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肃舟曲县地震波影响下的岩石滑坡数值分析研究
1
作者 武震 张慧文 +1 位作者 吴俭俭 陈安安 《地震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11-924,共14页
在断层节理较为发育的岩石山体发生滑坡时,岩石块体是主要组成。岩石块体因具有较大的离散特征,相互间基本不具备黏性,所以容易发生滑移,尤其在地面振动的影响下更容易发生远距离的运移。文章介绍了一种在二维模型非连续变形分析方法(D... 在断层节理较为发育的岩石山体发生滑坡时,岩石块体是主要组成。岩石块体因具有较大的离散特征,相互间基本不具备黏性,所以容易发生滑移,尤其在地面振动的影响下更容易发生远距离的运移。文章介绍了一种在二维模型非连续变形分析方法(DDA)的基础上发展的三维模型,相比二维模型能够更好地描述滑坡介质的横向和纵向位移,可以界定整个滑坡的沉积区范围。模拟结果表明,加载地震波后块体滑坡运移距离显著提高,滑坡滑移区的最大横向距离也显著增加,而且滚动中的岩石更容易增加弹跳高度和距离。研究最后预测舟曲县局部敏感地区的岩石滑坡距离和沉积范围,并评价其危险程度。预测模拟结果表明,舟曲县附近山体的几个滑动面对县城的危险性较低,而靠近两河口中白龙江沿岸的几个滑坡面危险性较高。文章可为舟曲县周围的灾害点预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波加载 数值模拟 岩石滑坡 危险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勤沙区几种荒漠植物群落的现实生态位研究 被引量:27
2
作者 常兆丰 赵明 +1 位作者 韩福贵 仲生年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65-173,共9页
民勤沙区属于典型的干旱荒漠气候,植被以灌木荒漠为主,盖度一般只有5%~15%。植物群落内生态位宽度悬殊,植物种之间的生态位相似比例很小。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相似比例小是受制于干旱荒漠生境条件的结果,是干旱荒漠生态环境中稀... 民勤沙区属于典型的干旱荒漠气候,植被以灌木荒漠为主,盖度一般只有5%~15%。植物群落内生态位宽度悬殊,植物种之间的生态位相似比例很小。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相似比例小是受制于干旱荒漠生境条件的结果,是干旱荒漠生态环境中稀疏荒漠植物的主要特征之一。植物的现实生态位宽度与年际降水量关系密切,在地貌、土壤颗粒、土壤水分、土壤养分等影响因子中,土壤水分是主导因子。当地地下水位深20m左右,植物无法利用,植物种之间对资源的竞争主要表现为对水分资源的竞争,降水资源是植物种之间竞争的关键资源。同一种植物在不同群落中的生态位宽度变幅较大,不同群落内部植物种竞争关系的差异是由物种的生态位和由相对稳定的地貌、土壤条件以及随年际变动的降水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群落中的优势种植物的生态位最宽,当优势种生态位减小时,一年生短命植物往往会进入群落中。荒漠植物的冠层单一,以冠幅占样方面积比作为植物的特征值计算其生态位特征值比较准确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植物 生态位宽度 生态位相似比例 影响因子 生境条件 关键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勤沙尘源区近地面降尘特征研究 被引量:24
3
作者 张锦春 赵明 +4 位作者 方峨天 詹科杰 杨自辉 张应昌 郭树江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7-21,共5页
借助近地面沙尘暴监测系统进行沙尘暴监测,分析民勤沙尘源区近地面降尘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民勤降尘量与沙尘天气发生频率密切相关,春季3,4月沙尘高发期月降尘量分别为9.0和9.5 mg/cm2.降尘随距地面高度的增加而减小,最大降尘出现在近地... 借助近地面沙尘暴监测系统进行沙尘暴监测,分析民勤沙尘源区近地面降尘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民勤降尘量与沙尘天气发生频率密切相关,春季3,4月沙尘高发期月降尘量分别为9.0和9.5 mg/cm2.降尘随距地面高度的增加而减小,最大降尘出现在近地面1 m处,月降尘量为9.7 mg/cm2;降尘受下垫面条件影响较大,从荒漠区到绿洲边缘,风速减弱4.11%,总降尘量由25.0 mg/cm2减少到20.6 mg/cm2;绿洲内部受防护林作用,风速减弱30.45%,总降尘量增到24.6 mg/cm2,最大降尘量提高到近地面9 m处,与绿洲防护林冠层平均高度相吻合.风速对近地面20 m内的降尘影响明显,平均降尘量2.5 mg/cm2.距地面9 m的高度范围内,降尘随持续时间变化迅速增加,降尘增量可达3.1 mg/c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地面 沙尘观测系统 沙尘源区 降尘特征 下垫面 风速 民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荒漠绿洲甘草的栽培与利用 被引量:7
4
作者 贺访印 王继和 +2 位作者 徐先英 赵明 李亚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06年第8期24-27,共4页
通过分析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的资源分布及生态适应性,探讨了甘草的栽培利用研究现状、发展趋势及其人工栽培技术等。并指出民勤荒漠绿洲甘草人工栽培应选择乌拉尔甘草,进行种子处理和育苗移栽,密度16~18万株/hm^2,追肥量... 通过分析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的资源分布及生态适应性,探讨了甘草的栽培利用研究现状、发展趋势及其人工栽培技术等。并指出民勤荒漠绿洲甘草人工栽培应选择乌拉尔甘草,进行种子处理和育苗移栽,密度16~18万株/hm^2,追肥量氮、磷比(1.25~1.75):1,栽培3年后采收利用的节水栽培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栽培技术 乌拉尔甘草 荒漠绿洲 生态适应性 资源分布 利用研究 发展趋势 育苗移栽 种子处理 栽培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驯化沙葱生长及营养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刘世增 蒋志荣 +2 位作者 马全林 严子柱 贺访印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5期94-97,共4页
通过沙葱驯化栽培试验,对其物候期及相关气候因子进行连续两年观测,并对其营养成分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驯化沙葱3月中下旬气温〉2.35℃时即开始萌动出苗,4月中旬温度≥9.6℃时进入快速生长期,7~9月份气温≥22℃、降水较集中时... 通过沙葱驯化栽培试验,对其物候期及相关气候因子进行连续两年观测,并对其营养成分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驯化沙葱3月中下旬气温〉2.35℃时即开始萌动出苗,4月中旬温度≥9.6℃时进入快速生长期,7~9月份气温≥22℃、降水较集中时完成开花结果,11月下旬气温〈0℃时进入休眠期。沙葱刈割后0~8d高生长和粗生长最快,高生长平均达1.6cm/d,10d后生长明显减弱,15d后基本处于停滞状态,20d后部分叶片丧失功能开始枯黄。驯化沙葱的营养组成同野生沙葱完全相同,但含量发生了变化,常量矿物质及微量元素和水分都呈正向变异。各种氨基酸、粗蛋白、粗脂肪和β-胡萝卜素等含量有所下降,呈负向变异,变异系数在9%~23%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驯化沙葱 营养成分 物候期 生长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绵毛优若藜冷诱导SSH文库构建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张党权 明付焕 +3 位作者 江平 樊绍刚 杨自辉 邓顺阳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65-69,共5页
绵毛优若藜是我国近年成功引种的高抗逆性饲用及防风固沙植物。以常温下的绵毛优若藜叶片和嫩枝为对照组,冷胁迫诱导处理后的叶片和嫩枝为试验组,获得两者高质量mRNA后反转录成cDNA,RsaI消化使其平末端化,试验组cDNA的5’末端连接上2个... 绵毛优若藜是我国近年成功引种的高抗逆性饲用及防风固沙植物。以常温下的绵毛优若藜叶片和嫩枝为对照组,冷胁迫诱导处理后的叶片和嫩枝为试验组,获得两者高质量mRNA后反转录成cDNA,RsaI消化使其平末端化,试验组cDNA的5’末端连接上2个特异接头,然后分别与过量对照组cDNA进行杂交,把两份杂交样品混合后,与过量的新鲜变性的对照组cDNA过夜杂交,杂交后的混合液稀释后进行第一轮抑制性PCR以选择扩增特异表达的cDNA,然后以第一轮PCR产物为模板用巢式引物进行二次抑制性PCR,获得的富集差异表达cDNA即为绵毛优若藜冷胁迫SSH文库。将SSH文库的cDNA插入到载体中,共获得了362个克隆,为后续绵毛优若藜的抗冻基因克隆与转基因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绵毛优若藜 抑制消减杂交文库 冷胁迫 抗冻基因 CDNA克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荒漠植物霸王种群空间分布格局 被引量:7
7
作者 胡小柯 李亚 +2 位作者 李得禄 朱国庆 吴春荣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2012年第4期61-65,共5页
通过实地调查,结合相邻格子法取样,应用扩散系数、平均拥挤度、丛生指数、聚块性指数、Cassie.R.M.指标、Morisita指数、负二项参数等指标,对霸王分布格局及其动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分布区(L和P两大群落)霸王种群均表现为集群分... 通过实地调查,结合相邻格子法取样,应用扩散系数、平均拥挤度、丛生指数、聚块性指数、Cassie.R.M.指标、Morisita指数、负二项参数等指标,对霸王分布格局及其动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分布区(L和P两大群落)霸王种群均表现为集群分布,且聚集强度较高,其聚集强度依分布区和选取样地的不同而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排序为:L1>L3>L2>P1>P3>P2;L群落的聚集强度明显高于P群落,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即随着霸王自身种子的散落和根茎的繁殖,其种群的聚集程度逐渐增强,群落逐渐趋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霸王 分布格局 聚集分布 民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洲—荒漠交错带活化沙丘的植物群落特征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孙涛 王继和 +3 位作者 刘虎俊 纪永福 丁峰 袁洪波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74-178,共5页
以民勤绿洲-荒漠交错带活化沙丘上的植物群落为对象,研究了活化沙丘不同部位的沙地植物群落物种组成、结构和多样性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从活化沙丘的下部、中部、丘顶,到背风坡的中部、下部,再到丘间低地,每一个生境对应着不同的群落... 以民勤绿洲-荒漠交错带活化沙丘上的植物群落为对象,研究了活化沙丘不同部位的沙地植物群落物种组成、结构和多样性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从活化沙丘的下部、中部、丘顶,到背风坡的中部、下部,再到丘间低地,每一个生境对应着不同的群落类型。各部位不仅植物种类和数量存在差异,而且群落结构差异明显,其中丘顶为一年生草本植被构成,而丘间低地处只有灌木。群落物种多样性与相似性指数表明,从沙丘下部到丘顶再到丘间地,生态因子的差异对物种的分布格局产生了影响,从而导致了群落结构和功能发生了变化。活化沙丘植被简单,退化严重,需加强保护,防止继续退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洲-荒漠交错带 活化沙丘 植物群落 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景电灌区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周兰萍 胡小柯 +4 位作者 陈芳 李亚 魏怀东 丁峰 苏万红 《西南林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45-48,共4页
在GIS、RS技术与景观格局分析软件FRAGSTATS支持下,采用多样性、优势度和均匀度等景观格局指数,分析景电灌区1987、1991、1999年和2003年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结果表明:土地利用类型总的变化趋势为草地、戈壁、沙地和盐碱地呈减少趋势... 在GIS、RS技术与景观格局分析软件FRAGSTATS支持下,采用多样性、优势度和均匀度等景观格局指数,分析景电灌区1987、1991、1999年和2003年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结果表明:土地利用类型总的变化趋势为草地、戈壁、沙地和盐碱地呈减少趋势;耕地、林地、居民点呈增加趋势,耕地的大幅度增加使得景电灌区的景观基质由1987年的戈壁和草地变为2003年的戈壁和耕地。耕地、戈壁、草地和沙地土地类型的平均斑块面积较大,林地、盐碱地和居民点等类型的平均斑块面积较小。随着人类对灌区的开发、建设和利用,景观优势度减少,景观多样性和景观均匀度有所增加。总体上各指数都与人为活动有很强的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景观格局 景观指数 景电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勤不同立地条件下人工梭梭林生长状况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纪永福 李强民 +7 位作者 张锦春 陈芳 丁峰 王吉金 刘虎俊 王芳琳 刘有军 王功时 《甘肃林业科技》 2010年第3期1-6,34,共7页
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民勤不同立地条件下的人工梭梭林分布情况和生长状况。民勤人工梭梭林主要分布在绿洲边缘的流动沙丘、半固定沙丘和固定沙丘上,这3种立地条件下的人工梭梭林占民勤人工梭梭林的97.56%;在丘间平滩地、风蚀残积... 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民勤不同立地条件下的人工梭梭林分布情况和生长状况。民勤人工梭梭林主要分布在绿洲边缘的流动沙丘、半固定沙丘和固定沙丘上,这3种立地条件下的人工梭梭林占民勤人工梭梭林的97.56%;在丘间平滩地、风蚀残积山坡、山前洪积扇和平缓假戈壁也有人工梭梭林分布,但是面积很少。3种主要立地条件下的人工梭梭林保存密度接近,在330株/hm2左右,保存率为26%左右,这主要是梭梭林初植时和生长的前期,立地条件接近的缘故。随着生境条件的变化,梭梭的生长状况明显不同,其中流动沙丘上的梭梭生长最好,主要体现在树体较高大、冠幅大、枝条数量多、新枝生长旺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勤 立地条件 人工梭梭林 生长状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勤连古城自然保护区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特征分析 被引量:38
11
作者 李昌龙 王继和 +2 位作者 孙坤 李爱德 李得禄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2338-2344,共7页
通过物种多样性指数、林地承载力以及土壤水分等指标对民勤连古城自然保护区荒漠群落的结构和物种多样性以及影响因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群落的优势层片为灌木层,其物种组成和结构比较稳定,受环境变化的影响较小,而草本层为不稳... 通过物种多样性指数、林地承载力以及土壤水分等指标对民勤连古城自然保护区荒漠群落的结构和物种多样性以及影响因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群落的优势层片为灌木层,其物种组成和结构比较稳定,受环境变化的影响较小,而草本层为不稳定层片;(2)荒漠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均偏低,生态优势度较高,群落的生态功能主要由优势种群或建群种群实施,在无外界干扰情况下,优势种群或建群种群的稳定性可以揭示群落的稳定性;(3)土壤水分是影响群落结构的主导因子,而降水是土壤水分的主要来源,对群落结构具有显著影响。土壤异质性对群落结构同样具有显著影响,是第二主导因子,其物种多样性指数为黏性土壤>灰棕荒漠土>风沙土;(4)群落物种多样性与其林地承载力无一定规律的相关性,灌木层片中,二者呈对数相关(y=64.787ln(x)+214.04,R2=0.829,P<0.01),能够比较科学地揭示物种多样性与林地承载力之间的关系,而草本层中二者呈幂指数相关(y=0.3198e6.1654x,R2=0.6999,P<0.01),反映了林地承载力受环境因子变化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古城自然保护区 群落结构 物种多样性 林地承载力 土壤异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兰布和沙漠沙蒿与油蒿群落的物种组成与数量特征 被引量:21
12
作者 马全林 郑庆中 +9 位作者 贾举杰 袁宏波 张德魁 丁峰 张锦春 魏怀东 靳虎甲 刘有军 孙涛 王继和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3423-3431,共9页
沙蒿与油蒿群落均是我国最典型的沙地植被类型,在沙漠地区发挥了重要的生态防护作用,掌握其分布、组成及其数量特征对沙漠化防治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调查研究表明,沙蒿与油蒿群落是乌兰布和沙漠典型的沙地植被类型,其中沙蒿群落多分布... 沙蒿与油蒿群落均是我国最典型的沙地植被类型,在沙漠地区发挥了重要的生态防护作用,掌握其分布、组成及其数量特征对沙漠化防治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调查研究表明,沙蒿与油蒿群落是乌兰布和沙漠典型的沙地植被类型,其中沙蒿群落多分布于沙漠中东部、南部和东北部,而油蒿群落仅分布于沙漠东部、东北部和东南部;其群落类型可划分为沙蒿群落、油蒿群落、沙蒿+油蒿群落、沙蒿+沙竹群落、沙蒿+花棒+沙拐枣群落、油蒿+白刺群落、沙蒿伴生群落和油蒿伴生群落;群落的物种组成比较简单,其中沙蒿群落共有9科21属22种,油蒿群落共有10科35属37种。草本植物是沙蒿与油蒿群落的主体,所占总物种数的比例均超过70%;Simpson、Shannon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高,反映了沙蒿与油蒿群落具有较高的物种多样性。与沙蒿群落相比,油蒿群落物种丰富度、单位面积个体数、盖度、Simpson和Shannon物种多样性指数均明显大于沙蒿群落,而群落相似性显著低于沙蒿,说明乌兰布和沙漠油蒿群落较沙蒿群落具有更丰富的物种组成、多样性和群落结构,更具保护和人工促进潜力。研究结果可为乌兰布和沙漠沙蒿、油蒿群落的保护及人工促进提供理论基础,对区域沙漠治理物种选择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兰布和沙漠 沙蒿 油蒿 群落类型 物种多样性 生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镍胁迫对7种旱生植物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1
13
作者 鲁艳 何明珠 +2 位作者 马全林 赵昕 苏延桂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6-29,33,共5页
研究不同浓度Ni2+胁迫对梭梭、花棒、红砂、白沙蒿、盐生草、五星蒿和虫实7种旱生植物种子萌发及其幼苗生长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Ni2+对虫实种子萌发的抑制效应最强,对花棒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较大,对梭梭、红砂、五星蒿和盐生草种子萌... 研究不同浓度Ni2+胁迫对梭梭、花棒、红砂、白沙蒿、盐生草、五星蒿和虫实7种旱生植物种子萌发及其幼苗生长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Ni2+对虫实种子萌发的抑制效应最强,对花棒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较大,对梭梭、红砂、五星蒿和盐生草种子萌发抑制较小,只有在Ni2+浓度达到500 mg/L时种子萌发率显著减少。Ni2+对7种旱生植物苗长和根长生长抑制率顺序为:虫实>红砂>白沙蒿>花棒>五星蒿>盐生草>梭梭;对苗鲜重抑制顺序为:虫实>红砂>白沙蒿>盐生草>五星蒿>梭梭>花棒。认为梭梭的耐Ni2+胁迫能力最强,其次为盐生草、五星蒿、花棒、白沙蒿和红砂,虫实耐Ni2+胁迫能力最差。与种子萌发相比幼苗的生长情况更能体现镍毒性的大小,而根长变化可以作为植物受重金属毒性影响的一个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生植物 Ni2+胁迫 种子萌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沙区土壤水分胁迫下四翅滨藜的水分生理特征 被引量:9
14
作者 康才周 李毅 +2 位作者 赵明 王玉魁 李昌龙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2期5777-5780,共4页
在干旱沙区不同土壤水分胁迫条件下,观测了叶片水势、叶片水分饱和亏、相对含水量、自由水、束缚水含量以及叶片保水力等四翅滨藜抗旱水分生理特性。结果表明:四翅滨藜具有一定的抗旱能力。
关键词 干旱沙区 水分胁迫 四翅滨藜 水分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种麻黄光合及其耐逆性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盹明 杨自辉 +1 位作者 王继和 马全林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473-1478,共6页
在河西临泽小泉子麻黄大田种植试验区和民勤沙生植物园中草药种植区,对多年生中麻黄(Ephedra intermedia Schrenk ex Mey.)和草麻黄(E.sinica Stapf)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及其影响因子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1)中麻黄和草麻黄的光合速... 在河西临泽小泉子麻黄大田种植试验区和民勤沙生植物园中草药种植区,对多年生中麻黄(Ephedra intermedia Schrenk ex Mey.)和草麻黄(E.sinica Stapf)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及其影响因子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1)中麻黄和草麻黄的光合速率日变化均为单峰曲线,峰值均出现在11:00时,分别为12.098和11.560μmol.m-2.s-1。(2)中麻黄蒸腾速率日变化为单峰曲线,峰值在11:00时,为25.992 5 mol.m-2.s-1;草麻黄蒸腾速率日变化呈双峰曲线,峰值分别出现在11:00时与15:00时,峰值为26.280 0和24.3600 mol.m-2.s-1。(3)2种麻黄光合速率与光量子通量密度、大气温度、水汽压亏缺及蒸腾速率之间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大气CO2浓度和胞间CO2浓度之间均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与其余因子相关不显著。(4)2种麻黄水分利用效率对比分析显示,中麻黄水分利用效率值(平均0.9022)高于草麻黄(平均0.4532),表明中麻黄与草麻黄相比在生长过程中是以较低的蒸腾强度和相对较高的光合速率值来适应干旱荒漠环境的,比草麻黄更具抗干旱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麻黄 草麻黄 水分生理 回归分析 抗性 光合速率 水分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密度四翅滨藜人工种群的分枝格局可塑性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李昌龙 赵明 王玉魁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5-8,共4页
利用植物种群的构件结构理论,对不同栽培密度下四翅滨藜分枝格局可塑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分支格局主要受空间资源和光照资源的影响,主要表现在:(1)在高、冠幅以及分枝数方面生长均存在显著差异,高与密度呈正相关,类型Ⅰ植株高大于... 利用植物种群的构件结构理论,对不同栽培密度下四翅滨藜分枝格局可塑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分支格局主要受空间资源和光照资源的影响,主要表现在:(1)在高、冠幅以及分枝数方面生长均存在显著差异,高与密度呈正相关,类型Ⅰ植株高大于类型Ⅱ和类型Ⅲ;冠幅以及各级分枝数与密度呈负相关,冠幅类型Ⅲ大于类型Ⅰ,各级分枝数类型Ⅲ和类型Ⅱ大于类型Ⅰ,且差异显著;(2)在1级/2级分枝率、2级/主侧枝分枝率、2级枝平均分枝角度、2级枝平均长度在3种类型中不存在差异,而在主侧枝节间距、主侧枝平均枝长度、1级枝平均分枝角度方面类型Ⅲ与类型Ⅱ和类型Ⅰ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而在主侧枝平均分枝角度、1级枝平均枝长度方面类型Ⅲ和类型Ⅱ与类型Ⅰ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而且密度越小,其差异越显著;(3)不同方位分枝格局差异主要表现在主侧枝分枝角度、1和2级枝平均长度、分枝角度,主侧枝分枝角度南大于东、西,1级枝分枝角度北大于东、西、南,2级枝分枝角度西、北大于东、南,1级枝平均长度东、南大于西、北,2级枝平均长度南、北大于东、西,而主侧枝节间距,平均枝长度差异不明显。由以上分析表明,四翅滨藜具有很强的空间结构可塑性,人工种群栽培密度不应小于2 m×2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翅滨藜 分枝格局 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激素及浓度处理多枝柽柳嫩枝插穗对其扦插育苗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莹花 徐延双 +2 位作者 齐力旺 张盹明 李亚 《西部林业科学》 CAS 2007年第4期116-118,共3页
用不同浓度的ABT、IBA和NAA处理多枝柽柳嫩枝插穗进行其扦插育苗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用浓度500 mg.L-1的ABT溶液浸泡多枝柽柳嫩枝插穗30 min,可以提高多枝柽柳嫩枝扦插育苗的效果;多枝柽柳是皮孔生根型植物。
关键词 激素 多枝柽柳 嫩枝插穗 扦插育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威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初探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亚 张晓琴 满多清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06年第11期11-14,共4页
武威市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为28亿元/年,为同期国内生产总值(90.01亿元)的31%,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草地和林地分别占71.53%和21.48%,耕地和水域只占6.93%和0.06%,草地和林地是武威市生态系统的核心。就地区排序,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武威市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为28亿元/年,为同期国内生产总值(90.01亿元)的31%,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草地和林地分别占71.53%和21.48%,耕地和水域只占6.93%和0.06%,草地和林地是武威市生态系统的核心。就地区排序,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为:天祝>民勤>古浪>凉州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相对价值为:天祝>古浪>民勤>凉州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威市 生态系统 服务功能 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羊河流域群众节水意识调查与定量评价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芳 唐进年 方峨天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56-59,共4页
为客观评价石羊河流域群众的节水意识,对该流域群众节水意识的现状进行了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并采用德尔菲法(Delphi)和层次分析法(AHP)建立石羊河流域群众节水意识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共设3层,9个指标。根据各层指标权重,通过模糊... 为客观评价石羊河流域群众的节水意识,对该流域群众节水意识的现状进行了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并采用德尔菲法(Delphi)和层次分析法(AHP)建立石羊河流域群众节水意识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共设3层,9个指标。根据各层指标权重,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石羊河流域群众节水意识强、中、差的比例分别为64.54%、23.47%和9.11%,流域大部分群众具有较强的节水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水意识 德尔菲法 层次分析法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石羊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水分胁迫下四翅滨藜的生长及生物量分配特性 被引量:3
20
作者 康才周 赵明 +1 位作者 朱淑婕 谢全仁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9期9162-9165,9167,共5页
从美国西部引进2年生准常绿灌木四翅滨藜(Atriplex canescens(Pursh)Nutt)分别定植于含水量不同的陶瓷花盆土壤中,通过人工控制土壤水分研究其生长和生物量的分配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水分胁迫严重限制了四翅滨藜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 从美国西部引进2年生准常绿灌木四翅滨藜(Atriplex canescens(Pursh)Nutt)分别定植于含水量不同的陶瓷花盆土壤中,通过人工控制土壤水分研究其生长和生物量的分配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水分胁迫严重限制了四翅滨藜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使单株高度、分枝数、侧根数和叶片数量显著下降,从而导致单株生物量降低,其中轻度土壤水分胁迫平均苗高为47.3 cm,分别是中度、无、重度土壤水分胁迫的1.13、1.31、1.34倍;轻度土壤水分胁迫平均地茎为14.76 mm,分别是中度、无、重度土壤水分胁迫的1.16、1.47、1.50倍;中度、重度和无土壤水分胁迫比轻度土壤水分胁迫的叶干重生物量降低了23.99%、51.76%、47.97%;中度、重度和无土壤水分胁迫比轻度土壤水分胁迫的茎干重生物量降低了15.43%、50.52%、49.59%。随着土壤水分胁迫的加重,光合产物积累从中下部叶片向中上部叶片转移。各构件生物量随土壤水分胁迫的加重而降低,其变化幅度大小为:侧根生物量>叶生物量>茎生物量>主根生物量,反映了四翅滨藜对土壤水分胁迫响应的整体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翅滨藜 干旱沙区 水分胁迫 生物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