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脂质体介导VEGF-C基因转染人宫颈癌HeLa细胞及其对宫颈癌抗凋亡分子机制的研究。方法:前期构建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VEGF-C,用脂质体介导转染人宫颈癌HeLa细胞,并加压筛选获得转染成功的细胞株,经半定量RT-PCR检测转染后...目的:探讨脂质体介导VEGF-C基因转染人宫颈癌HeLa细胞及其对宫颈癌抗凋亡分子机制的研究。方法:前期构建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VEGF-C,用脂质体介导转染人宫颈癌HeLa细胞,并加压筛选获得转染成功的细胞株,经半定量RT-PCR检测转染后VEGF-C表达水平,ELISA检测培养上清中VEGF-C的表达。对转染成功的细胞检测NF-κB、bcl-2基因的表达。结果:在mRNA水平,转染组VEGF-C明显高于空载体组和未转染组;ELISA检测转染组(678.73±38.92ng/mL),也明显高于空载体组(129.52±50.73ng/ml),和未转染组(123.05±55.83ng/mL),成功构建了高表达VEGF-C的宫颈癌细胞株HeLa/S1;在HeLa/S1组NF-κR的表达(2.06±0.09 vs 1.35±0.02 vs 1.38±0.02 P<0.05),bcl-2的表达(2.02±0.67 vs 0.41±0.06 vs 0.37±0.06 P<0.05)明显高于空载体组和未转染组。结论:脂质体介导VEGF-C基因转染人宫颈癌HeLa可显著增加VEGF-C表达,推测高表达的VEGF-C可激活NF-κB,使抗凋亡基因bcl-2高表达,从而促进肿瘤细胞的生长。展开更多
目的:观察真核转录起始因子4E(eIF4E)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并计数微淋巴管密度(MLVD),探讨eIF4E与食管癌发生和转移的关系以及在食管癌微淋巴管生成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75例食管癌石蜡标本切片中eIF4E和D2-40的表达...目的:观察真核转录起始因子4E(eIF4E)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并计数微淋巴管密度(MLVD),探讨eIF4E与食管癌发生和转移的关系以及在食管癌微淋巴管生成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75例食管癌石蜡标本切片中eIF4E和D2-40的表达,以26例癌旁组织、55例正常食管组织为对照;采用Image Pro Plus(IPP)6.0图像分析软件对采集的图片进行分析。结果:eIF4E在食管癌组织(0.048±0.023)中的表达较癌旁(0.028±0.023)和正常食管组织(0.013±0.016)高(P<0.05),且随着食管癌分化程度的降低,表达强度逐渐增强;eIF4E在淋巴结转移组(0.068±0.014)中的表达高于非淋巴结转移组(0.033±0.016)(P<0.05);eIF4E在中晚期食管癌组中的表达高于早期食管癌组(P<0.05);eIF4E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无关(P>0.05)。低分化食管癌组中的MLVD较中分化和高分化的MLVD高;淋巴结转移组MLVD较未转移组高(P<0.05)。eIF4E的表达与食管癌MLVD呈正相关(r=0.624,P<0.01)。结论:eIF4E在食管癌组织中有较高的表达,且与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及食管癌组织的MLVD密切相关,提示食管癌的发生和淋巴转移可能与eIF4E有关,eIF4E可能作为食管癌新的标志物以及评估食管癌进展的客观指标。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脂质体介导VEGF-C基因转染人宫颈癌HeLa细胞及其对宫颈癌抗凋亡分子机制的研究。方法:前期构建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VEGF-C,用脂质体介导转染人宫颈癌HeLa细胞,并加压筛选获得转染成功的细胞株,经半定量RT-PCR检测转染后VEGF-C表达水平,ELISA检测培养上清中VEGF-C的表达。对转染成功的细胞检测NF-κB、bcl-2基因的表达。结果:在mRNA水平,转染组VEGF-C明显高于空载体组和未转染组;ELISA检测转染组(678.73±38.92ng/mL),也明显高于空载体组(129.52±50.73ng/ml),和未转染组(123.05±55.83ng/mL),成功构建了高表达VEGF-C的宫颈癌细胞株HeLa/S1;在HeLa/S1组NF-κR的表达(2.06±0.09 vs 1.35±0.02 vs 1.38±0.02 P<0.05),bcl-2的表达(2.02±0.67 vs 0.41±0.06 vs 0.37±0.06 P<0.05)明显高于空载体组和未转染组。结论:脂质体介导VEGF-C基因转染人宫颈癌HeLa可显著增加VEGF-C表达,推测高表达的VEGF-C可激活NF-κB,使抗凋亡基因bcl-2高表达,从而促进肿瘤细胞的生长。
文摘目的:观察真核转录起始因子4E(eIF4E)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并计数微淋巴管密度(MLVD),探讨eIF4E与食管癌发生和转移的关系以及在食管癌微淋巴管生成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75例食管癌石蜡标本切片中eIF4E和D2-40的表达,以26例癌旁组织、55例正常食管组织为对照;采用Image Pro Plus(IPP)6.0图像分析软件对采集的图片进行分析。结果:eIF4E在食管癌组织(0.048±0.023)中的表达较癌旁(0.028±0.023)和正常食管组织(0.013±0.016)高(P<0.05),且随着食管癌分化程度的降低,表达强度逐渐增强;eIF4E在淋巴结转移组(0.068±0.014)中的表达高于非淋巴结转移组(0.033±0.016)(P<0.05);eIF4E在中晚期食管癌组中的表达高于早期食管癌组(P<0.05);eIF4E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无关(P>0.05)。低分化食管癌组中的MLVD较中分化和高分化的MLVD高;淋巴结转移组MLVD较未转移组高(P<0.05)。eIF4E的表达与食管癌MLVD呈正相关(r=0.624,P<0.01)。结论:eIF4E在食管癌组织中有较高的表达,且与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及食管癌组织的MLVD密切相关,提示食管癌的发生和淋巴转移可能与eIF4E有关,eIF4E可能作为食管癌新的标志物以及评估食管癌进展的客观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