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南马氏钳蝎粗毒对体外培养的人食管癌细胞株(Eca109)的毒性 被引量:31
1
作者 董伟华 孔天翰 +2 位作者 郑智敏 刘桂亭 田爱琴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25-28,共4页
本文应用产于河南的马氏钳蝎(buthus martensii karshi)分泌的粗毒(scorpion venom crude,SVC)处理体外培养的人食管癌细胞株——Eca109,观察了SVC对Eca109细胞的生长抑制及细胞毒性作用。结果显示,SVC可以抑制Eca109细胞的生长,SVC的... 本文应用产于河南的马氏钳蝎(buthus martensii karshi)分泌的粗毒(scorpion venom crude,SVC)处理体外培养的人食管癌细胞株——Eca109,观察了SVC对Eca109细胞的生长抑制及细胞毒性作用。结果显示,SVC可以抑制Eca109细胞的生长,SVC的浓度为0.017μg/ml,处理细胞24、48、72hr后,细胞生长的抑制率达35.6%、39.5%、36.9%;SVC亦可抑制Eca109细胞线粒体脱氢酶的活性,对细胞呈现细胞毒性作用,SVC浓度为0.017μg/ml、0.034μg/ml、0.085μg/ml时,对Eca109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分别达63%、56%、59%。SVC对肿瘤细胞的毒性作用及其作用机理值得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性 培养 蝎毒类 食管肿瘤 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马氏钳蝎蝎毒素对Eca109细胞的杀伤及生长抑制作用 被引量:24
2
作者 董伟华 藏梦维 +3 位作者 孔天翰 郑智敏 钱玉珍 刘桂亭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251-255,共5页
本文研究了河南马氏钳蝎蝎毒(SVC)的三个分离毒素:SVCⅠ、SVCⅡ及SVCⅢ对Eca109细胞株的杀伤及生长抑制作用。结果表明,SVCⅠ和SVCⅡ对Eca109细胞有直接杀伤作用,它们对Eca109细胞的半数杀伤... 本文研究了河南马氏钳蝎蝎毒(SVC)的三个分离毒素:SVCⅠ、SVCⅡ及SVCⅢ对Eca109细胞株的杀伤及生长抑制作用。结果表明,SVCⅠ和SVCⅡ对Eca109细胞有直接杀伤作用,它们对Eca109细胞的半数杀伤浓度(LC_(50))分别为7.999μg/ml、4.499μg/ml;SVCⅡ和SVCⅢ处理细胞96h后,对Eca109细胞的生长抑制率(IR%)分别达83.47%和92.29%;SVCⅡ、SVCⅢ对Eca109细胞的集落抑制率分别达81.3%、80.1%,它们对Eca109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_(50))分别为9.900μg/ml、3.099μg/ml;经SVCⅡ、Ⅲ作用后,Eca109细胞有丝分裂指数(MI%)亦明显减少;MTT法的实验结果显示,SVCⅡ、Ⅲ对Eca109细胞具有明显的细胞毒性作用。未观察到SVCⅠ对Eca109细胞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细胞 马氏钳蝎 蝎毒素 药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链孢酚单甲醚对人胚食管上皮的作用 被引量:7
3
作者 钱玉珍 刘桂亭 +4 位作者 杨红艳 刘作屏 王念慈 甄应中 苗健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1990年第1期1-3,115,共4页
用人胚食管上皮体外培养,经交链孢酚单甲醚(Alternariol monomethyl ether,AME)处理后,食管上皮底层细胞比对照组的层次明显增多,细胞排列紧密紊乱,细胞核浆比增加,核不规则,大小不等.浓染,可见核分裂相,且有乳头状向内增生。该变化与... 用人胚食管上皮体外培养,经交链孢酚单甲醚(Alternariol monomethyl ether,AME)处理后,食管上皮底层细胞比对照组的层次明显增多,细胞排列紧密紊乱,细胞核浆比增加,核不规则,大小不等.浓染,可见核分裂相,且有乳头状向内增生。该变化与甲基硝基亚硝基胍(MNNG)和甲基苯基亚硝胺(MPNA)所诱发的人胚食管上皮癌前病变相类似。结果提示,AME与人的食管癌发生很可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格孢属 食管肿瘤 致癌物 病因学 霉菌毒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链孢酚激活人胎食管上皮组织细胞癌基因的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张鹏 董子明 +6 位作者 郝慧灵 刘桂亭 甄应中 苗健 崔小邢 梁苑苑 陆士新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233-236,共4页
本文报道食管癌高发区粮食中优势污染菌互隔交链孢霉代谢产物交链孢酚(AOH)对人胎儿食管上皮组织癌基因的激活。结果表明,体外培养的人胎儿食管上皮组织经10gg/ml AOH作用4h后,其DNA具有转化活性,可转化NIH/3T3细胞。一轮转化率为0.17Fo... 本文报道食管癌高发区粮食中优势污染菌互隔交链孢霉代谢产物交链孢酚(AOH)对人胎儿食管上皮组织癌基因的激活。结果表明,体外培养的人胎儿食管上皮组织经10gg/ml AOH作用4h后,其DNA具有转化活性,可转化NIH/3T3细胞。一轮转化率为0.17Foci/μg DNA,二轮转化率为0.58Foci/μg DNA(P<0.01)。转化细胞中含有人特异性高重复序列Alu,提示转化系人DNA转染所致。Southern blot检测表明,AOH处理后的人胎儿食管上皮组织内有H-ras和myc基因的扩增,经其转染的NIH/3T3细胞中亦有H-ras基因持久而稳定的扩增。对照组胎儿食管上皮和正常NIH/3T3细胞中均未发现相应的同源序列,说明正常胎儿食管组织中的H-ras和myc基因可经AOH短期处理而激活。该结果对AOH可能系人食管癌病因之一提供了直接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链格孢属 致癌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隔交链孢霉毒素对人胚肺2BS细胞DNA的损伤作用及维胺酸Ⅲ号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4
5
作者 祁元明 刘桂亭 +3 位作者 钱玉珍 郑智敏 郭洪涛 张鹏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396-399,共4页
本文应用碱性洗脱-荧光分析法对互隔交链孢酶产生的两种主要毒素——交链孢酚单甲醚(AME)和交链孢酚(AOH)引起人胚肺2BS细胞DNA单链断裂效应进行了探讨。实验结果表明,AME和AOH都能导致2BS细胞DNA单链断裂,并有剂量依赖性,与溶剂对照相... 本文应用碱性洗脱-荧光分析法对互隔交链孢酶产生的两种主要毒素——交链孢酚单甲醚(AME)和交链孢酚(AOH)引起人胚肺2BS细胞DNA单链断裂效应进行了探讨。实验结果表明,AME和AOH都能导致2BS细胞DNA单链断裂,并有剂量依赖性,与溶剂对照相比,DNA在滤膜上的存留比明显降低,如洗脱6小时对照组的存留比为0.87±0.02,AME浓度为10,25,50,100μg/ml时分别为0.57±0.04、0.45±0.02、0.30±0.02、0.18±0.01,AOH浓度为0.1、1、5、10μg/ml时分别为0.68±0.03、0.54±0.01、0.47±0.03、0.34±0.01,统计学分析均有显著意义(P<0.01)。本实验还用同样的方法检测了维胺酸Ⅲ号(RⅢ)对AME和AOH所致的DNA单链断裂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格孢属 毒素 食管肿瘤 维甲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抑制素α亚基单克隆抗体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张义国 夏辉明 +2 位作者 宫亚欧 刘复兴 高晓东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88-91,共4页
以化学会成的人抑制素α亚基(INHα)肽段与载体(TG/BSA)偶联复合物作为免疫原。
关键词 抑制素 杂交瘤 单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链孢酚单甲醚对人胎儿食管和胃上皮脂质过氧化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张鹏 董子明 +5 位作者 刘桂亭 郝慧灵 杨红艳 王念慈 苗健 甄应中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36-39,共4页
本文报道食道癌高发区粮食中分离的互隔交链孢霉的代谢物交链孢酚单甲醚(AME)在体外攻击人胎儿食管及胃上皮后对相应组织脂质过氧化的影响。采用硫代巴比妥酸试验测定丙二醛含量反映脂质过氧化程度。AME可使胎儿食管及胃丙二醛含量明显... 本文报道食道癌高发区粮食中分离的互隔交链孢霉的代谢物交链孢酚单甲醚(AME)在体外攻击人胎儿食管及胃上皮后对相应组织脂质过氧化的影响。采用硫代巴比妥酸试验测定丙二醛含量反映脂质过氧化程度。AME可使胎儿食管及胃丙二醛含量明显升高(P<0.01),其程度与AME剂量相关,说明AME可引发这两器官上皮组织的脂质过氧化。随作用时间的延长,脂质过氧化程度愈来愈高,至4小时达高峰。食管对AME的反应较胃更强烈,提示AME有一定的器官选择性。根据本研究结果。推测AME可能是林县地区人食管癌的病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致癌物 真菌 过氧化脂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容血液稀释和亚硒酸钠对家兔急性心肌梗塞早期左室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谢协驹 王柏生 +2 位作者 汤宁 黄幼田 鄢文海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2年第1期34-38,共5页
观察了右旋糖酐40等容血液稀释和亚硒酸钠对家兔急性心肌梗塞早期左室收缩和舒张功能的影响。结果如下:与对照组相比,等容血液稀释和亚硒酸钠以及两者合用,使LVSP和+dp/dt-max明显回升(P<0.05)、T值和—dp/dt-max无明显变化(P>0.0... 观察了右旋糖酐40等容血液稀释和亚硒酸钠对家兔急性心肌梗塞早期左室收缩和舒张功能的影响。结果如下:与对照组相比,等容血液稀释和亚硒酸钠以及两者合用,使LVSP和+dp/dt-max明显回升(P<0.05)、T值和—dp/dt-max无明显变化(P>0.05);单用亚硒酸钠,LVSP和+dp/dt-max的回升随时间延长稍有下降。结果提示:①右旋糖酐40等容血液稀释和亚硒酸钠可改善急性心肌梗塞早期左室收缩功能,前者的作用持续时间较长;②两者对舒张功能作用不明显;③两者对左室功能无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 心肌梗塞 血液稀释 亚硒酸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隔交链孢霉毒素诱发人胎食管上皮组织c-Ha-ras点突变的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董伟华 郑智敏 +2 位作者 刘桂亭 林达 马涧泉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604-607,共4页
体外培养的人胎儿食管上皮组织经互隔交链孢霉毒素AME或AOH短时间(4h)处理后,提取该组织高分子量DNA;同时提取未经处理的人胎儿食管上皮组织DNA(空白对照)以及食管癌组织和癌旁组织DNA。提取的高分子量DNA作为模板进行PCR反应,PCR扩增... 体外培养的人胎儿食管上皮组织经互隔交链孢霉毒素AME或AOH短时间(4h)处理后,提取该组织高分子量DNA;同时提取未经处理的人胎儿食管上皮组织DNA(空白对照)以及食管癌组织和癌旁组织DNA。提取的高分子量DNA作为模板进行PCR反应,PCR扩增产物经HpaⅡ酶解后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结果。电泳结果显示,经HpaⅡ酶解后,空白对照组、癌组织和癌旁组织DNA的特异性扩增产物——104bp片段消失,经AME、AOH处理的人胎食管上皮组织DNA的扩增产物——104bp片段仍然存在。结果说明,AME、AOH短时间作用后,人胎食管上皮组织c-Ha-ras基因12位密码子发生了突变;Ha-ras基因突变可能是癌变过程中的“早期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格孢属 霉菌毒素 食管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链孢酚诱发人胚食管上皮鳞癌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桂亭 钱玉珍 +6 位作者 杨红艳 宫亚欧 董子明 张鹏 赵琳阁 陈正光 马长路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1989年第4期287-287,共1页
互隔交链孢霉是食管癌高发区林县粮食中的优势污染菌,我们曾证明该菌产生的毒素之一交链孢酚(Alternariol,AOH)能引起大鼠肝细胞的DNA单链断裂,激活人胚食管上皮的H-ras和myc癌基因,与人食管上皮DNA的各种碱基呈共价结合。为研究AOH能... 互隔交链孢霉是食管癌高发区林县粮食中的优势污染菌,我们曾证明该菌产生的毒素之一交链孢酚(Alternariol,AOH)能引起大鼠肝细胞的DNA单链断裂,激活人胚食管上皮的H-ras和myc癌基因,与人食管上皮DNA的各种碱基呈共价结合。为研究AOH能否引起人食管上皮癌,将水囊引产的胎儿食管在体外培养一周后,用AOH处理,再培养2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菌 食管上皮 胎儿 交链孢酚 医科大学 食管癌高发区 人胚 河南 大鼠肝细胞 互隔交链孢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骨髓和脾来源树突状细胞的分离与扩增培养 被引量:32
11
作者 杨洪艳 张义国 +2 位作者 董子明 郑智敏 吴皓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1999年第1期19-22,共4页
目的:探索树突状细胞(DC)及其前体的分离纯化及其体外扩增的方法。方法:无菌制备BALB/C小鼠骨髓和脾细胞;先后用红细胞裂解液、抗鼠CD4、CD8、B细胞单抗(McAb)和补体溶液,依次去除红细胞,T、B细胞,粒细... 目的:探索树突状细胞(DC)及其前体的分离纯化及其体外扩增的方法。方法:无菌制备BALB/C小鼠骨髓和脾细胞;先后用红细胞裂解液、抗鼠CD4、CD8、B细胞单抗(McAb)和补体溶液,依次去除红细胞,T、B细胞,粒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等混杂细胞而获得纯化的DC及其前体;又在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白细胞介素(IL4)协同诱导下培育,DC前体分化发育成DC或郎罕细胞(LC)并扩增,同时阻抑巨噬细胞发育生长。结果:DC/LC细胞数增加,其形态在光镜下多为特征性星形,也有梭形和多角形;扫描电镜下观察其绝大多数为特征性星形,且有1~4级不等的树突状突起,其纯度高达95%以上。DC/LC在功能上明显刺激同种异体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结论:①结果所得细胞的形态和功能符合DC/LC;②建立连续排异结合GMCSF+IL4联合诱生培育的方法,可获得大量高纯度的DC/L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细胞培养 肿瘤 骨髓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喉癌及鼻腔鼻窦癌患者淋巴细胞染色体不稳定性的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高春生 刘桂亭 +2 位作者 张笑如 盛宏正 王应太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480-484,共5页
本实验用TC199培养基,对37例喉癌、鼻腔鼻窦癌和20例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的染色体不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两种癌症患者淋巴细胞自发的染色体畸变率、微核率及平阳霉素(博莱霉素)诱发的染色体畸变率,微核率分别是11.73%、23.68‰... 本实验用TC199培养基,对37例喉癌、鼻腔鼻窦癌和20例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的染色体不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两种癌症患者淋巴细胞自发的染色体畸变率、微核率及平阳霉素(博莱霉素)诱发的染色体畸变率,微核率分别是11.73%、23.68‰、23.97%及47.16‰;对照组正常人淋巴细胞自发的染色体畸变率,微核率及平阳霉素诱发的染色体畸变率,微核率分别是1.95%、6.15‰、5.45%及15.85‰。两组上述各率彼此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提示喉癌及鼻腔鼻窦癌患者的淋巴细胞存在着染色体不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 淋巴细胞 染色体 喉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与NS_1骨髓瘤细胞的融合瘤苗研制 被引量:12
13
作者 张义国 董子明 +3 位作者 杨洪艳 郑智敏 赵明耀 吴皓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1999年第1期26-30,共5页
目的:为了提高肿瘤的免疫原性,有效地引发并增强宿主体内抗肿瘤免疫应答,特研制小鼠骨髓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s,DCs)与NS1骨髓瘤细胞的融合瘤苗。方法:利用特异的CD4、CD8、B220单克隆抗体和补... 目的:为了提高肿瘤的免疫原性,有效地引发并增强宿主体内抗肿瘤免疫应答,特研制小鼠骨髓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s,DCs)与NS1骨髓瘤细胞的融合瘤苗。方法:利用特异的CD4、CD8、B220单克隆抗体和补体缓冲液及DCs的半粘附性,直接从骨髓细胞中分离出高纯度的DCs及其前体;再联用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白细胞介素(IL)4体外培育,协同诱导DCs及其前体分化增殖,以获得大量高纯度的DCs;然后用聚乙二醇(PEG),使其与8氮杂鸟嘌呤(AG)处理过且处对数生长期的NS1骨髓瘤细胞融合,并用次黄嘌呤氨基蝶呤胸腺嘧啶核苷(HAT)选择培养基筛选融合细胞,观察融合细胞的生长特性和体内致瘤性;最后直接从BALB/C小鼠尾静脉免疫接种活的融合细胞,再观察其诱导宿主抗肿瘤的免疫效果。结果:①融合细胞也有刺激混合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的能力,其在体外能分裂增殖,但明显低于肿瘤细胞,无体内致瘤性;②接种活融合细胞的免疫小鼠能抵抗野生肿瘤攻击长达90d未见诱发肿瘤;③对照组小鼠100%出现诱发肿瘤。结论:融合细胞可能加工处理并表达尚未鉴定的肿瘤特异抗原,进而激发宿主体内抗肿瘤免疫反应,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疫苗 树突状细胞 骨髓肿瘤 细胞融合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蝎毒对人肿瘤细胞株和动物移植性肿瘤的作用 被引量:17
14
作者 郑智敏 王成裕 +3 位作者 董伟华 田中岭 韩雪飞 孔天翰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1995年第4期351-354,共4页
用人食管癌Eca109、人宫颈癌HeLa细胞株和艾氏腹水癌(EAC)小鼠检测了马氏钳蝎 蝎毒(SVC)体外、体内的抗肿瘤作用。结果显示,SVC的浓度为0. 017 mg/L,处理Eca 109细胞24、 48、72h后,... 用人食管癌Eca109、人宫颈癌HeLa细胞株和艾氏腹水癌(EAC)小鼠检测了马氏钳蝎 蝎毒(SVC)体外、体内的抗肿瘤作用。结果显示,SVC的浓度为0. 017 mg/L,处理Eca 109细胞24、 48、72h后,细胞生长抑制率分别为 35. 6%、39. 5%、36, 9%;MTT显色法表明,SVC浓度为0. 017、 0.034、0.085 mg/L时,对Eca109细胞的毒性作用分别达 63%、56%、59%。 SVC对体外培养的 HeLa细胞作用不明显。 SVC腹腔注射于EAC小鼠,其剂量为每kg体重 0. 1、0. 3 mg,连续给药 10 d,EAC小鼠的生命延长率分别为 52.0%、54.4%,差异显著(P<0. 05);在停药第 10 d时,EAC小 鼠的体重抑制率亦有明显差异。结果证明:SVC对Eca 109细胞和EAC小鼠有抑制作用,对HeLa 细胞作用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蝎毒 抗肿瘤作用 马氏钳蝎 肿瘤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树突状细胞融合瘤苗抗肿瘤免疫预防与治疗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3
15
作者 董子明 张义国 +2 位作者 杨洪艳 赵明耀 郑智敏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1999年第1期36-39,共4页
目的:进一步研究树突状细胞与肿瘤细胞的融合瘤苗细胞主动免疫诱导体内抗肿瘤免疫反应及对荷瘤小鼠的免疫治疗效果。方法:直接分离骨髓树突状细胞和体外生长因子诱导扩增培养相结合,获得大量高纯度的树突状细胞,再以500g/LP... 目的:进一步研究树突状细胞与肿瘤细胞的融合瘤苗细胞主动免疫诱导体内抗肿瘤免疫反应及对荷瘤小鼠的免疫治疗效果。方法:直接分离骨髓树突状细胞和体外生长因子诱导扩增培养相结合,获得大量高纯度的树突状细胞,再以500g/LPEG诱导其与NS1骨髓细胞融合,HAT选择培养得到两者的融合细胞,体外进行混合淋巴细胞培养,并进行免疫预防与治疗的在体动物实验。结果:融合细胞也能诱导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而NS1无此作用。体内免疫预防试验表明,融合细胞活瘤苗1次免疫后,诱导出较强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并获得抵抗野生型NS1攻击的保护性反应,但对无关瘤株则无此抵抗力。融合细胞对荷瘤小鼠的免疫治疗试验显示,融合细胞静脉注射后,能够明显抑制肿瘤生长,延长其生存期。结论:树突状细胞与肿瘤细胞融合后的瘤苗体内免疫,能有效地诱导抗肿瘤免疫反应,可望成为肿瘤免疫预防和免疫治疗的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细胞融合 肿瘤疫苗 免疫疗法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蝎毒对人血淋巴细胞诱变性及细胞毒性的研究 被引量:13
16
作者 董伟华 孔天翰 +2 位作者 郑智敏 刘桂亭 范天生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1991年第2期101-103,203,共3页
马氏钳蝎粗分蝎毒1(Scorpion Venom Crude 1,SVC_1)和粗分蝎毒2(Scorpion Venom Crude 2,SVC_2)作用体外培养的人血淋巴细胞48h,细胞SCE频率与染色体畸变率升高不明显,与空白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但细胞的生长分裂阻滞,SVC_21... 马氏钳蝎粗分蝎毒1(Scorpion Venom Crude 1,SVC_1)和粗分蝎毒2(Scorpion Venom Crude 2,SVC_2)作用体外培养的人血淋巴细胞48h,细胞SCE频率与染色体畸变率升高不明显,与空白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但细胞的生长分裂阻滞,SVC_21:500、1:250及1:100三个浓度组几乎未见细胞分裂相,SVC_11:100组第一周期中期分裂相增至29%(空白对照15%),第三周期中期分裂相降至30%(空白对照46%)差异显著(P<0.05)。经SVC_1与SVC_2处理后,淋巴细胞变小,胞核固缩,核质致密浓染,呈退行性表现.结果表明,马氏钳蝎蝎毒对人血淋巴细胞无诱变作用,但具有明显的细胞毒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蝎毒 淋巴细胞 诱变性 细胞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T细胞受体克隆型肽类的免疫应答(英文) 被引量:9
17
作者 董子明 张义国 +2 位作者 杨洪艳 赵明耀 王念慈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1999年第1期2-7,共6页
目的:皮肤T细胞淋巴瘤(CTCL)是记忆性诱导T细胞肿瘤,表达独特的T细胞受体(TCR)的α和β链,两者各含有克隆性独特蛋白序列。这些序列由独特型或第3决定簇互补区(CDR3)组成。理论上,来源于TCRCDR3的肽类... 目的:皮肤T细胞淋巴瘤(CTCL)是记忆性诱导T细胞肿瘤,表达独特的T细胞受体(TCR)的α和β链,两者各含有克隆性独特蛋白序列。这些序列由独特型或第3决定簇互补区(CDR3)组成。理论上,来源于TCRCDR3的肽类可作为由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Ⅰ类分子提呈的肿瘤特异抗原。本研究旨在确定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是否识别CDR3来源的肽类。方法:首先培育出能裂解2例CTCL病人自身的肿瘤细胞的CTL(CD8+)细胞株,然后检测这些CTL对由原始B淋巴细胞提呈的源于自身恶性细胞TCRCDR3序列的合成肽产生应答的能力。结果:CTL分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对自身TCRβ链独特型肽产生应答,但对来源于其他TCRβ链独特型区的肽或对照肽不产生应答。抗MHCⅠ类分子的单克隆抗体(W6/32)能阻断其肽的识别。结论:首先表明CTL可识别具有CTCL病人个体独特性的恶性淋巴细胞克隆的特异MHCⅠ类分子相关肽并对其产生应答;又提示起刺激作用的肽来源于TCRβ链独特型区。该研究建立了这种机制,其他T细胞可通过此机制调解既定的抗原特异性T细胞。CTCL的肿瘤特异性表位的鉴定,可能有助开发强化或启动CD8介导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肿瘤 T细胞 受体 免疫应答 克隆型肽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抗原脉冲致敏的树突状细胞疫苗抗肿瘤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杨洪艳 张义国 +3 位作者 董子明 赵明耀 郑智敏 陈宁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1999年第1期23-26,共4页
目的:进一步研究体外肿瘤抗原脉冲致敏的骨髓树突状细胞瘤苗主动免疫诱导小鼠体内抗肿瘤免疫应答,并观察其抵抗野生性肿瘤攻击的免疫保护作用及对荷瘤小鼠模型的免疫应答。方法:采用本室建立的骨髓树突状细胞分离与细胞因子体外扩增... 目的:进一步研究体外肿瘤抗原脉冲致敏的骨髓树突状细胞瘤苗主动免疫诱导小鼠体内抗肿瘤免疫应答,并观察其抵抗野生性肿瘤攻击的免疫保护作用及对荷瘤小鼠模型的免疫应答。方法:采用本室建立的骨髓树突状细胞分离与细胞因子体外扩增培养方法,并在体外经灭活NS1骨髓瘤细胞及其裂解产物脉冲刺激后直接作为疫苗,然后进行免疫预防与治疗的在体动物实验。结果:可从1只小鼠股骨中获得(3~5)×105个树突状细胞(DC),其纯度为95%以上,对混合T淋巴细胞具有强刺激活性。主动免疫同系健康BALB/C小鼠的试验显示,DC疫苗能诱导抗原特异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活性,免疫1次的动物首次受到肿瘤攻击后诱发肿瘤形成率为0%,再次攻击的肿瘤形成率为20%;而免疫3次的动物两次攻击的肿瘤形成率皆为0%。主动免疫治疗同种荷瘤动物的试验表明,DC疫苗也能抑制肿瘤生长,荷瘤动物存活率提高及生存期明显延长。结论:肿瘤抗原体外致敏的树突状细胞能诱导宿主体内的抗肿瘤免疫保护性反应,且对荷瘤模型动物具有明显的免疫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肿瘤疫苗 骨髓肿瘤 免疫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程序外DNA合成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鹏 刘桂亭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1990年第1期104-108,共5页
程序外DNA合成(Unscheduled DNASynthesis,UDS)是近十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有效地检测环境中诱变/致癌物质的快速筛测方法。其主要显示细胞受到化学诱变/致癌剂攻击以后的修复复制过程。根据反应的强弱推断该物质损伤DNA能力的大小,从而... 程序外DNA合成(Unscheduled DNASynthesis,UDS)是近十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有效地检测环境中诱变/致癌物质的快速筛测方法。其主要显示细胞受到化学诱变/致癌剂攻击以后的修复复制过程。根据反应的强弱推断该物质损伤DNA能力的大小,从而可确定其诱变/致癌性的有无及强弱。所谓U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 致癌剂 检测环境 致癌性 指发 复制过程 人类细胞 复制后修复 致癌物质 大鼠肝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氏钳蝎蝎毒对艾氏腹水癌小鼠和Hela细胞株的作用 被引量:18
20
作者 董伟华 孔天翰 +1 位作者 郑智敏 刘桂亭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1993年第4期298-301,共4页
应用马氏钳蝎蝎毒(Scorpion venom cruds,SVC)腹腔注射于艾氏腹水癌(Ehrlich ascitescarcinoma,EAC)小鼠以及处理体外培养的人宫颈癌(Hela)细胞株,观察SVC在体内、体外的抗肿瘤作用。结果显示,SVC 0.1mg/kg,0.3 mg/kg腹腔注射10 d,EAC... 应用马氏钳蝎蝎毒(Scorpion venom cruds,SVC)腹腔注射于艾氏腹水癌(Ehrlich ascitescarcinoma,EAC)小鼠以及处理体外培养的人宫颈癌(Hela)细胞株,观察SVC在体内、体外的抗肿瘤作用。结果显示,SVC 0.1mg/kg,0.3 mg/kg腹腔注射10 d,EAC小鼠的生命延长率分别为52.04%、54.38%.差异显著(P<0.05);在停药第10 d时,EAC小鼠的体重抑制率分别为31.1%、24.2%,亦有明显差异。实验重复两次,均表明SVC对小鼠的生存期有明显延长作用以及对小鼠体重的增长有抑制作用。MTT检测法显示,SVC体外处理EAC细胞,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对EAC细胞有明显的细胞毒性作用。SVC对体外培养的Hela细胞作用不明显。提示SVC可能具有一定的抗癌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蝎毒类 抗肿瘤作用 艾氏腹水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