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鼠口腔溃疡模型构建与伦理优化研究
1
作者 李想 王凯燕 +7 位作者 于玮玮 郝心仪 李玲 段建红 冯斌 刘青 夏凌云 牛丽娜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6-33,共8页
目的:通过不同的实验方法分别构建大鼠口腔黏膜溃疡模型,以满足研究需求并体现动物伦理关怀。方法:将96只SD大鼠随机分组,对照组(n=8)大鼠常规饲养无其他处理,冰醋酸烧灼组分别采用20%、40%、60%浓度的冰醋酸处理颊黏膜(n=8);摩擦损伤... 目的:通过不同的实验方法分别构建大鼠口腔黏膜溃疡模型,以满足研究需求并体现动物伦理关怀。方法:将96只SD大鼠随机分组,对照组(n=8)大鼠常规饲养无其他处理,冰醋酸烧灼组分别采用20%、40%、60%浓度的冰醋酸处理颊黏膜(n=8);摩擦损伤组用高速车针(30000 r/min)摩擦颊黏膜,根据损伤面积分为10、20、30 mm^(2)3组(n=8);电离辐照组分别采用10、12、15、20、30 Gy的辐照剂量照射颊黏膜(n=8)。分别处理后采用HE、Masson以及免疫荧光染色技术检测黏膜组织病变情况,qPCR和ELISA检测局部及血清关键炎症因子的变化,观察记录大鼠饮食、体重等机体状况,用Morton&Griffiths五项评估法分析动物疼痛、痛苦与不适。结果:40%和60%的冰醋酸、20 mm^(2)和30 mm^(2)的摩擦损伤、12 Gy以上剂量的电离辐照均可造成87.5%以上受试大鼠口腔黏膜溃疡,溃疡病程时间可持续6~7 d,溃疡局部组织TNF-α和IL-1βmRNA表达升高。血清TNF-α和IL-1β蛋白表达升高。5项评估法显示40%冰醋酸、20 mm^(2)摩擦损伤、12 Gy辐照刺激下大鼠疼痛、痛苦与不适计分最低。结论:40%浓度的冰醋酸、20 mm^(2)的摩擦损伤Gy的电离辐照均可以构建稳定的溃疡模型,且更符合动物实验中的3R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溃疡 动物模型 伦理关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的基底设计及其血液检测研究进展
2
作者 蔡云帆 许克惠 +5 位作者 赵耀 李之婷 夏凌云 王晨语 罗志晓 牛丽娜 《应用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3,共13页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因其独有的快速检测、高灵敏度、低检测限和无损分析等优点,在医学检验领域有着广泛的研究。SERS增强基底的成功构建是SERS技术实现以上优点的前提。本文介绍了SERS的增强机制,在血液检测中,对其增强基底的设计...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因其独有的快速检测、高灵敏度、低检测限和无损分析等优点,在医学检验领域有着广泛的研究。SERS增强基底的成功构建是SERS技术实现以上优点的前提。本文介绍了SERS的增强机制,在血液检测中,对其增强基底的设计进行了分类及讨论,将其分为无标签基底和有标签基底两大类,并根据材料应用的不同和基底设计的方式不同进行进一步的细分。对近年来血液检测中SERS检测应用相关文献进行了回顾,综述了在血液检验中不同类型增强基底的设计方法及应用特征。最后,对SERS增强基底在血液检验中的设计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增强机制 无标签基底 有标签基底 血液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竞争性内源性RNA在牙周炎中的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范兴丽 潘乐 +2 位作者 赵家园 项秋猛 陈启林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17-322,共6页
竞争性内源性RNA (ceRNA)可以通过转录调节炎症相关介质的反应进而调控牙周炎的进展。ceRNA,包括长链非编码RNA、环状RNA、信使RNA等,可与微小RNA结合,构成ceRNA网络,调控下游靶基因的表达,影响牙周炎的发生、发展。本文总结了已经通过... 竞争性内源性RNA (ceRNA)可以通过转录调节炎症相关介质的反应进而调控牙周炎的进展。ceRNA,包括长链非编码RNA、环状RNA、信使RNA等,可与微小RNA结合,构成ceRNA网络,调控下游靶基因的表达,影响牙周炎的发生、发展。本文总结了已经通过实验验证的ceRNA在调控牙周炎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机制,对包括抑制和促进牙周炎发生发展两个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未来牙周炎的研究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竞争性内源性RNA 牙周炎 微小RNA 长链非编码RNA 环状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小分子多肽的新型口腔抑菌剂对菌斑生物膜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闵祎凡 项勇刚 +2 位作者 胡梓秋 毛敏 夏凌云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050-1055,共6页
目的:在体外构建的菌斑生物膜模型上,进一步评价基于小分子多肽的新型口腔抑菌剂对菌斑生物膜的作用效果。方法:构建3 d龄菌斑生物膜模型,采用抗菌肽单独处理和联合使用的方法,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及结晶紫染色实验分析比较不同处理对... 目的:在体外构建的菌斑生物膜模型上,进一步评价基于小分子多肽的新型口腔抑菌剂对菌斑生物膜的作用效果。方法:构建3 d龄菌斑生物膜模型,采用抗菌肽单独处理和联合使用的方法,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及结晶紫染色实验分析比较不同处理对菌斑生物膜杀菌及抑制生物膜形成的作用效果。结果:抗菌肽buCaTHL4B对成熟牙菌斑生物膜杀菌作用较强,杀菌率为(42.4±2.7)%。buCaTHL4B与不同浓度溶菌酶溶液及乙二胺四乙酸联合使用时杀菌率分别为[MIX 1:(49.2±1.8)%;MIX 2:(59.5±1.8)%;MIX 3:(59.2±1.7)%],均优于单独使用(P<0.01)。buCaTHL4B与浓度为10 mg/mL的溶菌酶溶液联合使用时具有更持久的杀菌效果,并能更显著地抑制生物膜形成。结论:基于小分子多肽buCaTHL4B复合溶液对菌斑生物膜有较好的杀菌及抑制生物膜形成的作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肽 溶菌酶 乙二胺四乙酸 buCaTHL4B 口腔细菌生物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抗菌肽对口腔细菌生物膜抑制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胡梓秋 毛敏 +2 位作者 卫燕红 陈宗运 夏凌云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74-379,共6页
目的:研究多种不同来源的抗菌肽抑制细菌生物膜形成的能力以及抗菌机制。方法:使用5种不同来源的抗菌肽(buCaTHL4B,HumanCalcitemin,Im-4,Pis1,Pis2)处理多菌种口腔生物膜分析模型,使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筛选二种杀菌效果最强的抗菌肽并... 目的:研究多种不同来源的抗菌肽抑制细菌生物膜形成的能力以及抗菌机制。方法:使用5种不同来源的抗菌肽(buCaTHL4B,HumanCalcitemin,Im-4,Pis1,Pis2)处理多菌种口腔生物膜分析模型,使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筛选二种杀菌效果最强的抗菌肽并检测其单独及联合氯己定抑制生物膜形成的作用效果。结果:buCaTHL4B和Im-4的杀菌效果较强,杀菌率分别为39.00%±9.39%、42.90%±10.72%。buCaTHL4B和Im-4分别与氯己定(CHX)联合使用时杀菌效果均优于单独使用(P<0.001)。动态检测结果显示,Im-4组在72h总生物膜体积与空白组和buCaTHL4B组均有显著差异(P<0.01);bu-CaTHL4B组在24、48、72h较Im-4组的杀菌率均显著增加(P<0.001)。结论:buCaTHL4B和Im-4具有较强的杀菌效果,buCaTHL4B长期作用效果优于Im-4,而Im-4作用机制主要在于抑制细菌生物膜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肽 buCaTHL4B Im-4 口腔细菌生物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香糖在护理中的研究进展和未来展望 被引量:3
6
作者 李之婷 顾俊婷 +1 位作者 夏凌云 牛丽娜 《军事护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2-85,共4页
口香糖是一种有益于口腔健康的耐咀嚼食品,它通过摩擦牙面、刺激唾液分泌并清除菌斑等途径,在咀嚼的过程中发挥了清新口气、预防龋齿的作用[1],是最常见的口腔护理手段之一.近年来,国内外研究[2-3]发现,口香糖具有通过假饲作用促进胃肠... 口香糖是一种有益于口腔健康的耐咀嚼食品,它通过摩擦牙面、刺激唾液分泌并清除菌斑等途径,在咀嚼的过程中发挥了清新口气、预防龋齿的作用[1],是最常见的口腔护理手段之一.近年来,国内外研究[2-3]发现,口香糖具有通过假饲作用促进胃肠道术后的排气排便,通过咀嚼刺激脑部皮层,改善认知和情绪等作用[4-5],进一步将口香糖在口腔中的护理应用拓展至全身.随后,功能性成分的加入让口香糖在全身护理中作用更显著,应用更广泛,尤其是在围术期、心理及精神、公共卫生等多个护理领域开展了深入的研究[6-8].本文对口香糖在护理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口香糖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和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香糖 护理 咀嚼 药物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0-2019年中国喉癌疾病负担分析 被引量:10
7
作者 龚恒 吴俐萍 +5 位作者 吴倩 李艳琴 訾豪 王娜 曾宪涛 倪小兵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1年第12期53-59,共7页
目的分析1990—2019年中国喉癌疾病负担的变化趋势。方法基于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数据库对比分析1990—2019年我国和全球喉癌的发病率、死亡率、伤残调整寿命年(disability adjusted life years,DALYs)、过早死亡损失寿命年、伤残损失寿命... 目的分析1990—2019年中国喉癌疾病负担的变化趋势。方法基于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数据库对比分析1990—2019年我国和全球喉癌的发病率、死亡率、伤残调整寿命年(disability adjusted life years,DALYs)、过早死亡损失寿命年、伤残损失寿命年及年估计变化百分比(estimated annual percentage change,EAPC),并进一步分析我国不同年龄、性别及喉癌归因危险因素的疾病负担情况。结果2019年中国喉癌发病例数、死亡例数和DALYs分别为4.54万、2.03万和49.79万人年,比1990年分别增加了221.98%、76.20%和56.72%。1990—2019年中国喉癌标化发病率呈上升趋势(EAPC=1.32),而标化死亡率(EAPC=-0.96)和标化DALYs率(EAPC=-1.21)均呈下降趋势。我国喉癌的发病、死亡和疾病负担在50~69岁年龄组开始明显上升,≥70岁达到最高,且男性显著高于女性。与1990年相比,2019年我国可归因于吸烟、饮酒和石棉暴露的喉癌死亡比例和DALYs比例均有所增加;可归因于硫酸暴露的喉癌死亡比例和DALYs比例均有所下降。结论1990—2019年我国喉癌的标化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而标化死亡率和标化DALYs率均呈下降趋势,疾病负担在男性中明显高于女性,中老年人群的疾病负担仍较为沉重,提示仍需进一步加强喉癌的防治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癌 发病率 死亡率 疾病负担 伤残调整寿命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