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2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湖北民族学院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被引量:1
1
作者 王柏泉 刘华中 廖青龙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2378-2380,共3页
通过构建评价体系,对各种环境因子采取定点监测、标准地调查以及相关方面的资料收集,获得各个因素的监测数据,对这些数据按照相应的方法进行处理,并依据相关的评价标准对各个子系统给出相应的等级。在此基础上采用模糊评价法对湖北民族... 通过构建评价体系,对各种环境因子采取定点监测、标准地调查以及相关方面的资料收集,获得各个因素的监测数据,对这些数据按照相应的方法进行处理,并依据相关的评价标准对各个子系统给出相应的等级。在此基础上采用模糊评价法对湖北民族学院桂花园校区生态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该校区生态环境综合质量达到中等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民族学院 植物群落 地面水 大气环境 噪声 生态环境质量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民族高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双平台多能力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1
2
作者 罗凯 陈根洪 +3 位作者 莫开菊 周志 黄秀芳 张弛 《安徽农学通报》 2016年第15期144-146,共3页
地方民族高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学生群体,其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就业阻力较大,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的综合能力与企业人才需求之间存在衔接错位的矛盾。基于此,该文提出了建立双平台多能力实践教学体系模式的改革措施,... 地方民族高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学生群体,其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就业阻力较大,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的综合能力与企业人才需求之间存在衔接错位的矛盾。基于此,该文提出了建立双平台多能力实践教学体系模式的改革措施,以期望通过实践教学改革,缩小学生的综合能力与企业人才需求之间的差距,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平台 多能力 就业 地方民族高校 食品科学与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葛仙米多糖的提取、分离与纯化技术研究 被引量:29
3
作者 莫开菊 谢笔均 +1 位作者 汪兴平 刘怀臣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03-108,共6页
葛仙米中富含多糖,并且具有优异的生物和生理活性,本文对葛仙米多糖的提取、分离进行了初步的研究,以期获得性能优良的葛仙米多糖。 葛仙米经破碎、脱色、去脂、提取、Sevage法沉淀蛋白质、酒精沉淀多糖、离心、得到粗多糖,最后,通过真... 葛仙米中富含多糖,并且具有优异的生物和生理活性,本文对葛仙米多糖的提取、分离进行了初步的研究,以期获得性能优良的葛仙米多糖。 葛仙米经破碎、脱色、去脂、提取、Sevage法沉淀蛋白质、酒精沉淀多糖、离心、得到粗多糖,最后,通过真空冷冻干燥得到白色的水溶性多糖和褐色的碱溶性多糖,经红外光谱证实:水溶性多糖和碱溶性多糖具有一般多糖的特征。 水溶性多糖的最佳提取参数是:90℃,6h,1:90加水,水提取4次,其提取率是14.09%;碱溶性多糖的最佳提取参数是:1mol/L的NaOH溶液, 提取6h,加1:25的碱液,提取4次,其提取率是5.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仙米 水溶性多糖 碱溶性多糖 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复冻融法在葛仙米破壁技术上的应用 被引量:15
4
作者 汪兴平 谢笔钧 +2 位作者 程超 莫开菊 陈德文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62-165,共4页
葛仙米营养价值较高,但传统的加工方法使人体不易吸收其营养成分,为了能使人体更有效的利用其营养成分,本文以葛仙米为原料,采用反复冻融法进行破壁处理,并以葛仙米中蛋白质的溶出率作为破壁指标。实验结果表明,反复冻融法可以一定程度... 葛仙米营养价值较高,但传统的加工方法使人体不易吸收其营养成分,为了能使人体更有效的利用其营养成分,本文以葛仙米为原料,采用反复冻融法进行破壁处理,并以葛仙米中蛋白质的溶出率作为破壁指标。实验结果表明,反复冻融法可以一定程度的破坏细胞壁,其最佳破壁条件为:将葛仙米粉在0℃保持30min,取出研磨,如此反复3次,并且于30℃,pH7时进行提取,破壁效果最好,蛋白质的溶出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复冻融 葛仙米 破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恩施玉露茶保存年份的快速无损鉴别 被引量:11
5
作者 王胜鹏 龚自明 +5 位作者 高士伟 郑鹏程 滕靖 郑琳 卢素芳 汪玲玲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11-114,共4页
为快速、准确、无损鉴别恩施玉露茶的保存年份,扫描在良好条件下连续保存5a(2010-2014年)的100个恩施玉露茶,获得其近红外光谱,对光谱进行预处理,然后结合主成分分析法(PCA)和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法(LS-SVM)建立绿茶保存年份的近红外光... 为快速、准确、无损鉴别恩施玉露茶的保存年份,扫描在良好条件下连续保存5a(2010-2014年)的100个恩施玉露茶,获得其近红外光谱,对光谱进行预处理,然后结合主成分分析法(PCA)和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法(LS-SVM)建立绿茶保存年份的近红外光谱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前3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为99.99%,验证集模型的决定系数(R2)为0.971 7,验证均方差(RMSEP)为0.255 0。初步实现了市售绿茶保存年份的快速鉴别,该方法也为其他茶类保存年份的判别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恩施玉露茶 保存年份 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鸭儿芹护色技术及质量控制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周志 汪兴平 +1 位作者 程超 刘兰英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50-52,共3页
以鲜嫩鸭儿芹为原料,采用L9(34)正交试验,研究了不同用量不同种类护绿剂在不同漂烫条件下,对鸭儿芹护绿效果的影响及其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得出了最佳护色技术。结果表明,用300×10-6Zn2+护绿液,在pH8.5、95℃条件下漂烫1.5min,再用0.... 以鲜嫩鸭儿芹为原料,采用L9(34)正交试验,研究了不同用量不同种类护绿剂在不同漂烫条件下,对鸭儿芹护绿效果的影响及其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得出了最佳护色技术。结果表明,用300×10-6Zn2+护绿液,在pH8.5、95℃条件下漂烫1.5min,再用0.8%Ca2+溶液浸泡30min,护绿效果最好且能较好地保持原有质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儿芹 护色技术 质量控制 护绿剂 山野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味糟姜的护色技术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莫开菊 罗祖友 +1 位作者 汪兴平 张驰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101-105,共5页
分析了生姜和糟姜的变色现象,认为变色的主要原因是酚类物质的氧化。加入蔗糖调味及使用过量的抗坏血酸会导致贮藏后期的羰氨反应,加剧变色。针对褐变成因,糟姜护色的途径是脱氧。采用阻气性好的包装容器-铝箔复合袋,添加适量的抗氧化剂... 分析了生姜和糟姜的变色现象,认为变色的主要原因是酚类物质的氧化。加入蔗糖调味及使用过量的抗坏血酸会导致贮藏后期的羰氨反应,加剧变色。针对褐变成因,糟姜护色的途径是脱氧。采用阻气性好的包装容器-铝箔复合袋,添加适量的抗氧化剂0.02%的抗坏血酸和络合剂-0.025%的2Na-EDTA,可获得良好的护色效果,保质期可达6个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姜 糟姜 多酚 褐变 护色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恩施高硒地区碎米荠的形态特征与核型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孙紫薇 施波 +5 位作者 石开明 王畅 周毅峰 周光来 雷红灵 丁莉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99-200,共2页
对湖北省恩施渔塘坝地区碎米荠的形态特征与核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恩施渔塘坝地区碎米荠存在居群间分化,属堇叶碎米荠;其染色体核型为2n=18=14m+2 sm+2 st,染色体类型为3B。
关键词 湖北省 恩施 高硒地区 碎米荠 形态特征 核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蕨菜护色技术及质量控制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周志 陈根洪 汪兴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11-112,共2页
以 鲜 嫩 蕨 菜 为 原 料 ,研 究 了 护 绿 剂 种 类 及 其 用 量 、烫 漂 温 度 及 其 时 间 对 蕨 菜 护 绿 效 果 的 影 响 及 其 过 程 中 的 质 量 控 制 ,得 出 了 最 佳 护 色 技 术 。结 果 表 明 ,用 300m g/kg 的 醋 酸 ... 以 鲜 嫩 蕨 菜 为 原 料 ,研 究 了 护 绿 剂 种 类 及 其 用 量 、烫 漂 温 度 及 其 时 间 对 蕨 菜 护 绿 效 果 的 影 响 及 其 过 程 中 的 质 量 控 制 ,得 出 了 最 佳 护 色 技 术 。结 果 表 明 ,用 300m g/kg 的 醋 酸 铜 护 绿 液 在 pH 6.5条 件 下 浸 泡 30m in,然 后 在 95℃条 件 下 漂 烫 2.0m in, 再 用 0.2%的 氯 化 钙 溶 液 常 温 下 浸 泡 30m in, 护 绿 效 果 最 好 ,且 能 较 好 地 保 持 蕨 菜 原 有 的 质 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蕨菜 护色技术 质量控制 护绿剂 山野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硒微生物的筛选、富硒条件优化及鉴定 被引量:8
10
作者 周防震 谢园园 +1 位作者 赵婷 田梦洋 《中国酿造》 CAS 2013年第8期103-106,共4页
从富硒土壤中筛选富硒微生物、并进行富硒条件优化和分子鉴定。选取加硒质量浓度、加硒时间和培养温度3个因子,设计富硒条件优化正交试验。用原子荧光法测定菌体中硒含量,得到其富硒的最优条件为Na2SeO3溶液质量浓度20μg/mL,加硒时间5h... 从富硒土壤中筛选富硒微生物、并进行富硒条件优化和分子鉴定。选取加硒质量浓度、加硒时间和培养温度3个因子,设计富硒条件优化正交试验。用原子荧光法测定菌体中硒含量,得到其富硒的最优条件为Na2SeO3溶液质量浓度20μg/mL,加硒时间5h后,培养温度37℃。在此条件下培养菌体硒含量平均为0.7108μg/mL,富硒率为58.3%。经鉴定该富硒微生物为一株枯草芽孢杆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硒菌 条件优化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精含硒多糖的分离提取及含硒量分析技术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汪兴平 莫开菊 +1 位作者 周大寨 单长海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19-122,共4页
本文以富含硒元素恩施药材—黄精为原料,对黄精含硒多糖的分离提取技术进行了初步研究。实验采用水浸提、乙醇醇析提取、sevage脱蛋白、沉淀、真空冷冻干燥等方法研究黄精含硒多糖的提取工艺,并用蒽酮比色法和原子吸收法对多糖含量、硒... 本文以富含硒元素恩施药材—黄精为原料,对黄精含硒多糖的分离提取技术进行了初步研究。实验采用水浸提、乙醇醇析提取、sevage脱蛋白、沉淀、真空冷冻干燥等方法研究黄精含硒多糖的提取工艺,并用蒽酮比色法和原子吸收法对多糖含量、硒含量进行了测验。结果表明:黄精水溶性含硒多糖最佳提取参数为:温度90℃、提取时间4h、料液比1:50、提取次数为2次,水溶性多糖含量为3.12%,硒的含量为0.5973μ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精多糖 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蛹虫草质量和产量的综合生产技术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杨强 刘金龙 +1 位作者 郑小江 陈瑶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8期4069-4075,4081,共8页
目前市场上生产的蛹虫草产品没有统一的质量标准,影响市场对蛹虫草产品的消费,研究结果表明,蛹虫草菌种Hz1孢子复壮的菌株培养的子实体干重高于菌种B1、Bz1、H1孢子复壮的菌株培养的子实体干重,其液体培养基最优组合为葡萄糖20g/L、蛋白... 目前市场上生产的蛹虫草产品没有统一的质量标准,影响市场对蛹虫草产品的消费,研究结果表明,蛹虫草菌种Hz1孢子复壮的菌株培养的子实体干重高于菌种B1、Bz1、H1孢子复壮的菌株培养的子实体干重,其液体培养基最优组合为葡萄糖20g/L、蛋白胨8g/L、KH2PO41.0g/L、MgSO4500mg/L。生产富硒蛹虫草培养基的最优主料为富硒大米45g、培养液55mL,在培养温度为22℃、空气相对湿度70%时蛹虫草子实体生长最好。综合而言,子实体培养最优条件为日间温度22℃、夜间温度15℃、空气相对湿度70%、光照度200lx,并结合先用日光灯照射、待子实体长至1~2cm时使用蓝紫灯照射处理的产量最高。检测结果显示,蛹虫草子实体的有效成分含量分别为硒52.03mg/kg、蛋白质27.74%、腺苷0.05%、多糖2.50%、虫草素2.61%、氨基酸26.92%,尤其是所含的虫草素具有工业提取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蛹虫草 质量 产量 技术参数 优化 生产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麻保健饮料生产技术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郑小江 刘金龙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653-655,共3页
天麻有独特的保护心脑血管的医疗保健价值又有较高的食用价值。以天麻素科学调配和采用合理工艺可以制配得感官理想的保健饮料。
关键词 天麻 保健饮料 调配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莼菜护绿技术及其过程中质量控制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周志 莫开菊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30-133,共4页
本文对莼菜的护绿技术及其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在单一的护绿液中对莼菜进行热烫处理,莼菜的护绿和胶质保护的综合效果较差;而莼菜在95℃条件下热烫1.5min,再用200mg/kg浓度的Cu2+护绿液在pH4.0条件下冷浸4.0h后漂洗... 本文对莼菜的护绿技术及其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在单一的护绿液中对莼菜进行热烫处理,莼菜的护绿和胶质保护的综合效果较差;而莼菜在95℃条件下热烫1.5min,再用200mg/kg浓度的Cu2+护绿液在pH4.0条件下冷浸4.0h后漂洗、罐装、注酸液、密封、杀菌,可获得稳定的护绿和胶质保护的效果;提出了莼菜加工中胶质保护的措施及其有关的安全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莼菜 护绿 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洞河流域马尾松群落结构及改造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黄三祥 罗菊春 艾训儒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4期174-176,共3页
对龙洞河流域马尾松群落结构研究结果表明 ,龙洞河流域马尾松群落结构简单且物种多样性低 ,病虫害严重 ,生产力低下。并提出马尾松群落改造的原则。
关键词 马尾松 群落结构 改造技术 病虫害 流域 物种多样性 模式 龙洞河 河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胶莼菜嫩叶生物大分子中锌的分布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周毅峰 唐巧玉 吴永尧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08-110,共3页
本实验利用微波消解-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研究了脱胶莼菜嫩叶生物大分子中锌元素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脱胶莼菜嫩叶大分子中锌的浓度大小依次为:蛋白质>多糖>其它有机态物质;多糖中锌的分布比例大小依次为:水溶性多糖(WSP)>... 本实验利用微波消解-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研究了脱胶莼菜嫩叶生物大分子中锌元素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脱胶莼菜嫩叶大分子中锌的浓度大小依次为:蛋白质>多糖>其它有机态物质;多糖中锌的分布比例大小依次为:水溶性多糖(WSP)>碱溶性多糖>酸溶性多糖;在水溶性多糖中的三个组分中锌的分配比例大小依次为:WSPⅠ>WSPⅢ>WSPⅡ;蛋白质中锌的分配比例大小依次为:弱碱溶蛋白(WP)>水溶蛋白>盐溶蛋白>弱酸溶蛋白;水溶性蛋白质中的五个组分中锌的分配比例大小依次为:WPⅣ>WPⅤ>WPⅡ>WPⅢ>WP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莼菜 生物大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海棠植物资源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7
作者 魏要武 向俊 +1 位作者 匡仁亮 罗兴武 《园艺与种苗》 CAS 2012年第8期37-40,共4页
从形态特征及化学成分方面介绍了湖北海棠的基本特征,阐述了关于湖北海棠黄酮类化学物质的研究,从民间应用、产品开发及临床应用方面论述了湖北海棠产品的开发与应用,并展望了其应用前景。
关键词 湖北海棠 植物资源 开发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藤茶种植技术规程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郑小江 向班贵 +2 位作者 刘美安 刘久长 曾文元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93-693,710,共2页
系统研究和制做了湖北地方标准——来凤藤茶种植技术规程,并经湖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发布、实施。这为规范藤茶(显齿蛇葡萄)种植,保证藤茶原料生产质量,使藤茶资源开发利用走上产业化、科学化轨道和制定国家标准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藤茶 显齿蛇葡萄 种植规程 来凤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富硒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9
作者 秦恩华 唐巧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212-1214,共3页
主要介绍了近年来在食用菌、酵母菌、乳酸菌等微生物中进行富硒研究的概况。
关键词 微生物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块式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体系的改革 被引量:3
20
作者 马琼 雷红灵 严荣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12期248-249,255,共3页
通过实施类似于科学研究的4个模块进行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从实验模块的设计和实验教学效果等方面探讨了微生物学实验改革的做法和体会。实践表明,模块式教学打破了传统的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模式,使微生物实验知识达到了系统化,... 通过实施类似于科学研究的4个模块进行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从实验模块的设计和实验教学效果等方面探讨了微生物学实验改革的做法和体会。实践表明,模块式教学打破了传统的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模式,使微生物实验知识达到了系统化,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技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学实验 科学研究 模块 系统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