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0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气候变暖对甘肃省武威市主要病虫害发生趋势的影响 被引量:24
1
作者 刘明春 蒋菊芳 +1 位作者 魏育国 徐生海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0期9522-9525,9531,共5页
[目的]研究气候变暖对甘肃省武威市主要病虫害发生趋势的影响。[方法]以凉州区为例,分析了农作物主要病虫害小麦蚜虫、小麦条锈病、玉米棉铃虫等生消关键期(越冬期、发生发展期)历年热量和水分条件变化,以及各气象要素与病虫害... [目的]研究气候变暖对甘肃省武威市主要病虫害发生趋势的影响。[方法]以凉州区为例,分析了农作物主要病虫害小麦蚜虫、小麦条锈病、玉米棉铃虫等生消关键期(越冬期、发生发展期)历年热量和水分条件变化,以及各气象要素与病虫害发生之间的内在相互关系。[结果]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凉州区气候变暖幅度亦逐年代加快,气温线性倾向值20世纪80年代以来达到0.535 ℃/10 a,异常暖年、暖年出现几率增大,冬季气温倾向值为0.583 ℃/10 a,明显高于其他季节 病虫害发生期间(3~9月)热量条件改善,≥5 ℃积温、≥10 ℃积温增加明显 降水总体呈增加趋势,春、夏季降水增加较快,但量级较小 受气候变化影响,暖冬有利于虫卵的安全越冬,越冬基数增加,翌年发生期提前,发生面积增大。生育期间热量增加、光照充足有利于小麦蚜虫、玉米红蜘蛛的发生发展,为害期延长,世代数增加,为害程度加重。降水增多虽不利于虫害的繁殖,但对小麦条锈病、赤霉病等的发展蔓延有利。[结论]对于有效指导病虫害预防、减轻农业污染、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暖 病虫害 发生趋势 甘肃武威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威市气象科技为特色农业服务工作探讨 被引量:1
2
作者 张义海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第5期194-194,共1页
结合武威市气象科技为特色农业发展服务现状,概括武威市气象科技为特色农业气象服务的实践内容,并提出相关发展对策,以期推动武威市特色农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气象科技服务 特色农业 服务现状 发展对策 甘肃武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武威国家基本气象站新旧址气温差异性分析
3
作者 周华 杨晓玲 +1 位作者 陈英 谢万银 《中南农业科技》 2023年第2期128-132,共5页
根据甘肃武威国家基本气象站新、旧址2006—2018年气温观测数据,采用趋势系数、差值、标准差、相关系数、线性回归等统计方法,对比分析武威国家基本气象站新、旧址气温的变化趋势和差异性特征,并进行线性回归订正。结果表明,新、旧址年... 根据甘肃武威国家基本气象站新、旧址2006—2018年气温观测数据,采用趋势系数、差值、标准差、相关系数、线性回归等统计方法,对比分析武威国家基本气象站新、旧址气温的变化趋势和差异性特征,并进行线性回归订正。结果表明,新、旧址年气温和大多数月气温呈升高趋势,新、旧址年、月、日气温均有明显的差异,平均、平均最低和极端最低气温差为负值,平均最高和极端最高气温差为正值。迁址前后观测场周边环境、地理位置及海拔高度的改变是造成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新、旧址气温存在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通过了a=0.001的显著性检验。各月线性回归方程非常显著,经F检验通过了a=0.01显著水平检验,线性回归订正后,月气温差异明显减小,新、旧址气温可合并统计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温 差异性 对比分析 基本气象站 武威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40a甘肃省气候生产潜力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65
4
作者 罗永忠 成自勇 郭小芹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21-229,共9页
根据甘肃省69个气象站1971—2007年温度和降水资料,采用Miami模型、Thornthwaite Memorial模型计算了全省温度生产潜力、降水生产潜力和气候生产潜力,分析了影响气候生产潜力的气候驱动力,用经验正交函数(EOF)分析其时空变化特征。结果... 根据甘肃省69个气象站1971—2007年温度和降水资料,采用Miami模型、Thornthwaite Memorial模型计算了全省温度生产潜力、降水生产潜力和气候生产潜力,分析了影响气候生产潜力的气候驱动力,用经验正交函数(EOF)分析其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温度生产潜力显著增加,降水生产潜力略有减少,平均气候生产潜力为733.86 kg.hm-.2a-1,呈逐渐减少趋势。区域差异性明显,呈东南—西北递减,陇南山区>陇东高原>陇中高原>甘南草原>河西走廊,气候生产潜力以1997年为转型年。增湿和增温均有利于气候生产潜力的增加,但增湿增益更为显著,另气候的暖干化趋势是研究区气候生产潜力减少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生产潜力 Thornthwaite Memorial模型 经验正交函数 时空特征 甘肃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胡麻生态气候分析及种植区划 被引量:19
5
作者 蒲金涌 邓振镛 +3 位作者 姚小英 王位泰 李巧珍 张惠玲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7-42,共6页
根据甘肃省各地胡麻生物和气候特性,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不同气象因子对胡麻产量的影响,确定了胡麻生态气候适生种植区划综合指标,依此对甘肃省胡麻进行适生区划,并分区评述,同时提出合理利用气候资源途径。
关键词 胡麻 生态气候 适生种植 区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农业干旱动态监测指标的确定及其应用 被引量:12
6
作者 陈雷 杨兴国 +1 位作者 把多辉 薛生梁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44-148,156,共6页
用降水量、灌溉量、蒸发量、前期土壤湿度等因素建立计算武威、定西、西峰、成县四个代表站0~50cm土壤总含水量模拟递推方程,计算逐旬土壤湿度,根据不同气候区各旱涝级别的指标值,判断农业干旱的发生发展过程。结果表明,该模型能较准... 用降水量、灌溉量、蒸发量、前期土壤湿度等因素建立计算武威、定西、西峰、成县四个代表站0~50cm土壤总含水量模拟递推方程,计算逐旬土壤湿度,根据不同气候区各旱涝级别的指标值,判断农业干旱的发生发展过程。结果表明,该模型能较准确地监测出甘肃省不同气候区农业干旱的动态变化趋势,效果良好,用土壤含水量能较准确地反映农业的旱涝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 土壤湿度 灌溉量 土壤含水量 农业 定西 甘肃 指标 成县 武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威市雷暴气候特征及预报方法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杨晓玲 余龙 +2 位作者 杨金虎 丁文魁 郭丽梅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6期20956-20959,20984,共5页
利用武威市1961~2008年5个气象站雷暴实况资料,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该市雷暴天气时空分布、日变化和持续性等气候特征。结果表明,雷暴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雷暴日数山区多于川区,南部多于北部;年代、年雷暴日数总体呈减少趋势,雷暴主... 利用武威市1961~2008年5个气象站雷暴实况资料,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该市雷暴天气时空分布、日变化和持续性等气候特征。结果表明,雷暴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雷暴日数山区多于川区,南部多于北部;年代、年雷暴日数总体呈减少趋势,雷暴主要发生在5~9月,12:00~23:00是雷暴发生的集中时段,雷暴的持续时间一般为10~40 min。运用2003~2007年4~10月逐日20:00 ECMWF数值预报格点场资料,采用Press准则进行因子初选,逐步回归进行因子精选,使用最优子集回归建立雷暴预报方程,采用CSC双评分准则确定了各县区西北气流型、西南气流型、不规则型雷暴的全局最优显著性方程,预报方程通过了α=0.01信度检验。预报方程均达到了较高的概括率和拟合率,为雷暴业务预报提供了客观有效的指导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暴 气候特征 ECMWF 数值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50年武威市地气温差变化趋势及影响因子 被引量:11
8
作者 杨晓玲 丁文魁 +1 位作者 李岩瑛 胡津革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719-2725,共7页
利用1961—2010年甘肃省武威市4个气象站月平均0 cm地温、气温及年日照时数、蒸发、降水、相对湿度和平均风速等观测资料,运用趋势系数法系统分析了该区域近50 a地气温差的时空分布特征,采用相关系数法和多元线性回归中的标准化回归系... 利用1961—2010年甘肃省武威市4个气象站月平均0 cm地温、气温及年日照时数、蒸发、降水、相对湿度和平均风速等观测资料,运用趋势系数法系统分析了该区域近50 a地气温差的时空分布特征,采用相关系数法和多元线性回归中的标准化回归系数分析了影响地气温差的气象因子。结果表明武威市地气温差的空间分布与地表植被、地层岩性、土层含水量等局域性因素有关,中部绿洲平原最大,北部荒漠区最小。月变化中,夏半年较大,6月最高;冬半年较小,12月最低。季节变化趋势不太一致,春夏季均呈上升趋势;秋季中北部上升,浅山区下降;冬季(除北部荒漠区外)均呈下降趋势。年和年代际变化总体呈上升趋势,中北部较显著;年平均地气温差的时间序列存在着5—7 a的准周期变化,并在2004年发生了突变。年地温、气温均呈升高趋势,年地气温差与地温、气温呈正相关。影响地气温差的主要因子是最高地温、蒸发量和降水量。地气温差与平均最高地温、平均最低气温和日照时数均呈正相关,但与蒸发、降水、相对湿度和平均风速均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气温差 变化趋势 气象因子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春油菜生育及产量形成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5
9
作者 刘明春 孙占峰 +1 位作者 蒋菊芳 任丽雯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13-218,共6页
利用甘肃省春油菜种植区甘肃民乐县1987—2006年、合作市1987—1999年油菜生育期、产量资料及光温水气象资料,分析了气候变化特征及与油菜生长发育、产量形成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气候变暖背景下,甘肃油菜产区气温呈升高趋势,... 利用甘肃省春油菜种植区甘肃民乐县1987—2006年、合作市1987—1999年油菜生育期、产量资料及光温水气象资料,分析了气候变化特征及与油菜生长发育、产量形成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气候变暖背景下,甘肃油菜产区气温呈升高趋势,气温倾向率在0.28~0.31℃·10a-1,河西民乐产区气温增幅大于甘南合作产区。降水基本稳定,两地增(民乐)、减(合作)幅较小。关键生育期———苔花期降水民乐呈减少趋势,合作呈增加趋势;气候变暖使油菜生育进程加快,民乐现蕾—开花、开花—绿熟间隔日数减少趋势明显,1997—2006年平均日数较1986—1996年分别减少13 d和4 d;单位气候要素变化导致气候产量敏感程度不一,民乐产区降水影响以正效应为主,水分不足是产量提高的主要限制因子,最大影响时段出现在苔花期。合作产区光温影响以正效应为主,光温条件不足是主要限制因子,其次是现蕾—开花期降水呈正效应。总体而言,气候变化对高寒阴湿区油菜产量增加和品质形成更为有利,不利于温带草原气候区油菜生产,温带草原气候区应积极采取抗旱保墒、播种期提前等应对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气温 降水 春油菜 生育进程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羊河流域武威市地质灾害预报预警服务系统 被引量:4
10
作者 罗晓玲 刘明春 +1 位作者 薛生梁 严志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4期11631-11634,11652,共5页
利用石羊河流域武威市地质灾害实况资料和武威市4个气象站(凉州、民勤、古浪、乌鞘岭)1971~2005年降水、大风沙尘暴等诸多气象要素资料,分析了该流域地质灾害时空分布特征和天气与地质灾害的关系,结果表明,泥石流、滑坡、崩塌、地面塌... 利用石羊河流域武威市地质灾害实况资料和武威市4个气象站(凉州、民勤、古浪、乌鞘岭)1971~2005年降水、大风沙尘暴等诸多气象要素资料,分析了该流域地质灾害时空分布特征和天气与地质灾害的关系,结果表明,泥石流、滑坡、崩塌、地面塌陷、地裂缝等地质灾害主要广泛分布于南部山区天祝等地,水土流失、荒漠化、盐渍化等灾害主要分布于流域下游民勤等地;强降水和大风、沙尘暴天气都是引发或加剧地质灾害的主要气象影响因素。并找出了降水与地质灾害的关系,确定了降水临界值;根据大降水集成预报结论和上级指导产品做诱发地质灾害的短期降水预报,利用当地天气实况、地质灾害地域特点、卫星云图、雷达等探测手段制做地质灾害预报并建立该市地质灾害预报预警系统,并于2004年投入业务使用,应用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羊河流域 地质灾害 气象条件 降水预报 预警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威市极大风速气候特征分析及其推算 被引量:3
11
作者 曾婷 赵东旭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20期6717-6718,共2页
利用武威市观测站2005~2013年最大风速与极大风速观测数据,拟合武威市最大风速与极大风速之间关系,从而推算1980—2004年极大风速,对武威市1980年以来极大风速气候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80年以来武威市极大风速共出现4个峰值... 利用武威市观测站2005~2013年最大风速与极大风速观测数据,拟合武威市最大风速与极大风速之间关系,从而推算1980—2004年极大风速,对武威市1980年以来极大风速气候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80年以来武威市极大风速共出现4个峰值,分别出现在1984、1985、1993和2013年,尤其是1993年,极大风速迭30.5m/s,历史灾情记录显示1993年的“5.5黑风”破环力极强,给武威的农业生产带来了极大的影响,1994—2012年属于极大风速较小阶段,但由于此阶段武威市设施农业发展迅速,仍是给当地生产造成的严重的损失.利用第1型极值分布方法推算武威市未来10、30、50、100年内可能出现的最大风速,推算结果分别为28.6、31.3、32.6、34.3m/s.在今后设施农业的规划和发展应加强大风灾害的防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大风速 第Ⅰ型极值分布 推算 气候特征 武威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武威站新旧址风速资料对比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晓玲 李兴宇 +1 位作者 李岩瑛 王胜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253-1260,共8页
为了科学合理地利用台站搬迁前后的气象资料,根据甘肃武威国家基本气象站2006-2018年新、旧址风速对比观测数据,采用均值和方差显著性检验、相关系数与线性回归等统计方法,对比分析了新、旧址风速变化特征、差异性及产生原因。结果表明... 为了科学合理地利用台站搬迁前后的气象资料,根据甘肃武威国家基本气象站2006-2018年新、旧址风速对比观测数据,采用均值和方差显著性检验、相关系数与线性回归等统计方法,对比分析了新、旧址风速变化特征、差异性及产生原因。结果表明:新、旧址风速均呈减小趋势,平均、极大风速的递减率新址大于旧址,最大风速的递减率新址小于旧址。新址与旧址对比观测风速多数存在正风差,造成风速差异的主要原因是迁址前后观测场周边环境、地理位置及海拔高度等的不同。方差和均值检验风速差异的显著性不一致,前者检验差异不显著,后者检验多数差异显著。新、旧址风速存在明显的正相关,相关系数多数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各月线性回归方程非常显著,经F检验通过了α=0.01显著水平检验,回归订正后,风速差异明显减小,说明新、旧址风速在统计应用可合并。本研究将为台站迁移、预报预测、气象服务、科研研究和大型工程建设等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本站 风速 对比分析 武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威市平均风速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变暖的响应 被引量:4
13
作者 汪宗成 杨晓玲 +1 位作者 李天江 张凯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8年第12期70-75,82,共7页
利用1960~2015年武威市5个气象站逐日平均风速、平均气温、平均最高和最低气温资料,应用趋势系数法和相关系数法分析了该区域平均风速的时空变化特征、周期性、突变点及其对气候变暖的响应。结果表明:武威市平均风速表现为山区大于荒漠... 利用1960~2015年武威市5个气象站逐日平均风速、平均气温、平均最高和最低气温资料,应用趋势系数法和相关系数法分析了该区域平均风速的时空变化特征、周期性、突变点及其对气候变暖的响应。结果表明:武威市平均风速表现为山区大于荒漠区,荒漠区大于绿洲平原区;除天祝外,武威市平均风速及其极大值的年代、年、季节变化均呈减小趋势;除古浪外,各地平均风速的季节性变化基本一致,以春季最大,夏季次之,秋、冬季最小;各地(古浪除外)平均风速的月变化也基本一致,1月和9月为两个低谷,4月为一个高峰;武威市平均风速的时间序列存在9~11年的准周期变化,且发生了气候突变;全市及各地年平均气温、平均最高和最低气温均呈显著的上升趋势;除天祝外,武威市各地平均风速与平均气温、平均最高和最低气温间均呈负相关,说明区域气候变暖是造成武威市风速减小的可能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威 平均风速 变化特征 气候变暖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西走廊东部武威市2021年主要气候特征及影响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梅 罗晓玲 李岩瑛 《农业灾害研究》 2022年第8期4-6,9,共4页
2021年武威市气候较为异常,气温冷暖变化显著,极端天气事件多。全市平均气温8.2℃,较历年偏高1.1℃,为有气象记录以来最高,2月、7月、9月气温打破历史同期极值;≤-20℃的低温日数和寒潮次数偏多。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年降水量为270.5 mm,... 2021年武威市气候较为异常,气温冷暖变化显著,极端天气事件多。全市平均气温8.2℃,较历年偏高1.1℃,为有气象记录以来最高,2月、7月、9月气温打破历史同期极值;≤-20℃的低温日数和寒潮次数偏多。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年降水量为270.5 mm,较历年偏多3%,凉州、古浪分别偏多22%、11%,民勤、天祝分别偏少17%、7%;4月偏多202%,7月偏少58%。日照时数为2 664.9 h,较历年偏少6%;≥35℃高温日数多,持续时间长,伏期干旱造成农作物受灾;受汛期降水偏少的影响,2021年石羊河的年平均流量较2020年同期偏少9%,全市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差于2020年同期。大风沙尘天气偏多,沙尘暴为2007年以来最多,风沙造成农作物受灾,2021年大气降尘量较2020年同期偏多17%,可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较2020年同期上升了61.6%,城市空气质量严重污染,影响交通运输和大棚作物和日光温室瓜果蔬菜生长。短时强降水出现时间早,局地暴雨多,引发灾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特征 极端天气事件 影响分析 河西走廊东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61-2020年甘肃省乌鞘岭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乔琴 杨晓玲 +2 位作者 陈海贝 李正昊 陈静 《中南农业科技》 2023年第7期105-111,共7页
利用1961—2020年甘肃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乌鞘岭国家基准气候站的气温和降水观测资料,分析了乌鞘岭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乌鞘岭年代、年及四季气温呈升高趋势,升温的速度为冬季>夏季=年>秋季>春季,气候趋... 利用1961—2020年甘肃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乌鞘岭国家基准气候站的气温和降水观测资料,分析了乌鞘岭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乌鞘岭年代、年及四季气温呈升高趋势,升温的速度为冬季>夏季=年>秋季>春季,气候趋势系数均通过了a=0.0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升高趋势显著,21世纪以来气温升高尤为明显。月气温变率较大,气温最高月份在7月,依此向两端迅速递减,气温最低月份在1月,气温在1996年发生气候突变。乌鞘岭年代、年及四季降水量呈增多趋势,增多的速度为年>夏季>秋季>春季>冬季,年降水量的气候趋势系数通过了a=0.05的显著性水平检验,增多趋势显著,冬季降水量气候趋势系数通过了a=0.0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增多趋势很显著。月降水量的变率也较大,降水量最多月份在8月,依此向两端迅速递减,降水量最少月份在12月,降水量主要集中在6—9月,占年降水量的75%。乌鞘岭降水在1977年和2002年出现了气候转折,没有发生气候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温 降水 变化特征 乌鞘岭 甘肃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0—2019年武威市人工增雨雪作业效果及对农业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孙占峰 《现代农业科技》 2020年第13期186-187,共2页
武威市自2010年开始大规模开展WR-98火箭人工增雨雪作业,主要用于农业抗旱减灾和增加水库蓄水。本文通过统计分析2010—2019年武威市人工增雨雪作业、降水量资料、石羊河天然河道来水量及生态环境监测资料,分析了近10年人工增雨雪作业... 武威市自2010年开始大规模开展WR-98火箭人工增雨雪作业,主要用于农业抗旱减灾和增加水库蓄水。本文通过统计分析2010—2019年武威市人工增雨雪作业、降水量资料、石羊河天然河道来水量及生态环境监测资料,分析了近10年人工增雨雪作业效益及其对农业的影响,以期为当地人工增雨雪作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增雨雪 效果 农业 甘肃武威 2010—2019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9年8月初甘肃地区暴雨天气过程成因分析
17
作者 李亚玲 杨晓玲 +2 位作者 谢万银 胡丽莉 廖倩倩 《农业灾害研究》 2024年第7期219-221,共3页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NCEP全球分析资料等相关气象资料,对2019年8月初甘肃地区暴雨天气过程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雨天气过程具备充沛的水汽条件,主要是由台风“韦帕”外围偏东气流在川西地形作用下转为偏南风输送的丰富水汽。动...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NCEP全球分析资料等相关气象资料,对2019年8月初甘肃地区暴雨天气过程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雨天气过程具备充沛的水汽条件,主要是由台风“韦帕”外围偏东气流在川西地形作用下转为偏南风输送的丰富水汽。动力机制方面,山地地形促使暖湿气流抬升,造成低层水汽辐合,然后受到强上升运动的影响,低层水汽持续向甘肃地区高空供应促进积云对流发展,进而发生暴雨天气。暴雨发生区和强上升运动中心区域基本一致。在降水持续过程中,甘肃省一带500 hPa以下为假相当位温线的密集区,且该地区具有显著的上干下湿特征,位势不稳定特征显著,不稳定能量的积聚是暴雨天气形成的有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天气 环流背景 物理量场 甘肃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最优子集神经网络在武威气温客观预报中的应用 被引量:23
18
作者 钱莉 兰晓波 杨永龙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02-107,共6页
选取2003年3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20时的逐日ECMWF(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数值预报产品实况格点资料,使用差分法、天气诊断、因子组合等方法,构造出能反映本地天气动力学特征的预报因子库,采用PRESS(预测平方和)准则初选因子,逐步回归... 选取2003年3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20时的逐日ECMWF(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数值预报产品实况格点资料,使用差分法、天气诊断、因子组合等方法,构造出能反映本地天气动力学特征的预报因子库,采用PRESS(预测平方和)准则初选因子,逐步回归复选因子,最优子集回归精选因子,建立分月、分站点逐日最高、最低温度BP神经网络预报模型。模型业务试用结果表明:该BP神经网络预报模型具有较强的非线性处理能力,能较好地反映日极端温度的变化,0~120 h内的最高、最低温度平均预报准确率达较高水平,且对明显的升降温过程反应灵敏,升降温趋势和幅度预报较为准确,为0~120 h的城镇精细化温度预报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同时也为ECMWF数值预报产品在温度的释用提供了一种好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MWF格点资料 BP神经网络 气温 分县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漠边缘酿造葡萄生长气象条件及生态响应 被引量:9
19
作者 马兴祥 魏育国 蒋菊芳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5期11-16,共6页
根据沙漠边缘新开发酿造葡萄生长发育的试验观测资料,分析了"梅鹿辄"、"品丽珠"等7个酿造葡萄品种生育进程和气象条件。结果表明:沙地酿造葡萄果实生长关键期在7月上旬到8月上旬,含糖量累积关键期为8月份。影响葡... 根据沙漠边缘新开发酿造葡萄生长发育的试验观测资料,分析了"梅鹿辄"、"品丽珠"等7个酿造葡萄品种生育进程和气象条件。结果表明:沙地酿造葡萄果实生长关键期在7月上旬到8月上旬,含糖量累积关键期为8月份。影响葡萄含糖量的气象因子主要有积温、阶段温度日较差累积值和相对湿度。在分析沙地葡萄园土壤水分随时间、深度变化的基础上,估算出沙地葡萄年生长期平均耗水423.2mm,萌芽到展叶期耗水最少,盛花到成熟期耗水最多,展叶到盛花期和成熟到落叶期耗水量大致相近。试验结果表明在沙漠沿线种植酿造葡萄具有耗水少、效益高的优势,既不减少耕地,又能增加当地农民经济收入,具有良好的生态和经济效益,对绿洲生态环境保护有积极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地酿造葡萄 沙漠边缘 生育特征 气象条件 土壤水分 生态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rcGIS在气象灾害短临监测预警业务系统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荣喆 倾继祖 钱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34期16685-16691,共7页
尝试利用移动手机短信结合GIS技术开展气象灾害的监测预警,有效发挥手机短信快捷便利、不受时空限制的优势和GIS技术准确定位的作用,建立气象灾害防御的快速联动机制。武威市气象灾害短临监测预警业务系统考虑了区域气象站资料获取、气... 尝试利用移动手机短信结合GIS技术开展气象灾害的监测预警,有效发挥手机短信快捷便利、不受时空限制的优势和GIS技术准确定位的作用,建立气象灾害防御的快速联动机制。武威市气象灾害短临监测预警业务系统考虑了区域气象站资料获取、气象灾害阈值检索、气象灾害点在地理信息图上落点和等值线分析因素,以区域气象站观测资料、地理信息作为输入数据,通过设定气象灾害监测阈值进行监测预警;从系统框架模型、系统体系结构、数据处理流程、分析流程、数据访问、系统功能6个方面进行设计;利用ArcGIS强大的分析功能与移动通讯相结合,实现了气象数据收集、处理、输出于一体的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增强了气象灾害防御的主动性和时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CGIS ENGINE 气象灾害 短临 监测 预警 业务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