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走向健康现代化的战略转型与实现路径:从“三医”联动到健康治理
1
作者 翟绍果 徐天舒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0-121,共12页
健康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内容。面对健康脆弱性,公共健康治理面临着治理界限交互扩大、治理内容更迭扩展、治理进程压缩叠加等诸多挑战。秉持人民中心、生命至上、系统整合、全民参与的公共健康治理理念,中国在提升健康公平性... 健康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内容。面对健康脆弱性,公共健康治理面临着治理界限交互扩大、治理内容更迭扩展、治理进程压缩叠加等诸多挑战。秉持人民中心、生命至上、系统整合、全民参与的公共健康治理理念,中国在提升健康公平性方面探索出一条医保、医疗与医药协同改革的发展之路。新时代进一步提升健康福祉,需要从“三医”联动到健康治理,通过互助共享的健康保障战略、医防融合的健康支持战略、均衡协同的健康服务战略和多元合作的健康促进战略,实现全人群、全周期、全方位为特征的全民健康福祉。基于此,走向健康现代化的具体路径包括,依托健康资源配置体制、健康制度协同机制、健康服务递送体系和健康行动协同网络,最终促进资源互通、结构改革、服务融合和治理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现代化 “三医”联动 健康治理 医防融合 健康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三大全球倡议”与中国全球治理能力的提升
2
作者 孙云飞 《社会主义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8-166,共9页
主权国家的全球治理能力是建立在综合实力基础之上的,是饱含价值理念追求的综合性能力。一国全球治理能力的构建与发挥既是对全球治理体系能动作用的体现,同时也受到全球治理体系权力结构和观念结构的制约。当前全球治理体系陷入困顿,... 主权国家的全球治理能力是建立在综合实力基础之上的,是饱含价值理念追求的综合性能力。一国全球治理能力的构建与发挥既是对全球治理体系能动作用的体现,同时也受到全球治理体系权力结构和观念结构的制约。当前全球治理体系陷入困顿,全球性问题层出不穷,全球治理赤字恶化。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作为治理体系中的关键行为体,全球治理能力的发挥就显得尤为重要。“三大全球倡议”的提出是中国全球治理能力提升后的必然选择,也反映了中国塑造全球治理能力的价值理念追求,同时也是中国提升本国全球治理能力的必经之路。但是,中国在落实“三大全球倡议”之时,不但面临对提出动机和落实行为的质疑之声以及与之相伴而来的阻挠行动,同时也面临治理体系观念失范引起的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治理能力 三大全球倡议 人类命运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边缘社区养老服务质量的问题面向与治理路径——基于一种混合研究方法
3
作者 胡艳蕾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0-138,共9页
运用问卷调查、半结构化访谈、SERVQUAL质量评价模型等混合研究方法对J市10个城市边缘社区养老服务质量现状进行数据收集,基于半结构化访谈的质性数据资料对传统的SERVQUAL质量评价模型进行改进,并在整合与分析一手定性与定量数据的基... 运用问卷调查、半结构化访谈、SERVQUAL质量评价模型等混合研究方法对J市10个城市边缘社区养老服务质量现状进行数据收集,基于半结构化访谈的质性数据资料对传统的SERVQUAL质量评价模型进行改进,并在整合与分析一手定性与定量数据的基础上对城市边缘社区养老服务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研究发现,当前城市边缘社区养老服务质量普遍面临较为严重的诉求表达不畅、情感沟通壁垒、信息公开不足、优质资源匮乏等问题面向,导致城市边缘社区居民对于高质量养老服务日益增长的需求与其供给短缺的矛盾不断加剧。可基于诉求、情感、信息、资源四个维度提升城市边缘社区养老服务质量的治理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边缘社区 养老服务 质量评价 混合研究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金融如何推动经济绿色低碳发展?
4
作者 任至柔 《金融发展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58-67,共10页
在“双碳”目标与区域发展不平衡的背景下,绿色金融作为推动经济绿色低碳发展的关键工具,其政策与市场驱动的差异化效应及作用机制亟待厘清。本文以2018—2022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为样本,构建经济绿色低碳发展指数,通过面板回归与中介效... 在“双碳”目标与区域发展不平衡的背景下,绿色金融作为推动经济绿色低碳发展的关键工具,其政策与市场驱动的差异化效应及作用机制亟待厘清。本文以2018—2022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为样本,构建经济绿色低碳发展指数,通过面板回归与中介效应模型,系统检验绿色金融对经济绿色低碳发展的影响及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升级的中介作用,并对比政策驱动与市场驱动的异质性效应。研究发现:绿色金融对经济绿色低碳发展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政策推动效应强于市场驱动效应;绿色金融通过促进技术创新和推动产业结构升级间接赋能绿色发展;从影响维度看,绿色金融对经济发展效率、资源利用水平、生态环境保护的即时效应突出,但对社会发展质量的作用存在滞后性。研究为制定差异化绿色金融政策、推动经济绿色低碳发展提供了经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金融 绿色低碳发展 技术进步 产业结构升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换”与“反馈”:家庭时间禀赋代际转移对老年人养老意愿的影响——基于CLASS 2020数据的实证分析
5
作者 梁丽霞 刘珂冰 《人口与发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2-121,39,共11页
家庭发展目标转型引发一系列养老危机。从交换与反馈视角出发,基于CLASS 2020数据,建立二元Logit模型,探讨家庭时间禀赋代际转移对老年人养老意愿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上行时间禀赋转移使老年人倾向于家庭养老;(2)下行时间禀... 家庭发展目标转型引发一系列养老危机。从交换与反馈视角出发,基于CLASS 2020数据,建立二元Logit模型,探讨家庭时间禀赋代际转移对老年人养老意愿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上行时间禀赋转移使老年人倾向于家庭养老;(2)下行时间禀赋转移使老年人倾向于社会养老;(3)老年人心理健康在下行时间禀赋转移与养老意愿间起中介作用,在上行时间禀赋转移对养老意愿的影响中存在遮掩效应;(4)时间禀赋代际转移对老年人养老意愿的影响存在群体异质性。据此提出:积极帮助老年人照料者规避“照料惩罚”;鼓励老年人向下转移时间禀赋,并完善其社会支持政策;坚持家庭养老主体地位,促进公共养老资源供给;在家庭照料支持政策上满足异质性服务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时间禀赋 代际转移 养老意愿 老年人心理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经验性回避与自杀意念的关系 被引量:6
6
作者 于瑶琨 姚志英 +8 位作者 王涛 桑肖 寇长贵 姚斌 孙文军 李冉 龚晓洁 傅艺娜 贾存显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976-981,共6页
目的:探究大学生经验性回避水平与自杀意念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7所综合性大学学生4633名,采用接纳与行动问卷第二版(AAQ-Ⅱ)及条目“在过去的12个月中,你是否认真地考虑过自杀”调查经验性回避水平、过去1年的自杀意念情况。结果:大... 目的:探究大学生经验性回避水平与自杀意念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7所综合性大学学生4633名,采用接纳与行动问卷第二版(AAQ-Ⅱ)及条目“在过去的12个月中,你是否认真地考虑过自杀”调查经验性回避水平、过去1年的自杀意念情况。结果:大学生过去1年自杀意念的报告率为3.89%,女生报告率高于男生(4.51%vs.3.19%,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中、高水平的经验性回避及女性、来自城市地区、学习成绩一般和差、不参加课外活动、吸烟均与过去1年自杀意念正向关联(OR=8.18、29.69、2.51、1.55、1.82、2.74、1.59、2.57)。结论:中、高水平经验性回避与大学生自杀意念有关,大学生自杀意念预防需关注具有中、高水平经验性回避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杀意念 经验性回避 大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死亡教育的本质意蕴、目标追求与功能实现
7
作者 兰霞萍 王云岭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49-54,共6页
厘清死亡教育的本质、目标与功能是消解我国当下死亡教育实践困境的必然要求。死亡教育是通过唤醒和转化死亡意识、发现生命意义、开掘生命潜能、扩充生命价值,促使生活更幸福、活出生命本真的实践活动。死亡教育的目标是死亡本己化的... 厘清死亡教育的本质、目标与功能是消解我国当下死亡教育实践困境的必然要求。死亡教育是通过唤醒和转化死亡意识、发现生命意义、开掘生命潜能、扩充生命价值,促使生活更幸福、活出生命本真的实践活动。死亡教育的目标是死亡本己化的解蔽与去蔽,由此促使汲汲于日常事务的常人转变为生命意义澄明的真人,向着个体的本真生命回归,具体体现在转变死亡态度、缓解死亡焦虑和减轻死亡恐惧、促进生命成长、提升死亡质量等功能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亡教育 死亡意识 死亡态度 生命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时代实现共同富裕的正义要求及社会政策优化 被引量:6
8
作者 张世青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9-91,共13页
在中国语境中,共同富裕既包括人们普遍的物质富裕,又包括人们对民主、法治等精神层面的追求,还包括如何在我国阐释共同富裕隐含的公平正义话语体系。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需结合我国已迈向数字社会这一社会事实。正义是一个国家经济社... 在中国语境中,共同富裕既包括人们普遍的物质富裕,又包括人们对民主、法治等精神层面的追求,还包括如何在我国阐释共同富裕隐含的公平正义话语体系。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需结合我国已迈向数字社会这一社会事实。正义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政策应当具有的性质,是分配权利、义务和利益的方式,数字时代的共同富裕需要一套正义体系作为基础。这种正义体系包括数字资格获取正义、数字劳动正义、数字红利分配正义、数字矫正正义四个方面。社会政策作为政府和社会组织为帮助人们满足其需要而提供的利益与服务的法律、规则和法规,在消除利益分化、促进经济社会均衡发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我国的社会政策在调节收入分配差距、规范劳动用工、消除地区差距、促进城乡融合方面发挥着重要价值,并积极推动着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然而,我国的社会政策还存在着制约共同富裕的因素,表现为:数字资格获取政策包容性不强,有些群体和地区未被数字网络覆盖;数字劳动保护政策不够完善,造成平台从业者的劳动权益没有得到很好保护;数字红利分配政策存在执行偏差,致使不同区域、群体间的收入差距拉大;数字失范矫正政策在应对理念、运行基础、问题处置等方面均面临滞后。这就要求社会政策进行优化,具体包括:完善数字包容性社会政策以提高人们的数字能力,强化数字劳动的社会保护政策以规制数字劳动异化现象,改进数字红利分配政策以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准,加强国家社会政策能力建设以规范数字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中国 共同富裕 治理正义 社会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时代我国社会政策分配正义的实现——基于制度公正的视角 被引量:4
9
作者 张世青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2-89,共8页
社会政策的分配正义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需要着力解决的一个基础性理论与实践问题。数字时代,社会政策的分配正义要求数字资源被平等持有、数字技术具有向善本位、数字红利实现普惠包容以及数字权利得到公平保护。目前,还存在制约社会... 社会政策的分配正义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需要着力解决的一个基础性理论与实践问题。数字时代,社会政策的分配正义要求数字资源被平等持有、数字技术具有向善本位、数字红利实现普惠包容以及数字权利得到公平保护。目前,还存在制约社会政策分配正义实现的因素,这要求国家通过制度建设以促进社会政策分配正义的目标达致,包括:变革数字时代的社会政策理念、实施适应数字社会的社会政策、推动数字科层制下社会政策的科学决策、扩大社会政策的数字受益对象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中国 社会政策 数字红利 分配正义 制度公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清代的存留养亲制度
10
作者 程方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6-66,共11页
存留养亲制度始于北魏,至清末废除,前后历时一千四百余年。清承明制,继承了明代存留养亲的相关条文,同时在处理具体案件的司法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一系列完备的条例、则例和成案,对存留养亲进行了严密的规范。在诸朝法典中,清代对存留养亲... 存留养亲制度始于北魏,至清末废除,前后历时一千四百余年。清承明制,继承了明代存留养亲的相关条文,同时在处理具体案件的司法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一系列完备的条例、则例和成案,对存留养亲进行了严密的规范。在诸朝法典中,清代对存留养亲制度的立法最为完备,也最有成效。作为统治者标榜的“法外施仁”的“宽政”,对清代统治者标榜孝治、推行礼教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存留养亲 审转 恤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治理现代化语境中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新创造新发展 被引量:18
11
作者 包心鉴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11,共11页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和社会的重要路径,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凝聚各方资源共同治理国家与社会的有效制度安排。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具有广泛参与、决策修补、多元共...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和社会的重要路径,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凝聚各方资源共同治理国家与社会的有效制度安排。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具有广泛参与、决策修补、多元共治、民主监督等特有功能,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应积极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为顺应国家治理现代化需要,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必须坚持人民民主、平等包容、多层推进、和而不同、和谐共进等基本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治理现代化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 国家治理含义 国家治理功能 国家治理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黎协定》与全球气候治理体系的转型 被引量:42
12
作者 李慧明 《国际展望》 CSSCI 2016年第2期1-20,共20页
《巴黎协定》是一项具有法律约束力的适用于所有缔约方的国际协议,它推动了全球气候治理体系的转型:采取"自下而上"的治理方式;使"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有了动态发展;法律形式上呈现出多样性和灵活性。国际气候... 《巴黎协定》是一项具有法律约束力的适用于所有缔约方的国际协议,它推动了全球气候治理体系的转型:采取"自下而上"的治理方式;使"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有了动态发展;法律形式上呈现出多样性和灵活性。国际气候政治格局的历史性变迁、后冷战时代世界形势的变化与全球治理的深入发展等是推动全球气候治理体系转型的动因。在全球气候治理方式由"自上而下"向"自下而上"的自愿行动和混合形态变迁的趋势下,要巩固"自下而上"模式,使"软法"更软,发挥更大的动员能力;同时要完善各种实施机制,逐步确立相对中性的"硬法"或制度,加强"软法"的执行力。中国要提升气候治理能力,积极应对国际社会的监督、评审和排名,推动或引领治理方式适当向"自上而下"回归,通过向绿色经济转型为全球气候治理作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黎气候大会 巴黎协定 全球气候治理 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志愿服务组织有效性的维度及影响机制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邢占军 曹玉梅 王晓武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39-153,共15页
志愿服务组织是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载体,其有效性直接关系到社会治理效果。以志愿服务强省山东省志愿服务组织为对象,综合使用扎根理论和结构方程模型探讨志愿服务组织有效性的评价指标与影响机制,结果显示:志愿服务组织有效性由组织发... 志愿服务组织是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载体,其有效性直接关系到社会治理效果。以志愿服务强省山东省志愿服务组织为对象,综合使用扎根理论和结构方程模型探讨志愿服务组织有效性的评价指标与影响机制,结果显示:志愿服务组织有效性由组织发展、公众倡导和治理功效三个维度组成。组织活力是影响志愿服务组织有效性提升的直接因素,受到制度环境和社会资本的双重影响。为提升志愿服务组织的有效性,政府部门需要积极完善相关制度和措施,志愿服务组织应该积极构建纵向和横向社会资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志愿服务组织有效性 组织发展 公众倡导 治理功效 组织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霸权衰落下的责任转移:特朗普执政后的亚太同盟体系 被引量:9
14
作者 孙云飞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4-36,共13页
在霸权实力衰退的背景下,美国推动亚太盟国体系网络化的重要动力来自于减轻本国担负的安全责任和减少相应的成本支出,以便继续维持霸权地位。特朗普上台之后,一方面要求亚太盟友加强防务分担,另一方面则是火速退出TPP,联盟内部源于对美... 在霸权实力衰退的背景下,美国推动亚太盟国体系网络化的重要动力来自于减轻本国担负的安全责任和减少相应的成本支出,以便继续维持霸权地位。特朗普上台之后,一方面要求亚太盟友加强防务分担,另一方面则是火速退出TPP,联盟内部源于对美国实力下滑担忧的信任危机加剧。由此形成了如下困境:实力下滑的美国希望通过责任转移,减少本国战略支出;而责任转移后,又催生了盟国中对美国安全保证的信任问题,从而影响霸权地位的维系。与此同时,受到中国崛起因素的冲击和联盟内部利益契合度下降的影响,亚太同盟体系网络化之路面临重重考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边同盟 孤立主义 中国崛起 联盟网络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印尼佐科政府的“全球海洋支点”构想 被引量:10
15
作者 刘雨辰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5-76,共22页
"全球海洋支点"构想是印尼佐科总统就治国理政而提出的一个总体规划,战略意涵是以建设海洋强国为核心目标,利用印尼的独特地缘战略地位,发展海洋经济,维护海洋安全,开展海洋外交,重塑地区海洋秩序,全面提升印尼的中等强国影... "全球海洋支点"构想是印尼佐科总统就治国理政而提出的一个总体规划,战略意涵是以建设海洋强国为核心目标,利用印尼的独特地缘战略地位,发展海洋经济,维护海洋安全,开展海洋外交,重塑地区海洋秩序,全面提升印尼的中等强国影响力。受不确定性因素限制,新构想实施过程中将面临建设资金短缺、海洋安全能力不足以及海洋认同薄弱的挑战。"全球海洋支点"构想具有地缘政治的高敏感性,引发了区内外大国的高度关注和回应,对东亚海权博弈产生了重要影响。中国应该重视与印尼"全球海洋支点"构想的战略对接,以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海洋支点 海洋政治 印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进社会整合:中国社会政策的发展走向 被引量:7
16
作者 张世青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71-79,共9页
在正处于快速社会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分化成为了一种典型的社会现象,由此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和社会矛盾日渐增多,这给中国的社会整合带来了严峻挑战。社会政策在消除社会分化、促进社会整合方面具有独特的价值。理论和实践表明,并不是所... 在正处于快速社会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分化成为了一种典型的社会现象,由此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和社会矛盾日渐增多,这给中国的社会整合带来了严峻挑战。社会政策在消除社会分化、促进社会整合方面具有独特的价值。理论和实践表明,并不是所有的社会政策都具有社会整合的功能,只有公平性的、强制性的、包容性的以及共享性的社会政策才具有社会整合功能。基于此,为提升转型期的社会整合程度,中国社会政策的发展方向为:一是消除各种特权福利,制定和实施以公民身份为主导的社会政策;二是加强社会政策领域的立法,同时推行良法善治;三是确保社会政策各运行环节的程序正义;四是社会政策需要实现普惠型的保障目标,并谨防各种福利欺诈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政策 社会整合 中国社会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城市贫困家庭的可持续生计框架及其政策路径 被引量:5
17
作者 高功敬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32-138,共7页
中国城市贫困群体的复杂多样性及其面临的多重脆弱性环境,内在要求城市反贫困政策理念与实践从维持性生计目标逐步向可持续性生计目标转变,从单一视野逐步向多维视野转变;迫切要求改变碎片化、断裂性的反贫困政策机制,逐步向跨部门、整... 中国城市贫困群体的复杂多样性及其面临的多重脆弱性环境,内在要求城市反贫困政策理念与实践从维持性生计目标逐步向可持续性生计目标转变,从单一视野逐步向多维视野转变;迫切要求改变碎片化、断裂性的反贫困政策机制,逐步向跨部门、整体性、协同性的政策机制转变。基于可持续生计原则,构建中国城市贫困家庭可持续生计框架必须遵循以下政策路径:构建发展型社会救助政策,促进社会救助制度理念与机制由生计维持型向发展型转变;创新职业技能培训机制,促进城市贫困家庭成员的知识技能更新步伐;建立中国贫困家庭儿童教育发展账户,促使贫困家庭着眼于长远;实施住房公积金制度全覆盖,增加城市贫困家庭有效可及低利率信贷的可行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贫困 城市贫困家庭 可持续生计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特定物买卖瑕疵履行时的交付替代物 被引量:3
18
作者 郝丽燕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86-97,共12页
买卖标的物是特定物,当出现物的瑕疵时,如果存在同等价值以及相同种类的替代物,交付替代物是恰当的再履行方式。买受人在"绝对成比例"和"相对成比例"的界限内,可以选择让出卖人交付替代物。在首次给付出现瑕疵时,... 买卖标的物是特定物,当出现物的瑕疵时,如果存在同等价值以及相同种类的替代物,交付替代物是恰当的再履行方式。买受人在"绝对成比例"和"相对成比例"的界限内,可以选择让出卖人交付替代物。在首次给付出现瑕疵时,买受人第一性的救济权利是要求出卖人排除瑕疵(修理)或者交付替代物,不是直接解除合同或者减少价款。买受人作出交付替代物的选择后,不得将交付替代物任意变更为消除瑕疵。我国《合同法》没有区别种类物和特定物交易,其第111条对违约责任方式进行了一体规定,这种规定为理论和实践中进一步承认特定物买卖出现瑕疵履行时可以适用交付替代物提供了可能的空间。然而,我国《合同法》的不足之处是没有直接规定或者通过其他间接条款确定"再履行"(消除瑕疵或者交付替代物)的优先地位,这是我国《合同法》修订过程中应当予以考虑的,以保障合同法中"契约严守"原则和"继续履行"原则的贯彻。另外,对特定物的瑕疵履行适用交付替代物受到比例原则的限制,鉴于比例原则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不可能在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中逐一规定,可以通过指导性案例确定不同情况时"合比例"的阈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定物买卖 物的瑕疵 再履行 交付替代物 比例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大计算错误——兼谈错误规范的一元发展趋势 被引量:3
19
作者 郝丽燕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91-105,共15页
计算错误包括写错计算结果、计算基础错误和算数性错误,后两者本质上属于动机错误。隐藏的计算错误原则上不影响意思表示的法律效力。因为计算错误的形式多样,公开的计算错误不能统一为"扩大的内容错误"。重大计算错误可能是... 计算错误包括写错计算结果、计算基础错误和算数性错误,后两者本质上属于动机错误。隐藏的计算错误原则上不影响意思表示的法律效力。因为计算错误的形式多样,公开的计算错误不能统一为"扩大的内容错误"。重大计算错误可能是意思表示的解释问题,可能是交易基础障碍问题,也可能是单方动机错误问题。属于单方动机错误的计算错误由受领人诱发时;或者受领人"识破"此类计算错误,但未指出,而是予以利用时;亦或者受领人明显应当"识破"此类计算错误时,意思表示错误的风险由表示人转移到受领人,计算错误为重大错误。此规则可以一般地适用于其他动机错误,结合错误规范的发展趋势,二元错误规范体系将由一元错误规范体系替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思表示的错误 动机错误 计算错误 隐藏的计算错误 公开的计算错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信息消费的空间转向及其消费风险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荣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81-90,共10页
伴随互联网时代的深入发展,具有消费意义的网络空间在网络民众的信息消费过程中被不断生产出来,网络空间消费逐渐成为网络消费的重要内容之一。由于网络空间的公共性属性,网络空间消费也具有相应的公共性价值。但由于网络空间的经济向度... 伴随互联网时代的深入发展,具有消费意义的网络空间在网络民众的信息消费过程中被不断生产出来,网络空间消费逐渐成为网络消费的重要内容之一。由于网络空间的公共性属性,网络空间消费也具有相应的公共性价值。但由于网络空间的经济向度,网络空间消费还具有信息层面、公共性层面的潜在消费风险,主要体现为网络空间中的信息泄露风险、不知情权的剥夺风险、公共信息的商业化风险和网络共同体的消解风险。这些风险的出现,反映了互联网时代深入发展的过程中,网络社会空间由于商业力量的介入和干预所引发的一系列消费风险,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及疏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生产 网络空间消费 消费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