Nestin和NSE表达量升高(P<0.05)。结论黄芪多糖对电离辐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分化潜能的影响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多糖 电离辐射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神经分化潜能 尼氏体 保护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