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静脉药物配置环境下13种中药注射剂配置后不溶性微粒的测定 被引量:11
1
作者 王燕俊 陈婷 +3 位作者 王建平 徐雯颖 郑凯旋 曹维梦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2年第12期2663-2666,共4页
目的:测定13种中药注射液在静脉药物配置环境下配置后在不同时间及不同药物浓度中的不溶性微粒。方法:模拟临床输液配置操作过程,对浙江省中医院临床常用中药注射液配置后,采用2010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的不溶性微粒检查法——... 目的:测定13种中药注射液在静脉药物配置环境下配置后在不同时间及不同药物浓度中的不溶性微粒。方法:模拟临床输液配置操作过程,对浙江省中医院临床常用中药注射液配置后,采用2010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的不溶性微粒检查法——光阻法,测定进入病人静脉前液体中不溶性微粒的数量。结果:药物配置后的不溶性微粒数目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药物浓度增大,不溶性微粒数增多;输液配置完毕后,放置时间越长,不溶性微粒数越多。结论:我们在配置静脉输液时要根据临床规定用量,控制药物的浓度,不宜过大;输液配置完毕后要尽快用于病人,减少输液的放置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注射剂 静脉药物配置 不溶性微粒 光阻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冰片对克林霉素透过小鼠血-脑脊液屏障的促进作用 被引量:10
2
作者 褚建波 王玮 +1 位作者 赵文霞 上官盈盈 《医药导报》 CAS 2008年第7期743-745,共3页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定量分析方法测定小鼠脑组织中的克林霉素,采用正交实验设计分析不同剂量冰片在不同时间促进克林霉素的跨血-脑脊液屏障作用。方法灌胃给予小鼠0,150,300,600mg·kg-1冰片溶液(PEG400溶解),尾...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定量分析方法测定小鼠脑组织中的克林霉素,采用正交实验设计分析不同剂量冰片在不同时间促进克林霉素的跨血-脑脊液屏障作用。方法灌胃给予小鼠0,150,300,600mg·kg-1冰片溶液(PEG400溶解),尾静脉注射克林霉素磷酸酯溶液40mg·kg-1,分别在15,30,45min取样,脑组织匀浆样品经碱化醋酸乙酯提取后氮吹浓缩,采用双通道选择性离子抽提测定克林霉素和内标枸橼酸芬太尼,克林霉素和枸橼酸芬太尼的选择检测离子分别为m/z425.20([M+H]+)、m/z337.30([M+H]+)。结果该法可准确测定脑组织中克林霉素的浓度。300mg·kg-1冰片灌胃在30min时克林霉素在脑组织中的浓度较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该分析方法准确、快速、专一性好。冰片可以促进克林霉素进入脑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片 克林霉素 血-脑脊液屏障 HPL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蕨总黄酮体外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25
3
作者 吴晓宁 余陈欢 徐静红 《医药导报》 CAS 2010年第3期292-294,共3页
目的研究乌蕨总黄酮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乌蕨总黄酮对羟自由基、脂质过氧化的清除能力、总还原力和总抗氧化作用,并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考察了乌蕨总黄酮含量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的相关性。结果乌蕨总黄酮具有较... 目的研究乌蕨总黄酮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乌蕨总黄酮对羟自由基、脂质过氧化的清除能力、总还原力和总抗氧化作用,并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考察了乌蕨总黄酮含量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的相关性。结果乌蕨总黄酮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性能、自由基清除能力和一定的还原力,可有效抑制脂质过氧化,且抗氧化作用与乌蕨总黄酮含量呈正相关。结论乌蕨总黄酮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活性,黄酮类化合物可能是其抗氧化作用的主要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蕨 总黄酮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连钱草总三萜酸 被引量:4
4
作者 陶锋 周仁义 +4 位作者 吴茗希 夏洁 张懿 黄俊俊 张如松 《医药导报》 CAS 2011年第11期1490-1492,共3页
目的研究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连钱草总三萜酸的最佳工艺条件及参数。方法以各种浓度梯度的乙醇洗脱后,以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连钱草总三萜酸收率和纯度。结果采用AB-8型大孔树脂进行吸附,在pH=6的条件下用70%乙醇80 mL洗脱,对连钱草总... 目的研究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连钱草总三萜酸的最佳工艺条件及参数。方法以各种浓度梯度的乙醇洗脱后,以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连钱草总三萜酸收率和纯度。结果采用AB-8型大孔树脂进行吸附,在pH=6的条件下用70%乙醇80 mL洗脱,对连钱草总三萜酸进行纯化效果最佳。结论该方法可为工业纯化连钱草总三萜酸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钱草 总三萜酸 大孔树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杭白菊挥发油口含片中有效成分樟脑、龙脑的含量测定 被引量:2
5
作者 陈婷 王建平 +2 位作者 殷红 王玮 陶锋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2年第12期2717-2720,共4页
目的:建立杭白菊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口含片中樟脑、龙脑的浓度测定的GC方法并测定含量。方法:用加热回流法提取片剂包合物中的有效成分,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以正辛醇为内标,测定其中樟脑与龙脑的含量。结果:该方法樟脑、龙脑分离良... 目的:建立杭白菊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口含片中樟脑、龙脑的浓度测定的GC方法并测定含量。方法:用加热回流法提取片剂包合物中的有效成分,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以正辛醇为内标,测定其中樟脑与龙脑的含量。结果:该方法樟脑、龙脑分离良好,线性范围分别为14.00~224.0μg·mL-1及19.69~315.0μg·mL-1,加样回收率均高于94.2%,精密度RSD小于0.77%。结论:本法能准确、灵敏地同时测定杭白菊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口含片中樟脑、龙脑的含量,可以作为口含片的产品质量控制方法,为杭白菊产品的深度开发与挥发油制剂的质量标准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杭白菊挥发油 樟脑 龙脑 Β-环糊精包合物 气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金钱草总黄酮工艺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陶锋 李向荣 占洁 《医药导报》 CAS 2009年第5期636-638,共3页
目的研究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金钱草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及参数。方法已各种浓度梯度的乙醇洗脱后,以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金钱草总黄酮收率和纯度为指标。结果实验条件下,采用NKA-9型大孔树脂进行吸附,6倍量纯化水冲洗,然后用50%乙醇5... 目的研究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金钱草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及参数。方法已各种浓度梯度的乙醇洗脱后,以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金钱草总黄酮收率和纯度为指标。结果实验条件下,采用NKA-9型大孔树脂进行吸附,6倍量纯化水冲洗,然后用50%乙醇50mL洗脱,经大孔树脂处理后得到总黄酮的纯度可达60.8%。结论该法可为金钱草制剂的研制与生产提供原料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钱草 总黄酮 大孔树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杠板归的体内外抗肿瘤作用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陶锋 张如松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3年第9期2019-2021,共3页
目的:研究杠板归提取物对肿瘤细胞的体内外抑制率。方法:采用MTT法,观察杠板归提取物对多种肿瘤细胞的抑制率以及IC50;通过观察杠板归提取物对S-180肉瘤的抑制作用评价杠板归的体内抗肿瘤作用。结果:杠板归提取物对多种肿瘤细胞体外抑... 目的:研究杠板归提取物对肿瘤细胞的体内外抑制率。方法:采用MTT法,观察杠板归提取物对多种肿瘤细胞的抑制率以及IC50;通过观察杠板归提取物对S-180肉瘤的抑制作用评价杠板归的体内抗肿瘤作用。结果:杠板归提取物对多种肿瘤细胞体外抑制率均较好,其中以乙酸乙酯部位最佳;乙酸乙酯提取物对S-180肉瘤具有较强的体内抗肿瘤作用。结论:抗癌灵乙酸乙酯提取物具有显著抗肿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杠板归 乙酸乙酯提取物 抗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耳叶牛皮消苷A代谢产物抗肿瘤及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陶锋 张如松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3年第11期2507-2509,I0008,共4页
目的:研究耳叶牛皮消苷A总代谢物(MAA)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及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机制。方法:采用MTT法,观察MAA对肿瘤细胞的抑制率以及IC_(50)评价其体外抗肿瘤作用;通过流式细胞术(FCM)考察MAA的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机制。结果:MAA对多种... 目的:研究耳叶牛皮消苷A总代谢物(MAA)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及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机制。方法:采用MTT法,观察MAA对肿瘤细胞的抑制率以及IC_(50)评价其体外抗肿瘤作用;通过流式细胞术(FCM)考察MAA的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机制。结果:MAA对多种肿瘤细胞具有显著抑制作用;且能诱导PC-3细胞凋亡,使肿瘤细胞周期阻滞在G2/M期。结论:MAA具有显著的抗肿瘤作用,且具有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叶牛皮消苷A 代谢物 抗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射用氨酪酸的制备与质量控制 被引量:1
9
作者 施卉 上官盈盈 翁琳 《医药导报》 CAS 2006年第8期810-812,共3页
目的研究注射用氨酪酸的处方与制备工艺,并建立其含量测定方法。方法对注射用氨酪酸灭菌粉末的赋形剂进行筛选,并研究其制备工艺,以柱前衍生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含量,用薄层色谱法检测其他氨基酸,并考察注射用灭菌粉末的稳定性。结... 目的研究注射用氨酪酸的处方与制备工艺,并建立其含量测定方法。方法对注射用氨酪酸灭菌粉末的赋形剂进行筛选,并研究其制备工艺,以柱前衍生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含量,用薄层色谱法检测其他氨基酸,并考察注射用灭菌粉末的稳定性。结果注射用氨酪酸的最佳赋形剂为甘氨酸,柱前衍生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氨酪酸含量灵敏、准确,薄层色谱法检测其他氨基酸可行,注射用氨酪酸制剂稳定性良好。结论该处方和工艺简单可行,制剂质量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酪酸 含量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柱前衍生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葛根素在正常和β-淀粉样蛋白所致痴呆模型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比较 被引量:1
10
作者 姚莹 李昌煜 杨元宵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1年第6期1395-1398,共4页
目的:探讨葛根素在正常和β-淀粉样蛋白所致痴呆模型大鼠(AD模型大鼠)体内的动力学过程。方法:AD模型组大鼠基底核定位注射A,β7天后灌胃500mg/kg葛根素注射液,正常组灌胃等剂量葛根素注射液。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给药后不同时... 目的:探讨葛根素在正常和β-淀粉样蛋白所致痴呆模型大鼠(AD模型大鼠)体内的动力学过程。方法:AD模型组大鼠基底核定位注射A,β7天后灌胃500mg/kg葛根素注射液,正常组灌胃等剂量葛根素注射液。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给药后不同时间点血浆样品中葛根素的药物浓度,3P87软件拟合药动学参数。结果:葛根素口服给药在正常和AD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过程均为开放性一室模型。AD大鼠的半衰期(t1/2,m in)、药时曲线下面积(AUC,μg.m in-1.mL-1)、平均驻留时间(MRT,m in)、表观分布容积(Vd/F,L)分别为19.2、301.5、42.8、45.8;相对应的正常大鼠则为40.8、453.0、56.9、65.1。结论:葛根素在AD大鼠体内消除更快,半衰期与平均驻留时间缩短;从血浆中向其他组织的分布速率减慢。提示葛根素在AD病理状态下代谢、排泄速度更快。同时,葛根素在AD病理状态下更多地积蓄在血浆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素 药动学 AD模型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耳叶牛皮消苷A血清的抗肿瘤作用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陶锋 张如松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3年第10期2247-2248,I0001,共3页
目的:研究含耳叶牛皮消苷A(AA)血清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及细胞形态变化。方法:选择SD大鼠,采用灌胃方式给予AA,待血药浓度到高峰时取血,MTT法确定含药血清对多种肿瘤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并通过倒置显微镜和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学... 目的:研究含耳叶牛皮消苷A(AA)血清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及细胞形态变化。方法:选择SD大鼠,采用灌胃方式给予AA,待血药浓度到高峰时取血,MTT法确定含药血清对多种肿瘤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并通过倒置显微镜和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学的改变。结果:含AA血清对多种肿瘤细胞均具有抑制作用,并在倒置显微镜和荧光显微镜下可以看到显著的细胞凋亡形态学变化。结论:经代谢后的AA血清仍具有抑制肿瘤细胞生长作用,且具有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叶牛皮消苷A 血清药理学 抗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参消癃颗粒抑制去势大鼠前列腺增生的研究
12
作者 毛磊 张如松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5年第11期1212-1216,共5页
目的:评价双参消癃颗粒抑制去势大鼠前列腺增生的作用。方法:采用丙酸翠酮诱导去势大鼠前列腺增生,考察双参消癃颗粒对大鼠前列腺湿重、前列腺指数及血清中酸性磷酸酶(ACP)、前列腺特异性酸性磷酸酶(PACP)水平和前列腺组织等的影响。结... 目的:评价双参消癃颗粒抑制去势大鼠前列腺增生的作用。方法:采用丙酸翠酮诱导去势大鼠前列腺增生,考察双参消癃颗粒对大鼠前列腺湿重、前列腺指数及血清中酸性磷酸酶(ACP)、前列腺特异性酸性磷酸酶(PACP)水平和前列腺组织等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双参消癃颗粒可显著降低大鼠前列腺湿重、前列腺指数(P<0.01)以及总ACP、PACP含量(P<0.01),并能显著抑制大鼠前列腺上皮细胞及基质的增生,降低大鼠腺体上皮细胞高度及腺腔皱褶指数(P<0.01)。结论:双参消癃颗粒对去势大鼠前列腺增生有显著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参消癃颗粒 前列腺增生 丙酸睾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萃取法提取连钱草中总三萜酸成分 被引量:1
13
作者 吴茗希 周仁义 +3 位作者 夏洁 张懿 黄俊俊 陶锋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1年第3期608-609,共2页
目的:微波萃取法提取连钱草中总三萜酸成分。方法:选用正交试验法优选出微波萃取法提取连钱草中总三萜酸的最佳工艺条件,并与传统的醇提取法相比较。结果:微波萃取总三萜酸的最佳工艺为:50%的乙醇8倍量,于70℃萃取10min,其中乙醇浓度对... 目的:微波萃取法提取连钱草中总三萜酸成分。方法:选用正交试验法优选出微波萃取法提取连钱草中总三萜酸的最佳工艺条件,并与传统的醇提取法相比较。结果:微波萃取总三萜酸的最佳工艺为:50%的乙醇8倍量,于70℃萃取10min,其中乙醇浓度对提取结果有显著影响。且在最佳条件下微波萃取比传统的醇回流法提取效率提高了45.3%。结论:微波萃取法在提取时间、溶剂用量和得率等方面明显优于传统的醇回流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萃取法 连钱草 总三萜酸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