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3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南岛岸礁中晚全新世沉积演化及其控制因素
1
作者 徐红飞 吴峰 +2 位作者 叶茂松 祝幼华 王静雯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2,共12页
海南岛岸礁体系是中国重要的珊瑚礁资源之一,然而针对其沉积演化过程仍然缺乏系统性的研究。基于海南岛文昌市长圮港近岸ZK-6钻井,通过AMS14C定年、宏观岩芯观察、镜下薄片鉴定等方法,对钻井沉积特征(岩性、生物组分)进行了精细刻画,建... 海南岛岸礁体系是中国重要的珊瑚礁资源之一,然而针对其沉积演化过程仍然缺乏系统性的研究。基于海南岛文昌市长圮港近岸ZK-6钻井,通过AMS14C定年、宏观岩芯观察、镜下薄片鉴定等方法,对钻井沉积特征(岩性、生物组分)进行了精细刻画,建立了研究区岸礁沉积演化序列,探讨了岸礁发育演化控制因素。AMS14C测年结果表明,岸礁发育时间为中晚全新世(7560~3410 aBP),沉积相以礁坪相与礁后相多次交替出现为特征。岸礁发育演化的控制因素包括海平面变化和古海水温度。相对较低的海平面条件下研究区主要发育礁坪相,而相对较高的海平面条件下研究区主要发育礁后相;古海水温度对岸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沉积速率上,表现为古海水温度的升高会促进岸礁沉积的速率增大。研究认为,海平面变化是海南岛东北侧岸礁在7560~3410 aBP期间发育演化的主要控制因素,以此揭示了海南岛岸礁珊瑚群落生态系统演化规律,为岸礁珊瑚群落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演化 海平面 岸礁 中-晚全新世 海南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岛东部海域拖网网囊网目选择性研究
2
作者 赵海龙 刘维 +2 位作者 吴程宏 陈敏 张羽翔 《水产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1-99,共9页
为支撑《全国海洋捕捞准用渔具目录》的实施与管理,2022年4月在海南岛东部海域(E 110°39′~111°12′,N 19°01′~19°33′)采用双支架底拖网渔船联体作业法对网目尺寸分别为25(对照)、30、35、40、45 mm的拖网网囊进... 为支撑《全国海洋捕捞准用渔具目录》的实施与管理,2022年4月在海南岛东部海域(E 110°39′~111°12′,N 19°01′~19°33′)采用双支架底拖网渔船联体作业法对网目尺寸分别为25(对照)、30、35、40、45 mm的拖网网囊进行选择性试验,采用逻辑斯蒂曲线和极大似然估算法分析拖网网囊网目的选择性。试验结果表明:当网囊网目尺寸为30、35、40、45 mm时,多齿蛇鲻的50%选择体长分别为94.6、104.5、125.0、143.0 mm,选择范围分别为22.2、34.4、23.2、26.1 mm;大头狗母鱼的50%选择体长分别为86.1、96.1、115.2 mm,选择范围分别为29.4、20.0、27.0 mm;六指马鲅的50%选择体长分别为65.9、73.8、89.6、103.1 mm,选择范围分别为9.2、18.0、24.2、21.2 mm;条尾绯鲤的50%选择体长分别为82.6、89.5、100.0 mm,选择范围分别为28.8、26.3、33.5 mm。多齿蛇鲻、大头狗母鱼、六指马鲅和条尾绯鲤的网囊网目尺寸(M_(e))与50%选择体长(L_(50))的线性关系分别为:M_(e)=0.2959L_(50)+2.952(r^(2)=0.9829)、M_(e)=0.3325L_(50)+2.040(r^(2)=0.9685)、M_(e)=0.3861L_(50)+5.403(r^(2)=0.9842)和M_(e)=0.5681L_(50)-16.517(r^(2)=0.9865);多齿蛇鲻、大头狗母鱼、六指马鲅和条尾绯鲤的最小网目尺寸分别为43.9、59.5、58.5、33.2 mm。经综合分析,当前海南岛拖网的适宜网囊网目尺寸应为43.9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拖网 联体作业法 菱形网目 网目尺寸 选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岛花鳗鲡线粒体基因组及结构特征分析
3
作者 刘怡峰 蒙雨 +3 位作者 李天行 蔡杏伟 谢松光 宋一清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95-208,共14页
研究海南岛海域野生花鳗鲡(Anguilla marmorata)线粒体基因组序列,有助于理解不同鳗鲡属物种之间的亲缘关系,并为鳗鲡属鱼类的鉴定和系统进化提供科学依据。采用Illumina技术对2021年11月采自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县田新村加薪河的10尾花... 研究海南岛海域野生花鳗鲡(Anguilla marmorata)线粒体基因组序列,有助于理解不同鳗鲡属物种之间的亲缘关系,并为鳗鲡属鱼类的鉴定和系统进化提供科学依据。采用Illumina技术对2021年11月采自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县田新村加薪河的10尾花鳗鲡样品线粒体基因组进行测序,结果显示线粒体基因组全长为16712 bp,碱基组成为A(34.30%)、C(25.93%)、T(24.57%)和G(15.20%);A+T含量为58.87%,呈现出明显的AT偏好性。线粒体基因组结构包含37个基因和1个控制区(D-loop)。对花鳗鲡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protein-coding genes,PCGs)密码子的相对同义密码子使用度(RSCU)进行统计分析,发现除AGC和ATC外,其余密码子的RSCU均大于1,表明均为偏好性密码子;比较中国和印度尼西亚海域的花鳗鲡线粒体基因组,发现除COI和ND6基因外,其他PCGs的相似性均高于99%;进一步对同属的日本鳗鲡(A.japonica)、吕宋鳗鲡(A.luzonensis)、双色鳗鲡(A.bicolor)和云纹鳗鲡(A.nebulosa)线粒体基因组的13个PCGs进行两两比对分析,结果显示这5种鳗鲡属鱼类的PCGs的相似度为90%~97%。通过分析23种鳗鲡目鱼类线粒体基因组中13个PCGs的核苷酸序列,构建了系统进化树,成功地将花鳗鲡与其他鳗鲡属鱼类区分开来。研究结果表明花鳗鲡与内唇鳗鲡(A.interioris)同属一个分支,二者亲缘关系最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鳗鲡 线粒体基因组 基因测序 系统发育分析 海南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沙群岛及海南岛南部海域指形软珊瑚的鉴定
4
作者 罗晏杰 郁强 +2 位作者 曹政 CHIN Yaoxian 王沛政 《应用海洋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7-249,共13页
指形软珊瑚(Sclerophytum spp.)在珊瑚礁生态系统中分布广泛,是具有药用前景的海洋生物,但目前国内对此属珊瑚种类描述报道处于停滞状态,单纯依靠表面形态难以鉴定种类。本研究在西沙群岛及海南岛南部海域开展调查,共采集到软珊瑚106株... 指形软珊瑚(Sclerophytum spp.)在珊瑚礁生态系统中分布广泛,是具有药用前景的海洋生物,但目前国内对此属珊瑚种类描述报道处于停滞状态,单纯依靠表面形态难以鉴定种类。本研究在西沙群岛及海南岛南部海域开展调查,共采集到软珊瑚106株,共鉴定出指形软珊瑚21种,并基于骨针形态初步建立了指形软珊瑚骨针分类系统。本研究建立了形态、骨针和分子条形码(COⅠ+28S+MutS)的指形软珊瑚种类鉴定系统,在WORMS新分类体系下对国内该属珊瑚各物种进行详细描述,为西沙群岛及海南岛南部海域此属珊瑚的鉴定提供了参考,并为我国珊瑚种类鉴定和生物多样性提供了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类学 指形软珊瑚 骨针 分子标签 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新村湾浮游植物不同粒径叶绿素a的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5
作者 谢海群 庞巧珠 +3 位作者 孙婆援 符俊优 陈晓慧 李筱鑫 《广西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14-624,共11页
为探究海南新村湾浮游植物不同粒径叶绿素a(Chl a)的季节变化特征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影响,本研究分别于2022年4月(春季)和11月(秋季)进行调查采样,对浮游植物的组成和不同粒径Chl a的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 为探究海南新村湾浮游植物不同粒径叶绿素a(Chl a)的季节变化特征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影响,本研究分别于2022年4月(春季)和11月(秋季)进行调查采样,对浮游植物的组成和不同粒径Chl a的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春季共鉴定出浮游植物3门28属51种,秋季共鉴定出浮游植物4门35属63种,浮游植物均以硅藻门占优势地位。春季小型浮游植物Chl a(Micro-Chl a)是Chl a总量的主要贡献者,平均贡献率为60.6%。秋季Micro-Chl a和微型浮游植物Chl a(Nano-Chl a)是Chl a总量的主要贡献者,两者平均贡献率之和为93.3%。(2)春季和秋季研究海域水温较高,pH值差异不明显,盐度秋季高于春季,部分站位溶解氧(DO)含量符合第二类海水水质标准。(3)营养盐结构分析结果表明,春季新村湾浮游植物生长未受营养盐限制,秋季部分站位浮游植物生长受到磷限制。(4)不同粒径Chl a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表明,温度、盐度、pH值和无机磷(DIP)是影响新村湾浮游植物粒径结构的重要因素,春季Nano-Chl a与DIP呈显著正相关,秋季Nano-Chl a与DIP呈显著负相关。为及时掌握新村湾海域的生态环境状况,有效实施生态保护措施,应建立对该区域环境监测与研究的常态化工作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村湾 浮游植物 叶绿素A 环境影响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cospace模型的七连屿多元生境海洋生态系统空间结构和功能分析
6
作者 王昊宇 张新艳 +4 位作者 陈炜霖 李元超 邱书婷 陈琳 杜建国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33-445,共13页
[目的]西沙群岛生态系统包括珊瑚礁、海草床和开放海域等生境,研究物质和能量在这些不同生境之间的分布特征对区域海洋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本文构建西沙群岛七连屿海域的Ecopath和Ecospace模型,分析该海域生态系统结构... [目的]西沙群岛生态系统包括珊瑚礁、海草床和开放海域等生境,研究物质和能量在这些不同生境之间的分布特征对区域海洋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本文构建西沙群岛七连屿海域的Ecopath和Ecospace模型,分析该海域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总体特点,并研究功能群在该海域不同生境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七连屿生态系统各功能群营养级范围为1.00(浮游植物、海草、藻类)~3.76(软骨鱼类),系统总初级生产量/总呼吸量和总初级生产量/总生物量分别为2.47和13.91,系统连接指数和系统杂食指数分别为0.31和0.24,反映出当前七连屿生态系统的成熟度和稳定性较低.单位面积总生物量最高的生境为海草床(228.89 t/km^(2)),其次为珊瑚礁(213.32 t/km^(2)),最低的为开放海域(96.74 t/km^(2));而平均营养级则相反,最高的为开放海域(2.50),其次为珊瑚礁(2.43),最低的为海草床(2.18).珊瑚礁、海草床和开放海域的辛普森多样性指数分别为2.64,2.48和2.40,香农多样性指数分别为2.50,2.35和2.30,均匀度指数分别为0.80,0.75和0.73.[结论]西沙群岛七连屿海域的珊瑚礁表现出最高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稳定性,海草床则在支持生态功能和生物量方面表现突出;开放海域的多样性和生产力最低,但其较高的营养级表明该生境依然能支持顶级捕食者和复杂的营养网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沙群岛 珊瑚礁 海草床 Ecospace模型 海洋生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麒麟菜保护区大型海藻分布特征及碳储量研究
7
作者 王荣霞 陈娴 +2 位作者 陈丹丹 陈晓慧 梁计林 《热带海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2-188,共7页
大型海藻构成的海藻场是近岸海岸带重要的生物栖息地,其生态功能可与珊瑚礁、红树林、海草床和盐沼湿地等生境媲美,也是蓝碳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海南麒麟菜省级自然保护区琼海海域海藻场为例,对该海域海藻场的大型海藻分布特征及其... 大型海藻构成的海藻场是近岸海岸带重要的生物栖息地,其生态功能可与珊瑚礁、红树林、海草床和盐沼湿地等生境媲美,也是蓝碳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海南麒麟菜省级自然保护区琼海海域海藻场为例,对该海域海藻场的大型海藻分布特征及其碳储量进行调查与评估。本次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麒麟菜省级自然保护区(琼海)海域海藻场潮下带大型海藻平均覆盖度达50%;大型海藻为23属34种,优势种为圈扇藻(Zonaria diesingiana)、匍枝马尾藻(Sargassum polycystum)等;大型海藻平均生物量为267.75g·m^(-2);定量分析了其中的17种大型海藻,干湿比为11.58%~43.54%,有机碳含量为14.25%~39.19%;研究区域大型海藻平均碳密度为(0.49±0.004) Mg C·hm^(-2),碳储量总量为(2252.77±19.37)MgC。本文的相关研究结果为建立热带海域海藻场碳储量调查和评估方法提供了科学数据和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藻场 碳储量 蓝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岛西部海域日本金线鱼耳石微量元素分析
8
作者 赵海龙 倪振宇 +3 位作者 张羽翔 吴程宏 陈敏 刘维 《水产学杂志》 2025年第3期89-96,共8页
为了解日本金线鱼(Nemipterus japonicus)耳石微量元素组成特征,2022年3月—4月利用延绳钓渔船在我国海南岛西部海域(19.3°~20.0°N,108.4°~109.2°E),采集54尾日本金线鱼样本,采用耳石元素微化学分析法测定20枚日本... 为了解日本金线鱼(Nemipterus japonicus)耳石微量元素组成特征,2022年3月—4月利用延绳钓渔船在我国海南岛西部海域(19.3°~20.0°N,108.4°~109.2°E),采集54尾日本金线鱼样本,采用耳石元素微化学分析法测定20枚日本金线鱼耳石的微量元素含量,分析其组成和分布。结果表明:日本金线鱼耳石主要由55种微量元素组成,含量最多的10种元素依次为:钙(Ca)、锶(Sr)、钠(Na)、硅(Si)、磷(P)、钾(K)、镁(Mg)、铁(Fe)、钡(Ba)和硼(B);样本群体中不同性别、不同年龄阶段耳石微量元素(Ca、Sr、Na、Si、P、K、Mg、Fe、Ba和B)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主要微量元素含量与Ca含量的比值(Sr/Ca、Na/Ca、Si/Ca、P/Ca、K/Ca、Mg/Ca、Fe/Ca、Ba/Ca和B/Ca)在耳石的各部位差异也不显著(P>0.05)。研究表明,海南岛西部海域日本金线鱼在觅食、越冬和产卵等生活史中可能存在小范围的洄游,但不会进行大范围的洄游。本研究结果可为金线鱼类资源评估和保护提供基础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金线鱼 耳石 微量元素 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海南岛西部海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省东风螺养殖产业现状和展望 被引量:5
9
作者 沈铭辉 符芳霞 +1 位作者 吕文刚 李卫东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26期144-145,共2页
综述了我国海南省东风螺的养殖历史、养殖产业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推进海南东风螺产业发展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 东风螺 养殖产业 现状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省热带水产苗种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被引量:7
10
作者 沈铭辉 王永波 +1 位作者 梁松 周永灿 《热带生物学报》 2016年第2期171-176,共6页
笔者走访调研了海南省国家级、省级水产良种场,海南省南海热带鱼类、对虾、罗非鱼、热带观赏鱼等水产苗种协会,各市县省级苗种生产龙头企业、育苗大场等,结合各场近年来的生产销售状况,总结分析了海南省热带水产苗种产业发展现状、优势... 笔者走访调研了海南省国家级、省级水产良种场,海南省南海热带鱼类、对虾、罗非鱼、热带观赏鱼等水产苗种协会,各市县省级苗种生产龙头企业、育苗大场等,结合各场近年来的生产销售状况,总结分析了海南省热带水产苗种产业发展现状、优势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未来5年海南省热带水产苗种产业发展的重点方向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苗种 发展现状 发展对策 海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省外来淡水生物入侵现状、危害及防控策略 被引量:10
11
作者 董杨 申志新 +3 位作者 王海桂 李高俊 蔡杏伟 李芳远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85-91,共7页
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良好的气候条件,海南省已成为我国外来生物入侵的重灾区之一,许多外来淡水生物在海南均有分布。2016-2018年,对万泉河、南渡江、昌化江等海南主要河流外来淡水生物的种类和分布进行了初步调查。经过调查发现,目前... 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良好的气候条件,海南省已成为我国外来生物入侵的重灾区之一,许多外来淡水生物在海南均有分布。2016-2018年,对万泉河、南渡江、昌化江等海南主要河流外来淡水生物的种类和分布进行了初步调查。经过调查发现,目前海南共有43种外来淡水水生生物,其中鱼类31种、爬行类2种、两栖类1种、软体动物2种、甲壳动物3种,淡水植物4种。海南省外来淡水生物的主要入侵途径是水产养殖引种,主要危害是捕食和竞争。根据调查结果提出了健全管理制度、加大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加强宣传等防控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来淡水生物 入侵 防控策略 海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省麒麟菜自然保护区海草资源分布及保护建议 被引量:4
12
作者 朱志雄 马坤 +2 位作者 方彰胜 蔡泽富 陈石泉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4期90-98,共9页
根据2008、2012、2015、2016年海南麒麟菜自然保护区9个调查样地海草调查数据,并结合2013—2016年高隆湾、长圮港及龙湾3块样地的海草定点监测数据,探讨海南麒麟菜保护区内海草资源的分布,同时提出相应保护建议。结果表明,海南麒麟菜保... 根据2008、2012、2015、2016年海南麒麟菜自然保护区9个调查样地海草调查数据,并结合2013—2016年高隆湾、长圮港及龙湾3块样地的海草定点监测数据,探讨海南麒麟菜保护区内海草资源的分布,同时提出相应保护建议。结果表明,海南麒麟菜保护区有2科3亚科6属8种海草,常见种为泰莱藻、海菖蒲、二药藻、海神草与喜盐草,2008—2014年研究区域内海草平均盖度、平均密度、平均生物量均有所下降,2015—2016年均有所增加;影响保护区海草床健康因素主要有耙螺、耙贝、渔业生产、沿岸虾塘养殖、海洋工程及自然灾害,为保护海草资源,建议建立多资源合一保护区,开展持续开发利用,加强管理及法制监督,提高民众保护意识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岛 海草 退化 保护 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中部地区渔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被引量:1
13
作者 邱名毅 骆大鹏 +2 位作者 刘庆明 刘晓军 王祖峰 《中国水产》 2018年第7期49-53,共5页
海南省自然环境条件优越,水产资源丰富,发展水产养殖业条件得天独厚。渔业在海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举足轻重。随着建设步伐的加快,海南省沿海水产养殖空间越来越小。本文作者对海南省中部地区的渔业现状进行了调研并总结其渔业特点... 海南省自然环境条件优越,水产资源丰富,发展水产养殖业条件得天独厚。渔业在海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举足轻重。随着建设步伐的加快,海南省沿海水产养殖空间越来越小。本文作者对海南省中部地区的渔业现状进行了调研并总结其渔业特点,对海南省中部地区发展特色渔业拓展养殖空间,实现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相关参考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中部地区 定安县 保亭县 五指山市 渔业发展 山塘水库 渔业产业 四大家鱼 海南省 休闲渔业 罗非鱼 特色水产养殖 琼中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省新英湾红树林资源现状调查分析 被引量:12
14
作者 吴瑞 陈晓慧 +3 位作者 陈丹丹 涂志刚 张光星 王道儒 《热带农业科学》 2016年第8期35-37,40,共4页
采用实地样方方法,对海南省新英湾红树林的红树植物种类和群落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确定有真红树7科11种,半红树植物2科3种;群落类型有红海榄群落、红海榄+桐花树+白骨壤群落及桐花树+白骨壤群落3种,红树林群落演替系列是桐花树+白骨壤(前... 采用实地样方方法,对海南省新英湾红树林的红树植物种类和群落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确定有真红树7科11种,半红树植物2科3种;群落类型有红海榄群落、红海榄+桐花树+白骨壤群落及桐花树+白骨壤群落3种,红树林群落演替系列是桐花树+白骨壤(前沿向海带)→红海榄群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植物 群落类型 演替系列 海南新英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省东寨港红树林资源现状调查分析 被引量:12
15
作者 吴瑞 陈丹丹 +1 位作者 王道儒 陈晓慧 《热带农业科学》 2016年第9期62-65,71,共5页
采用卫星影像图与实地样方相结合的方法,对海南省东寨港的红树林植物种类和群落进行调查和分析,确定有红树植物17科27种,群落类型有红海榄群落、白骨壤群落、无瓣海桑+海桑群落、秋茄群落、海莲群落及角果木群落6种,红树林群落演替系列... 采用卫星影像图与实地样方相结合的方法,对海南省东寨港的红树林植物种类和群落进行调查和分析,确定有红树植物17科27种,群落类型有红海榄群落、白骨壤群落、无瓣海桑+海桑群落、秋茄群落、海莲群落及角果木群落6种,红树林群落演替系列是:白骨壤群落(先锋群落,前沿向海带)→红海榄群落→海莲群落→角果木群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植物 群落类型 演替系列 海南东寨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省对虾苗种产业发展的现状与存在问题 被引量:4
16
作者 骆大鹏 王德强 +1 位作者 邢诒炫 刘庆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14期121-123,共3页
对虾苗种产业是海南省的支柱性产业之一,近年来得到迅速发展。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对虾产业发展仍受到一定的制约和影响。调查了海南省对虾苗种产业的发展概况,并指出了海南对虾苗种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 海南省 对虾苗种产业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省花场湾红树林资源现状调查分析 被引量:9
17
作者 吴瑞 张光星 +3 位作者 涂志刚 陈晓慧 兰建新 王道儒 《热带农业科学》 2015年第7期54-56,共3页
采用实地样方方法,对海南省花场湾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的红树植物种类和群落进行调查和分析,确定有真红树植物7科11种,半红树植物1科1种;群落类型有榄李群落、桐花树群落、桐花树+秋茄群落及红海榄群落4种,红树林群落演替系列是桐花树+秋... 采用实地样方方法,对海南省花场湾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的红树植物种类和群落进行调查和分析,确定有真红树植物7科11种,半红树植物1科1种;群落类型有榄李群落、桐花树群落、桐花树+秋茄群落及红海榄群落4种,红树林群落演替系列是桐花树+秋茄、桐花树、榄李—红海榄群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植物 群落类型 演替系列 海南花场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省红树林区大型底栖动物多样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光星 兰建新 +1 位作者 吴瑞 王道儒 《热带农业科学》 2016年第11期37-42,共6页
为了解海南省红树林区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现状,2009年6月对海南省7个主要红树林区进行大型底栖动物调查,采用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Pielous种类均匀度(J′)、Berger-Parker优势度指数(Y)、多样性阈值(Dv)等进行... 为了解海南省红树林区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现状,2009年6月对海南省7个主要红树林区进行大型底栖动物调查,采用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Pielous种类均匀度(J′)、Berger-Parker优势度指数(Y)、多样性阈值(Dv)等进行种类多样性评价。结果表明,调查所采获的大型底栖动物共56种,以软体动物和甲壳类动物为主。红树林区大型底栖动物平均生物量137.67 g/m2,平均栖息密度为307.64个/m2。H′甚高,在1.94~3.41,J′在0.52~0.90,Dv达到1.01~3.07,种类多样性基本处于非常丰富和较好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区 大型底栖动物 群落结构 多样性 海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省淡水野生鱼类多样性演变及保护建议 被引量:10
19
作者 申志新 李高俊 +3 位作者 蔡杏伟 隋昕融 王海桂 张娅 《中国水产》 2018年第11期56-60,共5页
海南淡水鱼类资源自1986年调查以后的30多年里再也没做过系统的调查.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快速发展,城镇人口不断增加,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使海南主要河流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鱼类资源也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为切实保护现有鱼类资源... 海南淡水鱼类资源自1986年调查以后的30多年里再也没做过系统的调查.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快速发展,城镇人口不断增加,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使海南主要河流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鱼类资源也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为切实保护现有鱼类资源,认真贯彻海南岛建设生态保护试验区的中心思想,将海南省鱼类及水生生态的保护工作落到实处,自2016年起海南省海洋与渔业科学院淡水渔业研究所,对海南省几条主要河流进行系统的鱼类资源调查,共采集淡水鱼类124种,分别隶属于6目23科.鱼类作为水域生态系统健康的重要指示指标,进行鱼类的保护对海南水生生物和河流生态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生态价值、研究价值、利用价值和文化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 海南省 保护 生态 海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省南美白对虾循环水生态养殖方法初探
20
作者 林明功 郑兴 +1 位作者 顾志峰 唐贤明 《科学养鱼》 2015年第8期29-30,共2页
我们将南美白对虾及葡萄球藻作为养殖品种,建立了海南省一种南美白对虾循环水生态养殖方法,利用南美白对虾及葡萄球藻各自的养殖特点在循环水系统条件下实现生物调控水质目的,最终收获优质且绿色安全的经济水产品。现将循环水生态养殖... 我们将南美白对虾及葡萄球藻作为养殖品种,建立了海南省一种南美白对虾循环水生态养殖方法,利用南美白对虾及葡萄球藻各自的养殖特点在循环水系统条件下实现生物调控水质目的,最终收获优质且绿色安全的经济水产品。现将循环水生态养殖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美白对虾 水生态 养殖方法 循环水系统 调控水质 养殖技术要点 投喂时间 养殖系统 绿色商品 微生物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